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陈伟;沈绍武
目的 对比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铺灸、单纯隔姜铺灸与西药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方案并规范临床操作.方法 将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中药外敷发泡+隔姜铺灸)、治疗组2(隔姜铺灸)及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每组各40例,经治疗后观察各项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1、治疗组2及西药组皆可非常显著改善类风关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P<0.01),但治疗组1疗效显著优于治疗组2及西药甲氨蝶呤组(P<0.05或P<0.01),治疗组2与西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1疗效与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2、西药组与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6个月后随访三组之间疗效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皆显著优于单纯隔姜铺灸及甲氨蝶呤,单纯隔姜铺灸近期疗效与甲氨蝶呤无显著差异,但远期疗效优于甲氨蝶呤.所以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灸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疗法.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消溃汤灌肠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症状改变及结肠黏膜修复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给予消溃汤正常剂量、中等剂量、高剂量、美沙拉嗪及生理盐水灌肠,观察模型大鼠症状学评分及结肠黏膜形态学、组织学评分变化.结果 在症状学大便性状评分方面消溃汤正常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美沙拉嗪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高等剂量和中等剂量组、正常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症状学大便带血评分,结肠黏膜形态学、组织学评分变化方面消渍汤正常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美沙拉嗪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高等剂量优于中等剂量组、正常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 消溃汤灌肠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症状,有效修复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其中以消溃汤高剂量组为甚.
作者:刘佃温;杨会举;曾迪;刘世举;刘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在体外实验基础上,明确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体内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 Ⅳ)对HMGB1介导的Treg免疫功能是否具有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清洁级BALB/c小鼠,予实验当日早、晚各腹腔注射10 μg HMGBl,并于注射后第2天、4天、6天分别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黄芪甲苷.实验分组:12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HMGB1实验组;(HMGB1+ NS)组;(HMGB1+ AST)Ⅰ组;(HMGB1+ AST) Ⅱ组;(HMGB1+ AST) Ⅲ组.于实验第7天处死动物,提取脾脏Treg,并将Treg与CD4+ CD25-T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对Treg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当加入HMGB1攻击组Treg共培养后,CD4+ CD25-T细胞增殖受抑制程度较加入正常对照组Treg明显减轻(P<0.01),上清中IFN-y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生理盐水治疗组动物上述指标与HMGBl攻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治疗组比较,AST治疗组CD4+ CD25-T细胞增殖受抑制程度显著加重(P<0.01),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IL-4水平显著上升(P<0.01),且这种趋势在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HMGB1在体内可抑制小鼠Treg免疫功能发挥,而黄芪甲苷可拮抗HMGB1对Treg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对HMGB1介导的促炎效应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李金凤;黄立锋;姚咏明;张淑文;李文雄;张震宇;王淑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以皮质酮肾阳虚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多个针刺参数,探索影响针刺效应的主次因素和针刺参数的佳组合.方法 采用L9(34)正交表对4个参数(穴位、捻针角度、频率、时间)3水平安排试验,运用计算机控制针刺手法仪进行干预,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T4、TRH的水平和RT-PCR检测垂体组织中TSH mRNA的表达来比较上述4因素的主次.结果 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穴位、捻针角度、捻针频率、捻针时间,其中穴位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主要因素(P<0.01);针刺捻针的角度、频率、时间都是影响针刺效应的次要因素(P均>0.05).结论 针刺治疗肾阳虚大鼠的佳针刺参数为针刺肾俞穴,捻针角度为90°,频率为120次/min,捻针时间60 s.该研究中穴位选择对疗效的影响大,其次为捻针角度,再次是捻针频率,影响小的为捻针时间.
作者:姚海华;程立红;闵友江;丁李立强;闵志云;裴佳;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黄八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富贵草型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胆碱酯酶、杀虫、抗菌及促雌激素合成等药理活性.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黄八爪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黄八爪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厚聪;杨瑾;袁德培;刘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了人参果胶酸性组分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抗抑郁样行为.方法 强饲给予小鼠人参果胶酸性组分12天,通过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社交干扰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抗抑郁样行为,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 人参果胶酸性组分具有抗抑郁样活性,该表观有效性伴随着小鼠海马组织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人参果胶酸性组分通过诱导小鼠海马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上调进而增加神经元的存活,影响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作者:Hosenie Irshad;钱进军;张维宁;王春艳;鲁京欣;王文欣;陈嘉欣;查利晨;王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0),构建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新方分析.通过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243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228味,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7首.研究表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方剂以清泻肺热、化痰止咳、行气活血、健脾益肺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偏于温平,药味甘苦辛,体现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标本同治,补泻兼施”的治疗原则.
作者:庄贺;赵艳青;侯王君;彭召云;李佳泽;郑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 采用包合技术提高蛇床子素的溶解度,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设计正交实验优化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处方.分别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Ritger-Pappas模型,对药物释放进行拟合.结果 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为一级释放模型,遵循Fick扩散定律.结论 优化后的蛇床子素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缓释效果良好.
