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周期素D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刘健;葛自力;惠建华;朱丽;周黎娜

关键词:Cycfin D1,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细胞周期素D1(Cychn DI)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口腔黏膜鳞癌的不同表达,分析它在口腔黏膜鳞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它的异常表达与口腔黏膜癌变、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在17例正常口腔黏膜、6例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52例口腔黏膜鳞癌的不同表达.结果 (1)Cyclin D1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口腔黏膜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同时,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2)Cyclin D1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Cyclin D1在口腔黏膜鳞癌的分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不良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这可为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河北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 研究河北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7例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4个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 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代表性.GST A1*A/*A野生基因型、GST A1*A/*B杂合子突变基因型和GST A1*A/*B纯合子突变基因型分别占75.4%、22.2%和2.4%.GSTA1基因多态性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丹麦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存在多态性,此人群GSTA1基因型分布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日本人群一致,而与丹麦人群有明显差别.

    作者:范志亮;任文博;郭艳苏;卜晖;姜虹;李春岩;田新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4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带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的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的筋膜皮瓣进行逆行转移修复.其中手掌尺侧创面6例,手背尺侧创面3例,环指掌侧创面5例,小指掌侧创面4例,环指背侧创面3例,小指背侧创面3例;急诊一期手术19例,手部瘢痕挛缩二期手术修复5例.结果 术后24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修复后的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无色素沉着,13例修复感觉神经者两点分辨觉为6~12mm;5例瘢痕挛缩者,手部屈曲挛缩解除,手指主被动活动度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 应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的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血管解剖较恒定,操作简便,成活率高.

    作者:金光哲;巨积辉;赵强;刘跃飞;魏诚;李雷;李建宁;刘新益;侯瑞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S-三苯甲基-L-半胱氨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S-三苯甲基-L-半胱氨酸(STLC)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和凋亡的影响,探讨药物阻滞和凋亡机制及Eg5与bcr/abl信号通路联系.方法 将K562细胞分成不加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STLC加药组,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用MTT法检测其对K562细胞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亚二倍体峰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凋亡比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纺锤体与细胞核空间位置关系及凋亡诱导因子(AIF)位移情况,小分子抑制剂阻断结合RT-PCR研究Eg5与bcr/abl信号通路联系.结果 STLC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生长;药物处理早期可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于G2/M期,且85.5%细胞纺锤体结构呈单星状排列,处理晚期可致细胞凋亡且不依赖于AIF的参与;K562细胞中Eg5表达由bedabl酪氨酸激酶所调节.结论 STLC诱导K562细胞阻滞在G2/M期并致其凋亡,显示较强的抗有丝分裂和抗肿瘤效果.

    作者:王伦善;任维华;王保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制作

    目的 通过酸和胆汁混合灌注制备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盐酸和猪胆汁混合灌注建立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模型组以灌注不同时间分为4 d组、7 d组及10 d组,正常组则灌注生理盐水;分别在肉眼下、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食管变化,并进行分级比较.结果 混合灌注后食管下端病理改变明显.3组模型家兔食管下段存在不同程度黏膜粗糙、充血、黏膜下血管增生,见散在或广泛糜烂,并可见不同程度溃疡.3组模型家兔食管肉眼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家兔可见部分鳞状上皮固缩脱落,固有层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涡,黏膜下层内血管扩张、充血,见不同程度的溃疡、组织坏死,食管肌层也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3组模型家兔食管病理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模型家兔见不同程度线粒体肿胀、肌质网扩张.结论 酸和胆汁混合灌注可以成功制备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作者:王宏伟;马淑颖;朱生樑;程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苏州地区矮小儿童164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164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病因及其相关分析.方法 对164例矮小儿童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另选20名健康儿壹为对照组.结果 164例中,特发性矮小(ISS)86例(占52.4%),其中包括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CDGP)及家族性矮小(FSS);生长激素缺乏症(GHD)57例(占34.8%).其IGF-1及IGFBp-3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内发育迟缓者(IUGR)15例(占9.1%);Tufiler综合征6例(占3.7%).结论 就诊的矮小儿童中以特发性矮小为多见,其次为生长激素缺乏症;测定lGF-1及IGFBP-3水平可作为筛查和诊断GHD有价值的指标.对矮小患儿应明确病因,给予对因治疗.

