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施毕旻
对于广泛前颅底骨折引起的脑脊液鼻瘘,手术修补难度大,成功率低,复发率高.2002年至2008年我们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经鼻对6例广泛前颅底骨折经额修补后复发的脑脊液鼻瘘进行修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耀清;高恒;那汉荣;徐伟东;徐向东;冯东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TC/HDL-C比值与结肠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结肠癌95例,其中A+B期结肠癌63例,C+D期结肠癌32例,另选结肠腺瘤30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法测定血浆TC含量.用沉淀法测定血浆HDL-C含量.结果 A+B期结肠癌TC和HDL-C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期结肠癌患者血清TC含量明显高于A+B期结肠癌组和对照组,HDL-C值低于A+B期结肠癌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期结肠癌患者血浆TC/HDL-C比值明显高于A+B期结肠癌组(P<0.05).结论 TC、HDL.C及TC/HDL-C比值可以作为术前判断结肠癌临床分期、决定治疗方案及预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顾汉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研究来氟米特(LE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伴肾功能减退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肾病,伴肾功能减退但血肌酐<265 μmol/L的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LEF组和CTX组.LEF组初始口服LEF 50 mg/d,3 d后改为20 mg/d;CTX组每月静滴一次,每次静滴0.75g/m~2体表面积,6个月后改为3个月一次.所有患者均给予强的松0.6~0.8 mg·kg~(-1)·d~(-1)口服并规律减量.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3% & 31.3%,P>0.05;82.4% & 75.0%,P>0.05).(3)LEF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CTX相比,LEF联合强的松治疗伴肾功能减退IgA肾病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孙铸兴;王凉;刘斌;吴锡平;刘晓斌;张志坚;张悦;尤宇望;单炜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 以2005年通辽市蒙古族2 990名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及风险估计.结果 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问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89%、11.16%和17.9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冈素后发现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有关,比值比分别为3.11和5.68.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儿童罹患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
作者:陈梅;哈森高娃;张荣艳;佟伟军;许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对新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和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3-DG对新血管生长的影响.CAM血管生长采用单位面积血管百分比法评价;细胞增殖采用M,IT法评价.结果 0.1、1μg 3-DG和0.1μg AGEs组均可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皮细胞孵育24 h后,3-DG 50、 100、150、200和250 mg/L浓度组均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生(P<0.05),而300、400 ms/L浓度组则无促进作用(P>0.05);与内皮细胞孵育48 h后,50、100、150和200 mg/L浓度组均有促进内皮细胞生长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0 mg/L无作用呈下降趋势,而300和400 mg/L浓度组则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生长(P<0.05).形态学观察,3-DG 300 mg/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出现细胞核固缩.结论 3-DG可以诱导新血管生长.
作者:江国荣;张露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青光眼川,其发生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有关,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以往多采用滤过性手术或睫状体冷冻破坏性手术,但疗效并不理想,引流物植入手术疗效较好,但手术有一定的限制并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为6例(8眼)NVG患者施行了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国明;葛倩;张宏杰;施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状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地区20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结果 20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共发生院内感染17 668例,其中铜绿假单孢菌1334例(7.55%),鲍曼不动杆菌1 187例(6.72%).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两者分别占85.01%、86.69%;感染科室则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病房、呼吸内科.从2004年至2006年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007年有所下降.结论 苏州地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医院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及耐药率的升高.
作者:秦爱兰;熊桂珍;范斌;李新芳;邓长卿;甘建和;刘月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四肢神经鞘类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声像图特点.方法 对10例志愿者健全肢体进行检查,在了解正常四肢神经的形态及走行的基础上,对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神经鞘类肿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正常四肢神经声像图特点为:纵切面呈条索状高回声,横切时呈类圆形的筛网状结构,其周围包绕稍高回声带.18例神经鞘瘤(上肢14例,下肢4例)均为单发,图像特征以椭圆形实性低回声(15/18)为主,边界清晰,有包膜.8例良性纤维瘤(上肢5例,下肢3例)中,6例单发,为实性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呈梭形为主(6/8),两端与神经相连;2例为多发,呈串珠状.结论 四肢神经鞘类肿瘤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为临床提供首选的影像诊断.
作者:金建文;查月琴;林和平;沈为东;董凤林;王阿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弹性纤维层发生变性导致主动脉管径扩张和内膜撕裂,因而形成的双层管腔或血肿.它是极为凶险的血管病急症,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本文将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彩超确诊的2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许良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_3]的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SHI-1中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ppGalNAcTs)和某些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nTs)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RT-PCR法研究在不同浓度ATRA、1,25-(OH)_2D_3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SHI-1中ppGalNAcTs、GnTs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SHI-1细胞株中,随着1,25-(OH)_2D_3浓度(10~(-8)~10~(-6) mol/L)的增加,ppGalNAcT1和T2表达增加,T3表达没有变化,T4表达减少;加入ATRA(10~(-8)~10~(-6)mol/L)后,细胞株中ppGalNAcT2、β6GnTV、O-GnT表达量升高.结论 白血病细胞株SHI-1 ppGalNAcTs各型表达水平不同;在不同浓度ATRA、1,25-(OH)_2D_3的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SHI-1中各型ppGalNAcTs表达变化也不同.在SHI-1细胞株加入ATRA后细胞中β2GnTI、β6GnTV发生显著变化.ppGalNAcT1、ppGalNAcT2、GnTs与白血病细胞株的分化可能有一定关系.
