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柴程芝;黄煌
目的 研究土鳖虫的仿生酶解法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优选仿生酶解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土鳖虫仿生酶解佳工艺条件为:药材粉碎过80目筛,加10倍量水煮沸15 min,待冷至40℃,以稀盐酸溶液调节pH1.5~2.0,加入1%土鳖虫量的胃蛋白酶,40℃保温酶解1h,以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5 ~ 8.0,加入1%土鳖虫量的胰蛋白酶,40℃保温酶解3h,加热煮沸15 min,即得.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提取效率高.
作者:丛竹凤;高鹏;代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总结何洪阳教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经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理筋推拿、患髋练功和自我保健,主要体现了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养血通络和医患合作的治疗特点,阐明了痰瘀阻络是主要病机,扶正通络和综合治疗强壮关节的学术观点.
作者:罗详飞;何洪阳;肖清清;吕泽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以严重认知和记忆功能减退为临床表现的退行性病变,近年来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氧化应激致病学说受到关注.红景天具有抗氧化损伤、清除自由基的独特功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有较好疗效.该文综述红景天及其有效成分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红景天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提供参考.
作者:何黎黎;顾健;林芸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肢熏洗方对跖骨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SF)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两种外观一样,浸泡时颜色及散发气味类似的熏洗方事先随机分为相等的两组,即A熏洗方组、B熏洗方组,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就诊我院,诊断为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发给对应编号的洗剂,每天浸泡1次,浸泡时间为30min,4周为一疗程,治疗后每周复查X片、CT、ECT,并进行应力性骨折部位骨痂、骨折线、肌肉疲劳程度6级(DOMS)评分及核素浓聚评级,一疗程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DOMS≤1级和应力性骨折部位骨折线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25.0%,B组总有效率为44.4%.随访中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达到DOMS≤1级的时间:A组为(9.00±1.10)周,B组为(8.28±0.83)周(P<0.01);骨折线消失时间:A组为(3.50±0.52)个月;B组为(2.83±0.62)个月(P<0.01).结论 中药熏洗方早期可有效减轻应力性骨折疼痛,同时远期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疗效明确,可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陈振南;周忠;程俊华;周仁强;林雯;郭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以滇重楼外观色泽、干燥时间、折干率和薯蓣皂苷元含量为指标,考察滇重楼适宜的产地干燥方法.方法 以云南大理同一采收期的滇重楼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干燥方法制备样品,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折干率采用称重法,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的量.结果 35 ℃烘干、自然阴干、自然晒干的滇重楼色泽良好,断面呈白色至浅棕色、粉性,而其他干燥方法断面呈棕色至深棕色、角质;不同干燥方法对滇重楼折干率影响不大,但能明显影响所得干燥药材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35℃烘干法的药材各质量指标均为佳,且35℃烘干法组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干燥方法.结论 35℃烘干法应用于鲜滇重楼的干燥,不仅可以缩短干燥时间,而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留.
作者:周浓;张华琦;丁博;郭冬琴;张德全;曾毅;赵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方独正杆接骨膏对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复方独正杆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家兔60只,左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复制成功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外敷复方独正杆接骨膏治疗;对照组不予敷药.于造模术后第3、6、10周末处死两组动物各10只,行骨痂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VEGF.结果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折断端区域肉芽组织生长、骨皮质出现、钙盐沉积,骨改建较对照组早.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断端VEGF表达在不同时期均呈阳性,造模后第3周末到第10周末,两组骨标本断端VEGF表达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但两组MOD值在不同时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复方独正杆接骨膏外敷治疗创伤性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接骨膏治疗创伤性骨折主要适用于骨折早期和中期.
作者:田朝晖;黄琼;陈蓉;周建华;肖锋;高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松针不同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活性成分.方法 松针经水、乙醇、乙酸乙酯提取得到不同溶剂浸提液;采用牛津杯扩散法检测各浸提液的抗菌活性,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低杀菌浓度;使用GC-MS检测松针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组成成分.结果 松针水、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9种供试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松针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分析表明,醇类、烃类物质为其主要组成成分.结论 松针水、乙醇、乙酸乙酯提取液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有较大开发潜力.
