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血回输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吴学东;赵建华;方志源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 髋关节手术
摘要:将24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A组采用自体血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经过滤、离心、净化、清洗后,以洗涤红细胞的形式回输; B组完全输注库存血补充失血.记录回输血量及库存血输血量.结果:A组平均每例回收浓缩红细胞600 ml,除1例髋关节置换翻修患者因术中失血较多,输入400 ml血浆外,其余患者均未输库存血; B组平均每例输库存血550 ml.两组比较,A组共节约用血6000 ml.表明术中自体血回输是髋关节手术安全有效的补充失血的方法,对减少输库存血的机会具有临床意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电穿孔法基因转染悬浮细胞条件的优化

    目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细胞状态、温度及缓冲液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GFP转入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NB4,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率.结果 (1)低电压、高电容能高效转染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细胞类型不同条件有所差异,K562细胞在250 V、950 μF得到大转染率40.6%,NB4细胞在350 V、950 μF得到大转染率32.9%.(2)良好的细胞生长状态能明显提高转染率.(3)温度和缓冲液中的血清成分对电穿孔效率影响不大.结论电穿孔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法,通过优化其条件,可提高转染率.

    作者:沈慧玲;陈子兴;王玮;段卫明;傅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部随意型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临床应用712例报告

    采用761块腹部任意型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VNF),移位修复手、前臂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712例.断蒂时间为术后10~21 d.结果761块皮瓣完好存活749块,部分坏死9块,完全坏死3块.523例患者540块SVNF 获随访2个月~7年,肤色满意,质地柔软,滑动性良好,保护性感觉恢复.提示腹部SVNF具有设计随意、操作简单、断蒂早、感觉恢复快、供区隐蔽等优点,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简单而较为理想的皮瓣.

    作者:贺楚宇;陆兴安;唐举玉;李波;刘俊;谢松林;刘鸣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位逆转录PCR检测ppGalNAcT-2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表达

    目的探索建立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以用于检测ppGalNAcT-2在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ppGalNAcT-2的表达.结果胃癌细胞株 SGC-7901中ppGalNAcT-2表达有差异,在细胞株中约有30%的细胞表达.结论原位逆转录PCR技术用于探索 ppGalNAcT-2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是可行的,它有助于对ppGalNAcT-2功能的进一步了解.

    作者:胡笳;徐爱华;莫建华;周迎会;吴士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盖诺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分析

    对32例盖诺联合顺铂(NP方案)与26例足叶乙甙联合顺铂(E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近期总有效率NP组为43.8%,EP组为30.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毒副反应均为白细胞减少,NP组发生率为84.4%,EP组为84.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NP方案有较高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朱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64例临床分析

    分析64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出血量与结局,并提出完善的预防措施.认为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宫缩乏力是常见的病因.正确估计失血量有重要意义,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龙启芳;钱志红;蔡惠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采用床旁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住院患者756例,查出院内感染52例58例次,现患率6.9%,例次率7.7%.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

    作者:吴旭琴;刘月秀;吴影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我院自2000年3月至今,采用经电视胸腔镜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肺叶切除45例,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仇正平;谢红;李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伤性后颅窝迟发性血肿9例分析

    外伤性颅内血肿急诊开颅术中、术后发生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由于病情隐匿,发展迅速,故致死致残率高.近8年来,我们加强了对脑外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在急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中、术后发现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46例,其中发生在后颅窝9例.

    作者:刘玉泉;朱小平;马越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研究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新型外固定器,并测试生物力学强度,观察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7具较新鲜的人足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对30例36足跟骨骨折采用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跟骨骨折采用此固定器后极限载荷能达到4842 N,能承载人体载荷8.2 BW.30例36足均获随访,术前Bohler角平均2°,术后平均30°,优良率95%.结论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能满足足部生物力学要求,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使跟骨达到解剖复位,促进了足部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征石;吕建元;徐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Wolter 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

