张彦明;孙雨梅;陆沭华;崔红霞;赵广圣;张兴霞
目的 观察分析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病灶特点.方法 对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4例(38眼)进行光动力疗法,静脉注射维速达尔15 min后根据病灶大小用689 nm激光照射83 s.治疗后患者避光5 d.观察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眼底改变、OCT检查结果 ,1个月时的FFA改变.结果 34例随访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无下降.其中治疗1周后视力上升(2行或2行以上)18眼,不变20眼;1个月后视力较1周时提高12眼,不变25眼,下降(2行或2行以上)1例.治疗后1周黄斑区出血(根据眼底镜检查及眼底彩照)明显减少13眼,出血范围无明显变化12眼.出血范围明显增加13眼:1个月后黄斑区出血较1周时明显减少31眼,无明显变化4眼,出血范围增加3眼.治疗后1周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或渗漏明显减少、CNV病灶复合体变小36眼,无明显变化2眼.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或CNV病灶复合体较1周时有所增加11眼,其余眼保持1周时的状态或继续好转.治疗后1个月FFA显示原CNV渗漏明显减轻27眼,无明显变化5眼,渗漏增加6眼.所有病例治疗时及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DT作为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一种技术能起到稳定视功能的作用,治疗后的CNV病灶短期内明显萎缩,但1个月时有部分可能会重新开放,此时可辅以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等药物的治疗.OCT检查对于早期评判病灶的变化及对病变的预后有重要意义.部分病例治疗后短期内可引起出血的增加,但此类出血多不影响视力,且可逐渐吸收.
作者:张洁;吴又凯;孟小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功能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 ,并对其灵敏度、批内和批间差异进行方法 学考核.方法 以抗血小板CD62P单抗SZ51和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m a)单抗7E3分别包板.加入经ADP诱导的或未诱导的正常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以生物素标记的抗GPlb单抗SZ2(Biotin-SZ2)反应后,加入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Avdin-HRP)检测,邻苯二胺(OPD)显色后,酶标仪读取吸光度(A)值.对其灵敏度及批内、批间差异作方法 学评估,应用该方法 对抑制性单抗SZ-21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效果进行测定,并与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该方法 可检测血小板计数低达6.25×109/L(SZ31包被板)和3.13×109/L(7E3包被板)的标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测得50名健康正常人ADP诱导的(未诱导的)血小板的CD62P和GPⅡ b/Ⅲa的A值分别为0.68±0.21(0.18±0.09)和0.87±0.29(0.44 4±0.14).ELISA测定结果 表明,SZ21和阿司匹林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功能.流式细胞仪测定ADP诱导的(未诱导的)人血小板表面CD62P和GPⅡ b/Ⅲa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1±7.12)%[(2.56 4±0.61)%]和(86.32±17.82)%[(20.25±14.56)%].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结论 该方法 可以测定血小板功能活化剂或抑制剂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可以测定血栓性疾病或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程度.
作者:张有涛;赵益明;何杨;朱明清;阮长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监护窀昏迷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方法 对该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 昏迷是医院感染关联度很高的危险因素,昏迷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5%,是非昏迷患者的5.4倍(P<0.01);感染组的昏迷时间明显长于非感染组(P<0.01);有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比例分别为36.5%、35%和28.5%.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者是否昏迷、昏迷时间长短和是否气管切开有关,对昏迷患者要加强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明霞;许铮;孙亦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65例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其中Ⅲ级脑胶质瘤37例,Ⅳ级28例)均给予术后放疗肿瘤剂量(DT)50~60 Gy,同时于DT20Gy后行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Me-CCNU)化疗,于放疗开始后4~6个月内完成4-6周期的化疗.结果 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7%、31.22%、12.65%.Ⅳ级胶质瘤生存率明显低于Ⅲ级胶质瘤(P<0.01),Ⅳ级与Ⅲ级脑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及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1%、8.04%、0及78.38%、48.03%、21.76%.结论 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行放疗同步VM-26联合Me-CCNU方案化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尤其是Ⅲ级脑胶质瘤患者.
作者:王建平;翟小明;顾科;张军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达到临床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50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在第12周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以达到ASAS20、ASAS40和BASDAI50为疗效标准,对性别、年龄、病程和基线时疾病活动性指标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疗效预测分析.结果 试验第12周结束时,100%的患者达到ASAS20的改善程度;80%的患者达到ASAS40改善;80%的患者达到BASDAI评分改善≥50%.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人口学参数和基线时疾病活动性指标均不能预测患者的疗效.结论 益赛普治疗AS疗效明显,基线时的人口学参数、疾病活动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不能预测疗效.
