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状况的调查

陈伟民;张全英

关键词: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手术
摘要:为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患者预防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抽取2004年第一季度普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455份,按预先制定的表格逐项填写,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100%; 80.9%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1~3种,多为一联、二联用药;手术后感染率不到1%.表明合理用药仍是主流,达到了预防感染的目的.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采用远端为蒂、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2例足背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6 cm×8 cm~12 cm×10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且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认为该皮瓣有足够血运,成活率高,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钱荣勋;沈忆新;孙天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5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处理和干预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的及常见的并发症,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安全及健康均有严重威胁.我院2001年至2004年收治5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及时临床处理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直肠镜Nd:YAG激光治疗直肠息肉510例疗效分析

    在直肠镜冷光源指引下,用Nd:YAG激光切除、气化直肠息肉510例共688颗.结果直径<1 cm和直径≥1 cm但<2 cm的直肠息肉的一次性治愈率分别为90.8%和68.2%,有显著差异(P<0.01).且后者有7例在术后3 d内有少量出血及激光性溃疡形成.提示直径<1 cm的直肠息肉用Nd:YAG激光治疗,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疗效好.反之,息肉直径≥1.0 cm者用Nd:YAG激光治疗,虽能治愈,但不能突出激光治疗的优越性,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作者:谢晓明;邢春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SWL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普及,如何提高结石的治愈率、初碎的有效率、碎石的排净率,降低复碎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1-3].笔者通过14000例ESWL的疗效观察,就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吕金东;陈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脂联素、IL-6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干预前后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脂联素和炎症因子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14名正常人(对照组)、24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和16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IL-6水平,计算其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予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进行药物干预,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尤其是肥胖组,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低脂联素血症,而IL-6水平明显增高(P<0.01),脂联素水平与HOMA-IR、BMI、IL-6、IMT成负相关,而IL-6与HOMA-IR、BMI、IMT成正相关.药物干预后,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和IL-6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特别在肥胖组(P<0.05、P<0.01).结论低脂联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IL-6参与糖尿病特别是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还具有潜在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施毕旻;成兴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相同间隙和不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未能彻底减压、继发性腰椎不稳等.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前,必须明确诊断、精确定位,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症状、恢复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眼肌麻痹58例病因分析

    分析58例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结果其病因以动脉瘤多(36.2%,21/58),其次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9.0%,11/58)及痛性眼肌麻痹(115.5%,9/58),其他依次为:颅脑外伤(13.8%,8/58)、颅内炎性疾病(8.6%,5/58)、远隔部位炎症(3.4%,2/58),内直肌损伤(3.4%,2/58).累及的神经以单纯动眼神经多(63.8%,37/58),其次为外展神经(24.1%,14/58),滑车神经较少(3.4%,2/58).认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应仔细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作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夏蔚;沈伟;李龙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路植骨加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目的对椎体间植骨加Z-plate内固定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T12-S1)10具,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分别以Z-plate和椎体间模拟植骨后加Z-plate固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椎体间植骨加Z-plate固定比单纯Z-plate固定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前路植骨加Z-plate固定可以加强失稳脊柱的稳定性,对损伤脊柱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建炜;董启榕;成红兵;王以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PTEN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贲门癌中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贲门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贲门癌中PTEN基因表达率为43.1%, 而癌旁正常组织为100%,PTEN基因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从蛋白水平证明PTEN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TEN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贲门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部分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徐中华;钱海鑫;钱永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恶性淋巴瘤细胞核形态定量研究

    反应性增生与肿瘤的鉴别是淋巴组织病理的难题,使得病理医师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技术方法以求达到理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就淋巴瘤细胞核的形态定量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对诊断恶性淋巴瘤有所帮助.

    作者:王睿;陈金保;苗小芬;曹幼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IGF-Ⅰ及胰岛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GDM为GDM组,30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妊娠第31±1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母体血清胰岛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母体血清IGF-Ⅰ和足月分娩时的脐血清IGF-Ⅰ.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相比,母血IGF-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IRI、脐血IGF-Ⅰ、新生儿体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DM组的母血IGF-Ⅰ和LnIRI成正相关(r=0.424,P<0.05),脐血IGF-Ⅰ和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r=0.434,P<0.05).结论 GDM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母血IGF-Ⅰ与GDM的IR存在相关性,脐血IGF-Ⅰ参与了GDM巨大儿的病理生理过程.IGF-Ⅰ可能是通过IR这条途径,使生长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失常,导致GDM的形成.