作者:姜智;郭向红;仇灏;周迎会;曹婧媛;吴士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高龄人群的增加,老年人肠梗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自2004年至2009年共收治肠梗阻216例,其中60岁以上85例(占39.35%),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作者:徐忠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危险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为8%~19%~([1]),相关病死率高达8%~40%~([2,3]).如何有效地预防胰漏是顺利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1996年1月,彭淑牖等~([4])设计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以捆绑取代缝合,避免遗留针孔,保证吻合口的密封性,临床效果较好.我院自2002年以来引进该术式,并在近4年来对此方法进行改良,共施行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未发生胰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慧涵;胡明华;华志元;包嘉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电除颤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对30头太湖猪进行电除颤,对除颤前及除颤后1、4、12、24、72 h电解质(K~+、Na~+、Cl~-)和心肌损伤标志物(AST、LDH、CK、CK-MB、CTnI)的含量进行比较.间时观察72 h后处死的猪心肌的病理改变,从而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结果 (1)电解质(K~+、Na~+、Cl~-):除颤后各时间段与除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标志物(AST、LDH、CK、CK-MB、CTn):与除颤前相比,心肌各标志物在除颤后12~72 h的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病理结果: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发现,除颤后心肌有心内膜水肿、心肌出血、局部心肌断裂及退行性病变等病理变化.结论 除颤对心肌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除颤后对心肌损伤的监测.
作者:黄惠芳;朱莹;顾国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以Smad3基因为研究对象,筛选出该基因的有效siRNA干扰载体,并探讨下调表达Smad3基因对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ppGalNAcTs)家族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事先构建的3个带有荧光标记的干扰载体分别转染人肝星状细胞株(HSC)中,通过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率.并通过转染有效的Smad3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检测下调Smad3以后对糖基转移酶ppGalNAcTs家族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 成功筛选到Smad3基因的有效siRNA干扰载体,检测出转染了Smad3的siRNA表达载体的肝星状细胞中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受到了抑制,而糖基转移酶ppGalNAcTs的mRNA表达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结论 成功筛选到一个Smad3基因的siRNA 干扰载体,继而可转染人肝星状细胞,并抑制其中Smad3蛋白的表达,为研究siRNA方法在肝纤维化中的治疗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
作者:胡从莉;王泽荣;孙斌;徐正荣;吴士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HA)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外伤致失明或萎缩眼球85例行眼球摘除或眼球摘除术后采用HA义跟座I期或Ⅱ期植入眼眶肌椎内.结果 85例均获得满意的外观康复效果.结论 HA是一种理想的眼眶内充填物,可以明显地改善眼球摘除术后眼窝塌陷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了解胰胆管合流异常(AJPBD)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126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肝功能检查中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氪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JPBD组AST、ALT和GGT高于非MP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JPBD可能是导致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
作者:翟年宽;顾元龙;刘敏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进一步验证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β3GalT7)的催化功能.方法 将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β3GnT8/GalT7转化BL21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后,得到GST-β3GnT8/GalT7融合蛋白,分别进行β3GAIT7和β3GnT8反应体系的酶促反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检测.结果 HPLC检测结果表明,β3GalIT7同时具有β3GalT7和β3GnT8的活性.结论 β3GalT7具有双重酶活性,拟初步重命名为β3GnT8/β3GalT7.
作者:吴艳;郭毅;孙其昌;贾伟;沈力;鞠思敏;吴士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与cobratoxin(CTX)镇痛作用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致痛和热板致痛实验方法,观察NOS抑制剂氮-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对CTX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小鼠醋酸致痛和热板致痛实验中,腹腔注射(ip)CTX(30、45、68 μg/kg)呈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作用,L-NMMA(5、10 ms/kg,ip)与CTX(45 μg/kg)合用,对后者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促进作用.结论 CTX(ip)的镇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L-NMMA(ip)与CTX合用,对CTX表现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促进作用,提示CTX的镇痛和NOS抑制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作者:董雁;刘艳丽;Paul F Reid;秦正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在膀胱癌大鼠模型中的分布和安全性,为~(125)I-UdR的临床应用做准备.方法 (1)大鼠膀胱内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2 mg/次,每2周1次,共4次.进行膀胱黏膜病理学动态观察.(2)荷瘤鼠膀胱内灌注相对合适剂量(37.5MBq/kg)的~(125)I-UdR,通过SPECT显像和γ计数仪测量各脏器放射性活度来了解晒~(125)I-UdR在荷瘤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分析膀胱灌注~(125)I-UdR后外周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病理结果,评价~(125)I-UdR的安全性.结果 (1)10周后大鼠膀胱致癌率为100%.(2)荷瘤鼠膀胱灌注~(125)I-UdR主要分布在膀胱肿瘤及其周围膀胱组织内,肝、脾、肾、肺有少量分布.外周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正常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荷瘤鼠膀胱内灌注~(125)I-UdR(37.5MBq/kg)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卢建林;侯建全;冯一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220例食管璃切除患者中发生切端癌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4.9%(60/1 220).根治性、姑息性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2.1%(18/860)和11.7%(42/360)(P<0.05).食管中上段、食管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6.5%及2.3%(P<0.05).癌残留与癌肿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浅表广泛型早期癌、弥漫浸润型进展期食管癌、癌肿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及癌肿浸润深肌层及纤维层者易发生癌残留.
作者:吴广洲;邓文华;于宏基;朱丹;沈振亚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