作者:程韬;陈志伟;王鸣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压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呼吸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该院睡眠中心就诊的791例成年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和血压监测.按照OSAHS诊断标准,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所有对象分为4组,比较各组患者睡前与醒后的血压变化,并了解血压变化与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各组高血压发生率随OSAHS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非OSAHS组患者的睡前醒后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OSAHS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重度OSAHS组患者的SBP、DBP分别升高了4.07 mmHg、3.22mmHg(均P<0.05).轻度OSAHS组DBP的变化与AHI、微觉醒指数(AI)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21、0.23,均P<0.05);中度OSAHS组DBP的变化与AHI成正相关(r=0.24,P<0.05);重度OSAHS组SBP的变化与快速动眼期(REM)、氧减指数(ODI)相关(r分别为-0.16、0.16,均P<0.05),其DBP的变化与REM、AHI、ODI相关(r=-0.22、0.21、0.22,均P<0.05).结论 OSAHS可引起夜间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因OSAHS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各异.
作者:李振华;陈;锐;施敏骅;黄隽英;熊康平;赵敏艳;李含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发热待查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4例发热待查患者中,终明确诊断101例,确诊率为88.6%.病因包括:感染56例(49.1%),其中肺部细菌感染占30.4%(17/56),结核病占14.3%(8/56);结缔组织疾病25例(21.9%),其中成人Still病占44.0%(11/2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24.0%(6/25);肿瘤12例(10.5%),其中淋巴瘤占58.3%(7/12);其他8例(7.1%),其中药物热占50.0%(4/8),坏死性淋巴结炎占25.0%(2/8);原因仍未明确13例(11.4%).结论 大部分发热待查患者经仔细的临床检查和分析可明确诊断,发热待查病因以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为主,疾病类型与热程等有关.
作者:范斌;甘建和;熊桂珍;秦爱兰;邓长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不同时期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观察化疗对糖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9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非胰腺癌或肝细胞癌,也无糖尿病史.其中66例获得了单次化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对照值;17例获得多次化疗前后的对照值.对所有患者化疗前的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索抵抗指数(HOMA-1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均与疗程作相关分析.结果 单次化疗1 d后,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有升高(P<0.01),且激素使用组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间隔3~5个疗程后血糖、C肽水平升高也明显(P<0.01);胰岛素、HOMA-IR值与既往化疗次数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一次化疗即可使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升高;长期化疗可导致胰岛素升高,并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
作者:程雪;袁苏徐;庞琴霞;毛一香;李道明;李大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双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经B超、X线腹部平片(KUB)、CT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双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及放置双J管引流,然后经ESWL术,将结石粉碎至直径3-5mm为成功标准.结果 ESWL术后2个月B超检查示结石消失14例,结石变小1例.所有患者肾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 应用ESWL治疗双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配合经皮肾穿刺造瘘、放置双J管引流,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吕金东;李书玲;汤元杰;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Ⅱ式(Auchincloss手术)改进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56例,其中30例行Auchincloss手术,26例行改进的Auehineloss手术.结果 改进组Ⅰ、Ⅱ级和Ⅲ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较对照组多(P<0.05),改进组清除Ⅲ级淋巴结较对照组更彻底(P<0.05),改进组皮瓣坏死、皮下积液、胸大肌萎缩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过手术技巧的改进,不仅拓展了Auchincloss手术适应证,而且明显降低了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胸肌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综合治疗的实施.
作者:刘铁成;李德春;韩福生;金功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青蒿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测出青蒿素的适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用MTT法检测青蒿素对HeLa细胞放射增敏的影响,用多靶单击方程拟合HeLa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求出辐射增敏比,评价增敏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青蒿素与HeLa细胞作用24 h的IC50为600.19 nmol/ml,作用48 h的IC50为160.71 nmol/ml.青蒿素对HeLa细胞的辐射增敏比(SER)为1.17.单放组和增敏组放疗后24 h的周期变化,不同照射剂量的增敏组G2/M期比例下降.结论 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有毒性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青蒿素对HeLa细胞有放射增敏性.青蒿素能抑制电离辐射诱导的G2期阻滞.
