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峰;杨向军;李红霞;鲁燕;蒋文平
目的 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大鼠ADSCs在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从成年SD大鼠腹股沟处获取脂肪组织后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骨诱导培养基使其分化成成骨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ALP)、von Kossa 染色鉴定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标志基因.结果 大鼠脂肪组织能够分离培养出ADSCs;向成骨细胞诱导,ALP、von Kossa染色阳性,RT-PCR检测有ALP、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表达.结论 成功从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出ADSCs,其生物学特性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相似,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有希望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作者:耿德春;徐耀增;李荣群;黄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35例恢复满意,1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能够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疗效.
作者:成炳祥;徐卫星;金建荣;周天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OA)早期关节软骨细胞凋亡与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Hulth关节不稳造模,左膝为模型组,右膝为对照组,10 d、3个月时各取12只放血处死.各时相点模型组、对照组各取4个膝关节的胫骨近段,去除软组织,进行Mankin软骨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去除软骨后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软骨下骨的载荷-位移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及弹性模量.结果 在造模10 d、3个月后软骨细胞的凋亡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0 d模型组和3个月模型组的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相差18%和19%(P<0.05);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数增加与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下降变化呈负相关(r=-0.7579,P<0.01).结论 OA早期即出现软骨细胞凋亡,同时软骨下骨生物力学发生改变.
作者:王亚斌;陈向阳;董启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患者中c-erbB-2、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54例乳腺癌中,ER、 P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26/54)、53.7%(29/54)、72.2%(39/54).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表达一致率为46.3%(25/54),表达不一致率为27.8%(15/54),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联合检测ER、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姚卫康;包建荣;吴德明;顾丽琴;陈正中;吴伟兵;晏爱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利多卡因对术后气管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8例择期行开颅胶质瘤、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B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 μg/kg,C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 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D组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常规监测ECG、SpO2, 记录术前基础值、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 血压的变化:A组、D组SBP、DBP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升高,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SBP、DBP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的变化:B组、D组HR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增快,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HR在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拔管前联合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和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防止气管拔管期间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钱美娟;鄂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一氧化氮(NO)、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防止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培养上清中NO、t-PA和PAI-1的含量;用10 mmol/L浓度的葡萄糖和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干预共同体外培养的人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24 h后,检测NO、t-PA和PAI-1的含量.培养上清中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t-PA和PAI-1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NO和t-PA的浓度呈下降的趋势,PAI-1的浓度呈升高趋势;罗格列酮干预后NO和t-PA的浓度呈升高趋势,PAI-1的浓度呈降低趋势;二甲双胍对这些指标无影响.结论 高糖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PAI-1,抑制t-PA的形成,从而引起凝血和纤溶的异常,这种高凝状态会促进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罗格列酮能抑制高糖引起的NO的降低,抑制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的纤溶系统的平衡,促进纤溶系统的激活,防止血栓的形成,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亚峰;杨向军;李红霞;鲁燕;蒋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GL50在不同分化时期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s)上的表达,探讨GL50信号对Mo-DCs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用Ficoll 密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常规方法诱导,并分别加入丝裂霉素处理的mock-L929和ICOS-L929细胞,6 d时,加入或不加入TNF-α培养3 d后收集细胞;另外,在上述ICOS-L929细胞处理组的单核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L50单克隆抗体11C4或小鼠同型IgG,加入或不加入TNF-α,继续培养3 d后,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Mo-DCs表型(GL50、CD80、CD83、CD86)、摄取FITC-Dextran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Mo-DCs对T细胞的作用;ELISA方法检测对分泌细胞因子IL-2、IL-10的影响.结果 GL50分子在不成熟Mo-DCs上高表达,而随着Mo-DCs的成熟呈下调性表达;GL50单克隆抗体11C4能够有效地促进Mo-DCs的成熟,上调Mo-DCs表面分子(CD86、CD80、CD83、HLA-DR)的表达,降低Mo-DCs摄取FITC-Dextran的能力,同时能有效地促进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而对IL-2的分泌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GL50分子介导的逆向信号参与了Mo-DCs分化成熟的调节,GL50/ICOS是参与DC/T细胞相互作用的主要分子.
作者:王凤鸣;刘彤;孙静;胡益洲;王旭东;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72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39例,Ⅲ型24例,Ⅳ型9例,术中使用外侧入路恢复跟距关节面,司氏钉撬拨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及力线,并使用跟骨解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脱水剂及抬高患肢.结果 72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分,Ⅱ型骨折优21例,良15例,中3例,差0例;Ⅲ型骨折优11例,良10例,中3例,差0例,Ⅳ型骨折优0例,良1例,中4例,差4例.结论 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Sanders Ⅳ型骨折疗效不满意.
作者:何斌;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在缺氧诱导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将SD乳鼠的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72 h组及Caspase-3抑制剂组(缺氧72 h前加入0.1 μmol/L的Z-DEVD-fmk)3组.应用Western blot分析法和RT-PCR技术检测Caspase-3、PARP蛋白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借助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荧光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 Caspase-3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为(14.93±2.47)%,显著低于缺氧72 h组的(48.43±4.1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抑制剂组PARP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缺氧72 h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分析显示,Caspase-3抑制剂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较缺氧72 h组降低了62.0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Caspase-3抑制剂组的Caspase-3活性较缺氧72 h组降低了52.8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Caspase-3抑制剂能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Caspase-3蛋白酶活性和PARP的裂解.
