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龚建平;沈钧康;朱建兵;陈光强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iNOS蛋白在59例不同病理分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iNOS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2%(45/59)、71.2%(42/59),VEGF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VEGF、iNOS均与肿瘤单位视野中血管平均值(MVD)密切相关(P<0.05).VEGF、iNOS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 VEGF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的生成存在密切的相关性;iNOS通过协同和促进VEGF的表达及肿瘤性血管的生成,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演化.
作者:谢芳;顾永平;柴玉海;任苏勤;施勤;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回顾分析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相同间隙和不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未能彻底减压、继发性腰椎不稳等.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前,必须明确诊断、精确定位,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症状、恢复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例明确诊断AMI患者在行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即给予国产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治疗,先以10 μg/kg的剂量在3 min内静注,随后以0.15 μg/kg·min-1的剂量维持静滴36 h.结果急性血栓在5 min内完全消失,同时观察1周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为抑制支架急性血栓的形成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作者:许海峰;杨向军;周亚峰;陈弹;惠杰;蒋廷波;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福州市男、女人群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的年龄,探讨峰值骨量、骨密度与运动因素的关系,为建立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 PIXI#50875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福州市246名25~45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并制定调查表格,对有关的运动因素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单向方差和t检验分析.结果 (1)30~岁年龄组前臂远端骨密度显著高于同性别25~岁和40~岁年龄组骨密度.(2)在同一年龄组中, 25~岁和30~岁年龄组,运动者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非运动者.在运动者中,运动方式为2级者其骨密度显著高于运动方式为1级者.结论福州市男、女前臂峰值骨量均出现在30~岁年龄组.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577±0.061 g/cm2、0.496±0.037g/cm2.增加承重性运动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和峰值骨量.
作者:杨沛彦;苏友新;孙俊英;许书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分析羊水过少132例.结果显示,羊水过少高发于孕40周后;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5%.羊水过少组胎心监护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和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严密监测胎心及胎盘功能,以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樊莉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61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两种均有者15例,双旁道14例.消融成功率为99.2%,15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25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认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郑泉;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杨庆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比较全椎板切除和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对105例手术患者进行了10年以上的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平均恢复率为70%,术后复发16例,复发率15%.随访时,开窗组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椎板切除组(P<0.05),体征得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全椎板切除和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均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开窗术式具有对脊柱骨性结构稳定性影响小,术后硬膜囊及神经根与后方瘢痕组织粘连机会少的优点而优于椎板切除术式,是值得肯定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姚啸生;唐天驷;李洪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分析10例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7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结果10例均有脑萎缩; 8例有不同程度皮层钙化; 6例出现患侧侧脑室扩大,1例患侧侧脑室变小;8例颅骨板障增厚,2例患侧额窦腔扩大;4例出现深静脉异常;5例增强见脑回样强化.认为正确认识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可武;沈钧康;杨晓春;龚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OX-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3例鼻咽癌组织中COX-2和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COX-2和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33/43)和76.7%(32/43),COX-2在Ⅳ期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14/14),并与Survivin的表达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 COX-2的过度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抑制细胞的凋亡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周乐源;周菊英;吴玉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的及常见的并发症,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安全及健康均有严重威胁.我院2001年至2004年收治5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及时临床处理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16、hst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的改变与其肿瘤发生、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70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8例垂体腺瘤,FCM技术检测40例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周期.结果垂体腺瘤中较广泛存在p16 mRNA和p16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分别为78.6% (55/70)和84.3%(59/70),两者成高度正相关(P<0.01).p16表达缺失或低下肿瘤的体积为2.21±0.72 cm3,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肿瘤的0.80±0.45 cm3 (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55.6% (10/18),非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13.3% (4/30),有显著性差异(P<0.01).hst表达阳性肿瘤体积为3.68±1.02 cm3,显著大于hst表达阴性肿瘤的体积2.16±1.12 cm3 (P<0.05).细胞增殖周期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DI、PI及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8±0.62、11.35±1.26和4.0±1.96,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7±0.31、7.28±0.80和1.95±1.02 (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形态属良性,却存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与其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肿瘤特性相关,并为垂体腺瘤的个体化诊治及预后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马文雄;惠国桢;吴士良;韦永新;陈桂林;张世明;周岱;杜子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正常T细胞分泌调节活化因子(RANTES)在同种异体大鼠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早期血清中的表达及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使用SD大鼠20只作为供体、Wistar大鼠20只作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移植;Wistar大鼠20只行单纯左肾切除作为对照.于术后12 h、1 d、2 d、3 d分批处死取血清,Elisa法检测RANTES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RANTES无明显变化,实验组RANTES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较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与RANTES的表达相对应,呈逐渐增多趋势.结论血清RANTES 浓度的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相关,在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早期的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有帮助.
