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血清IL-1、IL-2、IgG及补体C3水平的影响

杨彬彬;季旭明;王世军

关键词:黄芪多糖组分, 脾虚水湿不化模型, 细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G, 白蛋白, 补体C3
摘要:目的 以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指标改变为切入点,探寻黄芪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研究黄芪多糖及其组分对模型大鼠体重、脾重指数、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水平的影响.结果 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黄芪粗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分-Ⅰ组、黄芪多糖组分-Ⅱ组大鼠脾重指数、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黄芪多糖各不同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免疫功能,是黄芪发挥健脾利湿作用的重要有效组分,其作用机理与提高机体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的水平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质量指标的变化

    目的 探索何首乌传统炮制方法九蒸九晒过程中有关质量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传统的黑豆共蒸法(隔水蒸)进行九蒸九晒法炮制,参照《中国药典》有关方法测定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水份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 二苯乙烯苷含量从炮制前的3.56%下降至炮制后的1.42%,但多个炮制中间品的含量高于炮制前(高达4.08%);游离蒽醌含量从炮制前的0.067%上升至炮制后的0.11%,但多个炮制中间品的含量低于炮制前(低达0.036%);水份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大致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结论 何首乌九蒸九晒过程中存在其他成分分别转化为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情况,九蒸九晒终使二苯乙烯苷含量显著下降、游离蒽醌含量显著上升;九蒸九晒对何首乌的水份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作者:杨文宇;陈祥贵;石泓;石一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TNF-α、IL-8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8在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及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使用烟熏法联合LPS构建慢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造模共32天,以苏子降气汤进行小鼠灌胃干预,连续用药11天后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并观察气管及肺部组织结构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IL-8、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比中药低剂量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0.01);从各组的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粘膜上皮、肺泡等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中药干预后,小鼠肺部组织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苏子降气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发生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作者:杜秀婷;林海雄;卓桂锋;王晓彤;林锐珊;张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NTCP、BSEP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BSEP、NTC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茵栀黄组.造模干预后观察大鼠肝功能、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组织BSEP、NTCP的表达.结果 茵栀黄组TB、DB、ALP、γ-GT(5.49±1.01、1.95±0.34、127.40±15.68、2.03±0.36)明显低于模型组(7.80±1.17、3.18±1.31、212.72±49.39、3.17±1.42),P<0.05;HE染色显示茵栀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损害明显优于模型组;WB、RT-PCR检测显示茵栀黄组BSEP蛋白和基因表达(1729.66±212.71、3.77±3.15)明显高于模型组(1218.97±479.35、2.06±1.36),P<0.05.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上调肝脏BSEP的表达.

    作者:吴海滨;佘世锋;兰绍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生长年限红芪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特征

    目的 探讨红芪中活性成分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按药典方法测定红芪中浸出物含量,红芪多糖含量通过苯酚-硫酸法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红芪活性成分中浸出物的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显著,且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降低,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多糖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变化规律不显著.结论 生长年限对红芪进出物含量的影响大,且其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生长1年或2年的红芪质量较佳,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作者:李成义;强正泽;王燕;李硕;王明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虎二地汤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白虎二地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白虎二地汤高、低剂量组.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显微镜观察五组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的病理变化.结果 白虎二地汤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FBG、FINS、HOMA-IR及血清TC、TG、LDL-C、FFA水平,升高血清HDL-C浓度,减少肝脏组织脂肪浸润,且以高剂量白虎二地汤组效果佳.结论 白虎二地汤可以改善STZ诱导的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脂毒性,增强胰岛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挥其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降糖降脂作用.

