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珍;罗忠;张鹏;孟艳艳;宋发军;高世波
目的 正交设计优选理气散结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色谱柱为DiamansilC18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4min,0%~15%B;14~15min,15% ~ 90%B;15 ~ 25min,90%B;25~26min,15% ~ 90%B;26 ~ 30min,85%B),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λ=230 nm.以芍药苷提取量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1h;芍药苷提取量为28.96 mg·g-1,干膏得率34.07%.结论 通过正交设计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经济、合理、可行,为医院制剂-理气散结颗粒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魏谭军;王毅;李霞;程阔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是在壮医独特理论的指导下,将莲花针叩刺与拔罐相结合,以驱逐瘀滞的治疗方法,属于壮医针刺疗法的一种.本文就其操作流程及作用原理等作初步探讨与研究.1定义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在继承和发扬古代壮医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壮医临床思维方法与现代技术来疏通人体的三道两路(三道即谷道、水道、气道,两路即龙路、火路),用以治疗因瘀血、毒素、湿气等瘀滞导致的疾病,并可用于预防疾病及养生[1].
作者:林华胜;黄贵华;李雪梅;唐宏亮;宋宁;周衡;冯春兵;林武红;黄瑾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疏肝理气法是中医对于肝气郁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的根本治法,具有促胃动力的功效,可作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GIM)的治疗方法.精神心理因素对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突出,已成作为人类DGIM重要的病因之一,其对于人体的作用与影响首先体现在心理应激.由心理应激产生的情志活动对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与中医“情志致病”“肝气郁结”经典理论高度关联,本文即从精神心理角度探讨疏肝理气法治疗DGIM,并认为该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之肝“主疏泄”,继而能够调畅情志,调理脾胃的经典含义.
作者:宁海恩;凌江红;张智;纪云西;王煜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启膈散对4NQO诱导食管癌小鼠生存质量、体重、脏器重量和指数、食管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干预作用.方法 0.1mg·ml-1 4NQO水诱导小鼠食管癌模型,16周后撤除干预因素,观察进食及饮水并称重,32周后处死称重脏器并计算脏器指数,观察食管组织,检测外周血中IL-10、TNF、IFN-Υ、MCP-1、IL-6、IL-12p70等细胞因子,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CD4+/CD8+).结果 启膈散组小鼠形体、活动度正常,体重接近正常组;脾、肝重量高于模型组(P<0.05),肾、心、肺、肝指数降低(P<0.05);镜下观食管基底细胞层有轻度增生,角质层液化基本消失,其它均正常;与模型组比可上调IL-10细胞因子(P<0.05),降低CD3+、CD19+、CD3+/CD19+、CD8+,提高CD4 +/CD8+ (P <0.05).结论 启膈散能改善生存质量、保护脏器、保护组织病理损害;通过提高IL-10细胞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提高CD3+、CD19+、CD8+淋巴细胞,纠正CD4+/CD8+比例降低而改善免疫功能失衡及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吕翠田;董志斌;陈玉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215与中国福建常住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国福建常住汉族人群MS痰证患者146例,MS非痰证患者50例,健康人150例,采用证素辨证法收集各证素分布情况、检测理化指标;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方法,检测KCNJ1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5215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理化指标、痰证病位、病性兼杂的相关性.结果 KCNJ11多态性位点rs5215的3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组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TG显著升高,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Cr显著升高,两者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脾在风险基因型CC上分布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性证素热在风险基因型CC上较非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群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215与MS痰证的形成无关,但可能与TG、Cr的代谢有关;该位点还可能与MS痰证的病位证素脾和病性兼杂热的形成有关.
作者:林小凤;陈继承;丁珊珊;廖凌虹;庄耀东;陈淑娇;高碧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选择药物制剂适宜辅料与相应制粒方法,优选成型工艺;对胶囊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大黄蒽醌、黄酮、多糖等进行含量测定,研究双黄胶囊制备工艺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控制变量法筛选药物制剂的辅料和制粒方法,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制剂进行质量标准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双黄胶囊进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优选胶囊剂,设计方案为药物中间体:稀释剂=1∶3,润湿剂为70%乙醇,用量为15%(15 ml/100 g药粉).结论 HPLC可快速高效地测出双黄胶囊中各有效成分含量,有效地评价该制剂质量标准.
作者:赵佳妤;陈志鹏;李伟东;刘晓;蔡皓;吴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碰碰香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另的方法.结果 碰碰香叶柄中有多个维管束,茎、叶表皮细胞均有大量非腺毛及少量腺毛,叶下表面几乎全部被气孔占据,气孔为环式,表皮上附有大量的金黄色油滴.结论 为碰碰香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蓝莓花色苷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VC-304,分别加入蓝莓花色苷10 μg·ml-1、20 μg·ml-1和40 μg·ml-1,培养24h后再加入H2O2100 μmol·L-1作用1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258染色法观察EVC-304细胞凋亡形态,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同正常组相比,H2 O2损伤组能够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细胞出现染色质固缩,核致密浓染,细胞核变小浓集的凋亡形态,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与H2O2损伤组相比,蓝莓花色苷20 μg·ml-1和40 μg·ml-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凋亡细胞形态有所改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细胞内Caspase-3表达下降.结论 蓝莓花色苷对H2O2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相关.
作者:李亚巍;昌盛;王黎明;金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针对2015版《中国药典》所载淡豆豉的炮制方法,认为其辅料用量范围偏于宽泛,通过考证历史沿革,分析全国各地现行炮制方法,收集新相关淡豆豉炮制的实验研究成果,建议在起草新版药典时作出相应改进.
