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210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侯红波;田力平

关键词:乳腺癌, 预后, 影响因素
摘要: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0例乳腺癌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C-erbB-2检测情况及治疗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C-erbB-2及治疗情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脊髓损伤段钙、水含量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 一组行切除椎板但不损伤脊髓,其他三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 (5 mg/kg)、甲基强的松龙(MP, 100 mg/kg).于术后2、12、24 h取SCI段标本,采用干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SCI段水、钙含量.结果 SCI区组织水和钙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应用SA后水和钙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A能明显降低SCI段脊髓水、钙含量,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郭开今;陈向阳;张志明;唐天驷;杨惠林;袁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NU诱导的大白鼠膀胱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过程.方法 MNU大鼠膀胱灌注每2周1次,每次2 mg,共4次.随机观察实验第3、6、9、12、14周膀胱黏膜的改变,并在9、12和14周膀胱灌注125I-UdR后行SPECT平面显像.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6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膀胱内均出现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SPECT显像见125I-UdR 膀胱灌注3 d后诱癌组大鼠膀胱区放射性浓集.结论 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致癌过程经历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过程.

    作者:杨玉成;侯建全;周守军;袁和兴;卢建林;刘洪兴;康苏娅;章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体外循环若干问题的探讨

    目的介绍2004年1月19日至21日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专家组来该院手术演示中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例,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低预充量550 ml.中度低温中流量4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全部采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常规超滤3例,常规/改良结合1例,平衡超滤1例.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9~92 min,体外循环时间62~122 min,全部自动复跳.尿量排出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与体外循环相关的故障和并发症,全部顺利停机,痊愈出院.结论血气管理宜采用α和pH稳态相结合,转流中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和灌注流量,注重脑保护.常规超滤用细管连接血液浓缩器两端在采药板动静脉插口间进行.

    作者:傅惟定;朱德明;陈虹;张蔚;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异丙酚静脉镇静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将78例结肠镜检查者随机分两组:异丙酚组40例静注异丙酚达4级镇静状态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38例按常规行结肠镜检查.观察两组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反应和进镜时间.异丙酚组检查中平均收缩压变化明显(P<0.01),检查后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平均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查中和检查后无明显变化(P>0.05);异丙酚组检查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异丙酚组疼痛评分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进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结肠镜检查时应用异丙酚静脉镇静安全有效,其反应优于常规检查.

    作者:薛振龙;石健;龚雪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部骨折进行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对比骨折线显示情况,并与手术中骨折线相对照.结果 MPR能清楚显示各种颌面部骨折,但缺乏立体感;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VR能立体显示表浅骨折的移位情况.结论 MPR、MIP和VR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

    作者:张伟;龚建平;沈钧康;朱建兵;陈光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痛宁调节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其基因表达

    目的观察心痛宁汤剂对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加冰水刺激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心痛宁对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心肌ecNOS及ecNOS mRNA 表达下调,心痛宁能上调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结论心痛宁上调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晓岚;张亚男;叶新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疗效分析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1例的疗效.均先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99.03%,复发率3.44%,并发症发生率1.2%,无死亡病例.表明RFCA是治疗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庆业;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郑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2例前列腺癌局部侵犯与转移的MRI征象分析

