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喘膏穴位外敷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曚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预防, 平喘膏, 穴位外敷
摘要:3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4)和对照组(n=118),治疗组用该院自制平喘膏穴位外敷,对照组用固本咳喘片加中药煎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与疗效无显著关系(P>0.05).结果表明:运用自制平喘膏穴位外敷预防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额面部皮肤缺损

    对8例因外伤或肿瘤术后造成额面部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额面部病灶经手术切除后,残留的软组织缺损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额面皮瓣修复,均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术后随访9个月,皮瓣颜色与受区接近,疤痕增生不明显,弹性佳.结果表明,额部皮瓣是一块修复额面部皮肤缺缺损的好材料、安全、可靠,后期外观效果满意,以颞浅血管为蒂,增加了皮瓣转移的距离和灵活性.

    作者:林伟;沈国良;祁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分叉式交锁髓内钉的研制及其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对交锁髓内钉进行改进和重设计,使之远端分叉固定于松质骨内.分叉交锁髓内钉由内钉和外钉两部分组成,打入外钉后,分叉钢条从外钉侧槽穿出,构成远端交锁固定.共治疗股骨干骨折27例,新鲜骨折24例,陈旧性骨折2例,内固定术后骨不连1例.结果:23例获得随访3个月以上,骨折全部愈合.无患肢缩短>2 cm、外旋>10°畸形;膝关节、髋关节活动良好;无弯钉、断钉及拔钉后再骨折等并发症.认为分叉交锁髓内钉操作简单,远端交锁接受X线少,并同时具有防旋转、防压缩等特性,是治疗各型股骨干骨折的合适器械.

    作者:周海斌;郑祖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病毒唑氧喷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100例疗效观察

    选取14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加用病毒唑氧喷,其他对症处理两组相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温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平均为1.9±1.08 d而对照组为4.24± 1.40 d(P<0.01)疱疹溃疡消退时间观察组为3.4±1.06 d而对照组为6.20±1.53 d(P<0.001).认为病毒唑氧喷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钱金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第一类型临床治疗分析

    对40例患者进行患牙根管治疗,43例患者进行牙周牙髓综合治疗.结果:两种方法均有效果,单纯根管治疗成功率为67.5%,综合治疗成功率为88.4%.结果表明,源于牙髓炎的慢性牙周炎通过综合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根管治疗(P<0.05).

    作者:莫朝阳;刘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和治疗观察

    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症状并随机分成3组:一组用克拉霉素10~15 m·kg-1·d-1加洛赛克10 mg·d-1;一组用羟氨苄青霉素50 mg·kg-1加洛赛克10 mg·d-1;另一组单用雷尼替丁治疗.疗程两周.结果:用克拉霉毒治疗临床有效率达91.7%Hp根除率达95%;用羟氨苄青霉素加洛赛克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75%Hp根除率达79.2%;单纯雷尼替丁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63.6%Hp根除率只有1.8%.结果表明: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多样其中以再发性腹痛为常见;克拉霉素对Hp的疗效明显优于羟氨苄青霉素(P<0.01)Hp感染并非Hp相关性胃炎的惟一致病因素但是引起胃炎临床症状复发的主要因素.

    作者:唐伟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儿闷热综合征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84例婴儿闷热综合征影响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发现:闷热时间越长,pH越低,病死率越高;超高热、低血钙与预后相关;年龄与预后不相关.

    作者:田健美;徐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段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心肌酶变化的临床分析

    对不同年龄段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127例和正常对照组32例于入院第2 d检测血清心肌酶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丁酸脱氢酶(α-ABDH)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结果:6月~3岁组血清AST、LDH、α-ABDH、CK-MB活性比~6岁组、~12岁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6岁组与~12岁组AST、LDH、CK-MB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轻症肺炎患儿常伴有心肌细胞损害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较为明显.

    作者:朱怿东;周剑峰;陈科;秦一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混合胰岛素在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

    采用混合胰岛素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与抢救前患者的血糖、收缩压、心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变化(P<0.05),提示早期主动地小剂量使用长效与短效的混合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确保体内产生一个基础胰岛素水平,可在不引起低血糖的情况下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反复.

    作者:丁宇栋;陈尔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0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分析该院1981~1997年住院患者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06例,其中1990年前住院的患者仅24例,1990年后82例,明显增多.慢性酒中毒的器质性损害已波及整个机体,躯体和精神两方面都有病理改变,均较以往病例为重.结果提示饮酒的危害性很大,节饮为优.

    作者:蒋彩霞;唐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尿激酶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研究尿激酶受体(uPAR)在肺癌组织和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uPAR与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PAR在52例肺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uPAR的阳性表达率为88.89%,非肺癌组uPAR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uPAR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有uPAR的异常高表达,uPAR在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钱斌;胡筠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6例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患者突发性死亡原因分析

    按国际颅脑损伤分类GCS评分≥9分者为轻、中型颅脑损伤.一般来说此类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6例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突发性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作一分析以从中吸取教训,指导对该类患者的处理.

    作者:沈旭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Warthin瘤32例临床特征分析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32例中男女之比为10.6∶1;位于腮腺后下极占84.37%50岁以上者占84.4%.发现Warthin瘤以50岁以上男性多见;具有消长史的特点;治疗可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或区域性切除术.

    作者:岳峰;王立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全肠外营养(Gotal Paronteral NutritionPN)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保持氮平衡,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周玲;肖本富;夏运岳;缪丽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夜咳灵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夜咳灵口服液中盐酸异丙嗪和羟甲叔丁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盐酸异丙嗪和羟甲叔丁肾上腺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两组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4%和100.87%.认为本法检测快速、简捷、准确、可靠.

    作者:毛晨梅;张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i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多见于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病死率甚高,系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anary SurfactantS)所致.NRDS的理想治疗方法是:除正压通气外同时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现将我院对15例NRDS使用PS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胶质瘤321例临床分析

    对321例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其中216例完整的随访资料进行了单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术前KPS小于70分,未能全切或次全切除者,病理分级Ⅲ~Ⅳ级以及手术后未进行放疗和化疗者为5个风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40岁,术前KPS≥70分,全切和次全切除的手术方式,病理分级Ⅰ~Ⅱ级以及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者与生存期延长有明显关系.性别和术前病程在本资料中对预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果表明,年龄、KPS、病理类型和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胶质瘤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综合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广忠;王中;周幽心;周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98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收集1998~2003年4月间9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是否接种疫苗、发病季节、年龄分布、临床特征和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98例麻疹患者在流行病学方面有差异;8个月内婴儿麻疹发病率高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发病率有下降趋势;成人麻疹发病率高并发症多.

    作者:刘高金;赵卫峰;江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宫复合剂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采用HPLC法测定宫复合剂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50~200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6%,RSD=0.7%.认为本方法简便、精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手段.

    作者:潘杰;张全英;袁心慧;施爱明;张勇;仇其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ICU念珠菌肺部感染28例初步分析

    收集28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念珠菌肺部感染,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氟康唑治疗转归.结果,ICU念珠菌肺部感染发病率较高;与病情危重度、联合应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以及介入性治疗有关;28例念珠菌肺部感染氟康唑治疗有效率达93%.认为对ICU念珠菌肺部感染应引起重视;氟康唑治疗有效率高,副作用轻微.

    作者:朱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生乳素(PRL)及雄激素(T)水平,健康育龄妇女30名作为对照.结果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P<0.01, P<0.05),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作者:刘曼华;程英;管卫群;陶潜;郑艳莉;杨其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