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论治功能性胃肠病

吕林;唐旭东;王凤云;王静;黄穗平;陈婷;马祥雪;程正义;田亚欣

关键词:脾主运化,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腹泻, 痞满, 泄泻
摘要:介绍了中医对脾的生理和病理特性认识,然后提出了“脾主运化”理论包涵“脾主运”和“脾主化”两个方面,进一步从现代医学理论角度阐释“脾主运化”的科学内涵,分别从“脾失运”和“脾失化”两个角度去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腹泻的病因病机,后提出从“健脾运”和“健脾化”的治疗原则出发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文章梳理了“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为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渣的生物学处理方式研究进展

    伴随着我国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中药渣也随之产生.早期中药渣的处理多采用填埋、焚烧、堆放等方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学方法处理中药渣具有无污染、高效率、高收益等显著优点.文章主要从中药渣制备乙醇、堆肥处理、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栽培食用菌四个方面介绍中药渣的生物学处理与利用方式,并对中药渣的处理与应用进行讨论和展望.

    作者:马丽娜;陈静;吴志伟;佟金;陈玉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四物降脂颗粒对过氧化氢(H2O2)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四物降脂颗粒大鼠含药血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H2O2模型组,药物组,丹参素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密度;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TPA,PAI-1含量.结果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可抑制过氧化氢所致的细胞活力降低,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性;并可升高TPA,PAI-1含量.结论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所致HUVECs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叶攀;杨丹;刘宏军;许强;夏晓鹏;任剑峡;敖杰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指微络放血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中指微络放血法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68例头痛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指微络放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头痛综合评分结果,同时对典型案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评分为(2.97±1.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11±4.3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4.7%,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中指微络放血治疗通过放出瘀血,起到涤痰祛瘀、清热利湿、祛寒排毒的作用,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作者:李颖文;廖钦贤;左常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EG-PLGA嵌段共聚物空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筛选

    目的 采用PEG-PLGA嵌段共聚物为材料,比较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对空白纳米粒的质量影响,筛选出优制备方法,考察所制备纳米粒的有关理化性质.方法 分别选取PEG分子量为550,750,2000所合成的PEG-PLGA嵌段共聚物材料各一种作为代表材料,通过比较沉淀/溶剂挥发法、乳化/溶剂挥发法、盐析法、复乳法所制得的纳米粒有关理化性质,从而优选出合适的空白纳米粒制备方法.并对制备工艺中有机溶剂,初乳与复乳超声条件,表面活性剂与其浓度,水相,旋转蒸发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筛选,得到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筛选出优制备方法为复乳法,采用该优化工艺制备三批不同组成的纳米粒,测定其平均粒径、PDI值发现该制备工艺稳定,所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范围为(124±48)nm,PDI范围为0.199±0.094.结论 采用PEG-PLGA嵌段共聚物为材料,制备空白纳米粒处方工艺稳定,可以为进一步制备载中药有效成分纳米粒奠定基础.

    作者:何黎黎;谭彦;西洛;耿欣彤;林芸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川派名医肖正安先生“阴阳有多少”理论探究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经验传承

    历代医家常用“纯阳”、“稚阴稚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作出概括.肖正安先生另辟蹊径以“阴阳有多少”来探究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后世启迪较多,值得学习.

    作者:王卫涛;常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科正宗》对痔的诊疗特色探析

    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在肛肠疾患的病因、辨证和治疗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学术成果,反映了明代以前中医对肛肠疾患的治疗水平.文章就《外科正宗》中有关痔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内外治疗方法加以归类总结、详述分析以及探讨,其中详细介绍陈氏外治法中关于枯痔和药线结扎疗法的经验,重点分析临床疗效较好的“枯痔散”和“三品一条枪”,希望能服务于临床,对后世中医外科肛肠专业的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明欣;王荣;谷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山西道地连翘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的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活性.方法 采用连翘药物对MDCK细胞毒性与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实验,比较观察不同产地连翘药材对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细胞病变效应(CPE)的抑制作用.结果 山西产地连翘药材的选择指数(SI)范围:5.00 ~6.51,河南、河北、陕西连翘药材的选择指数(SI)范围:3.50 ~5.12,不同产地连翘药材在MDCK细胞中对甲型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山西产地连翘药材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效果整体优于河南、河北、陕西.

    作者:吴婷;魏珊;李敏;张淑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2例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证型分布特点与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202例,以其证型分布及所涉及的中药处方为研究点,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用药规律.结果 儿童大叶性肺炎证型分布居于首位的为痰热闭肺证,与其他证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兼证中以血瘀证居多,用药方面款冬花,紫苑,鱼腥草,大青叶,苇茎,红花为常用药物,类别方面止咳化痰平喘类药物应用多,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次之.结论 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证型以痰热闭肺型为主,兼证以血瘀为常见,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以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体现了清热解毒法、化痰祛瘀法并用的用药规律.

