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熟肽基因克隆及表达

张虎;杨吉成;盛伟华;缪竞诚;李丽娥;王金志;白艳艳;谢宇锋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PCR, A-T克隆,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表达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的基因工程菌.方法人工合成1对含EcoRI和BamHI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hBDNF成熟肽基因,用A-T克隆法与pUCm-T载体连接后,再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将重组体pBV220-hBDNF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42℃热诱导表达.结果经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证明重组入载体中的DNA片段确为hBDNF,并成功表达出hBDNF蛋白.结论该研究成功地克隆出hBDNF基因编码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表达,表达效率达25%,为今后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的临床意义

    回顾性分析术后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共93例的超声二维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表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二维和血流多普勒特征各有其特点可循.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鉴别两者简捷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沈伟东;查月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H-TdR内污染致单个细胞核吸收剂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内污染致单个细胞核吸收剂量.方法采用3H-TdR小鼠尾静脉注入和液闪测定的方法,研究注入3H-TdR后其在体内血液、胸腺、脾脏淋巴细胞核及骨髓细胞核中的动态掺入过程.经过统计学回归分析和微机选择合适模型拟合符合各自掺入规律的公式.通过对其进行积分计算,估算出3H-TdR内污染后不同时间段单个细胞核平均所受到的累积活度(Bq·h),从而计算出单个细胞核的平均吸收剂量(cGy)和吸收剂量的转换因子(Gy·Bq-1·g).结果掺入公式分别为:血液A(t)=93.24231e-0.03662t -93.24231e-0.06226t (r=0.9626),胸腺A(t)=105.6696e-0.02319t -105.6696e-0.03662 (r=0.9054),脾脏A(t)=160.1895e-0.04212t (r=0.9852),骨髓A(t)=232.7833e-0.04151t (r=0.9609).在120 h后,单个细胞核的平均吸收剂量分别为血液2.37 cGy,胸腺3.31 cGy,脾脏6.95 cGy,骨髓5.95 cGy.结论 3H-TdR内污染致单个细胞核吸收剂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变缓.

    作者:郭丽;杨占山;杨淑琴;章文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胎死产临床防范措施分析

    双胎妊娠分娩时难产发生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因此,如何降低双胎妊娠的围产儿病死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现将我两院近20年来5例双胎死产情况分析如下,并提出临床防范措施.

    作者:李红英;李少琴;罗淑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结127例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其中基础复合骶管麻醉51例,气管插管加骶管麻醉32例,静吸复合全麻44例.认为手术部位、术前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状况是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主要根据;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加强呼吸管理并注意保暖是保证患儿麻醉平稳的关键.

    作者:康立;吴嘉伟;李月琴;袁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灯盏佃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佃辛注射液,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灯盏佃辛注射液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琰萍;许丽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联合化疗时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临床肿瘤治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对126例实施联合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陆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咽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探讨口咽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采用活检或手术标本做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例口咽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均为B细胞低度恶性.1例为CCL型,1例为淋巴浆细胞型,4例为浆细胞型.免疫表型IgG、IgM为主,缺乏IgD.局部生长缓慢,较少转移,临床预后较好.因此手术为首选疗法.对口咽环黏膜慢性炎,应予以有效抗菌治疗,并注意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鉴别.

    作者:何娅;徐天蓉;范钦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早期吸入普米克令舒预防哮喘疗效观察

    为探讨雾化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患儿、早期预防哮喘的疗效,我院从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对毛支患儿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即普米克令舒)加支气管扩张剂喘乐宁和爱喘乐治疗,并与单用喘乐宁和爱喘乐作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兰平;彭国玉;周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损伤后的大鼠脊髓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损伤12 h VEGF即可在大鼠脊髓软脊膜、脊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表达,1 d达高峰,并持续到3 d,7 d时开始下降.结论急性损伤可上调VEGF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VEGF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损伤神经元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关永林;石正洪;郑祖根;董启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的不足与改进探讨

    对1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请20名骨科医生先后依据平片、CT片判断骨折类型(Schatzker 分类),制定治疗计划.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仅依据平片判断骨折类型,总体的出错概率为18.4%,进一步依据CT判断后,降为4.1%;(2)平片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Ⅲ型的判断准确率明显较Schatzker Ⅳ~Ⅵ型的低(P<0.01);(3)部分CT资料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并以Schatzker Ⅳ~Ⅵ型突出(86%).区域分布以平台面和平台后部为主.提示胫骨平台面及其后部结构是三维重建的重点区域;CT检查对考虑行保守或闭合性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是必要的.

