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化汞致vero细胞DNA损伤及锌和硒拮抗作用的研究

郑双来;周建华

关键词:氯化汞, 亚硒酸钠, 硫酸锌,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DNA损伤
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氯化汞在短时间内染毒致肾脏vero细胞DNA损伤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vero细胞,通过MTT法制定出氯化汞染毒剂量,与氯化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锌、亚硒酸钠以及硫酸锌+亚硒酸钠溶液,共同培养2 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的彗星尾长和彗星率.结果硫酸锌和亚硒酸钠,以及两者合用都具有拮抗氯化汞致vero细胞DNA损伤的作用,两者佳组合是1.5 mg/L硫酸锌+1.0 μmol/L亚硒酸钠.结论低剂量氯化汞短期内染毒可致肾脏vero细胞DNA损伤,硫酸锌和亚硒酸钠在体外可以有效拮抗该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效果更明显.这对进一步探索氯化汞肾脏毒性机制和防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24 h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的关系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成伴LVH组和不伴LVH组两组,分析比较全天(24 h)、白天、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1)EH伴LVH组24 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不伴LVH组(P<0.01);(2)EH患者LVMI与24 h、白天、夜间的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SBP变异性相关性强(r=0.45);(3)24 h SBP负荷>25%预测LVH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7%、89.7%、91.7%.结论(1)在LVH的形成过程中,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加比舒张压负荷及其变异性更为重要,全天尤以夜间影响大;(2)24 h血压负荷>25%可能是中国人群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

    作者:邹操;刘志华;蒋廷波;杨向军;宋建平;高美雯;金建玲;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他扎罗汀凝胶联合消疣灵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使用他扎罗汀凝胶(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消疣灵(土贝母皂苷)注射液(陕西麒麟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扁平疣,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建云;张春梅;陈玉新;顾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颌快速扩弓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22例临床分析

    对22例8~12岁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上颌快速扩弓器进行矫治.患儿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选取相关的内容进行测量.结果:SNA变化不大,ANB减小,SNB增大,有显著性差异,上下磨牙(牙合)关系也有显著性变化.表明使用上颌快速扩弓器治疗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以终止或减缓错(牙合)进一步发展,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改变不良生长型.

    作者:周红;周超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运行实践

    为评估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在辐射加工行业广泛应用的可行性,对一套应用中的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测试、总结.结果在可承重范围内,有效能量利用率达34.6%,吸收剂量不均匀度<1.33,运行故障率<1%.表明该装置实用性强,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高爱民;朱南康;刘德贵;滕维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灰阶超声造影对肝脏小病灶的诊断价值

    对23例肝脏小病灶患者做了超声造影检查,同时与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23例造影显示病灶34个,选择其中28个典型病灶为重点观察对象.结果超声造影定性的准确率为91%,高于常规超声的55%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0%.提示二代造影剂Sono Vue可连续观测病灶内血流灌注情况,等同于增强CT和增强MRI的检查原理和判断标准,是超声诊断肝内病灶的一种革命性的新型手段.

    作者:高勇;黄海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辨证分型针刺加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观察

    笔者辨证分型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以针刺加牵引治疗,并与同期30例单纯牵引治疗者作对照,结果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采用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NET)行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胃瘘等严重并发症18例.结果: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下置入NET的成功率77.8%(14/18),置管操作时间5~15 min,平均10 min.营养管维持时间5~71 d,平均25 d.18例全部保守治愈,效果满意.说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患者痛苦小耐受好,无置管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李小兵;郑世营;周福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防治

    分析该院12年来开展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1080例,随访均超过半年.术后评定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定标准,优良率为79%,4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2%.再次手术的具体原因为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病变节段不稳定.这类患者年龄均偏大;术前X线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及椎间隙高度丢失.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时,首先要尽量摘除髓核组织,同时要考虑到病变节段腰椎的稳定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及术前X线检查提示椎体前后缘骨刺等腰椎退行性变明显或有椎间隙狭窄的患者,手术时考虑在摘除椎间盘的同时应用腰椎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

    作者:房砚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干扰素α1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疗效观察

    将7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干扰素α1b 300万u肌注,每天1次,连用7 d,第8天开始500万u肌注,隔日1次,半年为1个疗程,同时加用苦参素0.6 g静滴,每天1次,连用1个月,改为口服,每天3次,每次0.2 g,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用肝得健等一般保肝药物及多种维生素治疗,不用抗病毒药物.结果HBeAg、HBV-DNA阴转率无论在治疗结束时还是治疗后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阴转同时伴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治疗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效果好.