    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MRI资料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侵犯及转移的MRI征象.结果32例中,MRI显示包膜侵犯19例,神经血管束(NVB)侵犯20例;精囊侵犯23例;周围脂肪受侵8例;侵及周边静脉丛10例;侵及闭孔内肌、提肛肌5例;侵及膀胱、后尿道及直肠前壁10例;淋巴结转移21例;骨转移19例.表明MRI是评价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侵犯及转移的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魏友平;陆之安;沈钧康;沈纪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发性脑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26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确定是否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析与SIRS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260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SIRS 141例,119例无SIRS.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与脑出血的危重程度、病灶部位、出血量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存在SIRS者的病死率较无SIRS者明显升高.认为脑出血后出现SIRS提示疾病仍在进展,预后较差;除脑出血本身的严重程度外,患者并存的躯体疾病也是激发SIRS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应柱;包仕尧;吴冠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普伐他汀对去势大鼠BMP-2表达及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40只,氯氨酮(5 mg/100g)麻醉条件下,其中30只打开腹腔去除双侧卵巢,逐层缝合,另10只予以单纯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将大鼠分为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假手术组)4组,饲养12周后,分别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普伐他汀水溶液(2 mg/kg)、α-D3水溶液(0.05 μg/kg)及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右胫骨上端做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对成骨细胞等进行观察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经过12周的普伐他汀水溶液灌胃治疗,明显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5),而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BMP-2的棕色深染,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普伐他汀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是通过提高BMP-2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王靖;姚啸生;唐天驷;滕红林;叶澄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平均13.5分,术后平均15.6分.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兴祥;朱贤;谷遐龄;葛建飞;沙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髋臼后壁骨折80例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随访髋臼后壁骨折80例,采用Matta改良方法对临床结果和X线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术后1年以后临床结果优55例, 良6例,一般10例,差9例;X线片优46例,良11例,一般12例,差11例.表明髋臼后壁骨折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较好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脱位复位的时间、关节退变、关节面嵌压骨折或伴软骨缺损.

    作者:赵德富;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4-1BB转基因细胞的构建及体外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目的构建人共刺激分子4-1BB转基因细胞并探讨4-1BB的体外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克隆出人4-1BB基因,经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中,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4-1BB/pGEZ-Term与两个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感染重新铺板的293T细胞,加入Zeocin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经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等方法鉴定转基因细胞;3H-TdR掺入法分析转基因细胞对T细胞的作用;DCs 培养过程中,加入转基因细胞与激发型CD40单抗5C11,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人4-1BB蛋白的转基因细胞4-1BB/293T,该转基因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可抑制其体外增殖,可协同5C11促进DCs的体外成熟,上调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论稳定表达4-1BB蛋白的转基因细胞株的建立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董秋明;张光波;徐颖;陈永井;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相同间隙和不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未能彻底减压、继发性腰椎不稳等.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前,必须明确诊断、精确定位,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症状、恢复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2例分析

    4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42例出现MODS,发生率为10.29%.其中死亡29例,病死率为69.05%.颅脑损伤后出现MODS的机制有脑组织严重损伤、全身低灌注状态、低氧血症及严重感染等.认为及时有效地缓解颅内高压、恢复脑灌注压和脑干功能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治疗肺部并发症是控制MODS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鉴;毛振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名健康人、48例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0例获完全缓解ITP患者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并以RP%和PAIg两种方法配对测定48例ITP患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ITP初治组的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缓解组的RP%和绝对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RP%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98%,而PAIg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和80%,RP%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PAIg(P<0.01).提示RP%法对ITP的诊断价值较传统PAIg法大,且可作为ITP临床判断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杨斌;曹祥山;邱国强;谢晓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恶性淋巴瘤细胞核形态定量研究

    反应性增生与肿瘤的鉴别是淋巴组织病理的难题,使得病理医师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技术方法以求达到理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就淋巴瘤细胞核的形态定量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对诊断恶性淋巴瘤有所帮助.

    作者:王睿;陈金保;苗小芬;曹幼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61例分析

    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61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两种均有者15例,双旁道14例.消融成功率为99.2%,15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25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认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郑泉;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杨庆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SWL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普及,如何提高结石的治愈率、初碎的有效率、碎石的排净率,降低复碎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1-3].笔者通过14000例ESWL的疗效观察,就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吕金东;陈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观察

    对26例掌指骨骨折,应用AO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结果术后26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骨髓炎、钢板外露、断裂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26例骨折完全愈合,按手外科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2%.表明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固,有利于功能的恢复.

    作者:沈国良;陆兴安;林伟;祁强;钱汉根;赵小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