    作者:陈璇;徐凛峰;汪悦;周方圆;何晓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试论藏医曼唐和树喻及其对于中医学教学的启示

    藏医曼唐是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一种传统特殊的医学教具,将繁杂深奥的藏医学内容通过彩图的方式展示,风格独特,生动形象.其中尤以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的树喻更具特点,它通过树形结构分支图对藏医药体系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综合、归纳和总结,是《四部医典》形象化的补充说明及其具体内容的载体,使学习者更易于理解掌握.文章介绍藏医曼唐和树喻的源流、特征和价值,探讨其对中医学课程医学挂图教学的潜在意义,提出在中医教学中可引入藏医曼唐和树喻的思路,创新教学形式,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茜;罗辉;仲格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朱致纯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总结

    朱致纯,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七十多年,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杂病也有独到的见解.现将朱老治疗咳嗽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黄宏烨;费新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酒制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五味子酒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探讨五味子炮制后功效改变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氢-吡喃-4-酮(1),3,5-二羟基-2-甲基-4氢-吡喃-4-酮(2),5-羟甲基糠醛(3),五味子甲素(4),β-谷甾醇(5),schisdilactone H(6),丁二酸(7),麦芽酚(8).结论 化合物1、2、7及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林福;黄浩;曾发挥;吴龙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国家名老中医邵祖燕教授痹证治验

    邵祖燕,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行医五十余年,造诣颇深.邵老诊病过程中突出中医辨证论治,除了擅长脾胃病之外,对痹证的治疗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师从邵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跟师体会简述如下.1 痹症病因病机痹,即痹阻不通.痹证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上有渐进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1].主要指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2].

    作者:赵双梅;李慧臻;祁向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目的 研究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应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采集此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归纳为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及肝血瘀阻型五种证型.基因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C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胆湿热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肝炎病情关系密切.轻度主要见于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重度主要见于肝肾阴虚型和肝血瘀阻型.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中医证型间HB-V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地域特征气候韵律关系密切,提示在临床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特点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加以权衡变通.

    作者:郭晓霞;王效红;梁瑞敏;李怀长;杨海芳;郭佳;胡娜;叶永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山竹果中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超滤质谱分析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LC-ESI-MS)对山竹果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山竹果中α-葡萄糖苷酶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方法 选用反相C18色谱柱,以0.02%醋酸溶液(A)和乙腈(B)作为液相色谱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梯度程序:0 ~2 min,15%B,2~40 min,13%~50%B;流速0.6 ml/min;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负离子模式在线检测化学成分;以α-葡萄糖苷酶及黄嘌呤氧化酶作为生物靶分子,以超滤质谱技术筛选酶抑制剂.结果 共鉴定出5个化学成分,分别为3-异倒捻子素、Mangostanol、8-desoxygartanin、Gartanin 和α-倒捻子素.该5个化合物均可与黄嘌呤氧化酶亲和,除Gartanin外均可以与α-葡萄糖苷酶亲和.结论 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山竹果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分析鉴定山竹果中的化合物并提供结构信息.利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有效成分具有快速和灵敏等优势.

    作者:唐英;刘春明;任浚萁;张语迟;李赛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壮数艾炷灸神阙穴对衰老豚鼠SOD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壮数艾炷灸神阙穴对衰老豚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蛋白表达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豚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SOD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绝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豚鼠肾组织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造模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豚鼠血清SOD含量均较造模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各治疗组血清SOD含量、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各治疗组组间比较,疗效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各治疗组切片阳性率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阳性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衰老豚鼠血清SOD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但不同剂量的艾炷灸对其影响在本实验中未见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艾炷灸神阙穴可提高SOD在衰老豚鼠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作者:秦梦鞠;赵彩娇;廖忠良;陈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 制备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并对其灭菌工艺、溶蚀率、粘度、佳Ca2+浓度、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 以海藻酸钠作为辅料,猫爪草提取物(10%乙醇作为溶剂),在室温下磁力搅拌使其充分溶胀,采用智能溶出试验仪、粘度仪和流变仪等分别对灭菌工艺、溶蚀率、粘度、佳Ca2+浓度、体外释药行为等原位凝胶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 1%海藻酸钠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采用先制备凝胶再高压灭菌的工艺对溶蚀季和小毛茛内酯含量影响小[溶蚀率为(52.13±4.17)mg/(cm2·h)、小毛茛内酯含量为(1.23±0.18)%],此方法制备的原位凝胶粘度为1.49±0.18(Pa·s)、佳Ca2+浓度为1ml原位凝胶:10-5 mol CaCl2,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体外释放速率可知12h小毛茛内酯的累积释放率为91.46%,分别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各时间点累积释放量进行处理可知其释药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拟合方程为ln[-1/(1-Q)]=-0.3618lnt-1.7174(r =0.9931).结论 采用海藻酸钠作为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载体,其凝胶性质良好,体外释药缓慢,可为中药治疗肺结核提供一种新型的缓释制剂.

