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源;周菊英;吴玉玉
目的构建人共刺激分子4-1BB转基因细胞并探讨4-1BB的体外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克隆出人4-1BB基因,经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中,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4-1BB/pGEZ-Term与两个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感染重新铺板的293T细胞,加入Zeocin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经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等方法鉴定转基因细胞;3H-TdR掺入法分析转基因细胞对T细胞的作用;DCs 培养过程中,加入转基因细胞与激发型CD40单抗5C11,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人4-1BB蛋白的转基因细胞4-1BB/293T,该转基因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可抑制其体外增殖,可协同5C11促进DCs的体外成熟,上调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论稳定表达4-1BB蛋白的转基因细胞株的建立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董秋明;张光波;徐颖;陈永井;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痛宁汤剂对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加冰水刺激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心痛宁对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心肌ecNOS及ecNOS mRNA 表达下调,心痛宁能上调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结论心痛宁上调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晓岚;张亚男;叶新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关键期之前得到确认和干预,使对患儿语言和智力发育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低程度.我院从2000年底起利用耳声发射即OAE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足月新生儿筛查结果已有报道[1],现将高危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61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两种均有者15例,双旁道14例.消融成功率为99.2%,15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25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认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郑泉;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杨庆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抗坏血酸(AA)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及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患者40例,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4例,SAP16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维生素C 2 g稀释于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 d,对照组不用维生素C.另取1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患者入院时血清AA及C-反应蛋白(CRP),SAP对照组及治疗组另外分别在入院第2、3、7天检测血清AA,并观察两组SAP患者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AA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01);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血清AA显著降低(P<0.01),CRP显著升高(P<0.01);SAP治疗组入院第2、3、7天血清AA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AP治疗组患者体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AP患者血清AA明显降低,且其降低程度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给予维生素C治疗能明显提高SAP患者血清AA水平,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温晓持;许春芳;石建;缪丽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分析10例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7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结果10例均有脑萎缩; 8例有不同程度皮层钙化; 6例出现患侧侧脑室扩大,1例患侧侧脑室变小;8例颅骨板障增厚,2例患侧额窦腔扩大;4例出现深静脉异常;5例增强见脑回样强化.认为正确认识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可武;沈钧康;杨晓春;龚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1例的疗效.均先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99.03%,复发率3.44%,并发症发生率1.2%,无死亡病例.表明RFCA是治疗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庆业;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郑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将96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根据出血2周后有无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11例)和非脑积水组(85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动脉瘤位置、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年龄、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动脉瘤性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有较明确的影响因素,熟悉这些因素,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
作者:陈泽军;周岱;贺震民;吴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回顾分析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相同间隙和不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未能彻底减压、继发性腰椎不稳等.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前,必须明确诊断、精确定位,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症状、恢复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GDM为GDM组,30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妊娠第31±1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母体血清胰岛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母体血清IGF-Ⅰ和足月分娩时的脐血清IGF-Ⅰ.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相比,母血IGF-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IRI、脐血IGF-Ⅰ、新生儿体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DM组的母血IGF-Ⅰ和LnIRI成正相关(r=0.424,P<0.05),脐血IGF-Ⅰ和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r=0.434,P<0.05).结论 GDM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母血IGF-Ⅰ与GDM的IR存在相关性,脐血IGF-Ⅰ参与了GDM巨大儿的病理生理过程.IGF-Ⅰ可能是通过IR这条途径,使生长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失常,导致GDM的形成.
