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翻缝法治疗腱鞘囊肿50例疗效观察

徐其南

关键词:腱鞘囊肿, 手术治疗
摘要: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按压、穿刺、囊肿内注射药物、穿线及手术摘除等,但复发率均高,而且摘除术还可能产生副损伤.笔者于1993~1995年采用囊肿壁十字形切开外翻缝至皮下的方法(简称翻缝法)治疗50例52例次,并与采用囊肿摘除法治疗的76例85例次作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人鞍区解剖间隙的显微观察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鞍区及其相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鞍区解剖间隙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46例,其中30例标本经双侧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采用手术显微镜(8~40倍)观察和测量鞍区及其相邻结构.结果对视交叉前三角间隙、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间隙、颈内动脉-小脑幕三角间隙、视交叉-终板三角间隙等手术常用间隙的血管和神经的结构及直径、长度进行了描述和测量.结论熟悉鞍区解剖间隙的显微结构,联合多间隙完成手术,保护穿通支是鞍区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邵君飞;惠国桢;杨亚安;蔡杰;季剑;邢卫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在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系到抢救成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1998年以来,本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247例,其中入院时发生呼吸道不畅、梗阻者185例;术后作气管切开者83例,并发肺部感染者43例.现就其呼吸道管理分析如下.

    作者:钱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6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是临床处理难产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我院采用新式剖宫产术(腹横直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术式)[1],与传统术式相比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占迎春;程明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苏州市郊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对苏州市郊吴中区、相城区4个镇2697名≥35岁的农村居民进行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结果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62例,连同已知糖尿病患者7例共计69例,患病率2.56%.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4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和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调查还显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占89.9%,绝大多数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

    作者:殷纪牧;马菊萍;张军;穆卫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翻缝法治疗腱鞘囊肿50例疗效观察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按压、穿刺、囊肿内注射药物、穿线及手术摘除等,但复发率均高,而且摘除术还可能产生副损伤.笔者于1993~1995年采用囊肿壁十字形切开外翻缝至皮下的方法(简称翻缝法)治疗50例52例次,并与采用囊肿摘除法治疗的76例85例次作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其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2001年3~12月我们对复方丹参滴丸和地奥心血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绪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后颅凹肿瘤术后一过性缄默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后颅凹肿瘤术后出现的缄默症临床上比较少见,我们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就其病因、预防及预后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

    作者:吴建东;陈恂官;惠国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具有十分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治疗危重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效果显著,较常规血透和腹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我院2002年引进该项技术,成功抢救1例急性胆囊出血伴梗阻性胆管炎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陆慧勤;汪克定;王浩;邵伯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采用HPLC法考察恒温条件下(3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5%葡萄糖注射液(5%GS)及10%葡萄糖注射液(10%GS)中的稳定性.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5%GNS、5%GS及10%GS 3种输液中的T0.9分别为3.55、3.27和3.12 h.提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有限,应临用前配制,如溶解于输液后应及时使用.

    作者:郑晓娴;夏运岳;金卫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LC术中对胆囊管结石嵌顿的处理

    我院2001年5月~2002年4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18例,术中遇胆囊管结石嵌顿6例,发生率2.7%.现将6例患者的镜下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陆永新;杭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近3年来我院急救中心镇痛药使用状况分析

    统计该院急救中心近3年来应用各种镇痛药的急诊处方45 760张,分析近年来镇痛药使用状况的变化.结果普通剂型镇痛药呈下降趋势;缓释、控释等新剂型镇痛药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中枢麻醉性镇痛药变化不大.

    作者:石建;邹振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ELISA检测损伤皮肤中PGE2含量推断损伤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鉴别生前伤、死后伤及推断损伤时间的方法.方法运用ELISA检测大白鼠切割创缘皮肤内PGE2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前损伤后10~70 min,损伤组织中PGE2含量逐渐升高.生前伤PGE2含量与损伤时间有线性关系.结论 ELISA检测损伤皮肤中PGE2含量能鉴别生前伤及死后伤,推断损伤时间.

    作者:刘清芳;庄启元;王兆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破裂脑动脉瘤术后持续腰穿外引流108例报告

    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持续腰穿外引流(LCDF)在治疗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CVS等时效果较好[1].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月对108例破裂脑动脉瘤进行了早期手术,配合尼卡地平持续脑池灌注和LCDH治疗CVS,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梅芬;张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正杂交西蜂——松丹一号与反杂交西蜂——松丹二号DNA基因组的多态性研究

    目的区别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 DNA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994 bp和695 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则丢失了此条区带;松丹一号保留了它母本平湖、老美意西蜂在377 bp和237 bp之间的1条区带,而松丹二号此条区带并不清楚,松丹二号只保留母本黑环西蜂的237bp以下的1条带.结论松丹一号与松丹二号的基因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作者:戴英;徐颖;蒋滢;葛凤晨;薛运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768例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分析768例颅脑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显示,中青年是颅脑交通伤中易受人群,男性居多,摩托车是重要的致伤因素,大多伤情严重,致死、致残率高.认为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提高颅脑外伤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Ⅲ°肩锁关节脱位21例手术治疗分析

    Ⅲ°肩锁关节脱位保守治疗难以维持复位.1995年5月~2000年12月,我们采用单根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Ⅲ°肩锁关节脱位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屠秋晓;范紫江;张明华;金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探讨其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并观察兔缺血再灌注不同阶段脊髓组织中IL-8的表达情况及病理改变.结果随着缺血及再灌注进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的加重,组织中IL-8阳性表达强度逐渐增加.结论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IL-8的产生及增多可能是加重其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惠林;张洪涛;唐天驷;杨同其;刘继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60Coγ射线诱导的K56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照后不同时间的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情况.方法细胞动态计数;3H-TdR掺入分析;利用ApoAlert Mitochondrial Membrane Sensor Kit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情况和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在不同剂量照射和照后的不同时间处,60Coγ射线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情况明显不同:细胞增殖抑制情况与受照剂量的大小呈正相关,细胞凋亡比例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未见明显相关性,而表现为在照后6 h处凋亡细胞较多.结论 60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有一定的发生时机,并且表现出剂量相关性,而其引起的凋亡效应则更多地表现为时间相关性.

    作者:许建华;杨占山;杨淑琴;王春雷;姜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优势半球语言功能区的损伤,不论是肿瘤、外伤、出血、缺血或炎症,均可导致失语症[1].失语症患者说话、理解口头语言或手势、阅读、计算或写字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与外界交流产生很大障碍.我科于1988年1月~2002年1月对70例失语症患者进行了语言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沈莉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3种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株SHG44、C6、U251的体外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雷公藤二萜类单体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雷公藤三萜类单体雷公藤红素的抑制作用次之.两者均使SHG44细胞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结论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黄煜伦;周幽心;周岱;叶明;孙春明;孙成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