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

陈向阳;郭开今;董启榕;张志明;汤押庚

关键词:β-七叶皂甙钠, 脊髓损伤, 自由基
摘要: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损伤(SCI)早期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探讨SA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一组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 另三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 5 mg/kg、甲基强的松龙(MP)100 mg/kg.于术后2、12、24 h取SCI段标本,测定损伤段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活性氧水平(ROS).结果 SCI后伤段组织SOD显著减少(P<0.01),MDA和ROS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A能显著提高伤段脊髓组织SOD水平和抑制MDA产生,显著降低ROS水平.其作用和MP相当.结论 SA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有效抑制SCI早期受损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巨输尿管的超声图像分析

    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间经B超诊断与病理证实先天性巨输尿管9例,现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相关病例以资鉴别诊断.

    作者:张迎春;方军初;陈明;沈钧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路植骨加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目的对椎体间植骨加Z-plate内固定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T12-S1)10具,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分别以Z-plate和椎体间模拟植骨后加Z-plate固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椎体间植骨加Z-plate固定比单纯Z-plate固定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前路植骨加Z-plate固定可以加强失稳脊柱的稳定性,对损伤脊柱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建炜;董启榕;成红兵;王以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感染与社区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2003年所有从临床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菌株1870株,其中院内感染菌株664株,社区感染菌株1206株,院内感染真菌感染比例远高于社区感染(P<0.05);院内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菌株.提示及时总结当地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耐药菌变迁规律,对指导临床正确选药意义重大.

    作者:吴旭琴;刘月秀;张险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相同间隙和不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未能彻底减压、继发性腰椎不稳等.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前,必须明确诊断、精确定位,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症状、恢复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将84例全麻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硝酸甘油组(Ⅱ组)、亚宁定组(Ⅲ组)和硝酸甘油伍用艾司洛尔组(Ⅳ组)4组,每组各21例,术中以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70%为准,连续观察4组患者降压期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Ⅱ、Ⅲ、Ⅳ组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患者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P<0.01);Ⅱ组术中心率明显增加(P<0.01),Ⅲ、Ⅳ组心率无明显变化.提示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术中可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亚宁定对普通患者应用较好,硝酸甘油伍用艾司洛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学兰;王琛;谢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脑垂体腺瘤 p16、hst基因和细胞增殖周期检测及其调控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16、hst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的改变与其肿瘤发生、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70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8例垂体腺瘤,FCM技术检测40例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周期.结果垂体腺瘤中较广泛存在p16 mRNA和p16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分别为78.6% (55/70)和84.3%(59/70),两者成高度正相关(P<0.01).p16表达缺失或低下肿瘤的体积为2.21±0.72 cm3,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肿瘤的0.80±0.45 cm3 (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55.6% (10/18),非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13.3% (4/30),有显著性差异(P<0.01).hst表达阳性肿瘤体积为3.68±1.02 cm3,显著大于hst表达阴性肿瘤的体积2.16±1.12 cm3 (P<0.05).细胞增殖周期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DI、PI及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8±0.62、11.35±1.26和4.0±1.96,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7±0.31、7.28±0.80和1.95±1.02 (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形态属良性,却存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与其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肿瘤特性相关,并为垂体腺瘤的个体化诊治及预后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马文雄;惠国桢;吴士良;韦永新;陈桂林;张世明;周岱;杜子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PTEN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贲门癌中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贲门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贲门癌中PTEN基因表达率为43.1%, 而癌旁正常组织为100%,PTEN基因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从蛋白水平证明PTEN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TEN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贲门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部分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徐中华;钱海鑫;钱永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平均13.5分,术后平均15.6分.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兴祥;朱贤;谷遐龄;葛建飞;沙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羊水过少132例临床分析

    分析羊水过少132例.结果显示,羊水过少高发于孕40周后;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5%.羊水过少组胎心监护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和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严密监测胎心及胎盘功能,以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樊莉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

    将96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根据出血2周后有无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11例)和非脑积水组(85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动脉瘤位置、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年龄、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动脉瘤性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有较明确的影响因素,熟悉这些因素,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

    作者:陈泽军;周岱;贺震民;吴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脊髓损伤段钙、水含量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 一组行切除椎板但不损伤脊髓,其他三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 (5 mg/kg)、甲基强的松龙(MP, 100 mg/kg).于术后2、12、24 h取SCI段标本,采用干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SCI段水、钙含量.结果 SCI区组织水和钙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应用SA后水和钙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A能明显降低SCI段脊髓水、钙含量,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郭开今;陈向阳;张志明;唐天驷;杨惠林;袁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肺栓塞诊断策略研究

    对近四年两所医院116例确诊急性肺栓塞(PE)病例进行总结.前二年对疑诊病例用肺动脉造影(PA)作为主要诊断手段;后二年对疑诊病例采用临床评价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新诊断策略,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结果:前二年22例疑诊病确诊PE14例;后二年346例疑诊病例确诊PE102例,应用新诊断策略后确诊病例明显增多.随访1个月未见新发病例.提示临床评价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能是诊断PE的较好策略.

