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8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刘高金;赵卫峰;江敏华

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摘要:收集1998~2003年4月间9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是否接种疫苗、发病季节、年龄分布、临床特征和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98例麻疹患者在流行病学方面有差异;8个月内婴儿麻疹发病率高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发病率有下降趋势;成人麻疹发病率高并发症多.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尼卡地平下调大鼠系膜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体外对大鼠系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克隆抗体间接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系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蛋白表达;以β-actin为内参标,RT-PCR法测定以上基因的mRNA表达;Ho33342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尼卡地平在蛋白及mRNA水平均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对Bax基因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尼卡地平下调Bcl-2基因表达是引起大鼠系膜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柴华旗;陈孝文;江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全肠外营养(Gotal Paronteral NutritionPN)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保持氮平衡,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周玲;肖本富;夏运岳;缪丽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

    观察20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角膜水肿与年龄、超声能量的关系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出现角膜水肿38眼其中条纹状病变23眼(60.53%)斑片状水肿9眼(23.68%)小囊状水肿5眼(13.16%)大泡性病变1眼(2.63%).认为角膜水肿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人更易发生角膜内皮损伤,手术操作应更细致。

    作者:白雪;朱建良;梅澄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

    目的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Ⅶ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鉴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出纯度很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10代;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阳性,透射电镜检测出W-P小体.结论该法可成功培养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刘新晖;张锡庆;王晓东;张学兰;王科文;张亚;张德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防治

    采用简易碎吸术及血肿粉碎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2例.结果:92例中,再出血13例,其中简易碎吸术组10例(76.92%),血肿粉碎术组3例(23.08%),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机6 h内18例中,再出血6例(占33.3);手术时机6 h之后74例中,再出血7例(占9.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血肿粉碎清除术更安全,术后宜在出血6 h内进行,术前、后应控制患者的收缩压.

    作者:樊栋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喉癌126例疗效分析

    报告126例喉癌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02例术后放疗.51例采用垂直半喉切除或其他部分喉切除术以保存喉的支架;75例全喉切除术其中41例采用以气管—下咽膜性发音管为主的发音功能重建术.结果:(1)1年生存率为94.4%(119/16)3年生存率为81.7%(103/126)5年生存率为72.5%(58/80).(2)部分喉切除患者全部能拔除气管套管恢复口鼻呼吸通路.全喉切除病例气管造瘘呼吸均需长期配戴喉套管.(3)发音情况:部分喉切除患者恢复喉发音除水平半喉切除术发音清晰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嘶哑.但能满足一般社交和生活需要.34例全喉切除发音管重建术后大多获得较清晰的语言能力.认为只要适应证掌握适当保证病灶彻底切除,部分喉切除生存率亦可达全喉切除水平并可保存部分喉支架和大部分喉功能,对于必须作全喉切除者,应尽可能进行发音功能重建;术式经改进后误吸少无严重并发症,经济安全,术后无膺复体刺激之不适以及换管和清洗等麻烦.

    作者:尤易文;周维熔;王强;吴昊;顾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我国部分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根据参加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的江苏、浙江和河北三省27县(市)的1993~1996年围产保健监测资料对在乡级及以上医院分娩的孕母年龄18~49岁、身高135~200cm、28~44周、无重大出生缺陷的单胎、活产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出生体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生体重与孕周及孕母的一般情况有关,且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P<0.01);巨大儿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P<0.0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南方高于北方(皆P<0.01).认为加强孕期保健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的孕期营养指导,可达到合理控制出生体重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并发症、减少阴道产和新生儿合并症.

    作者:夏宗懿;沈彩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68例康复指导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肝功能损伤是甲亢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原因可能是甲亢本身或肝炎引起的肝损也可能是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如果不仔细分析其临床特点进行合理的ATD治疗则可影响甲亢的预后,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现将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68例甲亢合并肝损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陆菊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青年肺癌39例临床特点分析

    青年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由于患者年轻,初诊时,一般易被误诊为良性疾病,经反复检查至确诊时病情多已发展至晚期.为了提高青年人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我们对本院1992~2002年收治的39例青年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多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6例肺癌、30名良性肺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CEA、CA125、CA19-9和 CA15-3水平.结果 4项指标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EA、CA125、CA19-9和CA15-3单检(总)的阳性率分别为41.9%、37.2%、48.9%和36%,联检(总)的阳性率为94.2%.结论 4项指标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时可以明显提高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陈燕明;裘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18例

    采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腹缺损18例.结果:18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大于3个月者皮瓣感觉功能评定可达到S3~S4级,随访1年以上者可达到S4级.修复后的指腹饱满,外观逼真,质地柔软.认为该皮瓣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感觉功能恢复好,是修复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朱文华;刘敏峰;曹群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对盆腔包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106例有盆腔包块的病例,分为炎症组(45例)、急腹症组(52例)和肿瘤组(63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3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6.7%、11.5%和4.8%,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RP在盆腔包块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濮学萍;徐惠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介入治疗晚期和中晚期宫颈癌58例临床观察

    宫颈癌为妇科常见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和放疗或两者结合.早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但中晚期及巨块型病例,其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至50%甚至更低主要原因是手术治疗中晚期和巨块型宫颈癌切净的可能性小而放射治疗也由于病灶大而局部控制率低,因此只有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才有望提高生存率.

    作者:沈连强;张国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面骨骨折及缺损的治疗

    目的观察采用冠状切口径路手术治疗19例有额窦骨板、鼻骨和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的疗效.方法术前运用三维CT成像技术对骨损伤进行检查,术中采用冠状切口径路,颅内处理后额窦内用冻干软骨充填,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骨缺损处用冻干软骨.结果经随访,术后有满意的外形,X线片显示植骨处有骨小梁形成和钙化倾向.结论运用三维CT成像技术、冠状切口径路、冻干软骨植骨方法可以作出精确诊断,提高治疗质量,减少手术创伤.

    作者:葛自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隐球菌病4例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可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脑炎以及甚为少见的脑实质的隐球菌孤立性肉芽肿(cryptococcal granuloma)3种类型[1].

    作者:包健荣;邓海贞;叶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复合组织瓣修复唇部缺损28例

    临床上常遇到多种原因引起的唇部组织缺损,修复结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容貌和面部组织功能。

    作者:吕艳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改良毕Ⅱ式消化道重建术对碱性返流性胃炎的防治作用(附52例临床报告)

    对52例碱性返流性胃炎采取改良毕Ⅱ式消化道重建术,手术方法为结肠前胃空肠吻合,低位输入、输出空肠袢侧侧吻合,7号线阻断输入袢空肠.另选前期病例对照组83例,采取经典毕Ⅱ式手术.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进行胃镜检查和pH测定.结果:改良组和前期病例对照组症状发生率、残胃炎发生率、平均pH分别为0、27.1%、6.2和43.1%、92.8%、7.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改良术式可以有效预防碱性返流性胃炎,操作比传统方法简单.

    作者:马伟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尿激酶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研究尿激酶受体(uPAR)在肺癌组织和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uPAR与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PAR在52例肺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uPAR的阳性表达率为88.89%,非肺癌组uPAR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uPAR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有uPAR的异常高表达,uPAR在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钱斌;胡筠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生乳素(PRL)及雄激素(T)水平,健康育龄妇女30名作为对照.结果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P<0.01, P<0.05),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作者:刘曼华;程英;管卫群;陶潜;郑艳莉;杨其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对5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及闭合穿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4例获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X线片显示: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患肢关节及行走功能良好.认为应用逆形髓内钉及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桢榕;蒋大庆;沈伟中;蒋忠;史建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