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步克隆法构建人拓扑异构酶Ⅲalpha真核反义表达载体及鉴定

周献锋;曹建平;王明明;罗加林;朱巍;郑斯英;朱财英

关键词:人拓扑异构酶Ⅲ大片段载体构建, 反义核酸, atm基因
摘要:目的应用分步克隆法构建人拓扑异构酶Ⅲ alpha (hTOP 3 alpha)真核反义表达载体,为进一步阐明其与控制细胞周期的相关基因ATM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ATM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步克隆法首先用 Hind Ⅲ和EcoRI双酶切构建插入2.6 kb的片段,再用EcoRI酶切插入另一1 kb的片段,终获得人拓扑异构酶Ⅲ真核反义表达的重组载体.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人拓扑异构酶Ⅲ真核反义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为研究ATM基因与人拓扑异构酶Ⅲ的相互作用,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大片段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探索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60例连续住院8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于出院10d、3个月、6个月时进行社会功能测评.结果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100%,PANSS总分、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和住院时间及住院次数相关,出院后10d与3个月、6个月社会功能总体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期住院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应让患者及时回归社会,减轻患者社会功能缺陷.

    作者:唐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诊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术式选择

    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急诊一期修复严重小腿远端创面,同时将骨折复位内固定并将神经断端与附近皮神经作端侧吻合.结果:13例创面一期愈合,效果满意,方法简单可靠.随访1年,检查负重步行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均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

    作者:祁强;李永林;林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隐球菌病4例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可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脑炎以及甚为少见的脑实质的隐球菌孤立性肉芽肿(cryptococcal granuloma)3种类型[1].

    作者:包健荣;邓海贞;叶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防治

    采用简易碎吸术及血肿粉碎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2例.结果:92例中,再出血13例,其中简易碎吸术组10例(76.92%),血肿粉碎术组3例(23.08%),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机6 h内18例中,再出血6例(占33.3);手术时机6 h之后74例中,再出血7例(占9.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血肿粉碎清除术更安全,术后宜在出血6 h内进行,术前、后应控制患者的收缩压.

    作者:樊栋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肺胸疾病及肺胸外疾病24例误诊分析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为了总结临床经验,减少误诊,现将我院1995~2001年间收治的24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顾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8例脑脓肿的CT与MRI表现分析

    28例经手术或脑穿刺病理证实的脑脓肿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23例行MRI检查.其CT与MRI表现为:单发24例,多发4例.CT平扫示各个时期的脑脓肿表现不完全相同,典型病灶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灶或等低混杂密度的囊实性病灶(20~42 Hu),其中2例病灶内含气体,增强后病灶中央无强化,周围有明显强化的壁,除6例囊壁欠光整外,其余病灶囊壁较光整.MRI平扫示病灶中央呈低T1WI、高T2WI信号灶,有环形的高信号的壁,增强后壁强化明显,病灶中央无强化.认为脑脓肿CT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对脑脓肿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光强;李勇;龚建平;沈钧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11例

    对11例(13眼)眼轴介于32.52~35.72 mm的极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及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矫正视力>4.5者6眼(46.15%);>4.7者2眼(15.38%).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2眼(15.38%)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提示轴性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近视度数,防止视网膜并发症.后囊破裂和悬韧带断裂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与眼轴长度关系不大明显与手术技术有关.

    作者:朱若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改良双张力带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3例

    采用改良双张力带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3例,其中C1型6例,C2型5例,C3型2例,术中对双张力带的进针方法进行了改进,包括尺骨鹰嘴截骨的张力带方法也进行了改进.13例均获得随访9~13个月,平均11个月.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优5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4.6%.无1例退针.认为应用防退针技术的双张力带法仍然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比较好的选择.

    作者:邵金龙;张秋林;王秋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睾丸扭转9例诊治分析

    睾丸扭转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如延误复位时机往往导致睾丸坏死,部分可进一步导致不育。

    作者:徐仁方;夏炜;何小舟;车文骏;经浩;巢志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外伤性癫痫34例报告

    外伤后癫痫是脑外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作者:陈锦华;朱峰;周幽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埃索美拉唑为主三联短程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初步疗效观察

    报告采用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一周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结果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0%,溃疡愈合率为80%,临床治愈率为85%.认为埃索美拉唑为主三联一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明显、肯定.

    作者:冯堃;郑斯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平喘膏穴位外敷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3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4)和对照组(n=118),治疗组用该院自制平喘膏穴位外敷,对照组用固本咳喘片加中药煎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与疗效无显著关系(P>0.05).结果表明:运用自制平喘膏穴位外敷预防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FR与肺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胸外科手术和呼吸科纤支镜活检的肺部组织标本共48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GFR在肺癌细胞和非恶性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组(P<0.01);EGFR在非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小细胞未分化癌(P<0.01).EGFR阳性表达与EGFR阴性表达者的一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EGFR的异常高表达;肺癌的病理类型中以非小细胞的EGFR表达率较高;EGFR的表达还不能作为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冯勇智;胡华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夜咳灵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夜咳灵口服液中盐酸异丙嗪和羟甲叔丁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盐酸异丙嗪和羟甲叔丁肾上腺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两组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4%和100.87%.认为本法检测快速、简捷、准确、可靠.

    作者:毛晨梅;张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切口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

    对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用胸腔镜探查基本确定病灶位置,并在第5肋间作一开胸小切口,对病灶和其他肺大泡用6号或9号国产胃肠缝闭器闭合.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胸,无输血,平均住院7 d;随访2年无复发.认为应用普通国产缝闭器在胸腔镜手术中是可行的,能取得与进口缝闭器一样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手术费用,疗效可靠,安全经济.

    作者:蔡建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高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2000例不同疾病患者临床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33~55 g/L)者比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33 g/L)者高血糖出现率明显增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分成10个等级后,呈现出白蛋白水平等级越低高血糖出现率越高的趋势,且白蛋白等级为1~3级者(<38.5 g/L)高血糖出现率较高(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负相关(P<0.1).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葛惠男;江国荣;徐德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呼吸衰竭患者的感染控制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而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症状和严重临床表现.

    作者:许连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混合胰岛素在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

    采用混合胰岛素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与抢救前患者的血糖、收缩压、心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变化(P<0.05),提示早期主动地小剂量使用长效与短效的混合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确保体内产生一个基础胰岛素水平,可在不引起低血糖的情况下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反复.

    作者:丁宇栋;陈尔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复合组织瓣修复唇部缺损28例

    临床上常遇到多种原因引起的唇部组织缺损,修复结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和面部组织功能。

    作者:吕艳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雷贝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将110例经快速尿素酶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ylori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实验组(RCT组,57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OCT组,53例).两组均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10 mg或奥美拉唑20 mg+替硝唑500 mg+克拉霉素250 mg,每日两次,连续7 d.并于用药后1个月行14C呼气试验检测感染是否治愈.结果:101例完成全部治疗方案,9例失访.H.pylori根除率:14C呼气试验检测结果示RCT组为90.3%,OCT组为87.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根除H.pylori.

    作者:胡端敏;王少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