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沈钧康;陆之安;钱铭辉;张彩元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肺耐药蛋白(LR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NSCLCs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NSCLCs患者LRP表达率为69.5%(41/59),其中腺癌明显高于鳞癌(P<0.05).LRP与Flk-1在59例NSCLCs中共同表达29例(49.2%),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有关,Flk-1与TNM分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lk-1+LRP、复发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Flk-1和LRP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春荣;夏学鸣;王庆才;康苏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单次链脲霉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培养液,移植组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至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测定大鼠血糖变化,评价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由17.58±2.46 mmol/L降至5.94±2.25 mmol/L,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
作者:李立人;徐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3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2~48个月进行CEA测定、18F-FDG PET显像及CT或MRI检查.结果显示,CEA>3.4μg/L的29例中,18F-FDG PET检查25例有复发及转移病灶;CEA<3.4μg/L的9例中,有3例检出病灶,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8例中,18F-FDG PET显像检查阳性28例,阴性10例;CT或MRI检查阳性18例,阴性20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8F-FDG PET有3例假阳性.表明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CEA>3.4 μg/L时意义更大.
作者:许敏;范强;秦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肝脏放射性损伤早期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成年家兔24只,采用40 Gy X线左侧半肝照射后,随机分为照射后第4、10天两个观察组,每组12只,进行肝脏病理学研究.结果照射后第4天组12只家兔,光镜下肝脏无异常变化,从中随机抽出1只家兔电镜检查照射区肝组织见细胞器肿胀、胞浆空泡样变等超微结构水平改变.家兔肝脏照射后第10天未照射区肝组织无异常,照射区出现不同程度小叶中央静脉血管闭塞性损伤改变,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水肿和细胞内胶原纤维形成、泡浆内空泡化、Disse间隙水肿等异常.结论肝脏在受单次大剂量照射后,光镜下早期病理改变以小叶中央静脉血管闭塞性损伤为主要特征,更早期电镜下就可观察到细胞器超微结构水平的损伤.
作者:黄文才;沈钧康;陈胜平;金德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移植肝细胞在放射性肝损伤(RILD)动物模型体内的代谢支持作用,评价肝细胞移植对RILD的疗效.方法用60Co照射实验大鼠肝区,总剂量40 Gy,一次性照射,剂量率为100 cGy/min,制成急性RILD动物模型.4 d后将所有照射动物施行部分肝叶切除术(约切除2/3).以改良两步法分离同种属大鼠肝细胞,并立即将上述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经脾脏实质的肝细胞移植,移植细胞数为5.0×106;对照组经脾实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个月两组分别采血测血清清蛋白水平.术后2个月再次检测清蛋白,并做常规病理切片及透射电镜检查,比较两组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动态观察两组死亡率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实验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移植后2个月,实验组血清清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本组1个月前的水平均有显著差异.移植后1个月和2个月两组动物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RILD轻于对照组.结论同种肝细胞经脾脏移植后,在RILD动物模型体内有良好的代谢支持作用,并可提高其短期生存率.
作者:陈胜平;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100例ASAⅠ~Ⅱ级行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50例,采用单纯异丙酚麻醉;异丙酚加曲马多(异+曲)组50例,采用异丙酚复合曲马多麻醉.记录术中异丙酚的用量、术毕患者清醒时间和术中皱眉或肢体扭动及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用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曲组术中患者皱眉或肢体扭动的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异丙酚组(P<0.05),且术后患者主诉疼痛也比异丙酚组轻,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两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曲马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华;陶苏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速尿介入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术前接受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动态采集20 min后静脉注射速尿并继续采集20 mi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半排时间(T1/2).结果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加重,患肾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程度加剧,半排时间延长,同时对利尿试验的反应明显减弱直至无反应.19例轻、中度肾积水和7例重度肾积水患儿接受了肾盂成形术治疗,术后患肾功能明显好转.4例对利尿试验无反应的重度肾积水患儿实施了患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见肾实质成分萎缩.结论利尿肾动态显像对于肾积水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周涛;刘增礼;杨仪;唐军;陆文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年)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80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评定疗效,分析其远期效果.结果450例正常愈合,延期愈合28例,骨不连2例,优良率达99.5%.表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有损伤小、疗效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能;金小平;李建强;蒋富贵;朱晓东;张晓剑;钱学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胃肠道肿瘤标本用光镜初步观察,拟诊为间叶性肿瘤者再进一步检查CD117、CD34、波型蛋白、结蛋白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CD117阳性者,或CD117阴性而CD34阳性、结蛋白阴性者诊断为间质细胞瘤.结果42例GISTs患者中,胃28例,小肠11例,结肠、网膜及肠系膜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18/42)、消化道出血(17/42)和腹部肿块(10/42).GISTs良性12例、潜在恶性10例和恶性20例.光镜下细胞主要呈梭型(60%)和上皮细胞型(13.3%),细胞排列呈栅栏状、旋涡状.CD117、CD34、波形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和97.6%,而S-100和平滑肌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4.3%和4.8%,结蛋白无表达.结论GISTs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CD117、CD34可作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免疫标记物.
