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福州市人群前臂远端峰值骨量的建立及运动因素与骨量的关系

杨沛彦;苏友新;孙俊英;许书亮

关键词:骨密度, 峰值骨量, 运动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福州市男、女人群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的年龄,探讨峰值骨量、骨密度与运动因素的关系,为建立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 PIXI#50875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福州市246名25~45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并制定调查表格,对有关的运动因素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单向方差和t检验分析.结果 (1)30~岁年龄组前臂远端骨密度显著高于同性别25~岁和40~岁年龄组骨密度.(2)在同一年龄组中, 25~岁和30~岁年龄组,运动者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非运动者.在运动者中,运动方式为2级者其骨密度显著高于运动方式为1级者.结论福州市男、女前臂峰值骨量均出现在30~岁年龄组.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577±0.061 g/cm2、0.496±0.037g/cm2.增加承重性运动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和峰值骨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肺栓塞诊断策略研究

    对近四年两所医院116例确诊急性肺栓塞(PE)病例进行总结.前二年对疑诊病例用肺动脉造影(PA)作为主要诊断手段;后二年对疑诊病例采用临床评价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新诊断策略,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结果:前二年22例疑诊病确诊PE14例;后二年346例疑诊病例确诊PE102例,应用新诊断策略后确诊病例明显增多.随访1个月未见新发病例.提示临床评价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能是诊断PE的较好策略.

    作者:侍巍;刘化;陆文彬;郑宏;张山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痛宁调节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其基因表达

    目的观察心痛宁汤剂对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加冰水刺激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心痛宁对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心肌ecNOS及ecNOS mRNA 表达下调,心痛宁能上调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表达.结论心痛宁上调大鼠缺血心肌ecNOS及ecNOS mRNA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晓岚;张亚男;叶新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18例诊治分析

    分析18例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经过.进行了讨论18例多数发病于术后第3~4天,13例治愈,5例死亡,治愈率72.2%,病死率27.8%.对其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其预防,认为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症状轻重不一,易漏诊、误诊,病死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赵国强;高新芳;邹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IGF-Ⅰ及胰岛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GDM为GDM组,30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妊娠第31±1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母体血清胰岛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母体血清IGF-Ⅰ和足月分娩时的脐血清IGF-Ⅰ.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相比,母血IGF-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IRI、脐血IGF-Ⅰ、新生儿体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DM组的母血IGF-Ⅰ和LnIRI成正相关(r=0.424,P<0.05),脐血IGF-Ⅰ和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r=0.434,P<0.05).结论 GDM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母血IGF-Ⅰ与GDM的IR存在相关性,脐血IGF-Ⅰ参与了GDM巨大儿的病理生理过程.IGF-Ⅰ可能是通过IR这条途径,使生长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失常,导致GDM的形成.

    作者:许咏乐;杨伟文;濮翔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1例疗效分析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1例的疗效.均先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99.03%,复发率3.44%,并发症发生率1.2%,无死亡病例.表明RFCA是治疗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庆业;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郑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MRI诊断分析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的MRI资料.结果除2个较小子宫肌瘤病灶术前MRI诊断可疑外,其余诊断均符合病理结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两者的MRI信号特征是MRI准确诊断子宫多发病灶的基础,结合病灶的强化特征、境界、与子宫结合带的关系和局部子宫轮廓的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MRI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张梅花;陆之安;沈钧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鼻咽癌组织中COX-2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OX-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3例鼻咽癌组织中COX-2和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COX-2和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33/43)和76.7%(32/43),COX-2在Ⅳ期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14/14),并与Survivin的表达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 COX-2的过度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抑制细胞的凋亡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周乐源;周菊英;吴玉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异丙酚静脉镇静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将78例结肠镜检查者随机分两组:异丙酚组40例静注异丙酚达4级镇静状态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38例按常规行结肠镜检查.观察两组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反应和进镜时间.异丙酚组检查中平均收缩压变化明显(P<0.01),检查后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平均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查中和检查后无明显变化(P>0.05);异丙酚组检查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异丙酚组疼痛评分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进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结肠镜检查时应用异丙酚静脉镇静安全有效,其反应优于常规检查.

    作者:薛振龙;石健;龚雪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体外循环若干问题的探讨

    目的介绍2004年1月19日至21日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专家组来该院手术演示中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例,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低预充量550 ml.中度低温中流量4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全部采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常规超滤3例,常规/改良结合1例,平衡超滤1例.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9~92 min,体外循环时间62~122 min,全部自动复跳.尿量排出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与体外循环相关的故障和并发症,全部顺利停机,痊愈出院.结论血气管理宜采用α和pH稳态相结合,转流中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和灌注流量,注重脑保护.常规超滤用细管连接血液浓缩器两端在采药板动静脉插口间进行.

