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姬;徐建英;黄亚珍;张跃明
对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年)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80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评定疗效,分析其远期效果.结果450例正常愈合,延期愈合28例,骨不连2例,优良率达99.5%.表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有损伤小、疗效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能;金小平;李建强;蒋富贵;朱晓东;张晓剑;钱学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8水平,1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化疗前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TNM分期有关,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化疗后血清IL-8显著下降(P<0.01).结论IL-8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有效生物学指标.化疗后IL-8的表达量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化疗近期疗效.
作者:石怡珍;王小侠;黄宏;吾为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使用Olympus HX-5LR-1型推送器及MD-850型金属夹,对42例消化道大息肉钳夹后行电凝切除,治疗后2周复查内镜,观察息肉治疗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一次治愈,成功率100%,平均放置金属夹2.5枚,无1例发生术中及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金属夹联合电凝治疗消化道带蒂大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的技术,适宜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陆静静;钟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对1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其中内固定术2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表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全身健康状况、骨折的类型、术前的生活状态和活动量、骨的质量等因素.认为术前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3种手术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刚;王银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成伴LVH组和不伴LVH组两组,分析比较全天(24 h)、白天、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1)EH伴LVH组24 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不伴LVH组(P<0.01);(2)EH患者LVMI与24 h、白天、夜间的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SBP变异性相关性强(r=0.45);(3)24 h SBP负荷>25%预测LVH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7%、89.7%、91.7%.结论(1)在LVH的形成过程中,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加比舒张压负荷及其变异性更为重要,全天尤以夜间影响大;(2)24 h血压负荷>25%可能是中国人群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
作者:邹操;刘志华;蒋廷波;杨向军;宋建平;高美雯;金建玲;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异氟醚麻醉后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期cAMP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cAMP在其麻醉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分层随机设计均分成5组,每组8只,吸入1.5%异氟醚,分别在未吸入异氟醚时(对照组)、翻正反射即将消失时(诱导期组)、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麻醉期组)、翻正反射恢复即刻(恢复期组)和翻正反射恢复后1 h(清醒期组)断头取脑.放射免疫法测定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的cAMP含量.结果在皮层,与对照组相比,cAMP含量在诱导期组即升高(P<0.05),麻醉期组进一步升高(P<0.01),恢复期组迅速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在海马,与对照组相比,各组cAMP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在脑干,与对照组比,仅麻醉期组cAMP含量升高(P<0.05),而其他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异氟醚升高大脑皮层及脑干cAMP含量(而对海马却无影响),提示cAMP在异氟醚的全麻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冯昌栋;戴体俊;杨建平;詹英;张慧娟;曾因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10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孕<33周,33周~,35周~,37周~,39周~分成5组,发现孕周越小,肝功能指标异常值越高,分娩前治疗天数越多.107例中,有其他合并症、并发症66例,发生率为61.7%;双胎5例,占4.7%;剖宫产51例,占47.7%;计划引产49例,成功40例(占81.6%);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9.4±3.9 h、1.0±0.7 h和0.1±0.02 h.新生儿Apgar 5 min评分均为10分.孕周<35周的10例,9例母子预后良好.认为当病情加重并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时,在已使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的基础上,孕32周左右可考虑终止妊娠;ICP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缩宫素静滴,在宫颈Bishop评分≥6分时行人工破膜,引产成功率高.
作者:沈宗姬;徐建英;黄亚珍;张跃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斜视在眼科疾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斜视手术是一个力求恢复双眼视功能兼美容的手术,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术切口,做到隐蔽、术中扰动少、术后反应轻、不留瘢痕,成为医患更高的追求.我科自2002年起,对65例(79只眼)斜视患者均采用改良Parks切口,术后随访2年,疗效较满意.
作者:姚静艳;王熹;李龙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45例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内镜下注射5%鱼肝油酸钠和静滴思他宁.结果12、24、48 h止血率内镜下治疗组分别为21例(87.5%)、22例(91.7%)、23例(95.8%);思他宁治疗组分别为14例(66.7%)、19例(90.5%),20例(95.2%).提示内镜下注射和思他宁静滴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总有效率相似,但内镜下止血迅速、价廉,可以减少输血量和休克的发生率.
