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语言任务脑功能区激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蒋震;张彩元;贡志刚;蔡武;沈钧康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 语言功能
摘要:目的 对照两种不同模式语言任务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脑功能区激活图,探讨这些功能区在语言加工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8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执行图片命名及词语联想任务时进行BOLD fMRI扫描.所得原始图像数据经神经功能影像分析软件处理,生成两种任务的脑激活图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词语联想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叶内侧面辅助运动区(SMA)、双侧中央前回运动区(BA6)(左侧较右侧显著)、左侧枕叶皮层(BA18、19)、左侧额叶下回(BA45、47)、左侧岛叶(BA13)、双侧小脑上部.图片命名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叶内侧面SMA区、左侧额叶下回(BA44)、双侧枕叶上中部皮层(BA18、19)、双侧中央前回(BA6)、双侧小脑上部.图片命名激活枕叶的范围比词语联想明显;而词语联想对语义语音加工相关脑区的激活比图片命名明显,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半球偏侧化特征.结论 上述两种语言任务能激活参与语言加工的由多个脑区组成的神经网络.两种语言任务的脑区激活特点反映了各自具有相对独特的认知成分及加工过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154例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耐受性评价

    目的 通过对60岁以上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价、围手术期观察处理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154例60岁以上有缓慢型心律失常入院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的观察处理对策.结果 154例术前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其中26例行阿托品试验,31例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29例放弃或暂停手术;125例接受手术治疗者无1例发生心律失常引起的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较全面的临床评价、围手术期进行严密监护及必要和及时的处理,可以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张志平;闫晋康;任维军;刘克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24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电子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在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243例,其中带蒂息肉219例,广基息肉24例.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治愈223例(占91.76%),好转20例(占8.23%),效果良好.结论 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创伤少、重复性好,疗效高的优点.

    作者:杨建明;金建平;田士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帕金森病患者56例,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定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并进行UPDRS Ⅲ、Hoehn-Yahr分期、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和改良Weber评分及详细记录患者的具体信息及用药方案.结果 56例患者SCOPA-AUT平均得分为(23.11±11.55)分.Hoehn-Yahr分期、病程、UPDRSⅢ评分均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皆P<0.0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Hoehn-Yahr分期、病程、UPDRSⅢ得分与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胡伟东;毛成洁;杨亚萍;刘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蒙古通辽市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背景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近20余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目前已知冠心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大量饮酒、肥胖、体力运动缺乏、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作者:张利华;许锬;张铎;刘国玉;金额尔敦朝鲁;李冬梅;李树峰;毛广哲;李治;方俊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LIF基因真核稳定表达体系的建立

    目的 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uman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hLIF)基因真核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并鉴定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MCS-HA-hLIF;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辅助质粒HIT456、HIT60共转染入包装细胞系293T包装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胚肾成纤维细胞系,经zeocin筛选获得真核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hLIF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并检测表达上清中hLIF因子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PCR产物电泳后于609 bp处见特异性条带.双酶切出现两条带,其中位于609 bp处可见相应条带.核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所报道的hLIF基因的CDS序列完全一致.RT-PCR结果显示表达细胞中存在hLIF基因转录,ELISA结果测定表达上清中hLIF的浓度为110.134 pg/ml.结论 携带hLI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MCS-HA-hLIF构建成功,并且获得了稳定表达hLIF基因的人胚肾成纤维细胞株,这为此基因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苗莉;郁心;谢宇锋;盛伟华;杨吉成;刘铁连;单云波;井莹莹;胡志清;缪竞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40例、在位内膜组织18例和对照组正常内膜组织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MMP-2、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MMP-2 mRNA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为0.58±0.11,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的0.47±0.09和正常内膜的0.45±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TIMP-1 mRNA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1.57±0.70)明显低于在位内膜(2.21±0.95)和对照组内膜(2.3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 mRNA表达增强可能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TIMP-1 mRNA表达减弱可能促进内膜异位病变的发展.

    作者:奚庆华;张玉泉;徐云钊;叶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16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临床资料,16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结果 患者以腹胀、腹部不适、腹痛、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肿瘤多发生于胃、小肠.结论 内镜、影像学和免疫组织学结合检查是确诊胃肠间质细胞瘤的方法,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维明;张杰;余生元;韩复;丘佳明;叶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靶向EphB4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和鉴定靶向EphB4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体外合成一对互补并编码靶向EphB4基因的特异性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克隆到经Bbs Ⅰ酶切线性化的psiRNA人H1启动子质粒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是否正确;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导入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EphB4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证明,pH1-EphB4-shRNA序列正确;转染pH1-EphB4-shRNA载体后,U251细胞EphB4基因的电泳条带明显减弱,在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参比下较空载体组下降60%.结论 靶向EphB4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U251细胞之后获得稳定表达,并可特异性沉默EphB4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EphB4基因在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艳荣;董万利;胡锦;惠国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40、TRAF1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40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的表达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28例SLE患者及14名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结果 (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AF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TRAF1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周玲;柴华旗;戴兰;沈文红;姚艳华;卢国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龄胃癌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87例70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胃癌患者具有男性多发、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中高分化腺癌多见、术前并存疾病和术后并发症多的特点.全组胃癌手术切除率为88.8%(166/187),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1.5%(115/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8%(37/187),病死率2.1%(4/18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51.9%、22.8%.结论 加强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荣林;赵荣飞;胡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T血管造影对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对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拟诊动脉瘤破裂患者行CTA扫描,随后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者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并于术中再次评估.结果 59例中,CTA检出动脉瘤39例(42枚),DSA也检出39例(42枚)动脉瘤;CTA遗漏1枚小脑后下动脉瘤,DSA遗漏1枚前交通动脉瘤;两者检出动脉瘤的效能高度一致(Kappa=0.92).CTA与术中显示动脉瘤及瘤周解剖基本吻合.结论 CTA能够快速、无侵袭、高效检出破裂动脉瘤,CTA影像检查结果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

