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出血64例临床分析

龙启芳;钱志红;蔡惠萍

关键词:产后出血, 病因, 预防
摘要:分析64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出血量与结局,并提出完善的预防措施.认为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宫缩乏力是常见的病因.正确估计失血量有重要意义,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研究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新型外固定器,并测试生物力学强度,观察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7具较新鲜的人足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对30例36足跟骨骨折采用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跟骨骨折采用此固定器后极限载荷能达到4842 N,能承载人体载荷8.2 BW.30例36足均获随访,术前Bohler角平均2°,术后平均30°,优良率95%.结论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能满足足部生物力学要求,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使跟骨达到解剖复位,促进了足部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征石;吕建元;徐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结果显示,血清AFP呈高水平者(>400 μg/L)预后良好;血清AFP呈低水平者(≤4100 μg/L)常病情恶化.提示观察血清AFP的水平变化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林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MyT1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MyT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2 Gy、10 Gy和30 Gy照射后各时间点大鼠脑皮质内MyT1阳性细胞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10 Gy照射后1周脑皮质区域MyT1阳性细胞增加明显,数量多.2 Gy、10 Gy和30 Gy照射后1个月,脑皮质区域的MyT1阳性细胞较之1周时减少.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MyT1表达增加,并且和照射剂量和观测时间相关.

    作者:李华杰;包仕尧;田野;张志琳;陈列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对正常人眼压的检测比较

    与传统的压陷式眼压计--Schiotz眼压计相比,非接触式眼压计因其方便、元污染、安全等优越性已在我科临床工作中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作者:钟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TEM全基因

    目的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TEM全基因,以便TEM分型和发现新的亚型.方法根据Genbank核酸数据库已登录的TEM各亚型序列,在保守区自行设计4条引物,分A、B两段半套式重叠扩增TEM全基因;并对A段作正向测序,B段作反向测序. 结果大肠埃希菌TEM1、TEM2、TEM26等3种典型菌株均成功扩出A、B两段,产物直接测序波峰锐利,信噪比值高.该三株菌测得的序列与已在Gen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结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可用于TEM分型研究.

    作者:丁云芳;糜祖煌;张建华;秦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先天性胆管囊肿20例临床分析

    分析20例先天性胆管囊肿,其中女性14例.Ⅰa型9例,Ⅰb型3例,Ⅰc型1例,Ⅲ型4例,Ⅳa型2例,Ⅳb型1例.B超确诊率80%,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确诊率达100%.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囊肿外引流2例,内引流6例.一次手术15例,再次手术5例,其中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例,外引流术后2例,内引流术后2例.提示胆管囊肿多见于女性,B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CP可作为B超较好的补充.胆管囊肿易恶变,应尽早手术.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列为首选术式.

    作者:张子祥;李德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抗内皮细胞抗体测定在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测定在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76例ITP患者、41例SLE患者及50名正常人血清中的AECA水平. 结果 SLE组、ITP组患者的血清AEC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患者的血清AECA水平显著高于ITP组(P<0.01). 结论 AECA的测定对鉴别ITP和SLE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茜;庞爱明;赵益明;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发性创伤引起MODS关键环节的控制

    分析18例多发伤引起MODS的相关因素.18例中死亡12例,病死率66.7%.认为把治疗重点放在原发病的处理上,严格控制第2次打击,保护胃粘膜屏障,是控制多发性创伤引起MODS发生的关键环节.

    作者:沈敏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万托林、爱全乐联合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2年6月~2003年1月应用万托林、爱全乐联合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劲波;顾燕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电穿孔法基因转染悬浮细胞条件的优化

    目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细胞状态、温度及缓冲液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GFP转入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NB4,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率.结果 (1)低电压、高电容能高效转染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细胞类型不同条件有所差异,K562细胞在250 V、950 μF得到大转染率40.6%,NB4细胞在350 V、950 μF得到大转染率32.9%.(2)良好的细胞生长状态能明显提高转染率.(3)温度和缓冲液中的血清成分对电穿孔效率影响不大.结论电穿孔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法,通过优化其条件,可提高转染率.

