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olter 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

张圣兵;姜为民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 Wolter钢板
摘要:用Wolter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其中新鲜脱位14例,陈旧性脱位3例.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周开始活动肩关节,6周内绝大部分达正常范围.随访6~12个月,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2.9%.表明用Wolter钢板治疗Ⅲ型肩销关节脱位,固定牢靠,安全,方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vWF和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的变化,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3名正常人血浆NO、vWF和DD水平.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血浆NO水平( 47.64±18.38 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75.49±15.66 μmol/L,P<0.01), vWF水平[(49.46±7.93)%]明显高于正常人[(23.69±3.63)%,P<0.01],DD水平(1.03±0.09 mg/L)明显高于正常人(0.25 ±0.36 mg/L );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血浆vWF水平[(109.46±12.93)%]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者[(49.46±7.93)%,P<0.01].结论血浆NO、vWF及DD水平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浆vWF水平有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沈文红;沈蕾;胡晓慧;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髓移植中骨髓处理与造血恢复的关系

    红细胞血型主次均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中,抽取的骨髓在输注前需要去除骨髓中的红细胞、保养液、血浆、抗凝剂和脂肪等物质,有效地收集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从而减少因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输血反应及保证回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

    作者:常惠荣;吴德沛;朱子玲;孙爱宁;仇惠英;唐晓文;傅铮铮;马骁;顾婷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TF-1细胞增殖特性与信号蛋白JAK2/STAT3表达研究

    目的探索JAK/STAT途径活化与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表达内源性GM-CSF受体的TF-1细胞,观察细胞增殖与凋亡;建立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印迹方法,检测经GM-CSF 100 ng/ml瞬时诱导的TF-1细胞信号蛋白JAK2和STAT3酪氨酸磷酸化情况.结果经过GM-CSF刺激,细胞不但免于凋亡,TF-1细胞还呈现剂量与时间信赖性的增殖反应.当耗竭细胞因子6~12 h后,倒置显微镜下TF-1细胞呈现折光性改变,细胞开始凋亡,呈现凋亡特征性形态改变和出现DNA梯形条带,而加入0.1 ng/ml的GM-CSF,TF-1细胞即开始进入增殖状态,提示GM-CSF对细胞具有凋亡保护作用.经过100 ng/ml GM-CSF的瞬时诱导,在分子量130 kd区域见到JAK2蛋白条带,显示GM-CSF可诱导TF-1细胞磷酸化JAK2表达;而在分子量90 kd区域未见到STAT3蛋白条带,显示无磷酸化STAT3表达;而未经GM-CSF诱导的TF-1细胞,既无磷酸化JAK2也无磷酸化STAT3表达.结论 GM-CSF为TF-1细胞增殖诱导和凋亡保护所必需;GM-CSF诱导的TF-1细胞生物学效应涉及到胞浆信号分子JAK2磷酸化而非STAT3磷酸化.

    作者:谌登兵;张日;夏学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Wolter 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

    用Wolter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7例,其中新鲜脱位14例,陈旧性脱位3例.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周开始活动肩关节,6周内绝大部分达正常范围.随访6~12个月,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2.9%.表明用Wolter钢板治疗Ⅲ型肩销关节脱位,固定牢靠,安全,方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圣兵;姜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对119例临床诊治需要行多平面重建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标准冠状位或(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并根据临床要求于操作台或工作站实施斜面及曲面重建.结果表明,多排螺旋CT可获得高质量的多平面和任意曲面重建图像,能够显示整个感兴趣病变的形态,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病灶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提示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能提供独特的解剖信息和相关病理征象,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及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作者:胡丽霞;龚静山;饶梓彬;张景忠;朱进;于江波;何慧玲;徐坚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8例分析

    分析1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其中17例行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无效后继续保守治疗,结果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9 d.提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机制以肠道功能障碍为主,多发生于术后1~2周,宜采用保守治疗.

    作者:陈彦;汪良;朱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采用床旁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住院患者756例,查出院内感染52例58例次,现患率6.9%,例次率7.7%.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

    作者:吴旭琴;刘月秀;吴影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

    报告5例闭孔疝,均为老年女性,瘦弱体型,以不完全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腹部平片均提示肠梗阻,B超检查未能提示梗阻原因,2例腹部CT检查示闭孔内幽闭的肠管从而确诊,余均经剖腹探查后确诊.术后并发症较多,治愈4例,死亡1例.认为闭孔疝术前诊断率极低,病死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腹部CT检查是闭孔疝重要的诊断手段,对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肠梗阻,常规行急诊CT检查,将显著提高闭孔疝的术前诊断率,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国强;邢春根;纪建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凋亡调控基因Fas/APO-1、bcl-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肿瘤凋亡调控基因Fas/APO-1、bcl-2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8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20例胆囊息肉和腺瘤组织检测基因Fas/APO-1、bc1-2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胆囊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bc1-2表达率与癌旁组织、息肉和腺瘤组织相比显著增高,而Fas/APO-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bc1-2蛋白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组中明显低于低、未分化组,NevinⅠ、Ⅱ、Ⅲ期低于Ⅳ、Ⅴ期,而Fas/APO-1蛋白表达则相反(均P<0.05).结论 bc1-2为胆囊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而Fas/APO-1则为促进基因,两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颜鸣;吴晓阳;李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X线表现特征分析

    分析17例20个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干骺端纤维性缺损(MFD)的X线表现.结果表明典型的MFD表现为干骺端纵向生长的局限性骨皮质缺损,境界清晰,可有骨嵴及硬化边缘.该病有自愈倾向,亦可长期存在.

