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芥子碱氯化盐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王惠国;张楠楠;秦海宏;卢轩;冯宝民

关键词:芥子碱氯化盐,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Ⅱ
摘要:目的 考察芥子碱氯化盐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三组为芥子碱氯化盐低、中、高剂量组.各组采取股静脉给药方式给予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静脉给予0.9%生理盐水0.2ml;芥子碱氯化盐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给予芥子碱氯化盐20,40,80mg/kg)0.2ml.实验动物给药1 min后,采集血清样品.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果 ELISA实验结果提示芥子碱氯化盐能够显著抑制血清中ACE、Ang Ⅱ的水平.结论 芥子碱氯化盐可通过抑制血清中ACE、Ang Ⅱ的水平发挥降压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芪贞降脂溶栓胶囊对高脂血症家兔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

    目的 观察芪贞降脂溶栓胶囊对高脂血症家兔的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洛伐他汀、脑心通组,芪贞降脂溶栓胶囊高、中、低剂量干预治疗组.造模成功后,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灌胃干预,20 ml· kg-,1天1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洛伐他汀0.005 g·kg-1;脑心通0.4g·kg-,芪贞降脂溶栓胶裳4.0,2.0,1.0 g· kg-1,连续治疗45 d.酶法测定各组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蛋白(LDL)值;苏丹红及HE染色观察计算主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总面积、斑块的大厚度及冠状动脉硬化所占的百分比.结果 模型组三项血清值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芪贞降脂溶栓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三项血清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芪贞降脂溶栓胶囊各剂量组动脉斑块总面积、胸主动脉斑决的大厚度、冠脉粥样硬化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各剂量组与洛伐他汀及脑心痛组相比,降血脂作用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洛伐他汀及脑心痛组更强(P<0.001,P<0.05).结论 芪贞降脂溶栓胶囊对高脂血症的家兔模型具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莲秀;谭宁;徐庆;谢邦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旋覆花潜在功能的考察与分析

    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2010版《中国药典》中记载旋覆花功能的考察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能通过《中国药典》大体传承下来.但由古代本草文献提取的止痛、定悸、祛风除湿、退翳明目、清热泻火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功能,以及古代含旋覆花复方治疗头痛、目赤肿痛、中风、眩晕、疮疡、瘕瘕积聚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研究,初步确认止痛、清热泻火解毒、补益、软坚散结是旋覆花的潜在功能.

    作者:李然;刘立萍;梁茂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桂皮醛对肾阳虚大鼠GABA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桂皮醛对肾阳虚大鼠γ-氨基丁酸(GAB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腺嘌呤皮下注射(剂量为0.2g· kg-1·d-1)构建肾阳虚大鼠模型,桂皮醛灌胃(高、中、低剂量分别为0.4,0.2,0.1 g·kg-1),观察各组大鼠外观及肾脏切片,测定自主活动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GABAa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大鼠睾丸增大,体重减轻(P<0.05);肾皮质固缩,与髓质界限不清,有灰褐色沉积物;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自主活动度明显降低(P<0.05),GABAa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 桂皮醛短时间内未能明显改善阳虚症状,但可能通过提高GABAa受体mRNA表达水平发挥镇静作用.

    作者:王晓彤;林海雄;杜秀婷;刘敏;马博;张徐雯;张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姜制黄连炮制近年来研究进展

    从姜制黄连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寒热药性以及干姜、生姜炮制对黄连的影响等方面来探究姜制对黄连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进一步阐明姜制黄连的炮制机理提供基础.

    作者:王婷婷;钟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金钗石斛煎煮熬膏过程中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目的 探索金钗石斛在长时间煎煮和熬膏过程中其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模拟临床应用,将金钗石斛饮片(长约0.5 cm的小节)浸泡24h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用50倍量水),煎煮液在微沸状态下加热浓缩成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用酸性染料(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①煎煮7h,金钗石斛有效成分的累积溶出率:多糖约为50%,总生物碱约为15%;②4h的熬膏过程中,多糖和总生物碱的多次测定结果差异不大,RSD分别为7.55%、5.67%;③分别给出了描述煎煮过程中多糖和总生物碱溶出情况的数学模型.结论 ①金钗石斛饮片用水煎煮熬膏,多糖和生物碱较难溶出,应考虑增加粉碎度以及酒(乙醇)、水并用;②煎煮熬膏过程对金钗石斛多糖和生物碱类成分的破坏较小,熬膏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石冬俊;杨文宇;唐盛;陈祥贵;李明元;李晓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并评价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纳入至少接受≥2年口服抗病毒治疗,连续随访>3年的2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划分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队列和西医(单一抗病毒治疗)队列(111例VS 105例),观察、整理两组研究队列长期随访期间的肝功能、HBV DNA定量、乙肝两对半及肝脏影像学等主要临床病历资料.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SPSS 21.0软件统计描述和分析两组队列间间的肝硬化发病率.结果 至随访终点,西医队列中位随访6.5年,111例CHB患者中13例(12.4%)发生肝硬化,随访7年、10年的肝硬化发病密度分别为2.05%(100人年)、1.69%(100人年);而中西医结合队列,中位随访7.2年,105例CHB患者中6例(5.7%)发生肝硬化,随访7年、10年的肝硬化发病密度分别为0.62%(100人年)、0.75%(100人年).经统计学U检验显著性比较分析,随访7年、10年时,西医队列的肝硬化发病密度高于中西医结合队列组(P<0.05).两组队列随访7年时,肝硬化发生的RR和AR分别为0.3和1%;随访10年的RR和AR分别则为0.4和1%;西医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使肝硬化的发生率减少1.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延缓肝硬化的发生.

