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细辛剂量研究的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创新

汪琼;周祯祥;黄芳;李晶晶;韩林涛

关键词:剂量, 细辛, 中国药典, 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学术
摘要:“细辛不过钱”一直是困扰中医药学术界和临床医者的瓶颈问题.研究认为,“细辛不过钱”具有丰富的内涵,即正品细辛、用根、单用、用散、内服,“五位一体”,不可分割;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限量,不能作为普遍规律指导临床应用.《中国药典》法定细辛的剂量为3~ 10g,与临床用药实际应用严重脱节.问题在于传承缺失,创新滞后,有必要进行修订,科学界定细辛的有效剂量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岭南中医药古籍文献服务模式研究

    岭南中医药古籍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临床研究价值、特色保健价值及中医药学科传承创新价值等,岭南中医药古籍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人类健康的伟大创造.但现存的岭南古医籍因保存困难、收藏分散、阅读限制以及流通不畅等缺点,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严重阻碍了岭南古医籍的文化传承.该研究试图以当下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基准,创建岭南中医药古籍文献微信服务模式,实现古籍的数字化共享传播,推动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赖秋华;潘华峰;刘瑜;张正;曾召;严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消溃汤灌肠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粘膜修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消溃汤灌肠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症状改变及结肠黏膜修复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给予消溃汤正常剂量、中等剂量、高剂量、美沙拉嗪及生理盐水灌肠,观察模型大鼠症状学评分及结肠黏膜形态学、组织学评分变化.结果 在症状学大便性状评分方面消溃汤正常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美沙拉嗪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高等剂量和中等剂量组、正常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症状学大便带血评分,结肠黏膜形态学、组织学评分变化方面消渍汤正常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美沙拉嗪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高等剂量优于中等剂量组、正常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 消溃汤灌肠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症状,有效修复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其中以消溃汤高剂量组为甚.

    作者:刘佃温;杨会举;曾迪;刘世举;刘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构建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构建策略,提出数据中心构建方案.方法 在分析中医药行业数据资源和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工程建模仿真结果基础上,研究数据中心构建策略,描述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对内对外业务架构.结果 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策略,以IaaS为目标提出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建设方案,以及数据汇交方案、数据共享与交换方案以及信息安全防护方案.结论 为构建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提供一套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参考.

    作者:肖勇;陈伟;沈绍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肝方合慢迁肝方治疗黄疸经验

    介绍在在国家级名老中医罗凌介教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中医治疗黄疸的多个经验方.其中,尤以急肝二方、急肝三方和慢迁肝方的临床疗效为显著.并举验案二则以释经验.

    作者:蔡媛媛;程亚伟;舒盼;杨永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隔姜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铺灸、单纯隔姜铺灸与西药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方案并规范临床操作.方法 将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中药外敷发泡+隔姜铺灸)、治疗组2(隔姜铺灸)及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每组各40例,经治疗后观察各项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1、治疗组2及西药组皆可非常显著改善类风关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P<0.01),但治疗组1疗效显著优于治疗组2及西药甲氨蝶呤组(P<0.05或P<0.01),治疗组2与西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1疗效与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2、西药组与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6个月后随访三组之间疗效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皆显著优于单纯隔姜铺灸及甲氨蝶呤,单纯隔姜铺灸近期疗效与甲氨蝶呤无显著差异,但远期疗效优于甲氨蝶呤.所以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灸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疗法.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痛经散外敷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治疗虚寒夹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制的痛经散外敷,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治疗虚寒夹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痛经散敷于神阙穴,经前2天开始至经期的前3天,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于行经前5天开始口服,7天为一疗程,停药后连续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 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自制的痛经散外敷,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治疗虚寒夹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P-AES法测定壮药苦丁茶中宏量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

    目的 从宏量和微量元素方面,考察同一生产基地不同采收期苦丁茶中宏量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含量,综合比较各指标用以评价壮药苦丁茶质量及其合理采收期.方法 用微波-硝酸消解法消解各样品,应用ICP-AES测定技术对其中的13种宏量及微量元素进行动态含量测定.结果 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94%~109.3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1%,仪器的精密度小于或等于1.75%.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并且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多种微量元素.结论 不同时期采收的苦丁茶含有丰富的Ba,Mn,Zn,Be等微量元素,综合各元素的含量及苦丁茶的生长情况,初步认为苦丁茶的采收期可以考虑选择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份.该文探讨壮药苦丁茶中宏量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含量测定,为苦丁茶的合理采收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作者:周劲帆;王秋月;冯洁;赖茂祥;黄文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PCR-DGGE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大鼠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的影响