    作者:王凤云;陈临琪;吴海瑛;谢蓉蓉;张学兰;冯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缺血后处理对腹腔镜气腹模型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腹腔镜气腹模型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气腹组(P)、缺血预处理组(IP)、缺血后处理组(IPo)、对照组(C).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建立CO2气腹模型,气腹压力15 mmHg.P组充气60min后放气30min;IP组先进行10min充气和10 min放气,然后充气60 min,再放气30min;IPo组在充气60 min后行3个循环的放气1 min/充气1min,再放气30 min.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酸(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肝脏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 P组、IP组、IPo组较C组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IPo组与P组相比,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MDA、NO含量下降,GSH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与IPo组相比,除GSH外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Po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使机体GSH含量升高并且抑制iNOS表达减少NO的生成,从而减低CO2气腹所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缺血后处理较预处理GSH升高更显著,提示后处理可能对氧化应激更具保护作用.

    作者:朱杰;孙庆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测定胃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测定人胃液中VitC含量的方法,为应用VitC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在245 nm波长处测定各组胃液中VitC的含量.结果 工作曲线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53%,标准偏差为0.59%.结论 该法能消除基质的干扰,而且准确、灵敏、简便、快捷.

    作者:张永刚;姚立军;彭巍;缪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应用Fowler-Stephens法诊治小儿腹内型高位隐睾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诊治腹内型高位隐睾的价值.方法 对12例(13侧)腹内型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下Fowle-Stephens法定位诊断和高位精索血管结扎,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12例(13侧)隐睾均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内型高位隐睾,均不能-期降人阴囊,行分期手术后随访0.5~1年,睾丸位置理想,无睾丸萎缩,超声血流检查血供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诊断定位和采用Fower-Stephens法分期治疗是小儿腹腔内型高位隐睾的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于忠勤;徐建国;樊剑峰;宣晓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AL)的危险因素,评价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否可提高保肛率并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156例患者.结果 1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有漏组与无漏组在年龄、性别、伴发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不全性肠梗阻、术后肠外营养、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与吻合口漏相关.当肿瘤距肛缘<6cm时,肿瘤直径与吻合口漏相关(P<0.05).结论 肿瘤位置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肿瘤位置低时,肿瘤直径成为吻合口漏的重要危险因素.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可有效提高保肛率,有望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耿辉;李际辉;黄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长期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的慢性毒作用

    目的 探讨长期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20%)染毒组和高浓度(60%)染毒组.染毒组大鼠整体暴露于动式气体染毒装置,烟雾吸入.染毒期间对大鼠定期进行体质量测量,在第5周、13周、21周、45周末染毒后分别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进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测定,第45周末处死大鼠,观察肺脏病理改变与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 肺脏病理切片显示染毒组大鼠肺气肿改变明显,支气管炎症反应逐渐加重.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在各个时间点8-O-HdG水平明显升高,高浓度组升高更为显著;各染毒组微核率明显升高.上述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香烟烟雾吸人对大鼠有慢性毒性作用.

    作者:武彦文;吴昭昭;陆敏霞;聂继华;张素萍;童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方法 ACS组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9例、胸痛综合征(CPS)组2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8-细胞.结果 与CPS和SA组相比较,ACS组中hsCRP和CD4+CD28-细胞水平均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hsCRP与CD4+CD28-细胞水平星正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作者:罗小雨;陈建昌;洪小苏;冯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肾炎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肾炎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作肾病大鼠模型.肾炎灵组大鼠在注射阿霉素前预先给药1周,给药7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并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肾炎灵组大鼠24 h尿蛋白在第2~4周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给药后期仅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炎灵对肾病大鼠的肾系数和血cr也仅有下降趋势,但对BUN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显微镜下可见肾炎灵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结论 肾炎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葛斌;谢梅林;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Skp2)和P27Kipl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二者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4例SCC组织中Skp2、P27Kipl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对34例新鲜SCC组织进行Skp2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 Skp2 mRNA在SCC呈过表达;Skp2蛋白表达在SCC发生过程中呈增高趋势;Skp2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分析表明,Skp2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参数.P27Kipl蛋白在正常宫颈中表达高,随病变进展表达呈下降趋势;P27Kipl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kp2与P27Kipl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Skp2高表达和P27Kipl失活致细胞增殖周期失调在S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SCC早期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价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会杰;郭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 自大鼠股骨中提取骨髓细胞,利用Pewoll法进行BMSC分离、纯化及鉴定.取第5代细胞,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诱导.方法 一(BHA组):200 μmol/L丁羟基茴香醚(BHA)、10 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2%二甲基亚砜(DMSO)联合诱导细胞;方法二(RA组):全反式维甲酸(RA)和β-巯基乙醇(β-ME)联合诱导细胞.同时设正常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 BHA组诱导5 h,细胞即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出现胞体回缩、突触伸展等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而RA组诱导1周未出现神经干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两种方法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ln、β-tubulin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BHA组与RA组表达NSE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和71.6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表达NSE,诱导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的神经样细胞.

