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英;钱建新;郭晓葵;戴宏;刘玉龙;周剑影
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美克尔憩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美克尔憩室的外科诊治特点.结果:全部手术切除治疗,其中开腹手术26例,腹腔镜下切除6例.手术前憩室诊断正确率31.2%.为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反复血便14例(43.8%).病理检查有异位迷生组织者10例(31.2%). 提示小儿美克尔憩室大多可终生无症状,但部分憩室可发生一些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前病因诊断困难.腹腔镜在小儿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优势.
作者:李万顺;顾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为胰岛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和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的低浓度血清(2%FBS)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后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添加剂、尼克酰胺诱导.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双硫腙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并进行体外细胞功能测定.结果细胞诱导第二周逐渐聚集成胰岛样细胞团,开始分泌胰岛素,双硫腙染色成猩红色,免疫荧光显示细胞表达胰岛素,体外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阳性.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实现向β细胞转分化.
作者:王志伟;钱海鑫;王勇;陆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指标与其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未接受任何治疗、经多导睡眠监测仪8 h睡眠监测确诊为OSAHS的男性患者54例,参照OSAHS诊治指南按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病情分度,其中轻-中度组(轻度9例,中度18例)和重度OSAHS组各27例,次日监测结束后空腹外周血瘦素、空腹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和HOMA-IR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结果重度OSAHS组的平均和低SpO2皆显著低于轻-中度组,BMI、血清瘦素水平和HOMA指数则明显高于轻-中度组,上述指标在两组间比较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瘦素与BMI和AHI成正相关,与平均及低脉氧饱和度均存在负相关.HOMA-IR指数则和BMI、AHI成正相关,和低SpO2存在负相关.结论在OSAHS患者中,睡眠呼吸功能紊乱和肥胖、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施敏骅;徐迅;施毕旻;陈锐;张文雅;黄隽英;胡华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肾移植受者血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随机选取的6例肾移植受者给予连续4 d的ACTH肌注治疗(1 mg/d),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ACTH 治疗后均有明显的血脂变化,其中总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减少了11%~17%不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了22%.肾功能有所改善,血肌酐下降11%.结论 ACTH 的短期治疗能够影响肾移植受者的脂质代谢,并且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改善.
作者:薛鹏;何小舟;周广臣;许贤林;罗光华;Ning Xu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共纳入56例首发心梗患者,既往无心衰病史.随机分别接受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均治疗成功.并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其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结果介入治疗组有27例和溶栓治疗组有29例,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介入组为(57.6±2.3)%,溶栓组为(49.9±1.9)%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介入组为53.42±6.28 mm,溶栓组为53.18±5.69 mm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5).在进行了平均为期548.7±48.9 d随访后发现介入组生存率为85.2%,溶栓组生存率为79.3%(P<0.5),两组的生存率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轻中度的急性心梗患者中,使用了普通支架的介入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溶栓治疗;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长期预后则可能无明显的优势.
作者:陆建辉;洪小苏;徐卫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纯化人白细胞介素24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1a(+)-IL-24在大肠杆菌BL(DE3)中的表达产物rhIL-24,并观察重组表达蛋白rhIL-24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 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ET-21a(+)-IL-24在大肠杆菌中表达rhIL-24,经纯化、复性后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rhIL-24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rhIL-24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SGC-7901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hIL-24蛋白30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荧光染色后显示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结论本实验成功纯化IL-24原核表达产物rhIL-24,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韩梅;陈卫昌;严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15例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胰腺炎淀粉酶升高的特点比较.探讨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肠梗阻的淀粉酶升高特点以及其与急性胰腺炎在淀粉酶升高特点方面的鉴别诊断.结果:伴有血、尿淀粉酶的升高的15例肠梗阻病例中,尿淀粉酶均升高(201~594 somogyi单位),血淀粉酶5例升高(116~930 somogyi单位).提示肠梗阻是可以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其升高的幅度通常不超过正常值上界的2倍,从血、尿淀粉酶的具体数值来看通常小于500somogyi单位.血、尿淀粉酶升高的特点有助于肠梗阻与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作者:赵志东;邢春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选择40例小儿麻醉,对不同麻醉苏醒期进行Steward苏醒评分, 观察麻醉苏醒期不同 Steward苏醒评分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特点,总结麻醉苏醒出室时机.结果:Steward苏醒评分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 .提示Steward 苏醒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可安全出室.
作者:吴志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rhIL-24蛋白体外对胃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已构建成功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IL24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使其上清稳定表达rhIL-24,同时用已构建成功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1a(+)IL-24-BL-21,抽提BL-21菌中表达的rhIL-24,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鉴定rhIL-24的表达,MTT法检测rhIL-24对SGC7901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Hoechst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HO细胞和BL-21菌表达的rhIL-24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观察rhIL-24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rhIL-24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hIL-24可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rhIL-24具有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结论 rhIL-24蛋白有多重抗肿瘤能力,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
作者:严苏;韩梅;谢宇锋;盛伟华;陈卫昌;杨吉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分析79例颈髓损伤后12 h内行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中老年与青壮年患者急性颈髓损伤的损伤类型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1)中老年组均伴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改变,无骨折无脱位型脊髓损伤12例(48.0%),中青年组8例(14.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中老年严重颈髓损伤2例,青壮年14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中老年无骨折无脱位颈髓损伤显著高于中青年组,颈髓损伤以较轻类型多见,因而中老年颈部损伤患者,即使没有椎体骨折、脱位,只要出现颈髓损伤的症状,均应及时行MRI检查.
