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婷;管雁丞;刘秀明;罗颂平
以水、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为溶剂对薄荷进行提取,得四种提取物.采用DPPH法(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hydrazyl)对各提取物进行自由基消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薄荷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消除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同一浓度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消除能力顺序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三氯甲烷,不同浓度同一溶剂的提取物,对自由基消除能力先是随着浓度的加大而增大,然后趋于平缓.
作者:庞锦伟;胡广林;张敬迎;梁振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及T174M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以泸州地区14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相关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M235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34.087,P=0.000< 0.05);T174M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x2=1.877,P=0.391 >0.05).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组基因型和等位频率与对照组比较,M235T正常对照组除与肝火亢盛证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它证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174M正常对照组除与痰湿壅盛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322,P=0.038 <0.05),与其它证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痛的易感基因型;T174M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可能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痰湿壅盛有关;中医实证和虚证之间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廖慧玲;尹思源;葛丽春;王全;周喜芬;石含秀;史书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比较白脊藤壶不同条件下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方法 新鲜藤壶去壳后粉碎,分别采用水提取、70%乙醇提取和酶法提取.利用微量测定法进行抗菌活性分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为供试茵,对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稀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测定各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动物模型,检测各提取物抗炎作用.结果 藤壶酶法提取物抑菌效果强于其他提取物,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水提物和醇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醇提取物对小鼠扭体反应有镇痛作用.结论 白脊藤壶提取物具有抑菌、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胡文婷;邓世明;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通莲汤(TD)对胃癌MGC803细胞形态和生长周期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将MGC803细胞于37℃,5%饱和湿度的CO2培养箱孵育24 h,分别加入倍比梯度的TD、TD化裁方(THC)和不同浓度的消癌平注射液(XAP),48h后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TD的IC50值为60.2μg·mL-1;与空白对照组(C)相比,该方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TD组细胞在G2期的比率为(69.56±2.06)%.结论 通莲汤通过抑制细胞进入M分裂期从而干预胃癌MGC803细胞生长,与消癌平对该细胞系的调节周期作用相类似.
作者:贾永森;王亚;喇孝瑾;田春雨;李继安;郝晓惠;韩炳生;Gabriella Hegyi;秦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当归补血汤中当归的鉴别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当归补血汤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当归补血汤中的当归药材,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ODS-C18(5 μm,250 mm×4.6 mm)分析柱;流动相:甲醇-0.5%乙酸水溶液(44∶55);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24 nm.结果 当归的薄层色谱鉴别具有较高的专属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阿魏酸方法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样品在0.012 6 ~0.25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1%,RSD=0.78%.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凤瑞;周贤;刘炎;翁丽丽;王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罗颂平教授从事中医妇科医疗、教学工作近三十载.该文主要总结了罗颂平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经验及特色,罗师治疗PCOS以调补肾阴肾阳平衡、健脾化痰、活血行气为原则,并主张周期用药,攻补兼施;因地制宜,化湿养阴;用药轻简,灵活化裁;衷中参西,不拘泥一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并附典型医案一则.
作者:冯婷;管雁丞;刘秀明;罗颂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属于安全性评价Ⅰ级;对照组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Ⅱ级、Ⅲ级各3例.两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梁玉磊;马红利;孙立虹;李新华;刘丽;李文丽;孙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七叶莲所含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辅助专项预试验法.结果 七叶莲中黄酮、糖类、氨基酸、皂苷、挥发油、酚性成分、有机酸、油脂、甾体类成分的系统预试实验结果为阳性.黄酮的辅助专项预试实验结果为阳性.结论 七叶莲中含有黄酮、糖类、氨基酸、皂苷、挥发油、酚性成分、有机酸、油脂、甾体类等成分.
作者:张慧;章立华;黄玉香;许瑞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炮制前、后亳州丹皮水提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炮制前丹皮组、炮制后丹皮组.多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平均动脉压(MB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等容期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等容期压力大降低速率(-dp/dtmax)、心率(HR)及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炮制前、后丹皮组大鼠的MBP、LVSP、±dp/dtmax、HR均高于模型组,LVEDP均低于模型组,并能有效降低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结论 炮制前、后的丹皮水提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电图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但炮制前、后丹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已炮制的丹皮虽然外观较好,但是药效并未见增强.
作者:张兴珍;周蕾;王明彦;宋烨;秦晓林;隗磊;余尚工;方念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针刺对智力低下儿童智力结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4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其综合疗效,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智力的改善程度,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程度.结果 针刺组治疗后总智商(FIQ)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操作智商(PIQ)提高显著(P<0.05),但言语智商(VIQ)变化不明显(P>0.05);而药物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针刺组治疗前后各分测验量表的变化,算术、理解、背数、填图、图片排列、积木、编码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分类、词汇、拼图治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针刺可以促进MR患儿的智能恢复,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临床上应具体分析患儿的智力结构,治疗和康复训练必须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作者:黄劲柏;刘龙浩;王志;林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肾虚质大鼠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探讨肾虚质与免疫基因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猫吓鼠”的方法,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提脾脏淋巴细胞总RNA,经标记、杂交、芯片扫描、图象采集与数据分析等过程获得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结果 通过对以上免疫相关的基因的统计分析,发现有12条基因在两次杂交中均有差异,其中有5条基因在模型组表达上调,经药物干预后表达下调;有7条基因在模型组表达下调,经药物干预后表达上调.结论 肾虚质大鼠脾脏淋巴细胞既表达免疫相关的正向调节基因,亦表达负向免疫相关的调节基因,在两次杂交中均有差异的12条基因可能是与肾虚质直接相关的免疫基因.