    作者:申弘;凌琪华;陈逸云;叶青艳;聂红明;陈建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耳穴贴压联合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联合健脾止动汤治疗脾虚痰聚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脾虚痰聚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联合健脾止动汤治疗,对照组予健脾止动汤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儿抽动症中医症候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积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健脾止动汤作用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法;耳穴贴压使用简单,易操作,无痛苦,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宜;黄晶晶;何维佳;赵琼;张玉;刁本恕;林绍琼;廖述霞;梁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草乌适宜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不同采收时期的草乌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及6种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初步研究草乌的适宜采收时期,为草乌的科学采收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8个采收期,重复3次,共24个处理,每个采收期采样进行草乌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及6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草乌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UPLC法,采用BEH shield RP18(2.1mm ×50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2%三乙胺)-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1,检测波长为235nm,柱温35℃.结果 草乌的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在8月30日采收时达到大值,分别为66.31g,32.17g;6种生物碱含量总和随采收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9月15日达到大值,为5.202 mg·g-1;单株有效成分总量在9月15日采收时达到大值,显著高于8月30日采收时的单株有效成分总量(P<0.05),为152.52mg.结论 草乌产量高峰和有效成分含量高峰不一致,以有效成分总量为指标,初步确定草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中旬.

    作者:邵财;张浩;张亚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槲皮素对关节软骨中MMP-13、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关节软骨中MMP-13及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制备大鼠OA模型,研究槲皮素在体内对关节滑液中MMP-13及TIMP-1表达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以IL-1β为诱导刺激,研究槲皮素对MMP-13及TIMP-1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槲皮素可显著降低关节滑液中MMP-13的含量,提高TIMP-1的表达水平;同时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槲皮素也显著抑制了MMP-1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了T1MP-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论 槲皮素可显著降低MMP-13/TIMP-1的比例,促进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对关节软骨的保护.

    作者:袁小亮;李林福;施伟梅;吴龙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甘肃地产白条党参商品等级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测定甘肃不同商品等级白条党参中活性成分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和党参多糖的含量,分析白条党参商品等级与活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测定白条党参中党参炔苷与苍术内酯Ⅲ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党参多糖,对所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结果 不同商品等级白条党参商品等级与其活性成分无显著相关性.在同一产地下,党参炔苷与商品等级呈负相关性,商品等级越高,党参炔苷含量越低.PCA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的白条党参3个商品等级不能被很好区分,CA显示三大聚类中以商品等级分类不明显,但以产地区域分类较为明显.结论 当前白条党参主产区的商品等级划分混乱,不能代表党参实际质量,产地栽培环境因素对商品等级划分影响较大.

    作者:刘书斌;李成义;王明伟;李硕;强正泽;魏学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病机理论的研究现状

    阅读相关文献,梳理、归纳中医病机理论研究进展,认为中医病机理论研究取得诸多进展但少有突破性成果,提出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优势多学科合作、多手段并用,且病机理论的研究,一定要着力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晓艳;王乙;吕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枸橘苷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传统中药枸橘主要成分之一枸橘苷对血管生成的抑制及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黏附抑制试验、迁移抑制实验及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法(CAM法)研究枸橘苷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方法检测枸橘苷对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枸橘苷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7.8±0.2) μmol·L-1,优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IC50≥(33.8±0.1) μmol·L-1];在体外该化合物能够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作用,同时体内实验显示该化合物在30μg剂量浓度时能够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RT-RCR实验显示枸橘苷在12.5 μmol·L-1和25μmol·L-1剂量时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VEGF-A mRNA表达,且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枸橘苷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及降低肿瘤细胞表达VEGF的量有关.