    作者:胡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麦冬及植株不同部位红外光谱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中药麦冬及植株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麦冬的块根、须根、叶片不同部位进行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研究.结果 麦冬不同部位的红外图谱基本相似,在3368,2930,1740,1650,1420,1380,1131,1240,1027cm-1等位置存在特征吸收峰,主要成分为多糖、黄酮和皂苷.麦冬块根、须根、叶片的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信息引起化学成分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 麦冬的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各有特征,该方法绿色、快捷、前处理简单,可用于麦冬质量控制或鉴别.

    作者:罗霄;张兴国;李坤伦;杨言琛;秦家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失眠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方法多样、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特点,文章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新进展,综述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主要病因病机包括阴阳失调、营卫失调、脏腑功能失调、邪气致病、体质因素;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复方的内服外用、中成药、针刺、灸法、推拿、电针、火罐、刺血、压耳穴等方法及综合疗法,后指出主要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思路.

    作者:成立;孙福军;梅建强;郭立芳;吴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孜然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孜然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DPPH清除能力和铁氰化钾还原能力测定法,对盛花期、初果期、绿果期,盛果期、果熟期、落果期孜然果实水提取物和70%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随着发育程度的不同,孜然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的为盛花期孜然70%乙醇提取物(IC50值0.107mg·ml-1),阳性对照Vc(IC50值0.017mg·ml-1)为其6.3倍.对于总还原力,两种溶剂提取液均为盛花期孜然果实的铁氰化钾还原能力强,且70%乙醇提取物强于水提取物.结论 孜然果实在不同发育过程中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盛花期孜然果实抗氧化活性强.

    作者:罗静莺;索菲娅;卢帅;孙云鹏;叶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细辛药材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辛药材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乙酸水溶液(42: 58),检测为波长320nm,柱温40℃,流速1mL·min-1.结果 马兜铃酸A浓度在0.5040~ 50.40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马兜铃酸A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2.88%.细辛药材叶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高于根和根茎中的含量,其根和根茎中含有微量的马兜铃酸A.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细辛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

    作者:朱振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情志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中医学历来注重情志对疾病的影响,情志的异常可以致病,同理通过调整情志使之趋于平和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回顾近10年国内研究者开展的一系列情志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供了较好的客观依据,对于疾病的情志治疗及调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郝一鸣;王忆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海带多糖延缓自然衰老小鼠皮肤衰老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海带多糖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8周龄)背部剃毛,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海带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VitE组.除对照组外,每日上、下午定时皮肤外涂相应药物.12个月后,取背部暴露皮肤,通过HE染色测量皮肤真皮层厚度,化学比色法检测皮肤羟脯氨酸(Hyp)含量,real time PCR法检测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水平,并检测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海带多糖可以显著增加真皮层厚度、皮肤Hyp含量、TIMP-1 mRNA表达水平及皮肤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显著降低皮肤MMP-1 mRNA表达水平及MDA、H2 O2含量.结论 海带多糖能够增加自然衰老小鼠皮肤胶原蛋白的含量,延缓皮肤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来调节皮肤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皮肤胶原蛋白的含量有关.

    作者:徐晓珍;谭机永;覃武;黎伟雄;王梦珏;石榴;李秋林;胡龙元;黎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黄芪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血清IL-1、IL-2、IgG及补体C3水平的影响

    目的 以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指标改变为切入点,探寻黄芪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研究黄芪多糖及其组分对模型大鼠体重、脾重指数、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水平的影响.结果 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黄芪粗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分-Ⅰ组、黄芪多糖组分-Ⅱ组大鼠脾重指数、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黄芪多糖各不同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免疫功能,是黄芪发挥健脾利湿作用的重要有效组分,其作用机理与提高机体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的水平有关.

    作者:杨彬彬;季旭明;王世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