作者:王经洋;李姝;杨小帆;李浩;于正洋;王敏;赵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从双心医学的现状、中医对于双心疾病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双心疾病的特点及前景三方面探讨针灸在双心医学中的应用,发挥中医针灸优势治疗双心疾病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杨婧;周旭井;张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刺五加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次/d.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增分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金杰;刘雪雪;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湘西常用于医治腹泻的苗药山莓叶的成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技术分析山莓叶甲醇提取物,根据紫外光谱、负离子模式下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与文献数据和部分对照品对照,推测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推测了山莓叶中7种化合物的结构,其中3种为黄酮苷类化合物.结论 对山莓叶化学成分有了进一步认识,为山莓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作者:郭依俐;黄红兵;刘韬;唐青涛;赵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祛湿方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肝组织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活血祛湿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运用改良CCl4-酒精综合法造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AQP8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QP8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AQP8mRNA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1),健脾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AQP8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P<0.01),秋水仙碱组与健脾活血祛湿方中、低剂量组AQP8mRNA表达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AQP8少量表达,与空白组比较,AQP8蛋白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0.01),健脾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与比较,AQP9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健脾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与比较,AQP8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健脾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健脾活血祛湿方中剂量组AQP8表达较模型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活血祛湿方低剂量组AQP8表达低于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8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程度与中药使用剂量有关.结论 AQP8可能在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及消退中起着重要作用,健脾活血祛湿方可明显提高肝硬化腹水大鼠水通道蛋白AQP8表达,可能是该方起到治疗肝硬化腹水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可以作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新靶点.
作者:李嘉;刘友章;陈美仁;吴海斌;杨孝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黄芩苷、苦参碱在水溶液中的共存状态及结构变化,以确定咽舒复方制备成液体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以核磁共振法对其共存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组成变化.结果 黄芩苷的羧酸基团没有与苦参碱形成酸碱离子键,说明两者相互之间的影响对彼此整体结构没有造成破坏.结论 咽舒制备成液体制剂可行,剂型选择合理可靠.
作者:吕旭潇;崔清华;田景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木脂素对胃癌细胞抗增殖过程中c-myc基因及蛋白的作用.方法 实验所用细胞为人胃癌MGC-803细胞,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Western检测c-myc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人胃癌MGC-803细胞生存率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降低(P<0.01).在24,48和72 h实验组胃癌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均呈阴性,而对照组均呈强阳性(P<0.01).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c-myc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在对照组胃癌细胞中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而实验组胃癌细胞中逐渐降低(P<0.05).结论 木脂素对胃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c-my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
作者:冯海一;张友波;李柱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孙氏腹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症状、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MBI)中有关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分具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更具优势.
作者:王一茗;张新昕;刘炼;杨春英;朱震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从microRNAs调控角度揭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无症状者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组,另设健康正常人组,空腹采集静脉血,借助Agilent Human miRNA 8×60k微阵列芯片检测血浆中microRNAs表达谱,运用SPSS19.0软件及在线SAS系统分析数据,求得各组间的差异表达microRNAs谱(P<0.05),借助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TargetScan(V5.2)预测其靶基因并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microRNAs共60条(P<0.05),26条上调,34条下调;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microRNAs23条,上调10条,其靶基因共500个,通过GO分析其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免疫系统的发育、转运活动、细胞粘附等生命过程;下调13条,其靶基因共499个,通过GO分析其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转移酶的活性、核酸结合、蛋白结合、转运、免疫系统的发育等生命过程.结论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存在特异性差异microRNAs表达谱,涉及多个生命过程,揭示了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传涛;郭尹玲;张技;王政;胡蓉;郑政隆;乔胃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齐聪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载,擅长治疗妇科疑难痼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中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注重补肾健脾,同时衷中参西,重视药食互补,心身调护和外治法,颇获良效.文章总结其学术精要,供同道参考.
作者:周华;齐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首届甘肃省名中医贾斌主任医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见解.认为引起该病的主要病机是“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络虚”“络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关键,临症时形成了“荣络”“通络”的治疗特色.
作者:梁永林;李娟;贾育新;张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人口学资料、原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进行严格的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虚和气阳虚两大证型组,收集四诊信息、人口学资料、原发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等病情资料,进一步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在气阴虚与气阳虚两大证型组间的差异.结果 气阴虚证、气阳虚证在性别、民族构成、年龄、体重指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而病程长者气阳虚居多.原发疾病方面,冠心痛、糖尿病和心律失常所致心衰者以气阴虚多见,高血压心衰则以气阳虚较为普遍.危险因素方面,心衰患者年龄越大、体型偏瘦者,气阳虚所占比重较大,超重者气阴虚为多;而吸烟、嗜酒及家族病史与气阴虚、气阳虚无明显关系.心衰主症方面,有平卧困难主症者气阳虚较常见,兼水饮者气阳虚显著增多.结论 慢性心衰气阴虚证、气阳虚证与原发疾病、危险因素和心衰病程、平卧困难主症、水饮兼证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上心衰的中医辨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王恒和;李明;朱亚萍;牛子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芪参益气滴丸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广大医药工作者对其药理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探讨.文章将近年来关于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芪参益气滴丸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作者:陈景瑞;魏静;朱利洁;樊官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了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中医病机,认为与脾肾亏虚和血瘀关系为密切.查阅了近十余年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从“虚、瘀”角度探讨了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择药规律及所用方剂的现代医学内涵.提出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方药研究应依据其主要病机遣药组方,从药效和作用机制方面深入开展实验研究,注意要探查针对不同病机环节所用中药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李环宇;张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