    作者:侍巍;刘化;陆文彬;郑宏;张山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白介素24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人白介素24(hIL-24)的腺病毒载体,获得hIL-24重组腺病毒子,为hIL-24进行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pcDNA3.0-hIL-24重组质料为模板,PCR扩增hIL-24,酶切连接到带有GFP标记的pAdTrack-CMVR质粒上,PmeI线性化重组质粒pAdTrack-CMV-hIL-24,与腺病毒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hIL-24,经Pacl线性化后转染QBI-293A包装细胞,收获腺病毒重组病毒子,RT-PCR和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测序结果显示hIL-24序列正确,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到了hIL-24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人白介素24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hIL-24,获得了人白介素24重组病毒子Ad-hIL-24.

    作者:叶震敏;张颂文;缪竞诚;盛伟华;王伟录;吴晓阳;杨吉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抗坏血酸水平及维生素C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抗坏血酸(AA)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及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患者40例,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4例,SAP16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维生素C 2 g稀释于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 d,对照组不用维生素C.另取1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患者入院时血清AA及C-反应蛋白(CRP),SAP对照组及治疗组另外分别在入院第2、3、7天检测血清AA,并观察两组SAP患者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AA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01);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血清AA显著降低(P<0.01),CRP显著升高(P<0.01);SAP治疗组入院第2、3、7天血清AA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AP治疗组患者体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AP患者血清AA明显降低,且其降低程度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给予维生素C治疗能明显提高SAP患者血清AA水平,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温晓持;许春芳;石建;缪丽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纤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纤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9例发病24 h内的AMI 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福辛普利(10 mg/d),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与活性、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并取2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MI患者PAI-1含量和活性、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浆AngⅡ浓度与PAI-1含量和活性成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和0.61,均P<0.01),与t-PA活性无关(r=0.24,P>0.05).治疗后2周福辛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PAI-1含量和活性、AngⅡ浓度显著降低(P<0.01),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AMI患者早期纤溶活性降低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有关,福辛普利通过降低AngⅡ水平可以提高AMI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减少AMI后再梗死事件和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闫继锋;刘志华;黄振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下鼻甲注射治疗慢性鼻炎480例疗效观察

    采用下鼻甲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鼻炎480例,并与下鼻甲注射5%鱼肝油酸钠治疗的200例慢性鼻炎作对照.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对照组为3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43.3%(P<0.01).治疗组注射后反应轻,无毒副作用.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下鼻甲注射治疗慢性鼻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简便价廉,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洪育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体外循环若干问题的探讨

    目的介绍2004年1月19日至21日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专家组来该院手术演示中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例,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低预充量550 ml.中度低温中流量4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全部采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常规超滤3例,常规/改良结合1例,平衡超滤1例.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9~92 min,体外循环时间62~122 min,全部自动复跳.尿量排出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与体外循环相关的故障和并发症,全部顺利停机,痊愈出院.结论血气管理宜采用α和pH稳态相结合,转流中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和灌注流量,注重脑保护.常规超滤用细管连接血液浓缩器两端在采药板动静脉插口间进行.

    作者:傅惟定;朱德明;陈虹;张蔚;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褪黑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在不同病情和不同病期时的变化,阐明褪黑素在HIE发病与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并为褪黑素治疗HIE提供依据.方法用褪黑素放射免疫诊断试剂盒测定轻度和中重度HIE各20例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褪黑素值,并与20名正常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分析HIE程度(轻度和中重度)、HIE病期(急性期和恢复期)对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1)血清褪黑素水平在轻度HIE急性期时高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时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2)血清褪黑素水平在中重度HIE急性期时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恢复期时高于正常对照组.(3)血清褪黑素水平在轻度HIE急性期高于恢复期,中重度HIE急性期低于恢复期.(4)血清褪黑素水平在HIE急性期轻度HIE高于中重度HIE,恢复期轻度HIE低于中重度HIE,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褪黑素对HIE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病情较轻、急性期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的HIE预后较好,病情较重、急性期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的HIE预后较差.

    作者:孙斌;冯星;钱志红;史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部骨折进行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对比骨折线显示情况,并与手术中骨折线相对照.结果 MPR能清楚显示各种颌面部骨折,但缺乏立体感;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VR能立体显示表浅骨折的移位情况.结论 MPR、MIP和VR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

    作者:张伟;龚建平;沈钧康;朱建兵;陈光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可吸收、解剖型椎间融合器对前路颈椎融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ADFC对前路颈椎融合的影响.方法对10只雌性山羊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分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组和ADFC+自体髂骨组两组,每组5只动物.术后6、10、14、18、24周进行高分辨X线片检查,观察椎间隙高度,植骨块是否滑移、塌陷、是否出现放射学融合;组织切片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4周时,ADFC+自体髂骨组5只Ⅲ级融合,自体髂骨组2只Ⅱ级融合,3只Ⅲ级融合;ADFC的组织学评分均为4分,表明ADFC+自体髂骨组均实现了骨性融合.结论 ADFC生物相容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可缩短融合时间,增加融合率;在融合阶段,放射学观察表明ADFC维持了其原始高度.

    作者:钱邦平;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