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标志物TSGF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苏成海;钱晓燕;李清茹;郑芸;法逸华;江一民

关键词: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检测, 分光光度法
摘要: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判定价值.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54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并与45例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其中42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中TSGF检测,以判定疗效.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01),良、恶性肿瘤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01);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的含量较治疗前多明显降低(P<0.05或<0.001).结论 TSGF是一种对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有效、广谱、使用方便的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和尿中t-PA、PAI-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和尿t-PA及PAI-1浓度的变化,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1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20例.另取正常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的血浆和尿液t-PA及PAI-1浓度.结果尿液中t-PA浓度在正常白蛋白尿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尿液中t-PA浓度较血浆浓度更能反映中糖尿病的肾脏血管病变.

    作者:沈蕾;卢国元;谢燕;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与溶栓再灌注后心肌肌钙蛋白I的比较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与AMI溶栓再灌注后cTnI变化的关系.方法 12例AMI直接PTCA的患者,系列采集血样,以ELISA法测定cTnI,绘出其释放曲线.选择68例AMI接受溶栓的患者,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参考方案>,判定42例再通,26例未通,绘出cTnI释放曲线,比较二者的峰值时间和上升速度,并将溶栓再通组与直接PTCA组相比较.结果①溶栓再通组与溶栓未通组cTnI的释放主要为单峰形式,溶栓再通组的达峰时间明显早于后者,峰值水平及上升速度也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P<0.05);②直接PTCA组与溶栓再通组相比,二者达峰时间几乎一致,前者的峰值水平及上升速率略高于后者,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后cTnI的峰值前移可作为AMI后溶栓再灌注的判断标准之一.

    作者:姜正南;侯建民;王蓉芳;吴骏;张建琴;汪毅;梁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38例疗效分析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表现为单侧的耳聋,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往往可以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中重度耳聋的程度,部分患者伴耳鸣、眩晕等症状.

    作者:刘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式、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6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均在胆道镜的配合下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2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42例.2例发生术后胆漏.结论对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不管是采取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只要掌握手术方式及适应证,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的,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作者:王浩炜;吴浩荣;谷春伟;孙亦晖;陈伟;张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28例

    对28例产后出血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行股动脉穿刺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选择或超选择插管,根据出血血管情况,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条或普通弹簧钢圈等进行栓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2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其中包括3例凝血功能不全患者,11例严重的软产道裂伤患者,术后2~20 d痊愈出院,随访1月~2年,大部分患者月经已正常来潮,无一例大出血现象,复查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结果表明:超选择动脉栓塞可用于治疗产后难治性大出血,特别是严重的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不全患者,该方法既安全有效,又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锋;张荣花;朱晓琴;王爱萍;董从松;戴真煜;解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种症状性大鼠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使撞击锤从一定高度下落通过撞杆损毁大脑皮层后肢运动区域,在TBI后的28 d内采用钉板平衡木行走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脑组织检查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TBI组大鼠在TBI 28 d内的钉板平衡木行走测试中受损后肢功能障碍表现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挫伤处大脑皮层坏死明显.结果表明:通过落体撞击法损伤大脑皮层后肢运动区域可成功建立一种症状性大鼠脑损伤模型.

    作者:卢奕;吴智远;惠国桢;郭礼和;暨荀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海人酸颞叶癫痫模型的建立及其行为与病理学改变

    目的探讨脑内局部给药建立颞叶癫痫(EP)模型方法及其行为与病理学改变.方法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大鼠海马局部注射海人酸(KA)而建立颞叶EP模型,观察其行为学、脑电图和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KA注入海马后大鼠表现出凝视、湿狗样抖动、口的咀嚼运动、点头、肢体阵挛等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鼠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旋转,并身体立起、向上窜跳、跌倒、四肢抽搐,约10 h后发作停止,逐渐恢复到正常大鼠状态,以后每周发作1~2次,主要为Ⅱ~Ⅳ级.结论大鼠脑内局部注入KA后EP发作明显,其行为症状、海马病理改变类似人类颞叶EP,可作为很好的研究颞叶EP的工具.

    作者:汤继宏;包仕尧;顾琴;胡斯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PICU行呼吸机治疗的4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进行总结,其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组24例,间歇指令通气(IMV)组23例,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以实现pH7.35~7.45,SaO2 90%~95%,PaCO2 35~50 mmHg这个目标,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血气和气道力学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通气治疗1h后PRVC组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和吸入氧浓度显著低于IMV组(P<0.05),治疗12 h、24 h后更加明显(P<0.01);在治疗中血气指标pH、PaO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aCO2在治疗后12 h、24 h PRVC组显著低于IMV组(P<0.05);治疗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异常.结果表明:PRVC用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谢敏慧;柏振江;华军;李莺;顾凤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代谢和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之间的关系.方法二次注血法制作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利用磁共振氢谱研究脑组织细胞代谢的变化,并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rCBF的变化.结果正常组NAA/Cho+Cr为0.885±0.044,SAH组在注血后NAA很快减少,第3 d减为注血前的75%,第7 d下降为显著,为注血前的61%,第14 d轻度回升.rCBF在注血后的第3 d下降为明显,随后开始回升,第14 d为SAH前的67%.病理检查显示:颞叶、顶叶局部脑区神经细胞的细胞质浓缩、核浓染,以SAH后第7 d为明显,没有发现细胞坏死.结论 NAA/Cho+Cr的减少与SAH后的局部脑缺血密切相关,但是较rCBF的下降晚,说明SAH后同时存在细胞代谢和rCBF的变化,并且细胞代谢变化可能是脑血管痉挛的继发反应.