    用Wolter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其中新鲜脱位14例,陈旧性脱位3例.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周开始活动肩关节,6周内绝大部分达正常范围.随访6~12个月,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2.9%.表明用Wolter钢板治疗Ⅲ型肩销关节脱位,固定牢靠,安全,方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圣兵;姜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对60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3周均能扶双拐行走.4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年,满意率93.75%.26例随诊X片,髋臼完好19例,髋臼外缘骨质增生4例,无人工股骨头中心脱位,假体下沉>2 mm 1例,假体透光区域>2 mm 2例.表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促使老年人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爱国;孙俊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先天性胆管囊肿20例临床分析

    分析20例先天性胆管囊肿,其中女性14例.Ⅰa型9例,Ⅰb型3例,Ⅰc型1例,Ⅲ型4例,Ⅳa型2例,Ⅳb型1例.B超确诊率80%,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确诊率达100%.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囊肿外引流2例,内引流6例.一次手术15例,再次手术5例,其中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例,外引流术后2例,内引流术后2例.提示胆管囊肿多见于女性,B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CP可作为B超较好的补充.胆管囊肿易恶变,应尽早手术.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列为首选术式.

    作者:张子祥;李德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开放性骨折36例

    我院1999~2002年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开放性骨折3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子红;王建伟;周锦年;缪伟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对119例临床诊治需要行多平面重建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标准冠状位或(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并根据临床要求于操作台或工作站实施斜面及曲面重建.结果表明,多排螺旋CT可获得高质量的多平面和任意曲面重建图像,能够显示整个感兴趣病变的形态,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病灶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提示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能提供独特的解剖信息和相关病理征象,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及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作者:胡丽霞;龚静山;饶梓彬;张景忠;朱进;于江波;何慧玲;徐坚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MP-9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MMP-9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和口腔粘膜鳞癌的不同表达,分析它在口腔粘膜鳞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异常表达与口腔粘膜癌变、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17例正常口腔粘膜、6例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和52例口腔粘膜鳞癌的不同表达.结果 (1)MMP-9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口腔粘膜鳞癌;同时,MMP-9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2)MMP-9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MMP-9在口腔粘膜鳞癌的分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不良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为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刘健;浦剑虹;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vWF和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的变化,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3名正常人血浆NO、vWF和DD水平.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血浆NO水平( 47.64±18.38 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75.49±15.66 μmol/L,P<0.01), vWF水平[(49.46±7.93)%]明显高于正常人[(23.69±3.63)%,P<0.01],DD水平(1.03±0.09 mg/L)明显高于正常人(0.25 ±0.36 mg/L );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血浆vWF水平[(109.46±12.93)%]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者[(49.46±7.93)%,P<0.01].结论血浆NO、vWF及DD水平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浆vWF水平有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沈文红;沈蕾;胡晓慧;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凋亡调控基因Fas/APO-1、bcl-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肿瘤凋亡调控基因Fas/APO-1、bcl-2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8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20例胆囊息肉和腺瘤组织检测基因Fas/APO-1、bc1-2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胆囊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bc1-2表达率与癌旁组织、息肉和腺瘤组织相比显著增高,而Fas/APO-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bc1-2蛋白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组中明显低于低、未分化组,NevinⅠ、Ⅱ、Ⅲ期低于Ⅳ、Ⅴ期,而Fas/APO-1蛋白表达则相反(均P<0.05).结论 bc1-2为胆囊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而Fas/APO-1则为促进基因,两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颜鸣;吴晓阳;李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GDNF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全长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方法从孕17 d大鼠胚胎脑组织中提取RNA,参照分子克隆指南,合成cDNA第1、2链,加入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与 pcDNA3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质粒.结果提取的总RNA经纯化后电泳出现18 s和28 s两条带,PCR扩增的目的基因为630 bp大小的条带,测序结果为633 bp.结论正确地克隆了大鼠GDNF基因全序列,为进一步获得重组活性的GDNF蛋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运良;张志琳;包仕尧;石向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发性创伤引起MODS关键环节的控制

    分析18例多发伤引起MODS的相关因素.18例中死亡12例,病死率66.7%.认为把治疗重点放在原发病的处理上,严格控制第2次打击,保护胃粘膜屏障,是控制多发性创伤引起MODS发生的关键环节.

    作者:沈敏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17例报告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方法.方法 17例患者(齿状突骨折1例,C1、C2肿瘤16例)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7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3个月,均固定良好.结论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只要术前、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志明;杨惠林;袁锋;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