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祛脂胶囊中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胡旺生;邢娟;谈晚生

关键词:祛脂胶囊, 熊果酸, 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目的 建立祛脂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溶液(72∶ 2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结果 熊果酸进样量在0.22 ~ 2.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102.3%,RSD=1.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1例中医药治疗存活9年病例36诊处方分析探讨朴炳奎辨治肠癌经验

    朴炳奎教授临床采用中医药维持治疗中晚期肠癌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减低复发转移率,延长远期生存时间.文章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朴炳奎教授中医药治疗存活达9年的1例典型肠癌病例的全部36诊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从而总结朴炳奎教授辨治肠癌的临床用药经验.

    作者:王兵;侯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芪丹息敏颗粒对慢性荨麻疹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丹息敏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芪丹息敏颗粒,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连续用药2个月,在用药开始后的10 d,20 d,30 d,60 d时对瘙瘁程度、风团数目等进行评估,各组在用药前和用药60天时静脉采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数目和CD4+/CD8+比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30天时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0天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0天时CD3+、CDs+上升(P<0.01),CD4+、CD4+/CD8+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免疫平衡失调,芪丹息敏颗粒可使紊乱的免疫功能趋于正常,从而减少了该病的复发,提高了疗效.

    作者:黄彦;梁承志;欧柏生;王艺;冯杲;张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泪囊冲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泪囊冲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33例符合急性泪囊炎标准的患者采用泪囊冲洗联合中药熏蒸方法治疗.结果 33例患者均在三天内急性炎症得到控制,31例进行泪囊冲洗后1周内炎症迅速减轻,皮肤的红肿热痛基本消失,显效率达到93.90%.结论 泪囊冲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三联法治疗宫腔粘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介绍中医三联法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中医三联法治疗宫颈粘连的临床效果.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补佳乐及安宫黄体酮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三联法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停药3个月及6个月的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宫颈粘连的患者在用西药性激素行人工周期治疗的同时用中医辨证施治,可起到调整全身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熊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邪正观”重新认识恶性肿瘤的特点

    在继承前贤对肿瘤特点认识的基础上,以临床实践为依托,结合肿瘤特点中尚未全面阐释的问题或现象,在中医学“邪正观”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恶性肿瘤邪之特点、恶性肿瘤正之特点及对这种特点对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意义,以期为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作者:王立国;部爱贤;张光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祛脂胶囊中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祛脂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溶液(72∶ 2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结果 熊果酸进样量在0.22 ~ 2.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102.3%,RSD=1.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旺生;邢娟;谈晚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丁硼乳膏在慢性龈炎洁治术后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丁硼乳膏在慢性龈炎洁治术后作为辅助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牙龈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洁治术后配合使用丁硼乳膏,对照组采用单纯洁治术,1周后复查,观察两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变化和治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慢性龈炎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为63.33%.结论 丁硼乳膏作为慢性龈炎洁治术后的辅助用药,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卫东;李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针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出血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第3天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移植BMSCs、以及移植BMSCs联合电针,建立生理盐水组、BMSCs组和电针BMSCs组.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数及Bax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针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下降.在各时间点电针+ BMSCs组的Bcl-xl阳性细胞数与BMSCs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显著增加;而Bax阳性细胞数则减少.结论 电针联合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上调Bcl-xl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邓莉;梅志强;常能彬;高小青;郭侃;杨朝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酒制大黄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酒制大黄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影响.方法 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黄(生大黄、酒大黄和熟大黄)主要成分含量基础上,用大黄提取液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斑马鱼胚胎不同阶段的形态学变化,记录胚胎死亡数并统计心率等.结果 生大黄和酒制大黄中主要成分含量差别较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影响也不同,对胚胎致死方面作用强弱为:酒大黄>生大黄>熟大黄;对胚胎形态学影响方面,不同大黄均可引起胚胎心包水肿、卵黄囊(腹部)扩大和腹部出血等,酒大黄组还出现了尾部畸形;此外,不同大黄均有减缓心率的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酒大黄≈生大黄>熟大黄.结论 大黄对斑马鱼胚胎都具有致死和致畸作用,但不同酒制品的作用强度不同,其中酒大黄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强,生大黄次之,熟大黄的影响弱.