    作者:张岩;宋桂华;王立鹏;王雪峰;管志伟;于素平;吕伟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卵巢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填精复方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POF)卵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以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电镜下观察卵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OF小鼠电镜下可见颗粒细胞核仁固缩,出现髓样小体;卵泡膜细胞形态失常;己烯雌酚组颗粒细胞形态尚规则,卵泡膜细胞略呈椭圆形;左归丸低剂量组卵母细胞透明带部分呈花瓣状,颗粒细胞核固缩;左归丸中剂量组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排列整齐;左归丸高剂量组小鼠卵母细胞与正常组相似,透明带厚薄均匀,颗粒细胞线粒体偶见空泡化;卵泡膜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POF小鼠卵巢超微结构紊乱,颗粒卵泡细胞凋亡明显,动情周期紊乱;左归丸中、高剂量及己烯雌酚对其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左归丸的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朱玲;罗颂平;许丽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绿原酸在中药注射剂中是否产生致敏性的探讨

    对绿原酸在注射剂中是否产生致敏作用以及致敏的类型进行了探讨,并对绿原酸的致敏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作者:胡婧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蝙蝠葛碱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和机制

    目的 探讨蝙蝠葛碱(DAU)对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LF)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秋水仙碱1 mg·kg-1)、DAU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 kg-1).采用30% CCl4(1μl·g-1)腹腔注射诱导LF小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IV)水平.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结构并计算肝脏器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DAU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HA、LN、PC-Ⅲ、CIV、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TGF-β1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鼠肝脏病理纤维化明显减轻,肝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DAU能有效减轻CCl4诱导LF小鼠肝脏损伤,降低LF程度,其机制与抑制肝脏TGF-β1和TNF-α表达有关.

    作者:孙超;李林;张晓杰;张英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骨痹方治疗K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骨痹方与双氯芬酸钠联合用药的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KOA患者分为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试验组(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与骨痹方联合用药组)各45例,疗程均为8周.治疗第2、4、8周分别记录2组患者WOMAC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变,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4、8周试验组有效率较高(P <0.05或P<0.01),治疗4、8周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骨痹方治疗KOA疗效确切,且起效时间短,安全性高,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KOA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楠;林昌松;杨织杼;刘敏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RAPD标记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的品种鉴别

    目的 建立竹节参及其近缘人参属植物种间快速鉴别体系.方法 采用RAPD技术获得DNA指纹图谱,根据图谱中特异性条带,绘制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MCID).结果 从1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并且具有特异性条带的4条引物构建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4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条,多态性比率为91.30%.利用其中的多态性条带,绘制出图谱关系分析图,构成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直观可靠,为竹节参及近缘品种的初步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许成;张长城;李菁;周志勇;刘朝奇;王婷;袁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解毒化瘀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D-GalN +LPS联合制备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检测造模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统计成模后不同时间段大鼠存活情况,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的ALT,AST,TBil,CHE的水平要低于模型组和前列腺素E2组(P<0.01或0.05),在改善PT方面亦优于模型组和前列腺素E2组(P<0.01或0.05);解毒化瘀颗粒组和前列腺素E2组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0.05),但两个药物组的存活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能改善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降低大鼠死亡率,其效应机制可能与纠正肝脏微循环紊乱相关.

    作者:龙富立;陈小明;王娜;谢丽;王明刚;张荣臻;毛德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因龄制宜与“治未病”思想的临证运用

    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生理机能和气血盈亏不同,其病理变化特点各异,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适应能力、病理转归、强弱寿夭等方面的区别.文章在分析归纳小儿、青壮年、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生理机能与病理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不同年龄段疾病总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作者:李晓屏;钟周;胡志希;周鸿图;陈四红;周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R)-人参皂苷Rg3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20(R)-人参皂苷Rg3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R)-人参皂苷Rg3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于再灌注72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鼠脑中Calpain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2h再灌注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20(R)-人参皂苷Rg3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行为障碍,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降低Calpain Ⅰ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20(R)-人参皂苷Rg3通过抑制Calpain和Caspase-3的表达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何波;陈鹏;龙江;张小超;杨仁华;沈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通络糖泰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络糖泰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GK大鼠,高脂饲料饲养造模12周,按血糖值随机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和弥可保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通络糖泰浸膏、二甲双胍和弥可保、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次/d.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坐骨神经病理切片、坐骨神经电生理、坐骨神经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1),并且组织结构出现异常,坐骨神经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可下调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P<0.01),以通络糖泰方中高组与中中组的效果好(P<0.01,P<0.05).结论 通络泰方治疗DPN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实现对DPN进行预防与治疗.

    作者:宋春雨;王华;杜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桂枝汤类和麻黄汤类实质性区别

    桂枝发汗作用(抗炎)弱,而解肌祛痛作用强,是解表的基本药物;麻黄发汗作用强(抗炎),而解肌祛痛作用很弱.二药各司其职,配伍互补见长.故对解表而言,桂枝汤为基础方,适合表邪不重之证;病邪重,如伤寒、严重风湿等则需加麻黄,尤其是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时,不可轻易去芍药.张仲景使用桂枝汤、麻黄汤有规律可寻,值得发掘提高.

    作者:吴中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乌头汤及其拆方对116例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33例)、川乌麻黄组(28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30例)、甲氨蝶呤组(2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抗CCP抗体、RF、CRP等血清学指标.结果 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降低抗CCP抗体、RF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降低CRP水平疗效显著,优于甲氨蝶呤组及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P<0.05).结论 乌头汤原方组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中抗CCP抗体、RF、CRP,直接或间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诱导病情缓解,推测这可能与其发挥消炎镇痛作用有关.

    作者:王涛;林静;狄舒男;匡海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6种中药四气药性对大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附子、干姜、肉桂3种温里药及黄连、栀子、知母3种清热药对大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探索四气药性的免疫分子机理.方法 用6种中药大剂量的水煎浓缩制剂对大鼠进行与临床一致的整体灌胃给药,用Luminex xMAP technology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大鼠血浆进行EOTAXIN、MIP-1α、MCP-1、IP-10、GRO-KC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 可使附子组的大鼠MCP-1增加有显著性差异,栀子组的大鼠MIP-1α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受试中药药性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信号转导表征免疫分子机理探索提供中医理论的实验基础.

    作者:李莉;王晓东;王洲;杨薇;刘亚欧;夏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