    作者:沈慧玲;陈子兴;王玮;段卫明;傅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X线表现特征分析

    分析17例20个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干骺端纤维性缺损(MFD)的X线表现.结果表明典型的MFD表现为干骺端纵向生长的局限性骨皮质缺损,境界清晰,可有骨嵴及硬化边缘.该病有自愈倾向,亦可长期存在.

    作者:吴林全;邢伟;俞胜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检测

    应用PCR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50例散发性乳腺癌中国汉族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未发现BRCA1基因突变现象.提示散发性乳腺癌中国汉族患者BRCA1基因突变较为罕见,与国外报道一致.

    作者:王旭芬;丰美芳;杨吉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8例分析

    分析1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其中17例行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无效后继续保守治疗,结果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9 d.提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机制以肠道功能障碍为主,多发生于术后1~2周,宜采用保守治疗.

    作者:陈彦;汪良;朱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胶原酶解离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0.2%胶原酶Ⅰ解离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取出主动脉胸、腹段,剥除外膜,血管纵向剖开,去除内皮细胞.撕下中膜,快速剪切,用0.2%胶原酶液置摇摆仪上振摆消化约8 h(37℃,35次/min),离心弃上清,加培养液,在37℃温箱培养.结果光电显微镜下见细胞呈梭形或长梭形.用抗肌动蛋白α-actin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肌动蛋白,见胞浆内有明显的细胞细丝,呈现淡黄棕色,细丝与细胞长轴相平行,呈现阳性.表明用0.2%胶原酶解离原代培养法进行平滑肌细胞培养,细胞产量高、质量好、培养时间短、稳定性强、培养成功率高,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培养方法.

    作者:李红霞;程绪杰;陈弹;周琳;杨向军;刘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MP-9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MMP-9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和口腔粘膜鳞癌的不同表达,分析它在口腔粘膜鳞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异常表达与口腔粘膜癌变、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17例正常口腔粘膜、6例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和52例口腔粘膜鳞癌的不同表达.结果 (1)MMP-9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口腔粘膜鳞癌;同时,MMP-9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2)MMP-9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MMP-9在口腔粘膜鳞癌的分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不良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为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刘健;浦剑虹;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火炬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目的提高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固定效果,简化操作,使其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 方法采用7具成人胸腰椎脊柱固定标本,造成椎体骨折,用自行研制的火炬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加以固定,应用应力分析方法与其他椎弓根内固定器械作对比.结果自行研制的火炬(Torch)椎弓根内固定器械与SF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比Dick明显优越(P<0.05),在实验中显示其操作简便性.结论火炬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定华;许立;王以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竞争性定量RT-PCR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TR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建立一种能有效检测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基因表达的方法.探讨硫氧还系统与妊高征(PIH)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RT-PCR方法克隆TR基因,用内部缺失法构建其竞争模板,将竞争模板加入目的基因的逆转录扩增体系中,根据标准曲线得出模板中目的基因的含量.用该方法分别检测22例PIH患者及15名正常孕妇血清对体外培养的HUVEC中T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竞争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QRT-PCR)半定量分析TR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用该方法测得PIH患者及正常孕妇血清均能使HUVEC中T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且两者上调幅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PIH患者内在TR基因调节缺陷是导致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与血清中病理性细胞因子改变无明显关系.

    作者:丁洁;庞爱明;何杨;杨伟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髓移植中骨髓处理与造血恢复的关系

    红细胞血型主次均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中,抽取的骨髓在输注前需要去除骨髓中的红细胞、保养液、血浆、抗凝剂和脂肪等物质,有效地收集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从而减少因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输血反应及保证回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

    作者:常惠荣;吴德沛;朱子玲;孙爱宁;仇惠英;唐晓文;傅铮铮;马骁;顾婷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采用床旁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住院患者756例,查出院内感染52例58例次,现患率6.9%,例次率7.7%.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

    作者:吴旭琴;刘月秀;吴影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起搏器滞后功能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一例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介导性晕厥.发病时,血管扩张、心率骤降,导致心输出量明显降低,血压下降,可突然发生晕厥或晕厥前状态.本文报道1例VVS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进行双腔起搏治疗.

    作者:陈文;蒋廷波;刘志华;蒋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