    作者:张志刚;杨惠林;包肇华;陈剑华;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泽马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初步疗效分析

    将60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平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泽马可和谷维素(安慰剂)治疗4周.4周后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泽马可组患者总体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86.7%,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56.7%(P<0.05).提示泽马可12 mg/d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缓解便秘、腹胀、腹痛症状,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艳;王少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桡骨远端交锁钉进钉点与桡神经浅支关系的解剖学观察

    观察5具1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支分支处的位置,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Lister结节、桡骨茎突及头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显示,桡神经浅支在距离Lister结节3.67±0.99 cm、肱骨外上髁突出点与Lister 结节连线外侧1.39±0.35 cm处分出内外侧支.桡神经浅支的内侧支位于Lister结节与桡骨茎突的桡侧半,与Lister结节的平均距离为1.42 cm.表明桡骨远端交锁钉进钉点选择Lister结节不易损伤桡神经浅支,但选择切口时应避开头静脉及扩髓时保护周围皮肤.

    作者:赵洪;郑祖根;严军;言湛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MP-2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8%,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2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病理分期相关(P<0.01).结论 MMP-2在胰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房丽忠;冯一中;任苏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533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回顾分析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533例老年患者,其中511例治愈,20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变行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认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使得老年患者的LC和中青年患者的LC一样安全可行.

    作者:钟丰云;吴浩荣;王浩炜;孙亦晖;陈伟;谷春伟;龚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厂家卡马西平片质量对比考察

    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要求,测定不同厂家生产的卡马西平片的含量、崩解时限及溶出度.结果各厂生产的卡马西平片含量、崩解时限均达规定要求,但崩解时限、溶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有2个厂家生产的卡马西平片溶出度不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提示不同厂家生产的卡马西平片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高志强;潘杰;张全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肠癌并发穿孔的外科治疗

    分析27例结肠癌并发穿孔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防治及治疗效果.27例均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膜炎、肠梗阻及其他消化道症状,22例(81.5%)为术中诊断.分别行肠切除和(或)造瘘术.结果无手术死亡,25例顺利出院.随访19例,15例死于术后第2年内,4例存活.提示结肠癌穿孔不易术前确诊.急诊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术中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术式.

    作者:姚栋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姜黄素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生长因子(VEGF和bFGF)诱导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增生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利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CAM小血管生成,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姜黄素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王晓庆;梁中琴;顾振纶;范盘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槲皮素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缺氧条件下ET-1和NO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槲皮素在缺氧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通过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培养上清中ET-1、NO的水平.结果 HUVEC缺氧48 h后,NO含量下降,而ET-1含量明显增加,如在缺氧前用不同浓度槲皮素(10、20、40、80 μmol/L)与HUVEC预孵48 h,则可对抗缺氧引起的ET-1和NO水平的改变.结论槲皮素能分别提高和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时ET-1和NO的水平,可能因此而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朱益;梁中琴;顾振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联合乳果糖治疗重症肝炎对血浆氨基酸谱变化的影响

    目的明确重症肝炎氨基酸谱变化的特点,探讨血浆置换(PE)及血浆置换联合乳果糖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血浆置换及其联合乳果糖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各20例,分析其氨基酸谱变化特点及氨基酸变化与PTA改善的关系.结果重症肝炎患者血清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浓度显著增高,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浓度和BCAA/AAA比值显著下降(均P<0.01);PE及PE联合乳果糖治疗组芳香族氨基酸浓度下降,支链氨基酸浓度升高,BCAA/AAA比值上升(P<0.05),联合组与单纯PE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BCAA上升值、AAA下降值与PTA增加值呈正相关.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存在特征性氨基酸谱改变,尤以BCAA/AAA比值的改变与肝功能改善显著相关,PE治疗能调整氨基酸代谢,改善患者肝脏功能,联合应用乳果糖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吴旭东;赵卫峰;谢学顺;甘建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50例分析

    应用宫腔镜电切仪治疗慢性宫颈炎和(或)宫颈管赘生物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或)阴道镜检查排除子宫颈恶性病变,置入宫腔镜应用电视成像系统全方位观察宫颈表面及宫颈管病变,确定宫颈管赘生物的位置及与宫颈管内口的关系,采用顺行或逆行切除法,用环行电极自赘生物根部纵行切割直至切净赘生物,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验.术后2个月随访,46例治愈,治愈率达92%,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表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胡敏;徐惠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