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脐动脉自发性破裂致宫内出血1例

李红英;程蓝君;徐平莉

关键词:脐动脉破裂, 宫内出血, 胎儿
摘要:临床上脐血管破裂非常少见,且以脐静脉为多,约占脐血管破裂的67%.脐动脉破裂更为罕见,国内目前仅见9例报告,5例为死产.笔者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期间收治1例脐动脉自发性破裂致宫内出血、死胎,现报告如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评价

    为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将8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45)和肠外营养(PN组,n=41)两组,分别监测术前、术后5、10 d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计数(TLC),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血清Alb、PA、TF和TLC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差异,EN组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EN和PN均能给予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EN安全有效、价廉效佳.

    作者:陈磊;郭万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成人与小儿脑脓肿的临床和CT表现对比分析

    将30例脑脓肿分为小儿(10例)与成人(20例)两组,对比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表明,7岁以上小儿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而婴幼儿多不典型.与成人组相比,小儿组CT表现特征有:(1)小儿脓肿以单房为主,脓腔大于成人;成人单房或多房皆可见.(2)小儿脓肿灶周水肿程度比成人轻.认为这些差异可能与小儿脑发育尚未成熟有关.

    作者:吴林泉;王雪元;胡春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门诊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应用

    正确的面肌康复锻炼是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痊愈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39例门诊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和掌握有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避免或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单耀娟;陈玉华;黄亚娟;钱素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其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运用ELISA法测定38例T2DM患者和20名正常个体的血清APN水平,同时测定他们的IMT,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APN与IMT的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APN水平与IMT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5).结论APN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APN是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保护因素之一.

    作者:鲁燕;陆轶群;施毕旻;王进红;成兴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方法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V26max肺功能仪分别进行潮气呼吸和被动呼气测试,并记录参数.结果该组患儿肺功能通气指标VT/kg、TI/TE、TPTEF/TE、%V-PF、TEF25/PF都有明显下降,RrsSO增加,与正常学龄前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R-int、CrsSO、Palv与正常学龄前儿童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P肺炎患儿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黏膜受到损害,V26max肺功能仪能用来判断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陈煦艳;季伟;顾国英;朱灿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随访中的应用

    对3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2~48个月进行CEA测定、18F-FDG PET显像及CT或MRI检查.结果显示,CEA>3.4μg/L的29例中,18F-FDG PET检查25例有复发及转移病灶;CEA<3.4μg/L的9例中,有3例检出病灶,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8例中,18F-FDG PET显像检查阳性28例,阴性10例;CT或MRI检查阳性18例,阴性20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8F-FDG PET有3例假阳性.表明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CEA>3.4 μg/L时意义更大.

    作者:许敏;范强;秦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预测作用

    对20例单纯性鼾症、9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轻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48例)分别用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计算嗜睡评分(ESS),然后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依据PSG监测将ESS与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性鼾症组、OSAHS各组患者的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ESS与AHI成明显的正相关(r=0.55,P<0.01),说明OSAHS病情越严重,ESS评分越高.提示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在OSAHS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预测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对此疾病的筛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使用中要适当变通.

    作者:徐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模型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对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BALB/cAnude裸小鼠,LS174T人大肠癌细胞株,脾脏切除脾脏种植法建立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给予血管生成抑制剂2-ME及放射治疗,观察肝转移生长抑制及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脾切除脾脏种植法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的成功率达100%;种植后4周2-ME联合放射治疗组肝转移灶平均重量53.6±4.7 mg,而对照组为173.9±11.6 mg;微血管密度分别为8.4±1.7和41.2±6.3.结论2-ME联合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灶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肿瘤微血管的形成是其有效性的机制之一.

    作者:金留根;周士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93株酵母样真菌药敏分析

    为了解该院2003年度临床标本中分离酵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93株酵母样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93株酵母样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7%、93.5%、77.4%、45.2%、25.8%.

    作者:赵胜;周惠琴;严茹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成年人下颌骨骨折68例疗效观察

    对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40例,骨间钢丝结扎内固定5例,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23例,治疗后功能均恢复.1个月后复查结果:颌间固定组都有不同程度开口受限,其中Ⅰ°10例,Ⅱ°24例,Ⅲ°6例,咬(牙合)关系不良4例,关节区疼痛3例,无关节弹响;坚固内固定组仅见张口受限Ⅰ°4例,无关节区疼痛、关节弹响及咬(牙合)关系不良.3个月后复查结果:颌间固定组张口受限Ⅰ°12例,Ⅱ°4例,咬(牙合)关系不良4例,无关节区疼痛;坚固内固定组开口度均恢复正常,无关节区疼痛.认为正确地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是治疗下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赵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卵巢妊娠28例临床分析

    分析28例卵巢妊娠的发生因素、诊断及治疗.其中12例置宫内节育器(IUD),4例有盆腔炎史,18例有停经史,2例有阴道流血史.28例均以急腹症就诊,全部行手术治疗.认为卵巢妊娠的病因不清,可能与IUD有关.卵巢妊娠术前易误诊,后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贝水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

    我院于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对87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因不孕求查患者共136例,排除内分泌、男性不孕等因素,考虑输卵管性不孕并行宫腔镜检查者共87例,占63.97%.原发不孕2例,其中1例有盆腔炎史.继发不孕85例,其中有流产史83例,有宫外孕史9例(均为药物保守治疗成功患者),有盆腔炎史21例,有流产史而无盆腔炎史者占73.60%.年龄23~37岁,平均27.1岁.不孕年限1~10年,平均2.8年.