    作者:徐路尧;宋琳;钱燕翔;王敏;包普花;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5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治疗现状及进展.方法 主要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结合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病例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手术、靶向药物及介入治疗的综合应用,4例GIST患者得到明显控制,取得较长时间带瘤生存;另1例广泛转移患者死亡.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仍有必要尽可能减瘤;不宜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无论手术与否,均推荐患者口服伊马替尼;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可望获得较长时间的带瘤生存.

    作者:王兢;李德春;赵华;张海涛;张子祥;匡玉庭;周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Ia细胞的抑制作用

    1研究背景青蒿素(Artenusinin)又名黄花蒿素、黄蒿索,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Jl)中提取的有效抗疟成分,为我国传统抗疟中药.其化学成分是含内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作者:曾静;曹建平;樊赛军;朱巍;刘杨;陈遐林;宫晓梅;彭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痛9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从初始剂量每12 h 10 mg开始,根据疼痛评估情况调整剂量,评价镇痛效果、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结果 平均镇痛起效时间为40.16 min,平均镇痛时间为11.52 h,日平均剂量为33.51 mg.91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中,完全缓解19例(20.88%),明显缓解62例(68.13%),中度缓解8例(8.79%).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为97.80%,轻度缓解2例(2.20%),生活质量以体力状况评分(KPs)来评价:61例(67.03%)评分较治疗前升高,26例(28.57%)评分治疗前后稳定,4例(4.40%)在服药期间因病情恶化而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32例,34.80%).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晚期癌痛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易处理,应用安全.

    作者:郭晓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卤夫酮对肝硬化大鼠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和α-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卤夫酮预防大鼠肝硬化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60只雌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正常组、肝硬化组和卤夫酮组动物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3组肝脏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和α-肌球蛋白(α-SMA)的mRNA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肝硬化组Ⅰ型胶原、TMP-1和α-SMA分别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卤夫酮组较肝硬化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指标在正常组和卤夫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卤夫酮通过抑制Ⅰ型胶原、TIMP-1和α-SMA mRNA的转录,具有预防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徐敏晖;曹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细胞色素P4502C9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VKORC1)、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与国外其他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206例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国外多个民族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到VKORC1有A和G两种等位基因,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1和0.09.VKORC1-1639G>A基因型检测有169人为突变纯合子AA型,基因型频率为0.82,35人为杂合子GA型,基因型频率为0.17,2人为纯合子GG型,基因型频率为0.01.共检测到CYP2C9*1及CYP2C9*3两种等位基因,未检测到CYP2C9*2,CYP2C9*1及CYP2C9*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和0.05.CYP2C9基因型检测有186人为*1/*1型,基因型频率为0.90,20人为杂合子*1/*3型,基因型频率为0.1.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有自己的特点,可为研究VKORC1、CYP2C9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心超;杨剑;黄晨蓉;缪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测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尸体心脏标本,观测心肌桥的出现率;测量心肌桥的长、宽、厚度;取心肌桥前、桥下、桥后的冠状动脉,分别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部位血管壁结构的变化.结果 在40例心脏标本中,发现心肌桥23处,出现率为56%.其中左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出现心肌桥为18例(占45%),右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发现心肌桥为5例(占12.5%).心肌桥平均长、宽、厚度分别(1.490.135)cm、(0.39±0.036)cm、(0.18±0.050)cm.心肌桥冠状动脉内膜测量,桥前段较桥下、桥后段有明显不规则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桥的出现以单一前室间支为主.心肌桥宽度、长度对桥前壁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影响较小,心肌桥的厚度与桥前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呈正相关.心肌桥的厚度对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有重要关系.

    作者:徐时;吴开云;杨亚安;王旻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