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皮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头皮撕脱伤

何罕亮;陆兴安;沈国良;赵小瑜;祁强;林伟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头皮撕脱伤, 回植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头皮回植治疗头皮撕脱伤中的效果.方法 对12例头皮完全撕脱,不能进行血管吻合再植者采用中厚皮片反取皮原位移植,皮片表面用VSD泡沫敷料覆盖封闭,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大小在20~30 kPa.结果 经负压封闭引流10~12 d后,11例皮片全部存活,创面愈合;1例颅骨外露局部皮片坏死.经颅骨密集钻孔凿除外板及VSD后,Ⅱ期植皮愈合.结论 VSD引流充分,可减少创面感染机会,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皮片与创面良好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探索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方法 将2000年到2004年该院收治的10例早期胃癌实施改良D1根治术和改良D2根治术.结果 所有病例经5年以上随访无l例出现复发及营养障碍.结论 对早期胃癌实施改良D1根治术、改良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一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变化,探讨其在T2DM及大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初诊T2DM(单纯T2DM组)患者、28例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单纯T2DM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CD4~+CD28~- T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CD3、CD8~+T细胞、CD4~+CD25~+T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CD~+ T细胞、CD4/CD8比值、CD4~+CD28~-T细胞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5),CD3、CDS~+T细胞、CD4~+CD25~+T细胞低于单纯T2DM组.结论 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T2DM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蕊;施毕旻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癌合并肝转移48例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 评价胃癌合并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网顾总结48例胃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22例胃癌肝转移者仅行胃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全身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孤立病灶行同步切除12例;未能切除肝转移灶者实施无水乙醇瘤体注射+门静脉埋泵化疗共14例.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14%、0;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58%、25%;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21%.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转移灶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合并肝转移的病灶应实施积极的局部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志华;严广;葛新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雷公藤红素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CSL)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CSL处理HCT-116细胞,Mrrr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荧光底物法检测细胞蛋白酶体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27、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CSL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生长,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CSL 可阻止细胞周期于G0/G1期;电镜下观察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CSL对HCT-116细胞糜蛋白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应呈现浓度依赖性;CSL干预后细胞内p27、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CSL具有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牛长、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内蛋白酶体活性,导致p27、Bax蛋白降解受阻有关.

    作者:罗伟;陈卫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RNA干扰抑制c-myc基因表达对D34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株的c-myc基因对D341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方法 制备特异性针对c-myc基因的siRNA,转染D341细胞,实时定量RT-PCR、Westera blot检测c-myc基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及凋亡检测.结果 siRNA转染D341细胞后,c-myc基因表达在转染后24 h抑制效率高,c-myc蛋白在48 h抑制效率高,并随siRNA浓度的增大,沉默c-myc基因效率增高.RNA干扰抑制D341细胞c-myc基因后,细胞生长停滞于G1期.结论 针对c-myc基因的siRNA对D341细胞c-myc mRNA及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有望成为髓母细胞瘤的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周幽心;祝海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25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缓解度、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方法 42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对照组(17例)采用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结果 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起效的治疗组占76.0%,对照组占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缓解维持时间:可维持2周的比率治疗组为24.0%,对照组为47.1%;可维持4周的比率治疗组为64.0%,对照组为29.4%.治疗组骨痛缓解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 在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的同时,加用密钙息鼻喷剂治疗,虽疼痛缓解率无进一步提高,但骨痛缓解所需时间缩短,缓解持续时间延长.

    作者:张晓黎;程骁赦;石晓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苏州地区2004年至2007年铜绿假单孢茵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状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地区20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结果 20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共发生院内感染17 668例,其中铜绿假单孢菌1334例(7.55%),鲍曼不动杆菌1 187例(6.72%).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两者分别占85.01%、86.69%;感染科室则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病房、呼吸内科.从2004年至2006年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007年有所下降.结论 苏州地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医院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及耐药率的升高.

    作者:秦爱兰;熊桂珍;范斌;李新芳;邓长卿;甘建和;刘月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气管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26例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气管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术中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气管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肺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住院时间均少于30 d,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肺不张3例,气胸1例,单纯脓胸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23例获随访12~78个月,2例于术后1年死亡,3例于术后3年死亡.结论 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不仪能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且为部分肺功能差的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

    作者:谈进;李士亭;方友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在近端胃切除术中抗返流作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使用吻合器在胃前壁行食管胃吻合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抗返流中的作用.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对照组4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在返流性食管炎及其他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 两种术式在影响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能有效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风险的发生.

    作者:彭宏伟;史平淮;任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体外电除颤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电除颤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对30头太湖猪进行电除颤,对除颤前及除颤后1、4、12、24、72 h电解质(K~+、Na~+、Cl~-)和心肌损伤标志物(AST、LDH、CK、CK-MB、CTnI)的含量进行比较.间时观察72 h后处死的猪心肌的病理改变,从而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结果 (1)电解质(K~+、Na~+、Cl~-):除颤后各时间段与除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标志物(AST、LDH、CK、CK-MB、CTn):与除颤前相比,心肌各标志物在除颤后12~72 h的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病理结果: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发现,除颤后心肌有心内膜水肿、心肌出血、局部心肌断裂及退行性病变等病理变化.结论 除颤对心肌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除颤后对心肌损伤的监测.

