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志琼;郑立;艾青青;刘晓芬;高必兴;卢先明
目的 建立苗药夜关门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ODS2 C18(200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2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0nm,建立夜关门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的夜关门及其混淆品药材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 夜关门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为17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夜关门相似度均大于0.90,而与地肤子全草的相似度在0.20以下.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可靠,为评价夜关门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可用于夜关门药材的鉴别.
作者:冯华;刘英波;刘亮;潘年松;周德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对其85%甲醇洗脱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廷龄草的85%甲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9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20(22)-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20(22)-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2);26-O-β-D-吡喃萄萄糖基-(25s)-Sα-呋甾烷-△5(6),20(22)-二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3);deoxytrillenoside A (4);24-acetyl-deoxytrillenoside A (5);24-methoxy-trillenoside A(6);trillenoside B(7);24-acetyl-trillenoside B(8);24-acetyl-deoxytrillenoside B (9).结论 化合物1~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8和9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左月明;徐元利;张忠立;刘电航;蔡妙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科研人员在海量的文献中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信息思路与方法,就可以为科研工作赢得大量宝贵时间及提高科研效率.文章拟对树立高效的检索理念、互联网上信息获取和管理方法以及中药学课题分析思路技巧作一介绍.
作者:郭岚;孙玲;李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采集到的全国厚朴主产区6省17个市县23个厚朴与凹叶厚朴的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HPLC法对厚朴酚、和厚朴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23批药材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在1.32% ~ 11.78%,有较大差异.4批药材含量不能达到《中国药典》“总量不得少于2.0%”的要求,均为凹叶厚朴.结论 厚朴药材的整体质量优于凹叶厚朴,四川、湖北、安徽为较优质的产区.
作者:闫婕;卫莹芳;胡慧玲;龙飞;安青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双语教学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医药的对外交流.双语学习网站的建设对双语教学有独特和明显的优势.《中医基础理论》双语学习网站的建设,突破了传统双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差的困境.
作者:王立国;部爱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安子系列方剂治疗不同证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A1、B1和对照组A2、B2,各30例.试验组根据偏阳虚和偏阴虚不同证型,分别给予安子Ⅰ方和安子Ⅱ方口服;对照组均给予黄体酮和/或HCG肌注.结果 治疗后各组主要症状改善率均达80%以上;A1组痊愈率80.0%,优于A2组(P<0.05);B1组痊愈率73.3%,等同于B2组.中药组综合疗效98.33%,优于西药组的78.33%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16.7%,显著低于西药组46.7% (P <0.05).结论 安子系列方剂治疗不同证型先兆流产疗效满意,安全性好;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更符合循证医学个性化原则.
作者:陆启滨;任青玲;柳静;丁超;张恒;聂秀明;吴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四逆散冻干粉工艺的研究,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利用HPLC方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mm,5μm),流速1.0ml/min,柱温30℃,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05%磷酸水,流动相A梯度洗脱(95% ~ 86%乙腈),分析时间为25min.结果 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此工艺制备四逆散水煎液中芍药苷含量和干膏得率较高,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并于70℃水浴浓缩至0.4g(生药)/ml.采用先煎煮后冷冻干燥的工艺制备四逆散冻干粉,备用.工艺如下:-40℃制冷,-20℃保冻2h,-10℃保冻16h,20℃干燥5h,35℃二次干燥2h.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四逆散冻干粉冻型饱满,复水性好,呈淡黄色,网状疏松,水分小于1%.结论 根据上述结果,采用HPLC方法研究四逆散冻干粉的工艺,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四逆散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越峰;张泽国;徐富菊;曹瑞;严兴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回顾近二十年2型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研究概况,在中医药理论、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中药作用机制进行了评述,对研究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着重分析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当前研究的缺陷,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和将来研究的方向,认为现代研究应将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经验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将现代医药知识与传统的中医理论相融合.研究以期为今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裴学军;肖飞;唐惠丹;赵厚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一株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Xylarial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菌活性测定.用反相(RP-18)中压液相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该菌株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相中初步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是:10,13-Octadecadienoic acid(1),Naphthalenemethanol,1,4,4a,5,6,7,8,8a-octahydro-2,5,5,8a-tetramethyl-(2),4H-Phenaleno[1,2-b]furan-4,6(5H)-dione,8,9-dihydro-3,5,7-trihydroxy-1,8,8,9-tetramethyl-5-(2-oxopropyl)-(3),Rousselianone A(4).化合物3与化合物4表现出了针对枯草芽孢杆菌专一的生长抑制活性,四个化合物在浓度为10μg/ml对HeLa细胞无毒性.
作者:于淼;林筱;张连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芥子碱氯化盐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三组为芥子碱氯化盐低、中、高剂量组.各组采取股静脉给药方式给予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静脉给予0.9%生理盐水0.2ml;芥子碱氯化盐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给予芥子碱氯化盐20,40,80mg/kg)0.2ml.实验动物给药1 min后,采集血清样品.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果 ELISA实验结果提示芥子碱氯化盐能够显著抑制血清中ACE、Ang Ⅱ的水平.结论 芥子碱氯化盐可通过抑制血清中ACE、Ang Ⅱ的水平发挥降压作用.