作者:邓向涛;郝海军;王思寰;胡彬;王横率;王雪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鲜龙葵果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总结近10年鲜龙葵果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鲜龙葵果治疗各种肿瘤的疗效观察情况.结果 鲜龙葵果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细胞膜的影响以及细胞毒作用,增强免疫功能也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临床观察研究表明,鲜龙葵果对肺癌、胃肠道癌、原发性肝癌、乳腺癌、大肠癌及鼻咽癌等都有较好的效果.结论 鲜龙葵果应用于防治肿瘤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梅全喜;董鹏鹏;李红念;管静;张帆;张锦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类证与临床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寻求相关类证的现代医学支持.方法 对多中心搜集到的65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在通过前期聚类分析得出四类相关类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各类证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第2类证候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白球蛋白比及第四类证候的血浆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与第1类证候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第3类证候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与第2类证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类证候类别与第2类证候类别比较,TBIL、DBIL、PT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类证候类别与第3类证候类别比较,ALP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类证候类别与第3类证候类别比较,ALP、TBIL、DBIL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类证候类别与第4类证候类别比较,TBIL、DBIL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类证与实验室指标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关联性,多数实验室指标均能在不同的侧面反映其证候特征.
作者:郑保平;姚乃礼;陶夏平;刘震;陈兰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文章从藏医药学术流派传承角度出发,对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学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南派藏医药在已有的藏医药理论与成就基础上,注重吸纳中医学及印度等其它医学的有益成分.与其它不同文化长期的交融共生中,相继涌现出宿喀·娘尼多吉、帝玛尔·丹增彭措等大批为藏医药事业有杰出贡献的藏医药大师,编著了《千万舍利》、《晶珠本草》等南派藏医药经典著作,并形成了实践性颇强的南派藏医特色诊疗方法.通过对藏药品种、药性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了独特的藏药炮制加工实践经验,并创制了数量可观的名贵藏成药,为藏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杨文娟;聂佳;俞佳;赖先荣;张丹;降拥四郎;张艺;邓都;更藏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从整体、动态、网络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能整体、系统阐释针灸治病的蛋白质效应机制,已在针灸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针灸理论研究,针灸治病机制研究两个方面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论述和总结,探讨该技术与针灸研究结合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提示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的一个纽带,对针灸现代化研究进程起一定的推进作用.
作者:张鸿嫣;卢圣锋;孙志岭;徐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情志护理结合金匮肾气丸对创伤后应激障碍SD孕鼠产仔数及仔鼠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程长时应激法,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观察孕鼠每胎产仔数及通过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仔鼠焦虑行为.结果 金匮肾气丸结合情志护理能显著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SD孕鼠的产仔数(P<0.01),改善应激条件下仔鼠焦虑行为的变化(P<0.01).结论 中药金匮肾气丸结合情志护理可通过对仔鼠焦虑行为的调节,有效地改善仔鼠恐惧应激反应.
作者:张先庚;曹冰;曹俊;刘爽;谢汶倚;龙芋君;王红艳;张辉;蒋晓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将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引入中医皮肤病学研究,有利于认识皮肤病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而以中医智能化问诊系统为基础研制可用于皮肤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智能化系统是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就建立这一新系统的思路和方法作一介绍.
作者:罗瑞静;何建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介绍在在国家级名老中医罗凌介教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中医治疗黄疸的多个经验方.其中,尤以急肝二方、急肝三方和慢迁肝方的临床疗效为显著.并举验案二则以释经验.
作者:蔡媛媛;程亚伟;舒盼;杨永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传统中医师掌握了许多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传统中医师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失去行医资格.正因为传统中医师的法律规制与《执业医师法》的精神相左,使其成为《中医药法》立法中颇具争议的议题.文章就该议题作简要研究以期为建立传统中医师执业制度进行探讨.
作者:吴颖雄;田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血脂康对未接受血运重建的缺血性心衰(IHF)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I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0)和血脂康治疗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血脂康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脂康,连续用药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浆BNP、CRP、IL-6、TNF-α、SOD、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F(%)、CI(L/min/m2)、E/A、cO(L/min)、F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炎症标志物及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炎症标志物及BN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3)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OD均升高、MDA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SOD、MDA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血脂康能显著改善IHF患者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显著改善患者炎症指标和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作者:王文俊;施芳;江鸿;纪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延胡索混伪品的方法.方法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相似度计算及应用沃德法进行聚类分析,对延胡索混伪品进行微量快速鉴别.结果 在类间距大于58.0515时,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可有效鉴别延胡索与各种混伪品,与相似度计算结果一致.结论 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法和相似度计算方法,具有快速,微量,可重复等优点,可实现延胡索及各混伪品的鉴别.
作者:毕晓黎;许灿新;李养学;陈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H2O2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稳定传代的HUVECs,以H2O2(500μmol·L-)损伤HUVECs 3h建立损伤模型,继而分别采取20,100,200,400mg·L-1浓度的灯盏花素进行干预,观察灯盏花素对H2O2损伤的HUVECs细胞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灯盏花素药物毒性、H2O2损伤剂量关系以及细胞活性,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NO)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灯盏花素对HU-VECs毒性较小,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可显著对抗H2O2造成的HUVECs损伤,降低MDA含量,增强SOD活性,促进NO释放,升高GST活性.结论 灯盏花素对H2O2所致的HUVECs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损伤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一氧化氮(NO)的合成有关.
作者:李钊飞;曹小雨;陈琼芳;王钢;杨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通脉舒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气虚血瘀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维生素B1、甲钴胺胶囊)联合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舒络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侧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额肌及口轮匝肌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患侧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相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1).结论 通脉舒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难治性面瘫疗效明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传导功能.
作者:马云枝;张晓阳;沈晓明;兰瑞;张改;佘振垒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