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郑祖根;严军;言湛军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在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都可能合并骨髓纤维化,而一旦出现此并发症,治疗相当棘手.我院近3年来采用小剂量HOAP方案治疗慢粒合并骨纤1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峰;曹祥山;谢晓宝;陈满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抗敏合剂(即过敏煎)对致敏小鼠血清IgE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对小鼠进行致敏和气道激发,对照组给予等量PBS.5周龄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致敏组、致敏+药物干预组,在实验的第1天,腹腔内注射卵蛋白100 mg/只,进行致敏,药物干预起始于致敏后第7天,每天予药物胃管灌入1次,分低、中、高3个剂量组.于致敏后7、10、14、17 d即药物干预后0、3、7、10 d取材,观察各组血清IgE的动态变化;同样各组小鼠中的一部分,于致敏后第14天进行卵蛋白气道激发,激发后24~48 h进行取材,观察各组小鼠血清IgE的改变.结果腹腔注射大剂量卵蛋白可使小鼠血清IgE水平增高,对其药物干预可使IgE水平降低,中、高剂量组的作用尤其明显;气道激发后,血清IgE水平进一步增高,而这种增高在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均不明显.结论抗敏合剂可降低致敏小鼠血清IgE水平,从而降低致敏小鼠变态反应敏感性.
作者:滕源;刘继贤;张建华;陈永珍;张苏;季正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探讨口咽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采用活检或手术标本做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例口咽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均为B细胞低度恶性.1例为CCL型,1例为淋巴浆细胞型,4例为浆细胞型.免疫表型IgG、IgM为主,缺乏IgD.局部生长缓慢,较少转移,临床预后较好.因此手术为首选疗法.对口咽环黏膜慢性炎,应予以有效抗菌治疗,并注意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鉴别.
作者:何娅;徐天蓉;范钦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采用放射免疫标记法测定182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CEA及CYFRA21-1.其中恶性胸腔积液122例,良性胸腔积液60例.根据佳诊断效率,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胸水CEA和CYFRA21-1界值分别为15 ng/ml和50 ng/ml.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分别为96%和62%,灵敏度分别为72%和86%.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两项之一为阳性定为阳性,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58%.表明胸水CEA、CYFRA21-1是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胸水细胞学阴性或不能肯定而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创伤性检查时.
作者:朱晓良;胡筠珠;胡华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和p1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E-Cad、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1~0.05).提示E-Cad的异常表达与p16蛋白缺失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其转移潜能的很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张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MP-2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8%,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2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病理分期相关(P<0.01).结论 MMP-2在胰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房丽忠;冯一中;任苏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FGF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0例正常胰腺组织、50例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50例胰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bFG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可为胰腺癌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何利丽;冯一中;邓海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妇女.本瘤来源于卵巢间质,少数患者有类固醇激素分泌表现.由于本瘤报道较晚,且具较独特的组织学表现,有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笔者报道5例如下.
作者:邵晓红;包健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双胎妊娠分娩时难产发生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因此,如何降低双胎妊娠的围产儿病死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现将我两院近20年来5例双胎死产情况分析如下,并提出临床防范措施.
作者:李红英;李少琴;罗淑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在缺氧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通过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培养上清中ET-1、NO的水平.结果 HUVEC缺氧48 h后,NO含量下降,而ET-1含量明显增加,如在缺氧前用不同浓度槲皮素(10、20、40、80 μmol/L)与HUVEC预孵48 h,则可对抗缺氧引起的ET-1和NO水平的改变.结论槲皮素能分别提高和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时ET-1和NO的水平,可能因此而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朱益;梁中琴;顾振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 -MG)、Cys C浓度. 结果 4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Cys C、mALB、TRF、IgG、RBP及α1-MG排泄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相关分析显示尿Cys C与RBP、α1-MG呈显著相关. 结论尿Cys C可作为诊断肾小管损伤的又一可靠指标,联合检测尿mALB、IgG、TRF可反映肾脏损害的程度.
作者:谢燕;钱永贤;卢国元;沈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应用宫腔镜电切仪治疗慢性宫颈炎和(或)宫颈管赘生物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或)阴道镜检查排除子宫颈恶性病变,置入宫腔镜应用电视成像系统全方位观察宫颈表面及宫颈管病变,确定宫颈管赘生物的位置及与宫颈管内口的关系,采用顺行或逆行切除法,用环行电极自赘生物根部纵行切割直至切净赘生物,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验.术后2个月随访,46例治愈,治愈率达92%,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表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胡敏;徐惠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分析36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仅9例,36例中死亡6例,病死率16.67%,胰瘘8例.认为胰腺损伤合并伤多,术前诊断困难,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高.早期确诊、术中仔细检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处理胰腺损伤的关键.
