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婷;邓世明;张凯
目的 观察针刺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肺组织p38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改善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哮喘模型组(M组)、哮喘模型针刺组(A组),每组10只.制作卵蛋白致敏哮喘大鼠模型,取大椎、肺俞(双)、风门(双)穴位给予针刺,隔日一次,共针7次.针刺干预实验结束时,计数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p38MAPK的蛋白含量.结果 M组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较C组显著增多(P<0.05);A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M组(P<0.05).M组大鼠肺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较C组增多(P<0.05);A组大鼠肺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低于M组(P<0.05).结论 针刺对哮喘的治疗作用与降低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降低肺组织p38 MAPK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亚;喇孝瑾;崔建美;林清;刘慧娟;孙娜;王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规划教材的异同.并从教材之间的异同阐述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两门学科与中西医结合的关系.
作者:王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对苍术近年来炮制研究从化学成分、药理、工艺、辅料、药用部位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通过查阅近年的文献资料,综述了苍术炮制研究概况.该文为进一步研究苍术提供参考.
作者:王文凯;张正;翁萍;龚千锋;钟凌云;张金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蒙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蒙药用植物203种,隶属125属51科;植物种较集中在大科中,但科、属的组成以单种科、寡种科、单种属、寡种属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所占比例高,一、二年生草本的比例次之;水分生态类型中以生植物的比例近占一半;药用部位以全株利用比器官利用多,地上部位的利用多于地下部位为特点.根据以上结果提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是蒙药用资源长期存在的保障;资源摸底工作不足,需要建立资源数据库;需要加强蒙药用植物资源基地建设.
作者:娜日苏;王晓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热敏灸对大脑皮质细胞色素C(Cyt C)与Bax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热敏灸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0只)、艾灸组(10只)和热敏灸组(10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2h后进行再灌注,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大脑皮质Cyt C与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0分,其余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1~3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侧脑组织可见神经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胞质呈空泡变性、疏松、胞核浓缩深染;大脑皮质Cyt C与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热敏灸组大鼠脑组织排列较致密、整齐;大脑皮质Cyt C与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热敏灸具有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降低大脑皮质Cyt C与Bax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肖爱娇;康明非;陈日新;熊浩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该病特别是在对症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文从脏腑病机的角度阐述了本病与少阳病的相关性,提出了应用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治疗该病的思路.
作者:屈杰;张怡;谭万初;杜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牡蛎降脂胶囊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 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便秘小鼠的粪便排泄情况、小肠推进运动和肠水分等指标;观察正常小鼠的大肠推进运动;应用在体肠管实验法研究正常大鼠回肠收缩活动情况和对正常小鼠肠道作用机制.结果 牡蛎降脂胶囊能够缩短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增加小鼠粪便粒数,改善粪便性状,增强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增加小鼠肠水分,增强小鼠大肠推进运动,促进大鼠回肠收缩,增加小鼠肠腔液体量(P<0.05或P<0.01).结论 牡蛎降脂胶囊具有较好的润肠通便作用,能有效治疗便秘.
作者:邹贤刚;付书婕;黄兴振;巫玲玲;蒋伟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90例DPN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疼痛得分、踝-肱指数(ABI)、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实施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P<0.01)、疼痛得分明显减轻(P<0.01)、更高的ABI(P <0.01);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 (P <0.05).结论 DPN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缓解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痛苦,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斌;李凯;黄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K)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NS组,每组3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Bleomycin,BLM),假手术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7,14,28 d随机取10只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并处死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m-blot法检测Cat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NS组血清中LN和HA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CatK的表达升高(P<0.01或P<0.05).结论 PNS对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atK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晓芳;杨会慈;段斐;刘嘉林;党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临床上,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保健、养生、食疗之法论述颇多;中药治病方面也运用广泛,效果肯定,但在针刺和艾灸方面论述颇少.该篇试从古典针灸理论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作者:李雪青;石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从现代技术风险的角度透析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从现代技术风险和现代化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学在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和现代化的困境;分析了中医学的科学性特征;从现代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中医学规避现代风险得以发展的路径.