    作者:黄惠芳;朱莹;顾国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MTT法测定脑胶质瘤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目的 探讨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Yr)法测定脑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对32例脑胶质瘤新鲜标本进行了4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 4种化疗药物在血浆峰浓度下的敏感度分别为顺铂(DDP)53.1%、长春新碱(VCR)40.6%、尼莫司汀(ACNU)31.4%、替尼泊甙(VM-26)15.6%.DDP与VCR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敏感度明显高于ACNU和VM-26(P<0.05).结论 MTT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术后患者进行个体化化疗.

    作者:孙春明;周幽心;朱巍巍;王之敏;高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圆韧带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肝胆胰手术及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中常常需要一种自体生物材料来覆盖肝断面、胆囊床、吻合口、裸露血管及修补穿孔,以期单减少术后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往我们大都使用大网膜来完成此类手术,但在腹腔严重感染大网膜粘连成团,或大网膜过短,或既往手术中大网膜已被切除等情况下显然不能利用大网膜来达到目的,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好的能够替代大网膜的自体组织.肝圆韧带位于上腹部,柔韧性好,组织结构致密,取材方便,且可剖开形成一较大的自体补片,比大网膜有其独特的优势~([1]).现将我们的使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华;钱海鑫;秦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58例疗效观察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方法繁多,疗效各家报道不一.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治疗5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4~81岁,平均43岁;病程1~33 d.单耳发病51例,双耳同时发病7例.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分级,轻度12例,中度26例,重度16例,极重度4例.伴有眩晕41例,耳鸣52例.

    作者:吕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65例分析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及肿瘤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人口的老龄化,器官移植及各种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糖皮质激素的使用,ICU危重患者的明显增多等,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性也明显增高.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多,其病死率可高达29%~60%~([1]).本研究对65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钮金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4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冠状动脉支架置人(CS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4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161例行CSI.结果 桡动脉穿刺时间为(2.98±1.05)min,穿刺成功率为96.6%;161例置入支架297枚.术后1例在穿刺处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血肿;1例患者感前臂乏力,桡动脉搏动轻微减弱.444例获随访1~24个月,未出现手部功能障碍.结论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及CSI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晖;徐卫亭;陈建昌;洪小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56例报告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主要是由于胚胎期中肠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使得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小肠和结肠系膜未附着或附着不全,十二指肠受腹膜索带压迫以及中肠扭转等所致.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误诊误治.一旦发生误诊,后果严重,病死率达0~24%~([1]).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总结我院1997年至2006年收治的56例报告如下.

    作者:顾红英;唐伟国;金忠芹;黄勇;武庆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胃癌患者及35例正常人血浆vWF及TM含量,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vWF及TM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胃癌Ⅲ、Ⅳ期患者血浆vWF及及TM含量显著高于胃癌Ⅰ、Ⅱ期患者(P<0.01).合并感染、术后复发者及术前胃癌患者血浆vWF及TM含量分别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者、术后未复发者及手术后者(P<0.01).结论 胃癌患者内皮功能明显受损,且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沈宇;王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全反式维甲酸、1,25二羟维生素D3对白血病细胞株SHI-1中几种糖基转移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_3]的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SHI-1中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ppGalNAcTs)和某些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nTs)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RT-PCR法研究在不同浓度ATRA、1,25-(OH)_2D_3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SHI-1中ppGalNAcTs、GnTs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SHI-1细胞株中,随着1,25-(OH)_2D_3浓度(10~(-8)~10~(-6) mol/L)的增加,ppGalNAcT1和T2表达增加,T3表达没有变化,T4表达减少;加入ATRA(10~(-8)~10~(-6)mol/L)后,细胞株中ppGalNAcT2、β6GnTV、O-GnT表达量升高.结论 白血病细胞株SHI-1 ppGalNAcTs各型表达水平不同;在不同浓度ATRA、1,25-(OH)_2D_3的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SHI-1中各型ppGalNAcTs表达变化也不同.在SHI-1细胞株加入ATRA后细胞中β2GnTI、β6GnTV发生显著变化.ppGalNAcT1、ppGalNAcT2、GnTs与白血病细胞株的分化可能有一定关系.

    作者:姜智;郭向红;仇灏;周迎会;曹婧媛;吴士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放化疗后临床常见继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于放化疗后数年开始发病.但临床也发现极少数病例系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急性白血病.与放化疗无明显相关性,此类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之间存在着内在相关性,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何雪峰;张日;张旭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分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弹性纤维层发生变性导致主动脉管径扩张和内膜撕裂,因而形成的双层管腔或血肿.它是极为凶险的血管病急症,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本文将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彩超确诊的2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许良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