    作者:许咏乐;杨伟文;濮翔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环孢霉素A对静态和刺激状态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Ⅰ的作用

    目的建立人胎盘脐带血管内皮细胞(ECs)、平滑肌细胞(SMCs)模型,研究ECs调节的细胞培养液对SMCs增殖和胶原Ⅰ产物的影响、环孢霉素A(CyA)对未受刺激的SMCs增殖和胶原Ⅰ产物的作用、 CyA对在ECs调节的细胞培养液刺激下SMCs增殖和胶原Ⅰ产物的作用.方法参照Valerie Marin等的方法,从人胎盘脐带静脉培养ECs;参照Nicole Endlich等的方法,从人脐带动脉培养SMCs;用无血浆DMEM细胞培养液制备含或不含CyA (0、50、100、300、500 、1000 ng/ml)的ECs调节的细胞培养液;用细胞与3H-胸腺嘧啶结合闪烁记数法测定SMCs的增殖;用固相载体酶联免疫法测定SMCs释放到培养液中的可溶性胶原Ⅰ浓度.结果以对照组为基数比较,ECs调节的培养液(无CyA)使SMCs增殖增加到(170.6±13.7)%(P<0.01),胶原Ⅰ浓度增加到(128.0±7.7)% (P<0.01);CyA仅在500 、1000 ng/ml时对非刺激下SMCs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所有浓度的CyA都显著降低胶原I产物的含量, 多降低(24.7±7.6)%;无论是在ECs调节的培养液制备过程中加入CyA作用于ECs,还是在ECs调节的培养液制备后将CyA加入到细胞培养液,CyA都显著地抑制SMCs增殖及胶原I浓度.结论 CyA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人血管SMCs增殖,同时较好地抑制血管SMCs的胶原I产生.

    作者:肖跃飞;章友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普伐他汀对去势大鼠BMP-2表达及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40只,氯氨酮(5 mg/100g)麻醉条件下,其中30只打开腹腔去除双侧卵巢,逐层缝合,另10只予以单纯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将大鼠分为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假手术组)4组,饲养12周后,分别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普伐他汀水溶液(2 mg/kg)、α-D3水溶液(0.05 μg/kg)及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右胫骨上端做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对成骨细胞等进行观察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经过12周的普伐他汀水溶液灌胃治疗,明显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5),而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BMP-2的棕色深染,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普伐他汀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是通过提高BMP-2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王靖;姚啸生;唐天驷;滕红林;叶澄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羊水过少132例临床分析

    分析羊水过少132例.结果显示,羊水过少高发于孕40周后;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5%.羊水过少组胎心监护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和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严密监测胎心及胎盘功能,以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樊莉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rhIL-18在不同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和活性比较

    目的研究rhIL-18包涵体、可溶性(His融合型)两种形式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从已构建的pBV220-IL-18重组质粒中双酶切获取IL-18基因,回收后重组至pLHis质粒构建重组载体.42℃热诱导pBV220-IL-18表达,产生rhIL-18包涵体,IPTG诱导pLHis-IL-18表达,产生可溶性rhIL-18蛋白.两者分别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的含量.结果两种重组表达载体均表达产生了rhIL-18,且均可刺激人PMBC上清产生IFN-γ,可溶性rhIL-18刺激人外周血产生IFN-γ的能力高于包涵体形式的rhIL-18.结论可溶性rhIL-18具有比包涵体形式的rhIL-18更强的活性,这为IL-18原核表达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海峰;李丽娥;盛伟华;缪竞诚;谢宇锋;王金志;杨吉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平均13.5分,术后平均15.6分.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兴祥;朱贤;谷遐龄;葛建飞;沙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褪黑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在不同病情和不同病期时的变化,阐明褪黑素在HIE发病与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并为褪黑素治疗HIE提供依据.方法用褪黑素放射免疫诊断试剂盒测定轻度和中重度HIE各20例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褪黑素值,并与20名正常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分析HIE程度(轻度和中重度)、HIE病期(急性期和恢复期)对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1)血清褪黑素水平在轻度HIE急性期时高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时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2)血清褪黑素水平在中重度HIE急性期时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恢复期时高于正常对照组.(3)血清褪黑素水平在轻度HIE急性期高于恢复期,中重度HIE急性期低于恢复期.(4)血清褪黑素水平在HIE急性期轻度HIE高于中重度HIE,恢复期轻度HIE低于中重度HIE,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褪黑素对HIE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病情较轻、急性期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的HIE预后较好,病情较重、急性期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的HIE预后较差.

    作者:孙斌;冯星;钱志红;史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评价

    目的评价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激发型4-1BB抗体联合DC主动免疫治疗荷瘤小鼠.3H-TdR掺入试验检测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分泌IL-2、IFN-γ及IL-10的水平.结果荷瘤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产生的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下降,但经过免疫治疗后,这类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均得到改善,而且免疫治疗效果越好,改善就明显.结论荷瘤小鼠经免疫治疗后,其骨髓前体细胞来源DC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李敏;陈成;古涛;周桓;张烽;朱一蓓;於葛华;张学光;顾宗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检测34例恶性卵巢肿瘤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因其他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组及正常卵巢组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恶性卵巢肿瘤组、良性卵巢肿瘤组、正常卵巢组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85.29%、16.67%和10.00%.恶性卵巢肿瘤组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卵巢组、良性卵巢肿瘤组显著增高(均P<0.001),良性卵巢肿瘤组与正常卵巢组间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卵巢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

    作者:陈碧芳;张淑琴;徐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疗效分析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1例的疗效.均先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99.03%,复发率3.44%,并发症发生率1.2%,无死亡病例.表明RFCA是治疗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庆业;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郑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