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脑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陈应柱;包仕尧;吴冠会

关键词:脑出血,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摘要:根据26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确定是否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析与SIRS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260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SIRS 141例,119例无SIRS.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与脑出血的危重程度、病灶部位、出血量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存在SIRS者的病死率较无SIRS者明显升高.认为脑出血后出现SIRS提示疾病仍在进展,预后较差;除脑出血本身的严重程度外,患者并存的躯体疾病也是激发SIRS的重要因素.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抗坏血酸水平及维生素C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抗坏血酸(AA)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及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患者40例,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4例,SAP16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维生素C 2 g稀释于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 d,对照组不用维生素C.另取1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患者入院时血清AA及C-反应蛋白(CRP),SAP对照组及治疗组另外分别在入院第2、3、7天检测血清AA,并观察两组SAP患者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AA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01);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血清AA显著降低(P<0.01),CRP显著升高(P<0.01);SAP治疗组入院第2、3、7天血清AA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AP治疗组患者体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AP患者血清AA明显降低,且其降低程度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给予维生素C治疗能明显提高SAP患者血清AA水平,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温晓持;许春芳;石建;缪丽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897例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关键期之前得到确认和干预,使对患儿语言和智力发育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低程度.我院从2000年底起利用耳声发射即OAE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足月新生儿筛查结果已有报道[1],现将高危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MMP-9基因蛋白在68例胃癌的表达情况,以20例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作对照,对随访14个月至13年的35例患者作了生存分析.结果 68例胃癌组织MMP-9阳性表达率86.76%(59/68),对照组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20.00%(4/20).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MMP-9阳性表达率比无淋巴结转移者高,分别为95.65%、68.18% (P<0.05);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癌的 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91.30%、92.05% (P<0.05).MMP-9阳性者术后1、3、5、7、10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90.00%、56.67%、36.67%、10.00%和3.33%,MMP-9阴性患者术后1、3、5、7、10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0.00%、60.00%和40.00%.MMP-9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比MMP-9阴性患者显著降低(P<0.01).结论 MMP-9高表达促进肿瘤转移.MMP-9在胃癌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作者:王小侠;冯一中;周剑影;郭晓葵;刘玉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

    将96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根据出血2周后有无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11例)和非脑积水组(85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动脉瘤位置、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年龄、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动脉瘤性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有较明确的影响因素,熟悉这些因素,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

    作者:陈泽军;周岱;贺震民;吴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疗效分析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1例的疗效.均先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99.03%,复发率3.44%,并发症发生率1.2%,无死亡病例.表明RFCA是治疗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庆业;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郑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SWL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普及,如何提高结石的治愈率、初碎的有效率、碎石的排净率,降低复碎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1-3].笔者通过14000例ESWL的疗效观察,就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吕金东;陈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18例诊治分析

    分析18例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经过.进行了讨论18例多数发病于术后第3~4天,13例治愈,5例死亡,治愈率72.2%,病死率27.8%.对其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其预防,认为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症状轻重不一,易漏诊、误诊,病死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赵国强;高新芳;邹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胆囊十二指肠瘘15例临床分析

    分析胆囊十二指肠瘘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临床表现为胆道感染7例,肠梗阻3例,两者均有5例.均经手术证实和治疗.术前确诊仅1例.术后均顺利出院.认为应重视术前检查、术中探查及恰当的术式.外科治疗原则是切除胆囊、清除结石、切断瘘管、修补十二指肠瘘口,并根据情况探查胆总管或行胆肠内引流.

    作者:李伟;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参数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组74例、缓解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48人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差异,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分型、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3、C4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PLT、PCT比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MPV明显比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小(P<0.05).PLT、PCT分别与RF、ESR、CRP、Ig成正相关,MPV和IgA成负相关.提示PLT、PCT及MPV作为RA活动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祁军;顾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损伤(SCI)早期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探讨SA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一组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 另三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 5 mg/kg、甲基强的松龙(MP)100 mg/kg.于术后2、12、24 h取SCI段标本,测定损伤段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活性氧水平(ROS).结果 SCI后伤段组织SOD显著减少(P<0.01),MDA和ROS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A能显著提高伤段脊髓组织SOD水平和抑制MDA产生,显著降低ROS水平.其作用和MP相当.结论 SA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有效抑制SCI早期受损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陈向阳;郭开今;董启榕;张志明;汤押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210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0例乳腺癌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C-erbB-2检测情况及治疗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C-erbB-2及治疗情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侯红波;田力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61例分析