作者:徐惠明;许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与评价主动吸引引流技术(ASD)在肠瘘(IF)治疗中的特殊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IF4种治疗模式(MTIF-Ⅰ、Ⅱ、Ⅲ、Ⅳ)中,各种形式ASD的应用效果.结果由微型持续吸引系统(MSSD)提供的ASD包括开放式持续吸引(OSSD)、封闭式持续吸引(CSSD)及灌洗式持续吸引(ISSD).IF局部行OSSD数周后形成管状瘘(TTF),经非手术方法治愈(MTIF-Ⅰ)4例,非手术治疗无效行确定性手术治愈(MTIF-Ⅱ)6例,均无并发引流所致的腹腔残存感染;经行急诊IF确定性手术(MTIF-Ⅲ)4例中的肠道重建部的肠腔内、外分别行CSSD及SSD,各例均未再发生IF;远侧结肠瘘6例在瘘局部行多周ISSD及失功性横结肠造瘘(MTIF-Ⅳ),各例均未并发与ISSD相关的并发症.结论ASD的OSSD、CSSD及ISSD等应用于治疗IF,对治愈患者起到重要作用.在MSSD的控制系统中介入压力传感器,使各种形式的ASD均能进行有效、安全的吸引引流.
作者:朱黎庆;王钦尧;张敏;朱士驹;黄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9例成人多囊肝病患者采用剖腹肝囊肿去顶开窗术.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炎、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等,且开窗术有较高的复发率.认为肝囊肿去顶开窗术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临床上应合理选用.
作者:田力平;钱海鑫;刘建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克隆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大鼠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较不同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入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克隆法检测不同累积剂量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克隆效率均随内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随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条件下,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敏感.结论克隆法是一种敏感的检测辐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敏感.
作者:崔凤梅;赵经涌;胡明江;宁萍;劳勤华;王六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30例脑脓肿分为小儿(10例)与成人(20例)两组,对比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表明,7岁以上小儿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而婴幼儿多不典型.与成人组相比,小儿组CT表现特征有:(1)小儿脓肿以单房为主,脓腔大于成人;成人单房或多房皆可见.(2)小儿脓肿灶周水肿程度比成人轻.认为这些差异可能与小儿脑发育尚未成熟有关.
作者:吴林泉;王雪元;胡春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20例单纯性鼾症、9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轻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48例)分别用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计算嗜睡评分(ESS),然后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依据PSG监测将ESS与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性鼾症组、OSAHS各组患者的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ESS与AHI成明显的正相关(r=0.55,P<0.01),说明OSAHS病情越严重,ESS评分越高.提示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在OSAHS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预测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对此疾病的筛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使用中要适当变通.
作者:徐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该院12年来开展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1080例,随访均超过半年.术后评定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定标准,优良率为79%,4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2%.再次手术的具体原因为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病变节段不稳定.这类患者年龄均偏大;术前X线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及椎间隙高度丢失.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时,首先要尽量摘除髓核组织,同时要考虑到病变节段腰椎的稳定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及术前X线检查提示椎体前后缘骨刺等腰椎退行性变明显或有椎间隙狭窄的患者,手术时考虑在摘除椎间盘的同时应用腰椎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
作者:房砚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改良Devine术治疗56例隐匿型阴茎,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除3例术后阴茎体包皮过剩外,其余患儿阴茎外观满意,无复发.认为解除阴茎体的纤维束缚及阴茎根部固定是手术治疗隐匿型阴茎的关键.
作者:张婷;周云;严向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75颗后牙弯曲细小根管采用常规法、逐步后退法、超声法进行根管预备.根据X线片根管充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5颗弯曲细小根管73颗获得成功,成功率97.33%.提示对后牙细小直根管宜采用常规法,手扩可结合机扩;后牙弯曲细小根管宜采用逐步后退法,手扩可结合超声法.
作者:王先军;汤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测定甲亢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评估BNP在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53例甲亢伴不同程度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分为3组,运用Triage诊断仪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比较甲亢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BNP水平.结果(1)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患者的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后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陆轶群;鲁燕;成兴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斜视在眼科疾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斜视手术是一个力求恢复双眼视功能兼美容的手术,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术切口,做到隐蔽、术中扰动少、术后反应轻、不留瘢痕,成为医患更高的追求.我科自2002年起,对65例(79只眼)斜视患者均采用改良Parks切口,术后随访2年,疗效较满意.
作者:姚静艳;王熹;李龙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显示,6例呈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均显示明显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边缘多光整清晰,4例可见硬化边;骨内软组织密度多数不均,1例CT可见液平面;骨外软组织肿块X线平片观察不理想,以CT为准.认为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X线、CT表现,该病术前正确诊断还是可能的.
作者:郭茂凤;李立;郭亮;张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