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60例疗效观察

雷振武;郭应兴;何莉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狭窄, 引流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取PTCD术治疗,先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后行导丝通过狭窄段:如不能越过狭窄段,则放置外引流管;如能越过狭窄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做内引流.结果 外引流组16例,置入外引流管18根;内引流组8例,置入支架10个;内外引流组36例,置入内外引流管37根.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00.6±210.1)μmol/L降至(228.2±147.5)μmol/L,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01).随访53例,平均随访6.1个月,10例仍存活,随访期内32例(53%)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

    目的 研究1型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为深入研究T1A和T2A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面的异同打下基础.方法 以振荡法和差速贴壁纯化培养1型星形胶质细胞(T1A)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T2A),提取总RNA,分别以Cy3-dCTP和Cy5-dCTP标记T1A和T2A的mRNA,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上检测点4096个,4次结果 交集显示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38条(60条在T1A中高表达,78条在T2A中高表达),其中生物学功能较为明确的差异表达基因为99条(42条在T1A中高表达,57条在T2A中高表达).结论 通过该研究获得了大鼠大脑T1A和T2A的基因表达谱,T1A和T2A之间存在99条生物学功能较为明确的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何江虹;严美娟;夏春林;孙茂民;万明辉;张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柴捆状Auer小体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柴捆状Auer小体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价值.方法 骨髓涂片按常规染色及过氧化酶染色,观察有无柴捆状Auer小体,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用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学表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用定量PCR方法 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结果 3例出现柴捆状Auer小体初诊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诊断为M11例,M4Eol例,M2al例.结论 柴捆状Auer小体虽常见于APL,但无绝对特异性.

    作者:吴伟林;刘丹丹;潘金兰;岑建农;戴兰;陈子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层粘连蛋白受体与配体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层粘连蛋白受体与配体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中的意义.方法 从新生3~5 d的SD大鼠大脑皮层中分离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同时培养C6胶质瘤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 分析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均表达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而C6胶质瘤细胞呈明显高表达(P<0.05,P<0.01).结论 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可能是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高宜录;张鹏;刘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76.2%.术后3个月大转子处见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问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陈广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胱抑素C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肾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胱抑素C(cystatin C)的变化及其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方法 对21例中重度HIE,29例轻度HIE和25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测定血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含量,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50例HIE新生儿中血cystatin C、β2-MG、BUN和Cr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1),中重度HIE组血cystatin C、β2-MG、BUN和Cr高于轻度HIE组(P<0.05).结论 新生儿HIE同时存在肾功能受损,血cystatin C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作者:冯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注射剂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并观察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尿量的变化.结果 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尿量在治疗前后两组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作用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蛋白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则不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illarTM上腭植入系统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PillarTM上腭植入系统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PillarTM上腭植入系统对8例轻中度OSAHS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4~16个月.结果 除1例外,其余7例患者鼾声明显减轻,睡眠质量大有改善,嗜睡现象消失.结论 PillarTM上腭植入系统治疗轻中度OSAHS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

    作者:陈黎;董频;肖根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发放射性肺炎1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有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胸部肿瘤放疗或放化疗后所致136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放疗组和放化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6%和51.1%,且3级以上各为16.7%和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抗生素联合激素或激素加抗凝疗法,疗效较好.10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加激素治疗有效.136例中,治愈77例(56.6%),好转51例(37.5%),未愈8例(5.9%).未愈8例中,有7例在放化疗组.结论 放射性肺炎在放化疗组的发生率较放疗组明显高且较严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单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加抗凝疗法可有效防止小血管栓塞.

    作者:王一鸣;符强;王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胶质瘤中端粒酶逆转录酶、c-myc、cyclin D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cyclin D1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56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胶质瘤组织中hTERT和c-myc、cyclinD1基因的表达;6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并对检测结果 与随访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6例胶质瘤中,30例表达hTERT,阳性率为53.6%;33例表达c-myc基因,阳性率为58.9%;32例表达cyclin D1基因,阳性率为57.1%.正常脑组织不表达hTERT、c-mye、cyclin D1.随着胶质瘤分级的升高,hTERT和c-myc、cyclin D1基因表达增强(P<0.05).hTERT与c-myc、cyclin D1基因的表达两两成正相关关系(P<0.05),三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生存时间成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hTERT、c-myc、cyclin D1基因的过表达与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变和过度增殖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东林;朱建建;邵伟伟;曹晓蕾;施公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量镇痛泵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2002年4月以来,我院开展硬膜外阻滞连接微量镇痛泵进行镇痛分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边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分析(附120例报告)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文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方案,现总结如下.