    目的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gel electrophoresis,PCR -DGGE)技术研究中药复方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大鼠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其余36只参照文献方法以复合因素制作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2只.造模21d开始给药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给予妈咪爱、人参乌梅汤加味,均1次/d,连续给药7d.收集各组大鼠粪便排泄物,提取粪便细菌总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菌16SrDNA基因V3可变区,DGGE方法检测PCR产物.对优势条带进行回收测序,鉴定菌种.结果 药物处理后腹泻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高的为厚壁菌门类细菌,其次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类细菌.人参乌梅汤加味治疗后大鼠肠道厚壁菌门类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肠道拟杆菌门类细菌含量显著降低(P<0.01),肠道变形菌门类细菌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相比,经人参乌梅汤加味治疗后大鼠菌群较之西药组更接近空白组.结论 人参乌梅汤加味较之西药对肠道菌群平衡更具有良性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纠正菌群紊乱,进而发挥生津止泻效应.

    作者:赵琼;孙群;黄勤挽;聂远洋;张肖瑾;任士庞;张玉;黄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江西建昌帮不同附子炮制品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江西建昌帮不同附子炮制品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建昌帮煨附子、淡附子、阴附子及阳附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结果不同附子炮制品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平均质量分数(ωB)分别为:煨附子:(25.80±0.27) μg·g-1,(16.52±0.29)μg·g-1,(181.25±4.21) μg·g-1,(22.28±0.62) μg·g-1,(8.31±0.11)μg·g-1,(7.60±0.78) μg·g-1;淡附子:(13.23±1.00)μg·g-1,0,(41.32±2.17)μg·g-1,(1.47±0.25) μg·g-1,(6.26±0.64) μg·g-1,(31.21±1.59) μg·g-1;阴附子:(11.76±1.23) μg·g-1,(2.66±0.30) μg·g-1,(76.34±2.32)μg·g-1,(22.44±1.93)μg·g-1,0,(16.42 ±0.84)μg· g-1;阳附子:(152.76±1.23) μg·g-1,(13.39±0.91)μg· g-1,(162.03±3.90) μg· g-1,(14.85±0.49) μg· g-1,0,(97.60±2.45)μg·g-1.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建昌帮不同附子炮制品中6生物碱含量不同,其中煨附子与阳附子中的总酯型生物碱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作者:王小平;胡志方;肖小梅;曾辉;阎柏屹;王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从谨守病机浅析李振华治疗眩晕经验

    介绍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认为治疗应四诊合参,谨守病机,提出在治疗眩晕时应遵循“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思想.

    作者:王会喜;刘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从“圆运动”理论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病因病机尚未明了,治疗以改善月经,缓解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睾酮水平及促排卵为主.祖国医学对该病进行了探索,虽百家争鸣,然而治疗多侧重于调整肝、脾、肾三脏功能及气、血、阴、阳的平衡.笔者不拘泥一法,立足于“圆运动”理论,分析PCOS的发病机制,提出了运土气、调木气和温水气的系统调治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璐;潘碧琦;郑小红;陈凤媚;邓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坤泰Ⅰ号方预治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中的优势探析

    目的 探讨应用坤泰Ⅰ号方预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克罗米芬促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坤泰Ⅰ号方预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妊娠率(66.67% vs 26.67%)有显著差异(P<0.01),排卵率(54.3% vs 53.08%)、流产率(15% vs 12.5%)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HCG日卵泡成熟时间(17.88±6.153 vs 22.51±7.884)、内膜厚度(9.712±1.6784 vs 7.967±2.2126)、宫颈评分(8.16±1.196 vs 6.74±1.575)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坤泰Ⅰ号方在PCOS促排卵治疗中,可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杨优洲;潘芳;俞瑾;唐明华;祝秀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伞形科药材的非线性反应快速鉴别

    目的 利用中药作为非线性反应的底物,建立伞形科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H+-Mn2+-CH3COCH3-BrO3-为振荡体系,一定量的中草药粉末作为反应的底物.控制一定的温度,搅拌时间和搅拌速率.以217型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213型铂电极作指示电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值,利用Origin7.5软件绘制E-t曲线,获得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 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的重复性良好,经MATLAB软件分析相关系数大于0.9.4种药材的E-t曲线从整体上看具有明显的差别.聚类分析结果也将20个样品明显分为4类.结论 可以利用此方法鉴别伞形科药材,此方法简便、可行.