    作者:李增;陈灵芝;刘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厥阴阳气来复角度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变化规律探讨

    通过对厥阴的阳气来复过程的分析,阳气来复过程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分析,阐述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变化规律,为下一步梳理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慢病管理治疗方案提供新角度.

    作者:黄智斌;陈延;何家鸣;欧阳博文;刘奇;杨弘楚;李志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运用二维四阶教学模式培养中医哲学思维探析

    中医学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涵蓄国学思维的精髓,二者唇齿相依,鱼水共存.作为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其基本特点、思维范式、哲学体系、以及发展历程,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且熔炼了传统文化中诸多学科知识,通过气、阴阳、五行学说加以建构,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所以培养中医哲学思维是从根本上理解中医学的钥匙.文章重在探索如何运用二维四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应具备的哲学思维,并指导日后的临床实践,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单纯记忆气、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而在于通过更新教学模式,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以意象思维切入,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作者:刘禹辛;尚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学科研人员信息检索的思路与方法

    科研人员在海量的文献中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信息思路与方法,就可以为科研工作赢得大量宝贵时间及提高科研效率.文章拟对树立高效的检索理念、互联网上信息获取和管理方法以及中药学课题分析思路技巧作一介绍.

    作者:郭岚;孙玲;李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益调经合剂治疗108例肾虚血亏型月经过少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益调经合剂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月经过少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补益调经合剂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四物合剂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0.4%.结论 补益调经合剂治疗月经过少疗效确切,且疗效优于四物合剂.

    作者:季晓黎;邓琳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南蛇藤提取物通过Cofilin 1调控细胞骨架重组抑制人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研究

    目的 研究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Celastrus orbiculatus extracts,COE)对TGF-β1诱导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EMT的影响.方法 TGF-β1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造模,设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COE实验组.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MT生物标志分子(biomarker)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相关的丝切蛋白1(Cofilin 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TRITC-标记的鬼笔环肽细胞骨架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OE能下调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Cofilin 1蛋白水平和EMT标志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EMT进程,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COE能降低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另外COE(10、20、40mg/L)能下调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COE能明显抑制细胞骨架发生改变.结论 COE能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EMT进程,降低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骨架改变和降低Cofilin 1、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海波;钱亚云;朱耀东;顾昊;陈珏;王萱怡;金凤;史有阳;赵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一种基于演化的糖尿病疗效自适应动态评价模型

    目的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糖尿病的疗效构建了一种基于演化的糖尿病疗效自适应动态评价模型.方法 首先在利用状态转移函数对糖尿病证候的演化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参数判断疾病是否演化从而为重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接着通过对评价指标组成的抽象与重构,利用启发式算法确定演化后糖尿病疗效评价指标集的元素构成;后通过构造依赖矩阵计算出演化后疗效评价指标集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实现演化环境下糖尿病疗效的自适应动态评价.结果 给出了基于此模型的糖尿病疗效评价实例:当某糖尿病人被诊断为气阴两虚证后,通过确定此时的评价指标集(倦怠乏力、心悸、大便干燥、口渴、失眠多梦等)及其权重,可知本次治疗效果的等级为“差”;而当该病人病情演化为肾阴亏虚证后通过重新确定评价指标集(尿频尿多、腰膝酸软、大便干燥、口渴、失眠多梦等)及其权重,易知该次疗效评价等级为“中”.结论 利用本评价模型可对各糖尿病专家的诊疗经验进行量化,终实现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效果理想的诊治措施.

    作者:金力;阚红星;方朝晖;卢海妹;许钒;王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脾强力复方对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前后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补脾强力复方对胸腺切除术后M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MG并胸腺切除术患者31例,其中对照组为于外院手术者16例,手术前后根据个体情况不同分别予以(溴吡斯的明+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治疗,治疗组(补脾强力复方组)为于我院手术者15例,治疗在前者基础之上于手术前后分别加用补脾强力复方,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G临床绝对评分、临床相对记分、QMG评分.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内手术前后MG临床绝对评分、相对评分、QMG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胸腺切除术后MG症状改善情况在统计学意义;组间在MG胸腺切除术后MG临床绝对评分、相对评分、QMG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治疗组疗效更有优势.结论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的重要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MG胸腺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症状,而治疗组(补脾强力复方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胸腺切除术后MG的疗效,且无肌无力危象发生,具有更为理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静;周双秀;况时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ARROWSMITH探讨淫羊藿与维生素D轴功能的潜在相关性

    目的 运用Arrowsmith工具来探讨淫羊藿与维生素D轴之间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知识发现工具Arrowsmith进行文献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与淫羊藿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有较多关联并且部分作用机制重合.结论中药淫羊藿可能通过维生素D轴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陈伟;柴艺汇;王焕珍;陈功;高洁;李文;陈云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