    作者:万春晓;王曼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35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 对35例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LOD),手术前后分别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术后血LH和T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排卵率为82.86%(29/35),1年内妊娠率为45.71%(16/35),早期流产2例,35例患者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LOD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概率,相对于单纯促排卵药物治疗,该疗法有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流产率低的优点,且无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娟;尹启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反义寡核苷酸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反义寡核苷酸(ASON)对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细胞系RD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人工合成的TGF-β1 ASON转染RD细胞,阻碍内源性TGF-β1/Smad信号的转导,以未转染的RD细胞组作对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D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MTT)检测RD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转染4 d后RD细胞TGF-β1蛋白表达量较转入2 d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合成期(S期)细胞减少.结论 TGF-β1 ASON可有效阻碍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RD细胞退出细胞周期,并抑制RD细胞增殖.

    作者:王守立;李世刚;顾永平;姚辉华;秦正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山莨菪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山茛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卡介苗与脂多糖(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肝脏、脾脏重量指数,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山莨菪碱,连用7 d,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P<0.01),使升高的肝指数降低(P<0.05,P<0.01),脾指数也呈降低趋势;山莨菪碱还可明显降低肝匀浆MDA含量,使降低的肝匀浆GSH-px、SOD活性升高(P<0.05,P<0.01),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山莨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肝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活性等有关.

    作者:陈霞;顾锦华;朱红艳;徐济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16蛋白在宫颈尖锐湿疣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宫颈尖锐湿疣(CA)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CA、40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 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宫颈鳞癌、宫颈CA、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35%、30%,宫颈鳞癌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宫颈CA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宫颈CA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蛋白表达的增高可能出现在宫颈病变的早期,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对p16表达强阳性的宫颈CA对应积极治疗并加强随访.

    作者:孙文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双侧RAML的CT表现,包括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见.结果 12例患者共有24个RAML,多脂肪RAML14个病灶,少脂肪RAML 8个病灶,很少脂肪RAML 2个病灶.多脂肪RAML在CT平扫时即可见肿块内有脂肪成分,密度与皮下或腹膜后脂肪相仿,CT值常为-10~-120 HU.少脂肪RAML平扫常与肾实质密度相仿,较易漏诊或误诊.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可提高肿瘤内少量脂肪成分的检出概率.很少或无脂肪RAML的CT表现酷似肾细胞肾癌,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示肿块皮髓交界期强化不甚明显,实质期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呈低密度,肿块边缘强化.结论 在合理使用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技术的条件下,CT检查对双侧RAML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盛二燕;吴斌;蒋朝霞;彭卫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癌放疗间隙同步化疗61例疗效分析

    Ⅲ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下简称放疗)疗效较Ⅰ、Ⅱ期差,放疗与化疗同步进行是近年探索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朱雪新;钱国惠;项达军;陆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外损伤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例MPP合并肺外损伤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并与98例单纯MPP和10名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MP肺外损伤组和单纯MPP组比较,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MPP肺外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CD47+/CD8+、CD16+CD56+明显降低(P<0.05).CD19+、IgM明显升高(P<0.05),CD8+,CD19+CD23+,CD4+CD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肺外损伤患儿存在细胞免疫降低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关.

    作者:骆亚丽;季伟;陈正荣;张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法分别测定78例心功能不全(Ⅱ-Ⅳ级)患者与23例对照组的血浆B型尿钠肽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结果 心功能不全组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不同分级间BN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成直线正相关,与射血分数成直线负相关.结论 血浆BNP水平测定有助于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且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玮;高松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开颅术后并发颅内严重感染的16例患者采取抗感染、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及鞘内注射给药、全身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措施.结果 15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 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开颅后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阮文华;成之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