    作者:朱淑珍;李银保;陈缵光;George Q Li;姚美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体外对胃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该方体外作用于胃癌细胞对凋亡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该方体外可导致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上调,Bcl-2、Bcl-xl、Survivin表达下调.结论 健脾养正消癥方可能是通过调节Bax、Bcl-2、Bcl-xl和survivin的表达来发挥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陈敏;刘沈林;吴坚;邹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用穴规律分析

    目的 对针灸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其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2013年以前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6篇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经脉选用规律、常用刺灸方法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心绞痛选穴共涉及72个腧穴,主穴使用频次高的依次为: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神门、巨阙、郄门.常用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和手厥阴心包经.结论 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用穴以心经及心包经相关的特定穴为主穴,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

    作者:程施瑞;邵欣;梁繁荣;曾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方穿蛭透皮贴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吸收、释放度研究

    目的 制备复方穿蛭透皮贴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和释放度行为,为其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聚丙烯酸酯、氮酮、丙二醇、薄荷醇为材料制备复方穿蛭透皮贴,按《中国药典》方法测定体外释放度,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透皮贴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 复方穿蛭透皮贴的体外释药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 复方穿蛭透皮贴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体外经皮渗透作用.

    作者:王丽娜;陈来祥;王冬梅;宋红敏;齐佳悦;王新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 研究麻黄多糖提取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超声波提取麻黄多糖,通过正交实验L9(34)设计分别考察麻黄多糖脱脂与提取条件.结果 麻黄多糖脱脂条件为取60目麻黄粉末,用5倍量(W/V) 95%乙醇超声脱脂1次,40min;麻黄多糖提取条件为用10倍量(W/V)蒸馏水超声提取3次,每次60min,合并水提液,浓缩,用85%乙醇醇沉.在此条件下麻黄多糖提取量为0.121 5%.结论 本方法优化了麻黄多糖提取工艺,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多糖提取率高.

    作者:赵云生;毛福英;姚海花;白长财;赵启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甲嘎松汤提取工艺的正交设计法优选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甲嘎松汤中两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甲嘎松汤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6-姜辣素和去氢二异丁香酚的总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乙醇用量进行考察,优化提取条件.结果 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30倍90%的乙醇,超声30 min.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作者:赵玉民;廖嘉仪;熊天琴;康萨·索朗其美;泽仁达瓦;何国林;桑传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梁文珍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从病因病机认识、诊疗思路及临证经验三个方面分析了梁文珍名老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并以其经验方化癥汤的临证应用,进一步阐述了其组方特色及临证疗效.

    作者:杨卫灵;刘春丽;梁文珍;孙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黑斑蛤蚧对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治疗的药效评价

    目的 探讨黑斑蛤蚧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给予黑斑蛤蚧粉干预治疗.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以及IgE水平,评价黑斑蛤蚧的药效.结果 肺组织炎症改变不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以及IgE水平显著低于实验对照(P<0.05).结论 黑斑蛤蚧对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班建东;廖成成;徐永莉;唐景财;陈缨;李力;何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贵州石斛人工栽培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目的 明确贵州省石斛人工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和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实地调查省内石斛的主要栽培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 石斛常见的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5种类型,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有4个方面因素,常见的虫害有3种类型,不同类型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同.结论 调查结果对于有效解决我省石斛人工栽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推动全省石斛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GAP认证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文龙;曾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白花蛇舌草水提物对白血病CEM细胞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对CEM细胞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水提物作用CEM细胞24,48,72h后,通过MTT比色试验,检测其对CEM细胞的抑制率;用浓度分别为166μg/ml、33.2μg/ml、6.64μg/ml的白花蛇舌草水提物作用于CEM细胞24,48,72h后,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探索白花蛇舌草抑制CEM细胞的可能机制.结果 白花蛇舌草水提物能够抑制CEM细胞的生长;白花蛇舌草能促进CEM细胞的P53基因表达,且随用药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53基因表达也逐渐增强.结论 白花蛇舌草水提物能抑制白血病CEM细胞的生长,其作用强度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其抑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基因的表达有较大关联.

    作者:朱大诚;潘荣斌;王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杜武勋教授论中医气化与冠心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杜武勋教授认为气化是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高度概括,气化失司,机体则会产生痰饮、水湿、浊毒、瘀等病理产物,并进一步影响气化.冠心病之本虚在于脏腑气化功能失常,重点在心,旁及四脏,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是发病重点.由于人体精微不得正化,形成病理产物,痹阻心脉,构成冠心病之标实,因此对冠心病治疗分为实证期于虚证期,治疗的目标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利用中药纠正机体的失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作者:丛紫东;杜武勋;朱明丹;林圆圆;王智先;罗庆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石见穿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石见穿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酸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分析使用MI-crosorb-MV 100-5 C18柱,流动相甲醇-1%醋酸水溶液15:8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在研究的浓度线性范围内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分离度.石见穿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酸的平均价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3% (1.35)和102.50% (0.59).结论 该方法是同时测定石见穿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酸含量的一种方便高效液相方法.

    作者:才玉婷;武蕾蕾;沈广志;梁启超;吴宜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