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SWL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吕金东;陈婷

关键词:ESWL, 相关因素
摘要:近年来,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普及,如何提高结石的治愈率、初碎的有效率、碎石的排净率,降低复碎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1-3].笔者通过14000例ESWL的疗效观察,就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参数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组74例、缓解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48人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差异,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分型、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3、C4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PLT、PCT比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MPV明显比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小(P<0.05).PLT、PCT分别与RF、ESR、CRP、Ig成正相关,MPV和IgA成负相关.提示PLT、PCT及MPV作为RA活动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祁军;顾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髋臼后壁骨折80例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随访髋臼后壁骨折80例,采用Matta改良方法对临床结果和X线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术后1年以后临床结果优55例, 良6例,一般10例,差9例;X线片优46例,良11例,一般12例,差11例.表明髋臼后壁骨折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较好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脱位复位的时间、关节退变、关节面嵌压骨折或伴软骨缺损.

    作者:赵德富;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4-1BB转基因细胞的构建及体外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目的构建人共刺激分子4-1BB转基因细胞并探讨4-1BB的体外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克隆出人4-1BB基因,经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中,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4-1BB/pGEZ-Term与两个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感染重新铺板的293T细胞,加入Zeocin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经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等方法鉴定转基因细胞;3H-TdR掺入法分析转基因细胞对T细胞的作用;DCs 培养过程中,加入转基因细胞与激发型CD40单抗5C11,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人4-1BB蛋白的转基因细胞4-1BB/293T,该转基因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可抑制其体外增殖,可协同5C11促进DCs的体外成熟,上调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论稳定表达4-1BB蛋白的转基因细胞株的建立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董秋明;张光波;徐颖;陈永井;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肺栓塞诊断策略研究

    对近四年两所医院116例确诊急性肺栓塞(PE)病例进行总结.前二年对疑诊病例用肺动脉造影(PA)作为主要诊断手段;后二年对疑诊病例采用临床评价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新诊断策略,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结果:前二年22例疑诊病确诊PE14例;后二年346例疑诊病例确诊PE102例,应用新诊断策略后确诊病例明显增多.随访1个月未见新发病例.提示临床评价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能是诊断PE的较好策略.

    作者:侍巍;刘化;陆文彬;郑宏;张山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观察

    对26例掌指骨骨折,应用AO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结果术后26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骨髓炎、钢板外露、断裂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26例骨折完全愈合,按手外科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2%.表明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固,有利于功能的恢复.

    作者:沈国良;陆兴安;林伟;祁强;钱汉根;赵小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PTEN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贲门癌中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贲门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贲门癌中PTEN基因表达率为43.1%, 而癌旁正常组织为100%,PTEN基因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从蛋白水平证明PTEN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TEN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贲门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部分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徐中华;钱海鑫;钱永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相同间隙和不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未能彻底减压、继发性腰椎不稳等.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前,必须明确诊断、精确定位,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症状、恢复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羊水过少132例临床分析

    分析羊水过少132例.结果显示,羊水过少高发于孕40周后;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5%.羊水过少组胎心监护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和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严密监测胎心及胎盘功能,以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樊莉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RANTES在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大鼠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正常T细胞分泌调节活化因子(RANTES)在同种异体大鼠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早期血清中的表达及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使用SD大鼠20只作为供体、Wistar大鼠20只作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移植;Wistar大鼠20只行单纯左肾切除作为对照.于术后12 h、1 d、2 d、3 d分批处死取血清,Elisa法检测RANTES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RANTES无明显变化,实验组RANTES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较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与RANTES的表达相对应,呈逐渐增多趋势.结论血清RANTES 浓度的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相关,在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早期的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有帮助.

    作者:陈彦;朱兴国;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IGF-Ⅰ及胰岛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GDM为GDM组,30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妊娠第31±1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母体血清胰岛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母体血清IGF-Ⅰ和足月分娩时的脐血清IGF-Ⅰ.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相比,母血IGF-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IRI、脐血IGF-Ⅰ、新生儿体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DM组的母血IGF-Ⅰ和LnIRI成正相关(r=0.424,P<0.05),脐血IGF-Ⅰ和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r=0.434,P<0.05).结论 GDM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母血IGF-Ⅰ与GDM的IR存在相关性,脐血IGF-Ⅰ参与了GDM巨大儿的病理生理过程.IGF-Ⅰ可能是通过IR这条途径,使生长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失常,导致GDM的形成.