作者:陈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人参为常用补气中药,其抗抑郁作用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人参抗抑郁文献,对人参、人参活性成分及其复方的抗抑郁研究进行总结,表明人参及其活性成分或代谢物抗抑郁作用肯定,其机理涉及单胺递质及其受体表达、HPA轴功能、神经再生及其可塑性、外周免疫细胞因子及神经内分泌等.人参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提高其诊治水平均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黄世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阐明了由于职业要求及个人发展,临床护理专业大学生情感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建地方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感培养现状,并就积极推进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作者:周秋莲;杨细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山慈姑对甲状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山慈姑作用于甲状腺癌SW579细胞,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中药山慈姑作用于SW579细胞前后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1~ 100mg/ml范围内时山慈姑能不同程度的抑制SW579细胞的生长,山慈姑对SW57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81 mg/ml,佳作用时间为药物处理后48 h.山慈姑能降低SW579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山慈姑能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为山慈姑辅助治疗甲状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俊林;卢德成;罗佐杰;蒙雯雯;黄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湖北巴戟天的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DOH)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的成分.方法 对湖北巴戟天根的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萃取物经硅胶、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湖北巴戟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二十四烷酸(Ⅱ)、1-羟基-2-羟甲基蒽醌(Ⅲ)、齐墩果酸乙酸酯(Ⅳ)、茜素二甲醚(Ⅴ)、百眼藤A(Ⅵ)、β-胡萝卜苷(Ⅶ)、2-羟基-l-甲氧基蒽醌(Ⅷ)、2,5-二羟基-1-甲氧基-蒽醌(Ⅸ).结论 化合物Ⅱ、Ⅳ、Ⅴ、Ⅵ、Ⅶ、Ⅸ为首次从湖北巴戟天植物中发现,也是首次从虎刺属植物中得到.
作者:杨曦亮;张鹏;吴继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罗颂平教授从事中医妇科医疗、教学工作近三十载.该文主要总结了罗颂平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经验及特色,罗师治疗PCOS以调补肾阴肾阳平衡、健脾化痰、活血行气为原则,并主张周期用药,攻补兼施;因地制宜,化湿养阴;用药轻简,灵活化裁;衷中参西,不拘泥一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并附典型医案一则.
作者:冯婷;管雁丞;刘秀明;罗颂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确有疗效的外用制剂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外伤复合冰醋酸复制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溃疡面积的影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 皮粘散可明显减少慢性皮肤溃疡大鼠的溃疡面积,同时也能上调创面组织中EGF和bFGF的表达,此外,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皮粘散也可促进肉芽组织、纤维胶原及新生血管的生长,加速溃疡创面愈合.结论 皮粘散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EGF及bFGF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宇轩;陈明岭;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山楂叶提取物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机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山楂叶提取物微球,以收率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山楂叶提取物微球的佳制备工艺为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1.0,药物浓度为3.0%,所制得的山楂叶提取物微球收率为85%,包封率为81%;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10h时累积释放率达到91.282%.结论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山楂叶提取物微球收率和包封率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过程稳定可行,适合大工业生产.
作者:杨希凡;高巍;孟美;张炜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验方消臌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2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消臌汤,观察腹水量和证候积分,分析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腹水消退率为90.91%,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腹水消退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61.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验方消臌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较佳.
作者:李勇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及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调查108例大肠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其中95例已主动或被动了解自己的病情也能积极配合治疗,35 ~ 45岁36例,45岁以上7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0例,高中36例,初中29例,小学及文盲13例.结果 108例大肠癌患者:90%以上的患者相信术后化疗效果,明白配合医护人员化疗的重要性及药物的副作用.68%以上的患者了解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只有26%患者相信心理因素与疾病及化疗疗效的影响作用.结论 大肠癌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很大帮助.
作者:石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