    作者:杨红;杨嫣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胃肠道肿瘤标本用光镜初步观察,拟诊为间叶性肿瘤者再进一步检查CD117、CD34、波型蛋白、结蛋白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CD117阳性者,或CD117阴性而CD34阳性、结蛋白阴性者诊断为间质细胞瘤.结果42例GISTs患者中,胃28例,小肠11例,结肠、网膜及肠系膜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18/42)、消化道出血(17/42)和腹部肿块(10/42).GISTs良性12例、潜在恶性10例和恶性20例.光镜下细胞主要呈梭型(60%)和上皮细胞型(13.3%),细胞排列呈栅栏状、旋涡状.CD117、CD34、波形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和97.6%,而S-100和平滑肌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4.3%和4.8%,结蛋白无表达.结论GISTs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CD117、CD34可作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免疫标记物.

    作者:徐惠明;许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妇科急腹症581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2年8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妇科急腹症581例,现就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16~65岁,其中20~46岁552例,占95%.本组共有12个病种,分为感染性、内出血性、肿瘤并发症和其他四大类,其构成比分别是感染性疾病213例,占37%,其中急性盆腔炎198例,占感染性疾病的93%;出血性输卵管炎15例.内出血性疾病284例,占49%,其中异位妊娠260例,黄体破裂20例,子宫穿孔4例.肿瘤并发症53例,占9%,其中卵巢肿瘤蒂扭转49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4例.流产及内外科误诊为妇科病共31例,占5%,分别为流产15例,急性胃肠炎4例,急性阑尾炎8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尿潴留2例.

    作者:朱彩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部CT检查前的准备与对比剂的合理使用

    腹部CT检查前的充分准备和对比剂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笔者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方法[1-3]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就腹部CT检查前的准备和对比剂的使用进行总结,以提高腹部CT检查的质量.

    作者:王建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的变化

    目的测定甲亢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评估BNP在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53例甲亢伴不同程度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分为3组,运用Triage诊断仪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比较甲亢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BNP水平.结果(1)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患者的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后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陆轶群;鲁燕;成兴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组BMP7腺病毒的构建及转染兔髓核细胞的表达

    目的构建重组BMP7腺病毒(Ad-BMP7),观察其转染兔髓核细胞后的表达.方法(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P7经一系列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重组了BMP7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293细胞进行扩增、滴度测定.(2)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作为实验组,5只作为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椎间盘注射Ad-BMP7,实验对照组注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Ad-GFP),另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注射后1周、2周和4周各处死5只实验组兔子,注射后1周处死全部实验对照组兔子.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7的表达情况.结果(1)重组Ad-BMP7经限制性内切酶PI-SceⅠ和I-CeuⅠ双酶切获得BMP7基因片段,PCR扩增得到特异的扩增片段,表明重组的Ad-BMP7载体构建成功.(2)实验组的髓核细胞显示了BMP7染色阳性结果,1、2和4周组的阳性染色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重组BMP7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兔髓核细胞的表达,为研究其对体内髓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巍;李涛;史勇;唐天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胎妊娠58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多胎妊娠的临床管理与母儿不良结局的关系,回顾性分析58例多胎妊娠(双胎52例、三胎6例)的临床经过并比较双胎与三胎的妊娠结局.其中初产妇54例(双胎50例、三胎4例),经产妇4例(双胎2例、三胎2例).平均分娩孕周34+6周(双胎35+1周、三胎32+5周).平均住院时间双胎(10.8 d)明显低于三胎(30.2d)(P<0.01).并发症:早产率为74.2%,其中<32周的三胎(33.3%)明显高于双胎(3.8%)(P<0.01);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三胎(50.0%)明显高与双胎(7.7%)(P<0.01);妊娠高血压、ICP的发生率双胎(30.8%、15.4%)与三胎(33.3%、16.6%)相比无明显差异.剖宫产率双胎(55.8%)与三胎(66.6%)相比无明显差异.新生儿平均体重2172.4 g(双胎2206.9 g、三胎1933.3 g),122个新生儿中死亡2个,转入苏州儿童医院进一步治疗33个(双胎25个、三胎8个).提示多胎妊娠的早产率随胎数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延长住院时间及良好的住院监护,多胎妊娠的母儿不良结局可得到改善.

    作者:黄春燕;杨伟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AS-R-2型机器人系统导航下微创治疗脑出血

    运用CAS-R-2型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及操作平台,微创治疗脑出血21例.结果无1例死亡;按ADL分级判断:正常自理13例,轻度功能缺陷5例,中度功能缺陷2例,严重功能缺陷1例.表明CAS-R-2型机器人系统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定位准确,创伤小,对脑组织损伤轻,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邵君飞;王海秋;姚建社;孙骏;唐永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基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双基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在风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喉癌上皮细胞和猴肝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11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CTD)和4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A.结果CTD中ANA的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非CTD风湿病组的2.3%(P<0.01).ANA阳性者可呈现不同的荧光模式.结论ANA是区别CTD与非CTD风湿病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荧光模式有不同的意义.

    作者:郭雨凡;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武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