    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61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两种均有者15例,双旁道14例.消融成功率为99.2%,15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25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认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郑泉;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杨庆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名健康人、48例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0例获完全缓解ITP患者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并以RP%和PAIg两种方法配对测定48例ITP患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ITP初治组的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缓解组的RP%和绝对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RP%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98%,而PAIg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和80%,RP%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PAIg(P<0.01).提示RP%法对ITP的诊断价值较传统PAIg法大,且可作为ITP临床判断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杨斌;曹祥山;邱国强;谢晓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纤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纤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9例发病24 h内的AMI 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福辛普利(10 mg/d),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与活性、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并取2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MI患者PAI-1含量和活性、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浆AngⅡ浓度与PAI-1含量和活性成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和0.61,均P<0.01),与t-PA活性无关(r=0.24,P>0.05).治疗后2周福辛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PAI-1含量和活性、AngⅡ浓度显著降低(P<0.01),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AMI患者早期纤溶活性降低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有关,福辛普利通过降低AngⅡ水平可以提高AMI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减少AMI后再梗死事件和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闫继锋;刘志华;黄振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RANTES在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大鼠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正常T细胞分泌调节活化因子(RANTES)在同种异体大鼠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早期血清中的表达及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使用SD大鼠20只作为供体、Wistar大鼠20只作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移植;Wistar大鼠20只行单纯左肾切除作为对照.于术后12 h、1 d、2 d、3 d分批处死取血清,Elisa法检测RANTES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RANTES无明显变化,实验组RANTES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较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移植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与RANTES的表达相对应,呈逐渐增多趋势.结论血清RANTES 浓度的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相关,在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早期的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有帮助.

    作者:陈彦;朱兴国;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脂联素、IL-6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干预前后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脂联素和炎症因子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14名正常人(对照组)、24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和16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IL-6水平,计算其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予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进行药物干预,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尤其是肥胖组,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低脂联素血症,而IL-6水平明显增高(P<0.01),脂联素水平与HOMA-IR、BMI、IL-6、IMT成负相关,而IL-6与HOMA-IR、BMI、IMT成正相关.药物干预后,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和IL-6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特别在肥胖组(P<0.05、P<0.01).结论低脂联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IL-6参与糖尿病特别是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还具有潜在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施毕旻;成兴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体外循环若干问题的探讨

    目的介绍2004年1月19日至21日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专家组来该院手术演示中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例,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低预充量550 ml.中度低温中流量4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全部采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常规超滤3例,常规/改良结合1例,平衡超滤1例.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9~92 min,体外循环时间62~122 min,全部自动复跳.尿量排出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与体外循环相关的故障和并发症,全部顺利停机,痊愈出院.结论血气管理宜采用α和pH稳态相结合,转流中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和灌注流量,注重脑保护.常规超滤用细管连接血液浓缩器两端在采药板动静脉插口间进行.

    作者:傅惟定;朱德明;陈虹;张蔚;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纤支镜防污染毛刷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采用VITEX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纤支镜防污染毛刷、支气管肺泡灌洗采样培养与痰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防污染毛刷有良好的防污染作用,并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防污染毛刷采样能有效防止口咽部寄居菌污染,提高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林盪;陈燕明;陈晓军;高晓来;王志红;邵素凤;吴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肌成纤维细胞成为基因靶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索心肌成纤维细胞成为基因靶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差速贴壁法培养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并加以鉴定;利用携带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的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VSV-G/MuLV)转导培养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用G418筛选法观察基因转导效果.结果成功建立高纯度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模型;转基因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后2周左右见大量克隆形成.结论假型病毒载体成功介导neor基因转导入心肌成纤维细胞,表明心肌成纤维细胞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作者:杨文涛;施立;陈勇兵;钱永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相同间隙和不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未能彻底减压、继发性腰椎不稳等.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前,必须明确诊断、精确定位,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症状、恢复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