    作者:吴林全;邢伟;俞胜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使用光镜、免疫组化和临床资料对7例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7例中5例为儿童和青少年,病程短且颅内高压症状突出;肿瘤组织由小圆形细胞构成;免疫组化:NSE阳性5例,Syn阳性1例,CD99阳性2例,Vimentin阳性1例,GFAP、S-100均为阴性;CT表现为混合密度或均匀高密度肿块,MRI呈长T1、长T2信号. 结论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预后极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

    作者:傅军;周幽心;徐峰;叶明;周岱;鲍耀东;康苏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发性创伤引起MODS关键环节的控制

    分析18例多发伤引起MODS的相关因素.18例中死亡12例,病死率66.7%.认为把治疗重点放在原发病的处理上,严格控制第2次打击,保护胃粘膜屏障,是控制多发性创伤引起MODS发生的关键环节.

    作者:沈敏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对5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组)及2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例,ELISA方法及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IL-4和INF-γ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RSV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无明显差异(P>0.1),CD4/CD8比值RSV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血清IFN-γ两组无明显差异(P>0.1);IL-4和IL-4/IFN-γ RSV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2).表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变化(CD4/CD8比值增高);以IL-4为代表的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和释放增多,导致Th1/Th2免疫反应失衡.这与支气管哮喘有相似变化,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作者:黄莉;季伟;周卫芳;朱灿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竞争性定量RT-PCR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TR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建立一种能有效检测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基因表达的方法.探讨硫氧还系统与妊高征(PIH)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RT-PCR方法克隆TR基因,用内部缺失法构建其竞争模板,将竞争模板加入目的基因的逆转录扩增体系中,根据标准曲线得出模板中目的基因的含量.用该方法分别检测22例PIH患者及15名正常孕妇血清对体外培养的HUVEC中T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竞争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QRT-PCR)半定量分析TR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用该方法测得PIH患者及正常孕妇血清均能使HUVEC中T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且两者上调幅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PIH患者内在TR基因调节缺陷是导致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与血清中病理性细胞因子改变无明显关系.

    作者:丁洁;庞爱明;何杨;杨伟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GDNF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全长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方法从孕17 d大鼠胚胎脑组织中提取RNA,参照分子克隆指南,合成cDNA第1、2链,加入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与 pcDNA3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质粒.结果提取的总RNA经纯化后电泳出现18 s和28 s两条带,PCR扩增的目的基因为630 bp大小的条带,测序结果为633 bp.结论正确地克隆了大鼠GDNF基因全序列,为进一步获得重组活性的GDNF蛋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运良;张志琳;包仕尧;石向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部随意型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临床应用712例报告

    采用761块腹部任意型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VNF),移位修复手、前臂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712例.断蒂时间为术后10~21 d.结果761块皮瓣完好存活749块,部分坏死9块,完全坏死3块.523例患者540块SVNF 获随访2个月~7年,肤色满意,质地柔软,滑动性良好,保护性感觉恢复.提示腹部SVNF具有设计随意、操作简单、断蒂早、感觉恢复快、供区隐蔽等优点,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简单而较为理想的皮瓣.

    作者:贺楚宇;陆兴安;唐举玉;李波;刘俊;谢松林;刘鸣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64例临床分析

    分析64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出血量与结局,并提出完善的预防措施.认为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宫缩乏力是常见的病因.正确估计失血量有重要意义,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龙启芳;钱志红;蔡惠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我院自2000年3月至今,采用经电视胸腔镜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肺叶切除45例,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仇正平;谢红;李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浆可溶性Fas和TNF-α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 和TNF-α水平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111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Fas/sFas配体(sFasL)和TNF-α水平,并对患者随访(32±8)个月,分析sFas和TNF-α与心功能间的相关性,探讨包括sFas/sFasL和TNF-α等在内的多变量对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Fas和TNF-α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相一致,心功能越差,血浆sFas和TNF-α水平越高,高血浆sFas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浆中sFas可提供独立的预后信息;凋亡和免疫反应在心力衰竭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学忠;洪小苏;江建良;焦阳;余荣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万托林、爱全乐联合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2年6月~2003年1月应用万托林、爱全乐联合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劲波;顾燕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