作者:许咏乐;杨伟文;濮翔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远端为蒂、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2例足背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6 cm×8 cm~12 cm×10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且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认为该皮瓣有足够血运,成活率高,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钱荣勋;沈忆新;孙天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比较全椎板切除和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对105例手术患者进行了10年以上的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平均恢复率为70%,术后复发16例,复发率15%.随访时,开窗组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椎板切除组(P<0.05),体征得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全椎板切除和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均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开窗术式具有对脊柱骨性结构稳定性影响小,术后硬膜囊及神经根与后方瘢痕组织粘连机会少的优点而优于椎板切除术式,是值得肯定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姚啸生;唐天驷;李洪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患者预防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抽取2004年第一季度普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455份,按预先制定的表格逐项填写,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100%; 80.9%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1~3种,多为一联、二联用药;手术后感染率不到1%.表明合理用药仍是主流,达到了预防感染的目的.
作者:陈伟民;张全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 一组行切除椎板但不损伤脊髓,其他三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 (5 mg/kg)、甲基强的松龙(MP, 100 mg/kg).于术后2、12、24 h取SCI段标本,采用干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SCI段水、钙含量.结果 SCI区组织水和钙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应用SA后水和钙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A能明显降低SCI段脊髓水、钙含量,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郭开今;陈向阳;张志明;唐天驷;杨惠林;袁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激发型4-1BB抗体联合DC主动免疫治疗荷瘤小鼠.3H-TdR掺入试验检测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分泌IL-2、IFN-γ及IL-10的水平.结果荷瘤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产生的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下降,但经过免疫治疗后,这类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均得到改善,而且免疫治疗效果越好,改善就明显.结论荷瘤小鼠经免疫治疗后,其骨髓前体细胞来源DC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李敏;陈成;古涛;周桓;张烽;朱一蓓;於葛华;张学光;顾宗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分析58例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结果其病因以动脉瘤多(36.2%,21/58),其次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9.0%,11/58)及痛性眼肌麻痹(115.5%,9/58),其他依次为:颅脑外伤(13.8%,8/58)、颅内炎性疾病(8.6%,5/58)、远隔部位炎症(3.4%,2/58),内直肌损伤(3.4%,2/58).累及的神经以单纯动眼神经多(63.8%,37/58),其次为外展神经(24.1%,14/58),滑车神经较少(3.4%,2/58).认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应仔细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作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夏蔚;沈伟;李龙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感染与社区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2003年所有从临床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菌株1870株,其中院内感染菌株664株,社区感染菌株1206株,院内感染真菌感染比例远高于社区感染(P<0.05);院内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菌株.提示及时总结当地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耐药菌变迁规律,对指导临床正确选药意义重大.
作者:吴旭琴;刘月秀;张险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将84例全麻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硝酸甘油组(Ⅱ组)、亚宁定组(Ⅲ组)和硝酸甘油伍用艾司洛尔组(Ⅳ组)4组,每组各21例,术中以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70%为准,连续观察4组患者降压期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Ⅱ、Ⅲ、Ⅳ组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患者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P<0.01);Ⅱ组术中心率明显增加(P<0.01),Ⅲ、Ⅳ组心率无明显变化.提示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术中可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亚宁定对普通患者应用较好,硝酸甘油伍用艾司洛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学兰;王琛;谢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MRI资料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侵犯及转移的MRI征象.结果32例中,MRI显示包膜侵犯19例,神经血管束(NVB)侵犯20例;精囊侵犯23例;周围脂肪受侵8例;侵及周边静脉丛10例;侵及闭孔内肌、提肛肌5例;侵及膀胱、后尿道及直肠前壁10例;淋巴结转移21例;骨转移19例.表明MRI是评价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侵犯及转移的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魏友平;陆之安;沈钧康;沈纪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损伤(SCI)早期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探讨SA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一组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 另三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 5 mg/kg、甲基强的松龙(MP)100 mg/kg.于术后2、12、24 h取SCI段标本,测定损伤段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活性氧水平(ROS).结果 SCI后伤段组织SOD显著减少(P<0.01),MDA和ROS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A能显著提高伤段脊髓组织SOD水平和抑制MDA产生,显著降低ROS水平.其作用和MP相当.结论 SA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有效抑制SCI早期受损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陈向阳;郭开今;董启榕;张志明;汤押庚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