作者:孙理军;党照丽;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红霉素、白头翁汤、红霉素加白头翁汤对甲硝唑治疗无效的人芽囊原虫病的作用效果.方法 体外实验:体外培养人芽囊原虫,分别加不同浓度上述药物并于24 h和72 h后对虫体进行计数从而判断药物体外作用效果.临床效果观察:将112例确诊为人芽囊原虫病且甲硝唑治疗2个疗程后未能阴转的患者分3组,分别予红霉素、白头翁汤、红霉素加白头翁汤治疗,连服10日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粪检查找人芽囊原虫.另设30例病人为对照组.结果 体外实验:红霉素组≥80μg,/ml组72h后虫体全部死亡,适杀虫浓度为20 μg/ ml;白头翁汤组6400μg/ml组24 h、72h后虫体全部死亡,适杀虫浓度为1600μg/ml;红霉素加白头翁汤组中,>10μg/ml+ 1600μg/ml组24h及72h后虫体均全部死亡,适杀虫浓度为红霉素10μg/ml+白头翁汤1600μg/ml.临床效果观察:红霉素组、白头翁汤组、红霉素加白头翁汤组有效率分别为86.5% 、72.0%、94.0%,而对照组无一例自行阴转.结论 红霉素、白头翁汤均具一定抑虫作用,若结合使用,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陶霖;姜海行;卢杰夫;金群馨;唐国都;卢作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综述近十年有关鸡血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展望鸡血藤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鸡血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大量文献,对鸡血藤药理作用的有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与结论 鸡血藤具有改善造血系统、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作者:秦建鲜;黄锁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兔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白介素-1β(IL-1β)体外诱导兔软骨细胞,建立变性兔软骨细胞模型,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30μmol/L槲皮素组、60μmol/L槲皮素组、120μmol/L槲皮素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模型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说明IL-1β能够显著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兔变性软骨细胞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及不同浓度槲皮素组组间相比,吸光度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均可明显促进变性软骨细胞的增殖,其增殖作用与槲皮素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槲皮素能够显著促进IL-1β体外诱导兔软骨细胞的增殖,槲皮素具有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吴素珍;刘霞;李加林;胡海波;张蕊;吴龙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四磨汤由槟榔、人参、乌药、沉香4味药组成,组方简单,但是临床应用及临床疗效都不错,尤其是在胃肠功能方面的疗效有相当多的研究报告.文章通过了解四磨汤及其活性成分对胃肠动力的作用,可知四磨汤可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症状,但机制不明;各药物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作用.
作者:陈其城;蒋志;曹立幸;陈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两组均口服甲钴胺500μg,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中药外洗,对照组给予温水外洗,疗程8周.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洗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解晓静;邢兆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橘皮竹茹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BRG)大鼠模型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与血清胃泌素(GAS)和胃黏膜PGE2含量的关系.方法 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橘皮竹茹汤高、低剂量组、西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自制胆汁返流液灌胃方法建立BRG大鼠模型,治疗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损伤,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大鼠见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样化生;与空白组比较,GAS、PGE2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橘皮竹茹汤高、低剂量组及西药组GAS、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橘皮竹茹汤低剂量组及西药组比较,橘皮竹茹汤高剂量组相关测定结果具有明显优势(P <0.05、P<0.01).结论 橘皮竹茹汤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升高血清GAS、胃黏膜PGE2相关.
作者:姚春;姚凡;赵晓芳;谢武;李娜;韦玉仙;何燕;付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WHO将偏头痛归为人类致残性强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笔者通过检索近5年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对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现状予以归纳总结.
作者:曹丽翠;黄银兰;王磊;代阳倩;姚辉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黄帝内经》存留大量隐喻修辞,这些隐喻对于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译文文本诸家各执一词.因其语言久远,要实现对其跨时空正确理解,鉴于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及相关跨空间整合的基础上,该文尝试对《黄帝内经》中的隐喻翻译过程进行理清,并对两种译文进行分析,针砭译文.
作者:张斌;李莫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体外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166,33.2,6.64 μg/ml)的白花蛇舌草水提液作用于CEM细胞24,48,72h后,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探索白花蛇舌草诱导CEM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 白花蛇舌草能抑制CEM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且随用药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白花蛇舌草能促进Bax基因表达,并与用药浓度的加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呈正比关系.结论 白花蛇舌草水提物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与下调Bcl-2基因、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下降有较大关联.
作者:朱大诚;潘荣斌;王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