    作者:傅惟定;朱德明;陈虹;张蔚;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SWL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普及,如何提高结石的治愈率、初碎的有效率、碎石的排净率,降低复碎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1-3].笔者通过14000例ESWL的疗效观察,就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吕金东;陈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术式远期疗效比较

    为比较全椎板切除和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对105例手术患者进行了10年以上的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平均恢复率为70%,术后复发16例,复发率15%.随访时,开窗组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椎板切除组(P<0.05),体征得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全椎板切除和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均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开窗术式具有对脊柱骨性结构稳定性影响小,术后硬膜囊及神经根与后方瘢痕组织粘连机会少的优点而优于椎板切除术式,是值得肯定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姚啸生;唐天驷;李洪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检测34例恶性卵巢肿瘤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因其他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组及正常卵巢组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恶性卵巢肿瘤组、良性卵巢肿瘤组、正常卵巢组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85.29%、16.67%和10.00%.恶性卵巢肿瘤组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卵巢组、良性卵巢肿瘤组显著增高(均P<0.001),良性卵巢肿瘤组与正常卵巢组间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卵巢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

    作者:陈碧芳;张淑琴;徐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髋臼后壁骨折80例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随访髋臼后壁骨折80例,采用Matta改良方法对临床结果和X线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术后1年以后临床结果优55例, 良6例,一般10例,差9例;X线片优46例,良11例,一般12例,差11例.表明髋臼后壁骨折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较好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脱位复位的时间、关节退变、关节面嵌压骨折或伴软骨缺损.

    作者:赵德富;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吉抗菌剂在开放性创伤中的应用

    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对23例皮肤开放性创伤用超吉抗菌剂雾状喷液(成都超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彭玉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先天性巨输尿管的超声图像分析

    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间经B超诊断与病理证实先天性巨输尿管9例,现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相关病例以资鉴别诊断.

    作者:张迎春;方军初;陈明;沈钧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感染与社区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2003年所有从临床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菌株1870株,其中院内感染菌株664株,社区感染菌株1206株,院内感染真菌感染比例远高于社区感染(P<0.05);院内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菌株.提示及时总结当地社区与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耐药菌变迁规律,对指导临床正确选药意义重大.

    作者:吴旭琴;刘月秀;张险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2例前列腺癌局部侵犯与转移的MRI征象分析

    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MRI资料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侵犯及转移的MRI征象.结果32例中,MRI显示包膜侵犯19例,神经血管束(NVB)侵犯20例;精囊侵犯23例;周围脂肪受侵8例;侵及周边静脉丛10例;侵及闭孔内肌、提肛肌5例;侵及膀胱、后尿道及直肠前壁10例;淋巴结转移21例;骨转移19例.表明MRI是评价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侵犯及转移的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魏友平;陆之安;沈钧康;沈纪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名健康人、48例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0例获完全缓解ITP患者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并以RP%和PAIg两种方法配对测定48例ITP患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ITP初治组的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缓解组的RP%和绝对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RP%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98%,而PAIg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和80%,RP%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PAIg(P<0.01).提示RP%法对ITP的诊断价值较传统PAIg法大,且可作为ITP临床判断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杨斌;曹祥山;邱国强;谢晓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纤支镜防污染毛刷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采用VITEX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纤支镜防污染毛刷、支气管肺泡灌洗采样培养与痰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防污染毛刷有良好的防污染作用,并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防污染毛刷采样能有效防止口咽部寄居菌污染,提高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林盪;陈燕明;陈晓军;高晓来;王志红;邵素凤;吴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脑垂体腺瘤 p16、hst基因和细胞增殖周期检测及其调控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16、hst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的改变与其肿瘤发生、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70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8例垂体腺瘤,FCM技术检测40例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周期.结果垂体腺瘤中较广泛存在p16 mRNA和p16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分别为78.6% (55/70)和84.3%(59/70),两者成高度正相关(P<0.01).p16表达缺失或低下肿瘤的体积为2.21±0.72 cm3,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肿瘤的0.80±0.45 cm3 (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55.6% (10/18),非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13.3% (4/30),有显著性差异(P<0.01).hst表达阳性肿瘤体积为3.68±1.02 cm3,显著大于hst表达阴性肿瘤的体积2.16±1.12 cm3 (P<0.05).细胞增殖周期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DI、PI及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8±0.62、11.35±1.26和4.0±1.96,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7±0.31、7.28±0.80和1.95±1.02 (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形态属良性,却存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与其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肿瘤特性相关,并为垂体腺瘤的个体化诊治及预后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马文雄;惠国桢;吴士良;韦永新;陈桂林;张世明;周岱;杜子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