作者:赵军;郑世营;顾振纶;杨吉成;盛伟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加自体骨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90处)腰椎峡部不连患者,采用椎板减压取得骨粒或者用自体骼骨与生物活性玻璃混合于不连节段后外侧进行治疗.结果 45例均随访12个月,根据邹德威的术后临床功能评价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达到98%,根据术后X线检查结果,1年的融合率达98%.结论 采用该方法治疗腰椎峡部不连,融合率较高,临床效果较好,方法可行.
作者:马良波;孙俊英;郝越峰;汪强;杨沛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儿童及成人腺样体肥大185例,采用切削吸引、刮除、咬除等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腺样体切除彻底,术后无出血,无残体存留,鼻咽部结构良好,咽鼓管无损伤.随访1~2年,患者睡眠障碍、鼻阻塞、流脓涕及耳闷塞等症状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肥大切除能在直视下操作,结合多种手术方法更能彻底切除腺样体,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刘济生;肖根生;唐云青;吴文璎;秦照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无痛人流术中,深呼吸预处理对全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所致缺氧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无痛人流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深呼吸组在麻醉前嘱患者做10次深呼吸,对照组任其自然呼吸,麻醉方法均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及SpO2变化趋势.结果 两组发生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22例和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吸组SpO2值有2例降至97%~98%,但无1例低于95%;对照组有21例SpO2降至99%以下,其中16例低于95%,给予人工辅助呼吸;两组SpO2变化相比,深呼吸组缺氧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实施无痛人流术,麻醉前深呼吸能增加机体氧储备,可避免呼吸抑制所致的缺氧.
作者:常留辉;谢红;王琛;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测定131例高脂血症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CRP分别下降12.67%、20.28%、20.83%、33.32%、25.74%,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2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能调节血脂,还能降低血浆CRP.
作者:顾强;孙康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 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做肝门阻断及再灌注;I/R组、L-Arg组分别于缺血前20 min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L-Arg 300 mg/kg,然后进行45 min的部分肝门阻断及60 min的再灌注.取下腔静脉血2 ml,并迅速切取缺血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指标;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ALT、AST、LDH、MDA、XOD、i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L-Arg组ALT、AST、LDH、MDA、XO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e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及L-Arg组肝组织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重,L-Arg组病理损害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 L-Arg预处理对大鼠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O和不同亚型NOS的变化参与其中.
作者:侍阳;钱海鑫;秦磊;周晓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对眼内组织的损害十分严重,可导致失明或眼球萎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因致病菌种类不同而表现不一.痤疮丙酸杆菌由于其毒性较小,潜伏期较长,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较少见,而常被误诊为葡萄膜炎,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我院遇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痤疮丙酸杆菌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及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及球旁注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永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2例患者行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THA,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假体位置,并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切口长7~9 cm,平均8 cm;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2.1 min;术中出血量60~610 ml,平均210.5 ml;引流量60~640 ml,平均220.5 ml;输血量0~800 ml,平均318.2 ml.患者术后第2天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7.9 d.无1例发生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假体位置良好,髋关节活动度为优,Harris评分90~96分,平均92.1分.结论 改良Watson-Jones入路是经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肌间隙显露髋关节,具有不损伤周围肌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几乎无后脱位的优点.
作者:徐耀增;耿德春;李荣群;黄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卵巢肿瘤中,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76例(观察组),开腹手术44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5.6±25.8) min与对照组(83.5±24.7)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切除直径<10 cm的卵巢肿瘤能发挥其微创的独物优势.
作者:徐彩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慢淋/幼淋细胞混合型白血病及其幼淋变的认识,探索氟达拉滨的疗效.方法 报道1例慢淋/幼淋细胞混合型白血病发生的幼淋变及其治疗过程和氟达拉滨的应用,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和结论 (1)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类少见的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其中一部分由慢淋/幼淋细胞混合型白血病转变而来,形态学与原发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类似;(2)FMC7与SmIg双阳性及6号染色体异常可能与幼淋变病例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密切相关;(3)氟达拉滨可诱导慢淋/幼淋细胞混合型白血病幼淋变达完全缓解.
作者:何雪峰;张日;龙启强;张旭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腹膜后腹腔镜技术对21例肾囊肿做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 20例手术成功,1例失败,平均手术时间90 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膜后腹腔镜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疗效满意,并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钱进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葛根素对高胰岛素环境下正常大鼠肝细胞株BRL胰岛素降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葛根素提高肝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BRL大鼠肝细胞,用高胰岛素诱导其形成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采用半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该细胞模型的胰岛素降解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葛根素大、中剂量治疗组细胞胰岛素降解酶基因的表达较胰岛素抵抗模型组细胞显著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抑制大鼠肝细胞胰岛素降解酶的基因表达,来提高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缓解代谢综合征.
作者:曹莉;茅彩萍;顾振纶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