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何建成
目的 寻找灵香草乙酸乙酯部分中的主要抗菌组分及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灵香草乙酸乙酯部分中各极性组分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灵香草乙酸乙酯部位中,30%乙酸乙酯-石油醚组分的抑菌效果好,同时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1),对香豆酸(2),香草酸(3),对羟基苯甲酸(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 灵香草乙酸乙酯部位的酚酸类化合物可能是其主要抗植物病原真菌成分之一.
作者:郑娜;李远;徐伟锋;周德雄;梁艳;杨瑞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C-SMC-1)凋亡基因F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Fas mR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大黄素在0.05~ 0.25 mmol·L-1浓度范围内对CCC-SMC-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24 h后的IC50为0.10 mmol·L-1,且IC5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显著前移.RT-PCR法显示,不同剂量的大黄素作用于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后,与正常组细胞相比,Fas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大黄素能抑制CCC-SMC-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的Fas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柴艺汇;高洁;杨长福;陈云志;王世娇;王和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20(R)-人参皂苷Rg3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R)-人参皂苷Rg3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于再灌注72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鼠脑中Calpain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2h再灌注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20(R)-人参皂苷Rg3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行为障碍,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降低Calpain Ⅰ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20(R)-人参皂苷Rg3通过抑制Calpain和Caspase-3的表达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何波;陈鹏;龙江;张小超;杨仁华;沈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进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和理化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NW Athena C18-WP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1%(体积分数)磷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7nm,柱温35℃.结果白木香酸在2.000~80.00μg· 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1%,RSD为3.0%(n-6).在理化鉴别和浸出物含量合格的情况下,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呈正比关系.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准确测定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的含量,结合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天然沉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钟兆健;樊云飞;雷智东;潘清灵;周欣;刘岱琳;章卫民;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瘀热机元是由瘀和热两种机素紧密结合而成,是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心病理环节和中医复方干预取效的关键病机单元.瘀热机元是热机元和瘀机元的相互搏结和化合而产生的新机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实验研究显示“热”机素主要与炎症反应有关,“瘀”机素与凝血功能紊乱有关,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紊乱可以相互作用和转化,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瘀热搏结”的理论基础.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将急性脑出血瘀热机元的微观物质基础与宏观辨证理论相结合,有可能实现急性脑出血瘀热机元测量的定量化与客观化,甚至标准化.从而更加客观动态地揭示其病机本质,更好地为急性脑出血瘀热机元的识别、诊断和疗效机制的揭示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田婷;李国春;过伟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中医肿瘤本科教学成功经验和欠缺之处,提出促进教学发展、适应就业、切合临床需求的教改对策.方法 收集10年来中医肿瘤学生的反馈,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83.2%学生学习中医肿瘤热情较高;94.9%学生认为中医肿瘤学习有助于临床;97.5%学生认可中医药诊治肿瘤的作用;44.7%毕业生就职于三甲医院;毕业生就职科室与其学习时间、态度呈正相关(r=0.26,P<0.01;r =0.23,P<0.05),毕业生单位级别和科室与教学对其临床的帮助呈正相关(r =0.27,P<0.01;r =0.39,P<0.01),学生学习时间、态度与其对网络教学的观点呈正相关(r=0.29,P<0.01;r=0.44,P<0.01).结论 中医肿瘤教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设置多元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教学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作者:王雄文;林龙;贺凡;李佩华;叶存思;凌舒艺;沈晓曼;郑丹如;宋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栗锦迁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颗粒方.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实验室检查及DSQ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HbA1c、FBG、2hPG均有所下降,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但组间差值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SQL评分比较,经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DSQL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各项比较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经t检验,治疗组在对DSQL量表总评分及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维度的改善程度上较对照组更明显,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栗锦迁降糖方能够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阳;苏明;关怿;徐金珠;栗锦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新疆习用2种洋甘菊(母菊、罗马洋甘菊)的定性、定量鉴别方法,对其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品质评价.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2种洋甘菊进行显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2种洋甘菊在显微特征中萌发孔数目、色谱特征中斑点数目及烯炔-双环醚、红没药醇等化学成分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文章建立的洋甘菊多元多息显微特征和色谱特征,为新疆习用2种洋甘菊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系统评价方法和依据.
作者:赵东升;宋百灵;韩松林;邱兰;李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痴呆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快速增长,被称为“21世纪沉默的流行病”.探讨《内经》重阳思想指导下痴呆病的病因病机“阳虚阴实”的本质,为该病提供新理念.以温通中上焦,温补下焦的治疗次第为基本思路,为该病的临床论治提出新途径和方法,也为痴呆病的中医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新思路.