作者:陆志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内污染致单个细胞核吸收剂量.方法采用3H-TdR小鼠尾静脉注入和液闪测定的方法,研究注入3H-TdR后其在体内血液、胸腺、脾脏淋巴细胞核及骨髓细胞核中的动态掺入过程.经过统计学回归分析和微机选择合适模型拟合符合各自掺入规律的公式.通过对其进行积分计算,估算出3H-TdR内污染后不同时间段单个细胞核平均所受到的累积活度(Bq·h),从而计算出单个细胞核的平均吸收剂量(cGy)和吸收剂量的转换因子(Gy·Bq-1·g).结果掺入公式分别为:血液A(t)=93.24231e-0.03662t -93.24231e-0.06226t (r=0.9626),胸腺A(t)=105.6696e-0.02319t -105.6696e-0.03662 (r=0.9054),脾脏A(t)=160.1895e-0.04212t (r=0.9852),骨髓A(t)=232.7833e-0.04151t (r=0.9609).在120 h后,单个细胞核的平均吸收剂量分别为血液2.37 cGy,胸腺3.31 cGy,脾脏6.95 cGy,骨髓5.95 cGy.结论 3H-TdR内污染致单个细胞核吸收剂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变缓.
作者:郭丽;杨占山;杨淑琴;章文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情况,初步探讨iNOS表达在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21只模型鼠随机分成A组(未照射组)、B组(照射后24 h组)和C组(照射后48 h组)3组.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在细胞图像分析仪上检测DT 20 Gy照射后细胞凋亡及iNOS表达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中移植瘤 AI分别为(14.39±4.53)%、(28.54±4.54)%、(16.30±4.76)%,其中B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1);鼠胃粘膜组织中各组AI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B组、C组的iNOS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对肿瘤组织而言,照射前后AI值变化与iNOS表达变化具有趋同性.结论 (1) 电离辐射能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和上调其iNOS表达.(2) 电离辐射诱导的iNOS表达可能参与了移植瘤细胞的凋亡过程.(3)电离辐射未能明显诱导裸鼠胃粘膜组织细胞凋亡,但可诱导iNOS表达上调.
作者:王建平;翟小明;张军宁;许昌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采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的ER或PR的单一阳性表达率为58.7%;低危组肿瘤<1 cm者的ER和P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危组肿瘤>3 cm者(P<0.05);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型、有无腋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乳腺癌至少有1/2为激素依赖型;肿瘤的大小与ER和P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方琦;赵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临床肿瘤治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对126例实施联合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陆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15例.首程治疗8例,均为局部晚期患者;再程治疗7例.初程患者,缩野时针对鼻咽原发病灶采用适形放疗技术,照射10~40 Gy,鼻咽总量70~76 Gy.复发再程治疗患者采用全程适形,总量56~66 Gy.以CT图象为基础,结合MRI图象勾画靶区,大体肿瘤体积四周扩0.5~1.0 cm形成计划靶体积.设计5个共面或非共面野.根据靶区剂量适形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进行常规与适形放疗计划的比较.结果显示,适形放疗90%等剂量曲线与靶区更适形,靶区外等剂量线迅速跌落;视交叉垂体区、腮腺区的受量明显减少;脑组织(不包括脑干)高剂量区的受量亦减少.由于无逆向设计及调强技术,在保护脑干、上段颈髓时适形放疗无明显优势.MRI在判别颅底骨质破坏、颅内受侵方面较CT优越.全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口腔反应.近期疗效首程治疗100%(8/8),再程治疗86%(6/7).随访5~21个月,局控率100%,87%(13/15)的患者生存.提示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用于局部晚期及复发鼻咽癌局部控制率较高.对远期疗效和放疗后毒副反应有待积累资料再作进一步评价.MRI在明确病变范围、诊断复发、辅助勾画靶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于天;许敏;章国芬;张福正;丁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采用免疫层析试纸条法定性测定急性腹痛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同时用酶偶联法测定血液和尿液淀粉酶活性.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5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4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8例阴性,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95.0%.提示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有可能成为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杨炳华;金晓华;周金苟;王文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CS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5例SAH患者发病后1~3 d、7~9 d、13~15 d脑脊液中的ACTH、TSH、FSH、LH、PRL、GH含量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SAH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PRL、GH含量在发病后1~3 d、7~9 d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发病后7~9 d变化明显;脑血管痉挛(CVS)组和非CVS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SAH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GH、PRL含量与病情演变、CVS程度有关,并可判断预后.
作者:张正春;刘春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