    作者:许咏乐;杨伟文;濮翔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颈部肿块102例病因分析

    分析102例颈部肿块的病因.其中先天性肿块3例,占2.94%,易发生于颏下三角和颈肌三角;恶性肿块33例,占32.35%,易发生于颈动脉三角和锁骨上三角;炎性肿块44例,占43.14%,良性新生物性肿块22例,占21.57%,均和部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颈部肿块的发病部位对诊断肿块的性质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邬晓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210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0例乳腺癌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C-erbB-2检测情况及治疗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C-erbB-2及治疗情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侯红波;田力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可吸收、解剖型椎间融合器对前路颈椎融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ADFC对前路颈椎融合的影响.方法对10只雌性山羊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分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组和ADFC+自体髂骨组两组,每组5只动物.术后6、10、14、18、24周进行高分辨X线片检查,观察椎间隙高度,植骨块是否滑移、塌陷、是否出现放射学融合;组织切片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4周时,ADFC+自体髂骨组5只Ⅲ级融合,自体髂骨组2只Ⅱ级融合,3只Ⅲ级融合;ADFC的组织学评分均为4分,表明ADFC+自体髂骨组均实现了骨性融合.结论 ADFC生物相容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可缩短融合时间,增加融合率;在融合阶段,放射学观察表明ADFC维持了其原始高度.

    作者:钱邦平;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VEGF、iNOS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iNOS蛋白在59例不同病理分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iNOS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2%(45/59)、71.2%(42/59),VEGF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VEGF、iNOS均与肿瘤单位视野中血管平均值(MVD)密切相关(P<0.05).VEGF、iNOS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 VEGF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的生成存在密切的相关性;iNOS通过协同和促进VEGF的表达及肿瘤性血管的生成,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演化.

    作者:谢芳;顾永平;柴玉海;任苏勤;施勤;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体外循环若干问题的探讨

    目的介绍2004年1月19日至21日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专家组来该院手术演示中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例,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低预充量550 ml.中度低温中流量4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全部采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常规超滤3例,常规/改良结合1例,平衡超滤1例.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9~92 min,体外循环时间62~122 min,全部自动复跳.尿量排出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与体外循环相关的故障和并发症,全部顺利停机,痊愈出院.结论血气管理宜采用α和pH稳态相结合,转流中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和灌注流量,注重脑保护.常规超滤用细管连接血液浓缩器两端在采药板动静脉插口间进行.

    作者:傅惟定;朱德明;陈虹;张蔚;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发性脑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26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确定是否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析与SIRS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260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SIRS 141例,119例无SIRS.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与脑出血的危重程度、病灶部位、出血量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存在SIRS者的病死率较无SIRS者明显升高.认为脑出血后出现SIRS提示疾病仍在进展,预后较差;除脑出血本身的严重程度外,患者并存的躯体疾病也是激发SIRS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应柱;包仕尧;吴冠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897例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关键期之前得到确认和干预,使对患儿语言和智力发育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低程度.我院从2000年底起利用耳声发射即OAE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足月新生儿筛查结果已有报道[1],现将高危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感染与社区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2003年所有从临床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菌株1870株,其中院内感染菌株664株,社区感染菌株1206株,院内感染真菌感染比例远高于社区感染(P<0.05);院内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菌株.提示及时总结当地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耐药菌变迁规律,对指导临床正确选药意义重大.

    作者:吴旭琴;刘月秀;张险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鼻咽癌组织中COX-2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OX-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3例鼻咽癌组织中COX-2和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COX-2和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33/43)和76.7%(32/43),COX-2在Ⅳ期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14/14),并与Survivin的表达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 COX-2的过度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抑制细胞的凋亡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周乐源;周菊英;吴玉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直肠镜Nd:YAG激光治疗直肠息肉510例疗效分析

    在直肠镜冷光源指引下,用Nd:YAG激光切除、气化直肠息肉510例共688颗.结果直径<1 cm和直径≥1 cm但<2 cm的直肠息肉的一次性治愈率分别为90.8%和68.2%,有显著差异(P<0.01).且后者有7例在术后3 d内有少量出血及激光性溃疡形成.提示直径<1 cm的直肠息肉用Nd:YAG激光治疗,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疗效好.反之,息肉直径≥1.0 cm者用Nd:YAG激光治疗,虽能治愈,但不能突出激光治疗的优越性,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作者:谢晓明;邢春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