    作者:邹桂华;于凤波;邹玉龙;沈广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养阴止血方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血清IL-8及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阴止血方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养阴止血方治疗HSPN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例阴虚型HS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养阴止血方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1.5mg·kg-1·d-1,疗程3个月.采用CBA(微量样本流式蛋白定量技术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8、TNF-α水平.结果 养阴止血方治疗HSPN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显著降低HSPN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组血清IL-8、TNF-α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阴止血方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8、TNF-α水平,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治疗HSPN的作用.

    作者:郑佳新;张春戬;张云竹;刘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目的 以大数据为基础,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应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2002年至2013年1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住院信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结果 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下为主;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症状中,乏力所占比重高,为65.50%;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是慢性乙型肝炎两大主要中医证型,所占比重大分别为占53.41%、28.33%.结论 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可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是中医临床科研一大平台,体现了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思想.

    作者:郭明星;李晓东;盛国光;李慧;吴辉坤;黄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甘草干姜汤加麻黄对受寒小鼠肺部AQ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草干姜汤加麻黄对受寒小鼠肺部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5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4℃组、4℃药物组、0℃组、0℃药物组,观察实验小鼠的一般情况,7天后取实验小鼠肺部做病理切片,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肺部AQ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灰度扫描.结果 与常温对照组相比,4℃组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充血,肺泡腔内有水液潴留,肺泡隔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中AQP-1表达下降;4℃药物组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肺部仍有充血,但肺泡腔内无渗出液,肺泡积液消失,AQP-1表达较4℃组明显增加.结论 甘草干姜汤加麻黄能有效改善受寒小鼠肺部的病理损伤,受寒小鼠肺部水肿情况明显减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肺脏AQP-1表达,改善肺部水液代谢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陈龙云;徐安莉;赵敏;徐建民;陈会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香连金黄散外治阳证疮疡对皮肤炎症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香连金黄散外用对皮肤炎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香连金黄散对阳证疮疡模型动物感染炎症皮肤IL-1、IL-6、IL-8、TNF-α、IFN-γ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香连金黄散高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香连金黄散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8蛋白表达降低(P<0.05);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降低(P<0.05);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干扰素-γ蛋白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连金黄散可能是通过下调感染皮肤局部的炎症因子表达而发挥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

    作者:朱晓燕;彭成;钟振东;侯建业;张远哲;肖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皮质酮肾阳虚大鼠血清T4、TRH及垂体TSH mRNA表达的不同针刺因素正交设计研究

    目的 以皮质酮肾阳虚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多个针刺参数,探索影响针刺效应的主次因素和针刺参数的佳组合.方法 采用L9(34)正交表对4个参数(穴位、捻针角度、频率、时间)3水平安排试验,运用计算机控制针刺手法仪进行干预,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T4、TRH的水平和RT-PCR检测垂体组织中TSH mRNA的表达来比较上述4因素的主次.结果 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穴位、捻针角度、捻针频率、捻针时间,其中穴位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主要因素(P<0.01);针刺捻针的角度、频率、时间都是影响针刺效应的次要因素(P均>0.05).结论 针刺治疗肾阳虚大鼠的佳针刺参数为针刺肾俞穴,捻针角度为90°,频率为120次/min,捻针时间60 s.该研究中穴位选择对疗效的影响大,其次为捻针角度,再次是捻针频率,影响小的为捻针时间.

    作者:姚海华;程立红;闵友江;丁李立强;闵志云;裴佳;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益肾泄浊方治疗肾痹验案二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其相关临床症状,可属中医学“肾痹”之范畴,基本病机多认为是脾肾亏虚,湿瘀互结.盖肾虚则化气行水之功失司,而酿生湿浊;脾弱则健运水谷之职乏力而蕴生痰邪.由是,肥甘厚腻不能转化为气血精微,而酿生湿热痰浊,甚或损及筋脉关节,继而久病入络.法当健脾益肾、祛湿化浊、活血通络治疗.故我师常运用益肾泄浊方,获效良多.

    作者:甘盼;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野生独一味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目的 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获得独一味组培苗的方法.方法 以野生独一味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 适宜野生独一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 NAA0.2mg/L+ 2.4-D 1.0mg/L+6-BA 2.0mg/L;适宜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 +6-BA 0.5mg/L+ NAA 0.05m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 IBA 0.5mg/L+ NAA 0.1mg/L.结论 通过研究组织培养中不同激素配比,获得了独一味组培苗,初步建立了独一味快繁技术.

    作者:张珏;杨轶浠;王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