作者:陈彦;朱兴国;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1例的疗效.均先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99.03%,复发率3.44%,并发症发生率1.2%,无死亡病例.表明RFCA是治疗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庆业;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郑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损伤(SCI)早期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探讨SA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一组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 另三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 5 mg/kg、甲基强的松龙(MP)100 mg/kg.于术后2、12、24 h取SCI段标本,测定损伤段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活性氧水平(ROS).结果 SCI后伤段组织SOD显著减少(P<0.01),MDA和ROS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A能显著提高伤段脊髓组织SOD水平和抑制MDA产生,显著降低ROS水平.其作用和MP相当.结论 SA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有效抑制SCI早期受损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陈向阳;郭开今;董启榕;张志明;汤押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胎盘脐带血管内皮细胞(ECs)、平滑肌细胞(SMCs)模型,研究ECs调节的细胞培养液对SMCs增殖和胶原Ⅰ产物的影响、环孢霉素A(CyA)对未受刺激的SMCs增殖和胶原Ⅰ产物的作用、 CyA对在ECs调节的细胞培养液刺激下SMCs增殖和胶原Ⅰ产物的作用.方法参照Valerie Marin等的方法,从人胎盘脐带静脉培养ECs;参照Nicole Endlich等的方法,从人脐带动脉培养SMCs;用无血浆DMEM细胞培养液制备含或不含CyA (0、50、100、300、500 、1000 ng/ml)的ECs调节的细胞培养液;用细胞与3H-胸腺嘧啶结合闪烁记数法测定SMCs的增殖;用固相载体酶联免疫法测定SMCs释放到培养液中的可溶性胶原Ⅰ浓度.结果以对照组为基数比较,ECs调节的培养液(无CyA)使SMCs增殖增加到(170.6±13.7)%(P<0.01),胶原Ⅰ浓度增加到(128.0±7.7)% (P<0.01);CyA仅在500 、1000 ng/ml时对非刺激下SMCs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所有浓度的CyA都显著降低胶原I产物的含量, 多降低(24.7±7.6)%;无论是在ECs调节的培养液制备过程中加入CyA作用于ECs,还是在ECs调节的培养液制备后将CyA加入到细胞培养液,CyA都显著地抑制SMCs增殖及胶原I浓度.结论 CyA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人血管SMCs增殖,同时较好地抑制血管SMCs的胶原I产生.
作者:肖跃飞;章友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抗坏血酸(AA)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及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患者40例,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4例,SAP16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维生素C 2 g稀释于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 d,对照组不用维生素C.另取1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患者入院时血清AA及C-反应蛋白(CRP),SAP对照组及治疗组另外分别在入院第2、3、7天检测血清AA,并观察两组SAP患者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AA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01);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血清AA显著降低(P<0.01),CRP显著升高(P<0.01);SAP治疗组入院第2、3、7天血清AA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AP治疗组患者体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AP患者血清AA明显降低,且其降低程度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给予维生素C治疗能明显提高SAP患者血清AA水平,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温晓持;许春芳;石建;缪丽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远端为蒂、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2例足背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6 cm×8 cm~12 cm×10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且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认为该皮瓣有足够血运,成活率高,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钱荣勋;沈忆新;孙天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将96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根据出血2周后有无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11例)和非脑积水组(85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动脉瘤位置、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年龄、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动脉瘤性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有较明确的影响因素,熟悉这些因素,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
作者:陈泽军;周岱;贺震民;吴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考察ADFC对前路颈椎融合的影响.方法对10只雌性山羊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分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组和ADFC+自体髂骨组两组,每组5只动物.术后6、10、14、18、24周进行高分辨X线片检查,观察椎间隙高度,植骨块是否滑移、塌陷、是否出现放射学融合;组织切片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4周时,ADFC+自体髂骨组5只Ⅲ级融合,自体髂骨组2只Ⅱ级融合,3只Ⅲ级融合;ADFC的组织学评分均为4分,表明ADFC+自体髂骨组均实现了骨性融合.结论 ADFC生物相容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可缩短融合时间,增加融合率;在融合阶段,放射学观察表明ADFC维持了其原始高度.
作者:钱邦平;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对照组及71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原(PI)及真胰岛素(TI) 及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水平.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I、PI/ TI 和IRI 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 而TI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I 浓度增高,存在早期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作者:葛正中;杨向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