作者:邢炯;蒋立伟;常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TGF-β1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60例不同阶段CRF患者和16例正常人尿TGF-β1水平.结果 CRF患者尿TGF-β1高于正常人.Ⅰ、Ⅱ、Ⅲ期CRF患者尿TGF-β1随肾损害加重逐渐升高,而Ⅳ期CRF患者尿TGF-β1有下降趋势,与血清肌酐呈分离现象.结论 CRF患者尿TGF-β1可作为反映肾损害程度的一个敏感性指标,有助于评价CRF的发生发展以及肾脏纤维化水平,同时对CRF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冉;熊佩华;张玲;陈爱平;府剑英;潘肇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D40配体激活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CD40L作用后AGS胃癌细胞株存活率,选定佳干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sCD40L佳干预浓度作用后胃癌细胞株AGS、BGC-82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sCD40L的佳干预浓度为2 μg/ml;与胃癌细胞株AGS、BGC-823共育48 h,sCD40L可使高表达CD40的AGS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而对CD40低表达的BGC-823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并且AGS、BGC-823细胞均无明显的凋亡变化.结论 sCD40L可明显抑制CD40高表达胃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是使细胞周期阻滞.
作者:庞雪芹;陈卫昌;李锐;岑建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生人缘关系心理健康状况、集中的心理问题及分析产生的原因,建立大学新生人缘关系能力的心理档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7名大学新生进行人缘关系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在调查的新生中,部分新生人缘关系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女生的人缘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人缘关系心理健康优于独生子女.新生们在处理人缘关系中,集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结论新生的人缘关系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高度重视.
作者:彭晓蓓;蒋晓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固骼生(NovaBone)早期植入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9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高能量胫骨骨折患者随机被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前者行早期预防性骨折断端固骼生植入,后者不植入固骼生.结果随访平均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实验组为8~16周(平均12周),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照组为12~36周(平均19周) ,5例延迟愈合(愈合时间7~8个月).按照Johner和Wruh标准评定,术后12周和26周时,实验组优良率分别为86%和100%,对照组为50%和89%,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固骼生早期预防性植入配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腓骨骨折,能加速骨折愈合,降低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率.
作者:孙荣彬;孙俊英;杨玉生;朱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6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患者15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另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组MDA水平为7.02±3.05 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16±2.79 nmol/L(P《0.01),妊娠高血压疾病组GSH-PX水平105.41±32.95 U/0.1 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7.52±40.64 U/0.1 ml(P《0.05),两组SOD水平无显著差别.妊娠高血压疾病组Hcy为11.8±3.4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7±3.0 μmol/L(P《0.01).并且妊娠高血压疾病组Hcy与MDA呈正相关.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由于氧化物质增加,抗氧化物质减少,氧化还原系统平衡失调,呈现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施亚菲;王锡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unt's 高分级破裂动脉瘤手术中麻醉管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高级别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麻醉措施及其效果.术前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夹闭动脉瘤后适当升高血压,术后3月随访.结果术前呼吸障碍或呼吸困难的24例的患者经紧急抢救后得到缓解.麻醉诱导及插管阶段未发生脑动脉瘤再破裂.麻醉维持中血压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77例患者术后三个月时预后良好22例,中残12例,植物状态生存14例,死亡29例.结论高级别患者术前积极改善呼吸,术中平稳麻醉,术后防止血管痉挛和低血压有助于提高预后.
作者:陶文萍;周岱;李金泉;詹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将74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24例)、微血管并发症组(27例)、大血管并发症组(23例).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大血管病变组vWF-c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下降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形成血栓的另一重要原因.vWF-cp活性异常可能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小芳;成兴波;卢国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的病例致伤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院前急救和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对提高创伤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性.
作者:刘浩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64例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复发的好发时间以及危险因素.提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房颤、TIA等是常见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作者:许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人早孕期经诊断性超声辐照后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5例妊娠6~8周拟行人工流产孕妇分为I组(未行超声辐照组)、Ⅱ组(经腹部超声辐照)、Ⅲ组(经阴道超声辐照),Ⅱ组与Ⅲ组每组分为三类:5 min类、10 min类、15 min类,各组均在辐照后24 h以内取材.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15 min),Ⅲ组(10 min)和Ⅲ组(15 min)在绒毛组织超微结构方面出现变化,尤其后者.结论诊断性超声经腹部辐照时间在15 min分钟内基本上对早孕绒毛无创伤性,而经阴道超声辐照时间不宜超过10 min.
作者:陈珊珊;夏飞;李子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