    作者:于涛;王中;周岱;陈泽军;陈剑华;沈海林;姚选军;胡春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可溶型尿激酶受体基因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建立逆病毒介导的可溶型尿激酶受体基因转移系统,并分析可溶型尿激酶受体 (suPAR)基因转移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克隆suPAR基因,并建立逆病毒介导的suPAR基因转移系统;用获得的病毒感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PCR检测靶细胞中suPAR基因的整合与表达;在裸鼠体内观察基因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从内皮细胞中克隆的suPAR基因可编码301个氨基酸,其GenBank注册号为AY029180;通过脂质体转染与交互感染策略获得病毒生产细胞PT67/suPAR,其病毒滴度约为3.5×105CFU/ml;PCR分析显示靶细胞中有suPAR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转染该基因的MDA-MB-231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逆病毒介导的可溶型尿激酶受体基因转移系统;可溶型尿激酶受体基因表达具有抗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白霞;傅建新;谢学顺;奚晓东;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98例未婚人工流产妇女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98例接受传统的人工流产或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妇女进行测评.结果:未婚妇女与全国常模相比,普遍存在较多的心理负担(P<0.05),但选择静脉麻醉下的人工流产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传统的人工流产组(P<0.01).认为对未婚育龄妇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性行为及性健康方面的教育,以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利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思通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56例疗效观察

    以维思通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疗程8周,采用PANSS、BPRS和TESS量表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维思通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有效率达83.93%,PANNS评分和BPR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口干、失眠、EPS等.认为维思通口服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唐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必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初步疗效观察

    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必存注射液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人数、觉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的GOS评分、病死和植物状态人数之比,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清醒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明显缩短(P<0.05),GCS评分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果表明:早期行必存注射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可能与必存具有清除自由基、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状态、减少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作者:吴务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螺旋CT仿真内镜对喉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对30例喉癌患者、6例声带息肉患者、4例下咽癌患者及5例健康者行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检查,并与电子喉镜检查所见和手术所见对比.结果:螺旋CT仿真内镜能显示喉内正常结构;它对喉癌、声带息肉的病变位置、范围、大小的显示与电子喉镜及术中所见基本符合;对较大肿瘤,可结合足端入路观察到电子喉镜所不能及的肿瘤远端情况;它对下咽癌的显示不甚令人满意.认为CTVE对喉部的检查可以作为电子喉镜检查的补充,同时还应该结合轴位CT及多体位重建,以获得更令人满意的信息.

    作者:周慧;奚日泉;滕金宝;肖根生;高亚枫;刑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慢性咳嗽182例病因分析

    对182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进行临床病因分析.结果:婴幼儿组(1~3岁)以反复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较高(50.1%,27/53),学龄前(5~7岁)及学龄期(~14岁)儿童哮喘、鼻后滴注综合征所占比例较高:哮喘两组分别为42%和40%,鼻后滴注综合征两组分别为25.3%和28%.支原体感染亦较多见;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异物、结核、心因性因素也应引起重视.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患儿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差异,临床上综合详细分析病情相当重要.

    作者:徐惠良;郭晓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空、回肠肿瘤22例诊断分析

    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3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空、回肠腺癌6例,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恶性间质瘤各2例,神经鞘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和类癌各1例.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常有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腹部肿块和贫血.认为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病程早期诊断困难,对于有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贫血和腹部肿块的患者,小肠钡餐、腹部CT以及DSA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金涛;李军成;吴浩荣;沈钧康;郭盛仁;金一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猪到猴异种胸腺修饰对受体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及外周血T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猪-猴心脏移植模型来探讨异种胸腺修饰对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异种器官移植中T细胞的作用及诱导异种T细胞中枢性耐受的可能性.方法将受体(中国猕猴)分为4组:(1)空白组:对受体不作任何处理.(2)照射组:于心脏移植前30 d(d30),接受60Co 3Gy全身剂量,余同空白组.(3)胸腺注射组:于心脏移植前21 d(d21),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5×107),余同空白组.(4)照射+胸腺注射组(8只):于心脏移植前28 d(d28),即1.5月龄时接受60Co 3Gy全身剂量,心脏移植前21 d(d21),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5×107),余同空白组.结果照射+胸注组存活期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1),照射+胸注组存活期较胸注组和照射组延长(P<0.05).CD4+、CD8+与同期未照射的另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但照射的两组同期相比差别不大(P>0.05).照射+胸腺注射组于手术当天MLR刺激效应较空白组、照射组下降明显(P<0.01),同时单独胸腺注射组与照射组、照射+胸腺注射组相比,刺激效应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 (1)异种胸腺修饰对CD4+、CD8+T细胞亚群的生成与分布情况并无影响,但其针对异种抗原反应能力有所下降.(2)异种胸腺注射可支持T细胞的重建和诱导供体特异性的T细胞功能抑制或耐受,并有效地延长供心存活时间.

    作者:瞿冀琛;沈振亚;姜格宁;丁嘉安;倪斌;张治;何建明;余云生;叶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6例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断术的麻醉体会

    小儿腹腔镜手术由于它的特殊操作及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其麻醉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报告我院16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患儿于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断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

    对77例确诊为SAP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认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同时严格掌握外科手术适应证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及降低SAP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边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TSGF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判定价值.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54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并与45例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其中42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中TSGF检测,以判定疗效.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01),良、恶性肿瘤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01);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的含量较治疗前多明显降低(P<0.05或<0.001).结论 TSGF是一种对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有效、广谱、使用方便的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苏成海;钱晓燕;李清茹;郑芸;法逸华;江一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