    作者:沈李奎;王晓慧;王之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塞来昔布对实验性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及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实验性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接种于裸鼠皮下,4周后形成稳定的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制作原位移植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塞来昔布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共4组.饲养42 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瘤体积和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瘤组织匀浆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 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死亡,成瘤率为100%,比较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和瘤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干预组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匀浆上清中PGE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着剂量的增加,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PGE2含量逐渐降低.瘤组织中PGE2含量与瘤体质量及COX-2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1=0.881,P<0.01和r=0.825,P<0.05).结论 塞来昔布通过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COX-2表达,抑制PGE2合成,从而抑制对结肠癌的生长.

    作者:徐晓;陈卫昌;王磊;谢学顺;何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同时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应用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210例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7组(n=30),根据不同组别分别于诱导前、手术结束时经静脉注射一种药物:C组(均为生理盐水),D+S组(地塞米松8 mg、生理盐水),S+D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8 mg),S+O组(生理盐水、恩丹西酮4 mg),O+S组(恩丹西酮4 mg、生理盐水),D+O组(地塞米松8 mg、恩丹西酮4 mg),O+D组(恩丹西酮4 mg、地塞米松8 mg).观察7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各用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用药组之间及联合用药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作者:王梅芳;黄迅;任建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处理后对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缺氧/复氧对照组和缺氧/复氧+葛根素保护组(葛根素浓度分别为1、0.1、0.01g/L).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一氧化氮(NO)分泌量,以及Pue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Pue可明显提高SOD和LDH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NO分泌量,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镜下治疗组心肌细胞结构接近正常;流式细胞仪计数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葛根素处理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模拟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葛根素稳定心肌细胞膜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并且抑制缺氧/复氧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郭瑜洁;朱健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髓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骨髓组织印片(简称印片)细胞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患者髂后上棘抽吸骨髓后,用骨髓活检针以环钻二步法将获取的骨髓组织(长度0.6 cm以上)置于载玻片上,均匀滚动制成印片272张,以同步采集的骨髓涂片(简称涂片)和骨髓切片(简称切片)为对照,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 印片有核细胞量明显高于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切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片细胞数减少者涂片大多减少,反之差异明显;以切片为金标准,印片诊断性能指标和Youden指数优于涂片;印片还可大体观察肿瘤细胞的组织形态(浸润结构).结论 印片评估有核细胞有明显的长处,也可初步了解组织形态学概况,同涂片快速检查互补,可明显提高涂片的细胞学诊断水平,可作为常规项目应用.

    作者:吕萍;朱蕾;龚旭波;卢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源性环氧化酶-2在未成熟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中对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未成熟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中的作用,并观察COX-2对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方法 取中国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以下6组,Ⅰ(假手术)组、Ⅱ(缺血/再灌注)组、Ⅲ(缺血预处理)组、Ⅳ(缺血预处理+二甲亚砜)组、Ⅴ(缺血预处理+NS-398)组、Ⅵ(缺血预处理+Atr)组,分别于预处理24h后行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 h,观察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上升及下降大速率(+dp,dtmax,-dp/dtmax)变化、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活性(LDH)、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观察COX-2对缺血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1 h后,Ⅱ、Ⅴ、Ⅵ组LVDP、±dp/dtmax,值均明显低于Ⅲ、Ⅳ组,Ⅳ组明显高于Ⅱ、Ⅴ、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Ⅱ、Ⅴ、Ⅵ组CK、LDH、MDA均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在心肌缺血24h后,COX-2可减轻线粒体肿胀,该作用可被苍术苷或NS-398取消.结论 缺血预处理产生的COX-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延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有关.

    作者:祝晓;沈振亚;仲宁;张中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分析

    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约占肝癌的15%[1].由于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均不同,因此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率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体会如下.

    作者:成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33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超检查33例,排泄性尿路造影(IVU)25例,CT扫描14例,磁共振尿路成像(MRU)11例.29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33例中,29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经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病理检查均报告为重复肾;另4例因无症状、肾功能良好且无并发症,未做任何处理,仅随访观察.结论 B超简单、无创,确诊率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U简便、无创,可获得尿路全貌资料,对尿路积水、梗阻定位准确率达100%.手术方式主要为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

    作者:王澎;单玉喜;崔勇;杨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儿胸腔积液45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因素占多数(38例,84.4%),其中结核性9例(20%),支原体性9例(20%),化脓性7例(15.6%),肺吸虫2例(4.4%),未找到病原菌11例(24.4%),经抗感染治疗好转,考虑为感染性.非感染原因包括肿瘤性疾病5例,消化系疾病2例.3岁以上以支原体、结核多见,但不同年龄组引起胸腔积液原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胸腔积液以感染为主要原因;提高病原学的检测手段对治疗小儿胸腔积液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卫芳;黄莉;季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作为治疗前后评定工具.结果 在治疗的第1、2、4、6、8周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时西酞普兰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93.33%,舍曲林组分别为63.33%和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和副作用与舍曲林相当.

    作者:谢健;高力舒;张海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