作者:王晋平;唐农;刘布谷;余磊;瞿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艾叶总黄酮、重金属(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和硒Se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重金属和硒元素的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艾叶总黄酮、重金属和硒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总黄酮的含量范围为2.84%~14.67%,以湖北蕲春产艾叶较高;艾叶中重金属元素镉、铜含量超标,超标率分别为镉62.5%、铜12.5%;硒元素的含量以山西交城产艾叶较高.结论 不同产地艾叶总黄酮、重金属和硒元素的含量测定可为艾叶的道地性、安全性评价和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作者:董鹏鹏;梅全喜;戴卫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肾虚阴阳失调和瘀血阻滞是子宫肌瘤的基本病机,虚瘀同治的整体治疗方案是在该病机的基础上,结合肌瘤的本质特点和患者的兼夹证而提出的,该方案以补肾调阴阳、活血化瘀为主,注重散结消癥,分清虚实主次,选定基础方并结合辨证单元和组方单元,提出了子宫肌瘤整体治疗方案,对提高子宫肌瘤的辨证精确性和临床疗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作者:尉万春;李成卫;沈绍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附子、干姜、肉桂3种温里药及黄连、栀子、知母3种清热药对大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探索四气药性的免疫分子机理.方法 用6种中药大剂量的水煎浓缩制剂对大鼠进行与临床一致的整体灌胃给药,用Luminex xMAP technology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大鼠血浆进行EOTAXIN、MIP-1α、MCP-1、IP-10、GRO-KC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 可使附子组的大鼠MCP-1增加有显著性差异,栀子组的大鼠MIP-1α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受试中药药性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信号转导表征免疫分子机理探索提供中医理论的实验基础.
作者:李莉;王晓东;王洲;杨薇;刘亚欧;夏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历代医家常用“纯阳”、“稚阴稚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作出概括.肖正安先生另辟蹊径以“阴阳有多少”来探究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后世启迪较多,值得学习.
作者:王卫涛;常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33例)、川乌麻黄组(28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30例)、甲氨蝶呤组(2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抗CCP抗体、RF、CRP等血清学指标.结果 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降低抗CCP抗体、RF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降低CRP水平疗效显著,优于甲氨蝶呤组及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P<0.05).结论 乌头汤原方组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中抗CCP抗体、RF、CRP,直接或间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诱导病情缓解,推测这可能与其发挥消炎镇痛作用有关.
作者:王涛;林静;狄舒男;匡海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李同生为李氏正骨第四代传人,中国骨伤名师、湖北中医大师,全国第一、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执教历60余年,善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对骨伤科常见难治性顽固性疾病的诊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也称无菌性骨坏死,系指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成分及骨细胞死亡,随后自行修复,终致使股骨头结构改变甚至产生塌陷[1],日常跛行严重者站立行走不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骨伤科门诊高致残率的常见病、难治病.属中医“骨蚀”“骨痿”“髋骨痹”范畴[2].
作者:何伟;李博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骨痹方治疗K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骨痹方与双氯芬酸钠联合用药的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KOA患者分为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试验组(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与骨痹方联合用药组)各45例,疗程均为8周.治疗第2、4、8周分别记录2组患者WOMAC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变,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4、8周试验组有效率较高(P <0.05或P<0.01),治疗4、8周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骨痹方治疗KOA疗效确切,且起效时间短,安全性高,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KOA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楠;林昌松;杨织杼;刘敏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从教材本身出发对生药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性探讨.《生药学》是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课程教材庞杂冗长,理论虽不深奥,但内容相对枯燥、易学难记且易混淆,加之学时有限,学习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文章就如何使繁杂枯燥的生药学教材内容立体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效果.
作者:孔松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在对意象思维过程与层次结构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将其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层次进行系统的梳理,尤其强调思维之前的“前建”过程和思维之后“载”的过程,以对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意象层次分析,重在明确意象思维在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辨证论治理论性的研究和发展.
作者:徐胤聪;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填精复方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POF)卵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以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电镜下观察卵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OF小鼠电镜下可见颗粒细胞核仁固缩,出现髓样小体;卵泡膜细胞形态失常;己烯雌酚组颗粒细胞形态尚规则,卵泡膜细胞略呈椭圆形;左归丸低剂量组卵母细胞透明带部分呈花瓣状,颗粒细胞核固缩;左归丸中剂量组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排列整齐;左归丸高剂量组小鼠卵母细胞与正常组相似,透明带厚薄均匀,颗粒细胞线粒体偶见空泡化;卵泡膜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POF小鼠卵巢超微结构紊乱,颗粒卵泡细胞凋亡明显,动情周期紊乱;左归丸中、高剂量及己烯雌酚对其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左归丸的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朱玲;罗颂平;许丽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以四妙丸中的君药黄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为指标,对分别以生苍术及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进行比较.方法 以吴茱萸碱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盐酸小檗碱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对分别以生苍术及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灌胃给药后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采用DASS2.0数据处理.结果 以生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Cmax为0.123 mg/L,Tmax为1.05 h,M RT0-24为8.69 h,AUC0-24为0.778 mg/L·h;以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Cmax为0.096 mg/L,Tmax为1.03 h,MRT0-24为9.04h,AUC0-24为0.728 mg/L·h.结论 以生苍术或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别.
作者:王晓彤;刘玉强;才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