作者:乔明;张蓉;张厚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耳叶杜鹃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耳叶杜鹃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化合物1-7),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白桦酯酸(2)、东莨菪素(3)、苯甲酸(4)、(+)-(7R,8R)-4-hydroxy-3,3',5 '-trimethoxy-8',9'-dinor-8,4'-oxyneoligna-7,9-diol-7'-aldehyde(5)、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 -1-ol(6)、(+)-丁香脂素(7).结论 其中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耳叶杜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是首次从杜鹃花中分离得到.
作者:汪蕾;邹坤;张清清;程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在不同肠管内的动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氨苄青霉素灌胃制备巴马猪抗生素性腹泻动物模型,然后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葛根芩连汤治疗前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低(P<0.01),而用药组7d与之相比亦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治疗组双歧杆菌属在各个肠段中数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 氨苄青霉素灌胃会减少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数量,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对腹泻模型肠道双歧杆菌具有调理作用.
作者:刘茜明;杨光勇;何光志;田维毅;蔡琨;王平;黄高;梁建东;王文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冯宝麟先生是我国中药炮制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探索中药炮制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文章从九个方面对冯宝麟先生的中药炮制学术思想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值得我们炮制后来人学习和借鉴.
作者:石典花;孙立立;戴衍朋;周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探讨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中药的用药规律及大多数医家对该病痛机规律的认识.方法 利用知网、维普、万方、Else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中文核心文献中治疗肺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 在治疗肺纤维化的中药复方中,涉及233种药物,使用频次为6487次.其中补气药、补阴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5大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69.48%,5大类药物中出现10次以上的有72种.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22条,药组规则16条.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疾病的用药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上述5大类药物是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时的常用类别及药对组合.
作者:朱雪;陈宪海;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制备川芎油-齐墩果酸四种不同配方乳膏剂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乳化法制备得到川芎油-齐墩果酸四种不同比例配方乳膏荆,然后分别对其稳定性指标进行考察,包括pH值、耐寒与耐热性、抗氧化性、失水性和离心后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观察了四种乳膏荆在正置显微镜下的物理性状.结果 成功获得四种不同配方的川芎油-齐墩果酸乳膏剂,并证明其各项稳定性指标均合格.结论 四种配方川芎油-齐墩果酸乳膏剂符合制剂要求,均可用于后续动物实验,并可进一步进行成药性研究.
作者:肖玲;崔同杰;王素娟;叶颖;张遂亮;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确定其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莫诺苷为对照品,在波长240 nm处测定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考察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 莫诺苷在0.005~0.035 mg·ml-1(R2 =0.9996)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1.14%和2.76%(n=6);佳工艺条件为63%甲醇,液料比21∶ 1(mL/g),超声提取53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佳工艺条件下,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为82.7349 mg·g-1,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优选得到的佳工艺条件经验证合理可行.
作者:马趣环;石晓峰;沈薇;范彬;王新娣;刘东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马钱子木瓜丸和木瓜风湿丸对湿热型复发性风湿病的疗效.方法 64例湿热型复发性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清淡饮食,并口服木瓜风湿丸5g,早中各服1次,马钱子木瓜丸5g,睡时服;对照组发作时口服洛索洛芬等镇痛抗炎药,不发作时不用药.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停药6个月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轻微,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1),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 马钱子木瓜丸和木瓜风湿丸对湿热型复发性风湿病患者有效、安全.
作者:张仕玉;镇水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姜石肠炎康颗粒醇沉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清膏相对密度、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和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秦皮甲素的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出的佳醇沉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为1.09 g/ml,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62.5%,静置时间为23 h.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1.47%.结论 优选出的醇沉工艺条件符合实际生产要求,且该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好.
作者:李喜香;刘效栓;刘维忠;李盛华;闫治攀;肖正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作用机制.方法 ①利用MTT比色法观察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情况;②Transwell小室迁移袭实验检测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③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补肾活血汤对SDF-1α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DF-1α可明显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补肾活血汤可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并且呈剂量依赖型(P <0.001);补肾活血各组较SDF-1α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01);补肾活血汤能够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量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时间成反比.结论 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杨争;胡金辉;王希;方颖;袁博;陈杏元;刘德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对A549/DDP及A549细胞株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的抑瘤作用及对MRP蛋白表达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549/DDP及A549细胞,接种于BALB/c nu/nu裸鼠腋窝皮下,荷瘤成功后给予低、中、高剂量补中益气汤治疗.测量移植瘤体积并计算药物抑瘤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MRP蛋白的表达.结果 顺铂使A549/DDP移植瘤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而A549移植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联合补中益气汤使A549/DDP及A549移植瘤体积均缩小(P<0.05),抑瘤率均增加(P<0.05),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移植瘤体积逐渐缩小,抑瘤率逐渐增加;顺铂上调A549/DDP移植瘤组织中MRP蛋白表达(P<0.05),下调A549移植瘤组织中MRP蛋白表达(P<0.05);联合补中益气汤使A549/DDP及A549移植瘤组织中MRP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MRP蛋白水平越来越低.结论 补中益气汤可有效减小移植瘤体积,增加顺铂的抑瘤率,下调MRP蛋白表达,且在顺铂敏感及顺铂耐药的肺癌组织中均有疗效.
作者:高原;王莹;陈奇;井欢;潘茜;于丹;王哲;刘春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两本教材目前有许多知识点存在分歧,其中不乏一些关系到中医学核心术语和概念,给教学、科研、临床带来许多不便.文章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的教材为蓝本,总结了明显的六处分歧,并进行了评述,借此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中医学界的重视.
作者:梁昊;简维雄;刘旺华;梁媛;周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