    作者:徐密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细胞移植治疗放射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移植肝细胞在放射性肝损伤(RILD)动物模型体内的代谢支持作用,评价肝细胞移植对RILD的疗效.方法用60Co照射实验大鼠肝区,总剂量40 Gy,一次性照射,剂量率为100 cGy/min,制成急性RILD动物模型.4 d后将所有照射动物施行部分肝叶切除术(约切除2/3).以改良两步法分离同种属大鼠肝细胞,并立即将上述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经脾脏实质的肝细胞移植,移植细胞数为5.0×106;对照组经脾实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个月两组分别采血测血清清蛋白水平.术后2个月再次检测清蛋白,并做常规病理切片及透射电镜检查,比较两组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动态观察两组死亡率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实验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移植后2个月,实验组血清清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本组1个月前的水平均有显著差异.移植后1个月和2个月两组动物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RILD轻于对照组.结论同种肝细胞经脾脏移植后,在RILD动物模型体内有良好的代谢支持作用,并可提高其短期生存率.

    作者:陈胜平;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囊肿开窗术治疗成人多囊肝病的不足(附9例报告)

    对9例成人多囊肝病患者采用剖腹肝囊肿去顶开窗术.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炎、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等,且开窗术有较高的复发率.认为肝囊肿去顶开窗术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临床上应合理选用.

    作者:田力平;钱海鑫;刘建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分析

    为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配合临床合理用药,对我院2001年至2003年住院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品种和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不尽合理,临床医师应改变其用药习惯.

    作者:柏佩彬;张全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1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其中内固定术2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表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全身健康状况、骨折的类型、术前的生活状态和活动量、骨的质量等因素.认为术前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3种手术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刚;王银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评价

    为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将8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45)和肠外营养(PN组,n=41)两组,分别监测术前、术后5、10 d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计数(TLC),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血清Alb、PA、TF和TLC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差异,EN组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EN和PN均能给予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EN安全有效、价廉效佳.

    作者:陈磊;郭万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8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8水平,1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化疗前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TNM分期有关,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化疗后血清IL-8显著下降(P<0.01).结论IL-8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有效生物学指标.化疗后IL-8的表达量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化疗近期疗效.

    作者:石怡珍;王小侠;黄宏;吾为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93株酵母样真菌药敏分析

    为了解该院2003年度临床标本中分离酵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93株酵母样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93株酵母样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7%、93.5%、77.4%、45.2%、25.8%.

    作者:赵胜;周惠琴;严茹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HPRT基因的调查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探讨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核细胞法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不同种类癌症患者外周血HPRT基因突变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PRT基因突变频率分析可作为患癌风险评估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周菊英;王利利;徐晓婷;俞志英;秦颂兵;许昌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随访中的应用

    对3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2~48个月进行CEA测定、18F-FDG PET显像及CT或MRI检查.结果显示,CEA>3.4μg/L的29例中,18F-FDG PET检查25例有复发及转移病灶;CEA<3.4μg/L的9例中,有3例检出病灶,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8例中,18F-FDG PET显像检查阳性28例,阴性10例;CT或MRI检查阳性18例,阴性20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8F-FDG PET有3例假阳性.表明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CEA>3.4 μg/L时意义更大.

    作者:许敏;范强;秦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胎妊娠58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多胎妊娠的临床管理与母儿不良结局的关系,回顾性分析58例多胎妊娠(双胎52例、三胎6例)的临床经过并比较双胎与三胎的妊娠结局.其中初产妇54例(双胎50例、三胎4例),经产妇4例(双胎2例、三胎2例).平均分娩孕周34+6周(双胎35+1周、三胎32+5周).平均住院时间双胎(10.8 d)明显低于三胎(30.2d)(P<0.01).并发症:早产率为74.2%,其中<32周的三胎(33.3%)明显高于双胎(3.8%)(P<0.01);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三胎(50.0%)明显高与双胎(7.7%)(P<0.01);妊娠高血压、ICP的发生率双胎(30.8%、15.4%)与三胎(33.3%、16.6%)相比无明显差异.剖宫产率双胎(55.8%)与三胎(66.6%)相比无明显差异.新生儿平均体重2172.4 g(双胎2206.9 g、三胎1933.3 g),122个新生儿中死亡2个,转入苏州儿童医院进一步治疗33个(双胎25个、三胎8个).提示多胎妊娠的早产率随胎数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延长住院时间及良好的住院监护,多胎妊娠的母儿不良结局可得到改善.

    作者:黄春燕;杨伟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1例临床分析

    分析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表明,SAH多为高血压所致,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说明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较为复杂.

    作者:李根华;徐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