作者:张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不同时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方法的变迁,将68例患者以每4年为一个时期分3组进行治疗结果的比较:(1)1993年至1996年间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18例;(2)1997年至2000年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23例;(3)2001年至2004年间采用个体化治疗27例.结果病死率3组分别为44.4%(8/18)、26.1%(6/23)、11.8%(4/27).随着治疗方法的变迁,病死率明显下降,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SAP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病变早期尽早采取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病情,并适时选择手术适应证,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华农标;高源;蒋继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氯化汞在短时间内染毒致肾脏vero细胞DNA损伤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vero细胞,通过MTT法制定出氯化汞染毒剂量,与氯化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锌、亚硒酸钠以及硫酸锌+亚硒酸钠溶液,共同培养2 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的彗星尾长和彗星率.结果硫酸锌和亚硒酸钠,以及两者合用都具有拮抗氯化汞致vero细胞DNA损伤的作用,两者佳组合是1.5 mg/L硫酸锌+1.0 μmol/L亚硒酸钠.结论低剂量氯化汞短期内染毒可致肾脏vero细胞DNA损伤,硫酸锌和亚硒酸钠在体外可以有效拮抗该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效果更明显.这对进一步探索氯化汞肾脏毒性机制和防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郑双来;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测定甲亢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评估BNP在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53例甲亢伴不同程度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分为3组,运用Triage诊断仪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比较甲亢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BNP水平.结果(1)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患者的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后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陆轶群;鲁燕;成兴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上脐血管破裂非常少见,且以脐静脉为多,约占脐血管破裂的67%.脐动脉破裂更为罕见,国内目前仅见9例报告,5例为死产.笔者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期间收治1例脐动脉自发性破裂致宫内出血、死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英;程蓝君;徐平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ETMPVG28电子胃镜、OLYMPUS XQ20(XQ40)纤维胃镜及其取异物配件治疗上消化道异物77例.结果:异物位于食管53例,(其中7例存在食管基础疾病),胃23例,十二指肠1例.异物种类主要为鱼骨、硬币、骨、假牙等.2例胃内假牙内镜治疗失败,后经消化道自然排出;1例食管异物内镜治疗失败,改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内镜治疗均获成功.认为上消化道异物为常见内镜急诊,内镜治疗对大多数患者均能成功,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吴兵;沙莎;沈耀明;金雪琴;吴晓芳;孙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该院12年来开展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1080例,随访均超过半年.术后评定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定标准,优良率为79%,4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2%.再次手术的具体原因为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病变节段不稳定.这类患者年龄均偏大;术前X线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及椎间隙高度丢失.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时,首先要尽量摘除髓核组织,同时要考虑到病变节段腰椎的稳定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及术前X线检查提示椎体前后缘骨刺等腰椎退行性变明显或有椎间隙狭窄的患者,手术时考虑在摘除椎间盘的同时应用腰椎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
作者:房砚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7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干扰素α1b 300万u肌注,每天1次,连用7 d,第8天开始500万u肌注,隔日1次,半年为1个疗程,同时加用苦参素0.6 g静滴,每天1次,连用1个月,改为口服,每天3次,每次0.2 g,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用肝得健等一般保肝药物及多种维生素治疗,不用抗病毒药物.结果HBeAg、HBV-DNA阴转率无论在治疗结束时还是治疗后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阴转同时伴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治疗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效果好.
作者:徐密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NET)行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胃瘘等严重并发症18例.结果: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下置入NET的成功率77.8%(14/18),置管操作时间5~15 min,平均10 min.营养管维持时间5~71 d,平均25 d.18例全部保守治愈,效果满意.说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患者痛苦小耐受好,无置管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李小兵;郑世营;周福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25例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双耳分别予以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测试.25例患者随访12~94个月(中位53个月).结果低频段传导性耳聋的发生率为42%,其中重听者为30%,耳聋者为12%;高频段传导性耳聋的发生率为68%,其中重听者为42%,耳聋者为26%.鼓室图测试发现50只耳中有50%出现异常,提示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其中36%呈B型曲线,14%呈C型曲线.分泌性中耳炎的出现与低频段和高频段传导性耳聋的发生均有明显的相关性(x2=13.894,P=0.001;x2=8.909,P=0.012).认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中耳功能的障碍是由于电离辐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而产生分泌性中耳炎以及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所致.故在制定鼻咽癌患者的放疗计划时,应根据肿瘤情况尽量避免或减少耳部的照射.
作者:陆雪官;刘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胃肠道肿瘤标本用光镜初步观察,拟诊为间叶性肿瘤者再进一步检查CD117、CD34、波型蛋白、结蛋白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CD117阳性者,或CD117阴性而CD34阳性、结蛋白阴性者诊断为间质细胞瘤.结果42例GISTs患者中,胃28例,小肠11例,结肠、网膜及肠系膜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18/42)、消化道出血(17/42)和腹部肿块(10/42).GISTs良性12例、潜在恶性10例和恶性20例.光镜下细胞主要呈梭型(60%)和上皮细胞型(13.3%),细胞排列呈栅栏状、旋涡状.CD117、CD34、波形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和97.6%,而S-100和平滑肌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4.3%和4.8%,结蛋白无表达.结论GISTs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CD117、CD34可作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免疫标记物.
作者:徐惠明;许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该院2003年度临床标本中分离酵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93株酵母样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93株酵母样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7%、93.5%、77.4%、45.2%、25.8%.
作者:赵胜;周惠琴;严茹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