作者:王惠国;张楠楠;秦海宏;卢轩;冯宝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Arrowsmith工具来探讨淫羊藿与维生素D轴之间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知识发现工具Arrowsmith进行文献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与淫羊藿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有较多关联并且部分作用机制重合.结论中药淫羊藿可能通过维生素D轴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陈伟;柴艺汇;王焕珍;陈功;高洁;李文;陈云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水飞蓟素(SIL)联合吡喹酮(PZQ)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敷贴法感染昆明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为PZQ治疗组(感染6周后PZQ灌胃500mg/kg体重,连续给药2天)、D组为SIL治疗组(感染6周后开始灌胃100mg/kg体重,连续给药8周)、E组为SIL和PZQ联合治疗组(给药方案C+D).给药干预8周后,收集血浆和肝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损伤程度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赖氏法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与B组相比较,C、D、E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浆ALT和AST含量、肝组织TGF-β1和MMP-2蛋白表达均降低,肉芽肿直径减小,胶原纤维沉积减少.E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浆ALT和AST含量、肝组织TGF-β1和MMP-2蛋白表达均低于C组和D组.结论 SIL联合PZQ具有协同增强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TGF-β1的下调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的激活在抗肝纤维化的继续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张丽君;沈定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综合了《丁氏百病医方大全》《孟河丁甘仁医案》《沫树德堂丸散集》《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中外科方药及外科医案内容,对其中某方或某案的辅助性用药(包括用药辅料或有特殊蕴意的佐使药)进行梳理归纳,概述丁氏在外科配方中的辅药具有如下鲜明特点:对于治疗外科病证的内服丸药,其辅料具有减毒增效,兼顾病程的特点(以蜜、朱砂、吗啡等为例);内服丸药的送服汤饮具有病证结合,用法灵活的特点(以各类酒剂为例);外治法的辅药选择具有注重辨病,同方异法的特点(以醋、麻油等为例).在外科疾病的制方运用中,可以反观丁氏诊断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过程中病情与体质相结合的理念.
作者:于凌;王颖晓;李其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岭南罗氏妇科对绝经综合征的认识,认为其病机特点为阴血亏虚,阴不制阳,虚阳偏亢,临床证型可分为肾阴虚证或阴阳两虚证.治疗以补肾阴为基础,阳中求阴,或阴阳双补,总以调和肾中阴阳为原则,以平为期,并擅补脾助肾、柔肝平肝、交通心肾以助平调阴阳.
作者:朱玲;郜洁;罗颂平;任锦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以某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讨论了医药营销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特别是校内实践基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医药营销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工作规范、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践基地、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建设模式、建设校内创业创新基地等建议,并对实践基地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提出了设想,还介绍了美国大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经验.
作者:程潇;王永健;官翠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医学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涵蓄国学思维的精髓,二者唇齿相依,鱼水共存.作为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其基本特点、思维范式、哲学体系、以及发展历程,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且熔炼了传统文化中诸多学科知识,通过气、阴阳、五行学说加以建构,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所以培养中医哲学思维是从根本上理解中医学的钥匙.文章重在探索如何运用二维四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应具备的哲学思维,并指导日后的临床实践,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单纯记忆气、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而在于通过更新教学模式,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以意象思维切入,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作者:刘禹辛;尚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维吾尔特色药材牛舌草开展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的鉴别研究.方法 徒手切片法、粉末制片法、石蜡切片法和薄层色谱法.结果 获得了药材根和茎的横切面显微特征、粉末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鉴别特征.结论 所得结果可为今后完善和提高牛舌草药材及其复方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陈奎奎;陆海空;兰卫;王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毛诃子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和异烟肼(INH)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给药2000,4000 mg/kg,72 h内观察小鼠中毒迹象和死亡数;建立CCl4对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毛诃子提取物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影响;建立INH对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肝匀浆T-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给药2000mg/kg,72 h内小鼠无异常反应;毛诃子提取物明显降低了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提高了肝脏T-SOD活性;该提取物明显提高了INH肝损伤血清T-SOD活性和肝脏GSH-Px活性,降低了肝脏MDA含量,减少了异烟肼对肝脏的破坏.结论 毛诃子提取物毒性小,具有一定肝保护作用,它可以和异烟肼联用,减少其对肝脏的损伤.
作者:包艳芳;马晓艳;郑丽芳;李红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根据以往研究事实,结合“子午流注”治疗思想和现代节律研究方法,探索艾灸治疗RA的IL-1节律调控机制.方法 以144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以下简称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以下简称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以下简称摘灸组),各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0点组、6点组、12点组、18点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各组大鼠实验全程给予LD12:12的光暗周期限制,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动物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福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艾灸组、摘灸组大鼠在上午7:00 ~9:00进行单侧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双侧交替治疗),其它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艾灸治疗.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体重及足容积测定.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血,用酶免法做相关指标检测.数据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Halbeg余弦法软件进行昼夜节律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IL-1保持昼夜节律性(P<0.05),但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IL-1存在昼夜节律性(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IL-1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接近,中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 实验性RA大鼠血浆IL-1具有明显的病理性昼夜节律特征;在HPAA完整的条件下,艾灸可能通过调整实验性RA大鼠IL-1的昼夜节律,从而发挥控制炎症的作用.
作者:马文彬;刘旭光;覃勇;周海燕;杨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阅读相关文献,梳理、归纳中医病机理论研究进展,认为中医病机理论研究取得诸多进展但少有突破性成果,提出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优势多学科合作、多手段并用,且病机理论的研究,一定要着力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晓艳;王乙;吕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