作者:宫晓梅;周道安;曹建平;樊赛军;朱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小檗碱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喂养并行主动脉内膜损伤术,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口服小檗碱和辛伐他汀.处死动物前予药物激发,行腹主动脉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 动脉硬化组中有5只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其余3组无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小檗碱组、辛伐他汀组的主动脉斑块评分、内中膜和弹力纤维的破坏程度较低,内中膜比增加较少.小檗碱组TC、TG、LDL水平较动脉硬化组低(P<0.05).结论 小檗碱具有降低血TC、TG、LDL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徐卫亭;黄婧娟;朱凌波;江建良;陈建昌;邵春来;洪小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PCO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并根据睾酮水平分为Ⅰ组(增高组)和Ⅱ组(正常组);同期选择月经周期规律、B超或尿黄体生成素监测有正常排卵的育龄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O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空腹胰岛素(FIN)浓度,用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BG)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生殖激素、FIN及IRI、ISI的值.结果 研究组的T、LH/FSH与I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JP<0.05),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增高组(I组)的T值与IRl值成明显正相关关系(r=0.892,Jp<0.01);I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LH/FSH的阳性率,且与后两者联合检测PCOS的阳性率显著提高.结论 IRI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汤亚莉;石怡珍;吾为一;黄宏;王巍;荣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多,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1,2].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吴采荣;丁亮华;黄智慧;梁春红;何双华;凌为其;王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博莱霉素(BLM)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3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GCG治疗组和醋酸泼尼松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治疗组分别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28 d后观察肺组织肺系数、羟脯氨酸(HYP)含量、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取固定部位肺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型胶原(Col I)蛋白的表达.结果 给药治疗28 d后,EGCG能明显降低肺系数(P<0.01)、肺组织HYP含量(P<0.01)和MDA含量(P<0.05),明显升高肺组织中GSH含量(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显示,EGCG组肺组织肺泡炎程度和肺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P<0.05);EGCG能明显抑制肺组织中α-SMA、TGF-β1和Col I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EGCG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和降低TGF-β1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肺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有关.
作者:曹志飞;蒋小岗;张洪涛;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含有人IKK2d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耐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质粒pACCMVPLPA SR(+)-IKK2dn中酶切出IKK2dn基因,并插入pShuttle-CMV-GFP(-)TEMP载体中构建成腺病毒穿梭质粒,Kpnl/HindⅢ酶切鉴定.将pShuttle-CMV-GFP(-)TEMP-IKK2dn转移到pAdxsi载体上,得到pAdxsi-GFP-IKK2dn病毒质粒,Xhol酶切后鉴定.将鉴定正确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人胚肾细胞株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并在HEK293细胞中反复扩增并纯化,根据报告基因GFP测定病毒滴度.转染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目的 基因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和RT-PCR鉴定,得到预期的1060 bp条带,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IKK2d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2×1011PFU/ml)的重组腺病毒.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IKK2dn-cDNA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用IKK2dn基因修饰DC诱导免疫耐受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樊彩斌;温端改;欧阳骏;农绍军;侯建全;严春寅;浦金贤;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研究不同性质斑块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并应用MRI对比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该院住院经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MRI检测斑块大小、性质、组成成分.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斑块平均厚度消减明显(P<0.05),稳定斑块组的斑块平均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的分型由不稳定型斑块向稳定型斑块转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消退作用,MRI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检测斑块性质和组成的检测手段.
作者:周果;郭建峰;沈钧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本实验室SPF级环境中NC系裸小鼠繁殖和应用情况.方法 用♀Nu/+与♂Nu/Nu交配法繁殖仔鼠后随机观察10窝裸小鼠的繁殖情况,然后用人脑胶质瘤组织或细胞悬液在裸小鼠体内建立原位和异位移植瘤模型,并分析模型生物学特性及实验治疗效果.结果 Nc系裸小鼠每胎平均产仔9.1只,Nu/Nu占1/2,总离乳率为94.5%,年存活率达100%,未检测到病菌和寄生虫等.原位移植瘤能够复制其原发人脑胶质瘤侵袭性的生长特性.治疗后可以明显看到移植瘤缩小及血管生成抑制.结论 SPF级环境中用♀Nu/+与♂Nu/Nu交配法能稳定繁殖裸小鼠;裸小鼠为人脑恶性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载体.
作者:孙志方;刁艺;兰青;黄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几种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组织瓣移植患者34例,共制备皮瓣36块,包括胸锁乳突肌皮瓣、胸大肌皮瓣、前臂桡侧皮瓣,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口咽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分析各组织瓣移植的疗效.结果 制备皮瓣36块中,皮瓣坏死4块.3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3年,随访期间无1例病灶复发;7例区域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4-12个月,均为术后淋巴结证实转移而术后又拒绝放疗、区域复发的患者.2例接受再手术治疗,4例死亡,其余患者均能经口腔进食,面部外形和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灿;张陈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提取物脑必通对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用成年大鼠,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和部分结扎坐骨神经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两种模型,用机械压爪-缩腿法测定痛阈,观察大鼠的痛阈变化和体质量的改变,并测量炎症关节的周长.结果 脑必通大、中、小3个剂量(350、175和87.5 mg/kg)在给药后的观察期(10周)内可使痛阈明显提高(P<0.05),有镇痛作用,但与剂量大小和用药时间长短无明湿依赖性(P>0.05).给药组体质量增加比对照组快(P<0.05).关节炎动物给药后炎症关节周长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必通对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作者:俞元彪;万雨佳;严洁尘;龚珊;蒋星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