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志平;郭丽冰;杨霞;刘文秀;李德和;王计长;赵越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证素组合的规律,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7~9月流行性乙型脑炎277例,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设计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进行临床观察和整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在11个证素中影响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主要证素中,在病位证素中以心为主;病性因素中以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暑、湿、热、毒为主.证素的组合形式有6种,其中主要集中在单一证素、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三者累积构成比为96.03%.结论 标实(暑、毒、湿、热(火))本虚(阴虚、阳虚)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机特点,以夹湿、易动风、喜内陷、伤气阴、亡阴、亡阳等表现形式特点,变化为病.
作者:王爱凤;刘志勇;李耘;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药黄芪是我国传统补气药,其舒张血管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黄芪舒张血管的相关文献的概括和归纳,发现黄芪舒张血管的机制主要通过内皮依赖性途径或非内皮依赖性途径.
作者:胡冠英;杨苗;曾宇;申宇玲;张三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火针经筋疗法治疗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的有效性.方法 将60名脑梗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应用基础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常规针刺组采用石氏醒脑开窍法穴位针刺,常规针刺+火针组加用火针点刺手三阴经筋阳性反应点,治疗4周后,观察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上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常规针刺+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 火针经筋疗法可改善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程度以及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
作者:林玉平;樊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获得药用植物黄芪SSR-PCR反应的优体系.方法 以山西浑源黄芪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影响SSR扩增结果的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反应组分(模板DNA、dNTP、TaqDNA聚合酶、引物及退火温度)进行了探索.结果 在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用量为60 ng,引物的适浓度为0.6 μmol/L,dNTP浓度为0.1 mmol/L、TaqDNA聚合酶浓度为0.05 U/μl、退火温度为57℃为适反应体系.利用此反应体系对不同来源(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甘肃)的黄芪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谱带多态性丰富.结论 成功建立了药用植物黄芪的SSR-PCR优体系,并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检测出不同产地黄芪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为今后黄芪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者:刘亚令;王文全;候俊玲;张茹;杨文玺;刘风波;魏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芪红散治疗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红散,疗程均为20周,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疗效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20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心肌痛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芪红散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仝淼;万智;王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同年次生包头市种植地采集和药店采集蒙古黄芪中重金属铅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蒙古黄芪中铅的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种植地采集和药店采集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蒙古黄芪中铅的检出率为100%.包头市种植地采集蒙古黄芪中铅含量为(0.546 8±0.327 2)μg/g,包头市药店采集蒙古黄芪中铅含量为(1.280 8±0.460 8)μg/g.结论 包头市药店采集蒙古黄芪中铅含量高于种植地采集蒙古黄芪,且含量水平均未超出《中国药典》2010年版黄芪项下的有关规定(pb≤5 μg/g).说明黄芪在加工、贮存和生产炮制等过程中,可能受到不同程度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但仍在允许范围内.
作者:梁青青;靳敏;孟佩俊;张丽萍;和彦苓;张艾华;李淑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玫瑰花总黄酮纯化工艺并考察其口服安全性.方法 静态吸附与洗脱考察HPD500(极性)、ADS-17(中极性+氢健)、HPD826(氢健)和AB-8(弱极性)四种大孔树脂对玫瑰花总黄酮纯化的适用性,正交设计法优化动态吸附洗脱条件.通过急性亚急性毒理试验评价口服安全性.结果 AB-8型大孔树脂适用于玫瑰花总黄酮纯化.佳吸附洗脱条件为0.5 ml· min-1的上样浓度,1 ml·min-1的上样流速,2 ml·min-1的洗脱流速和4倍柱体积的洗脱体积.玫瑰花总黄酮未显示出口服急性亚急性毒理.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玫瑰花总黄酮纯化.低于剂量500 mg·kg-·d-的口服给药是安全的.
作者:陈涛;宋红萍;陈镜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药用植物的种类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实地考察、资料查阅、标本的采集和鉴定、以及石松类药用植物蕴藏量的调查等研究方法.结果 基本掌握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药用植物的种类情况.结论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药用植物有2科,4属,21种.
作者:徐宏;赵能武;杨玉涛;张敬杰;刘亚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疆雪莲总黄酮对DNA甲基化酶活性及癌细胞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甲基化酶活性分析实验检测雪莲总黄酮对DNA甲基化酶活性的影响,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雪莲总黄酮处理2d后食管癌KYSE510细胞抑癌基因P16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雪莲总黄酮抑制DNA甲基化酶M.Alu I活性,MSP实验结果显示雪莲总黄酮处理2d后,癌细胞未甲基化状态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KYSE510细胞P16基因mRNA恢复表达.流式分析结果显示,雪莲总黄酮处理KYSE510癌细胞2d后,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结论 雪莲总黄酮可以通过影响DNA甲基化酶活性,激活表现沉默的抑癌基因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
作者:吕芳;李雪峰;张晓梅;王大新;李江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灵芝酸G诱导小鼠肥大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17+ FcεRIα+分子的表达;比色法测定小鼠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OPT法检测组胺释放.ELISA法检测IL-10和TNF-α的分泌.结果 灵芝酸G能诱导小鼠肥大细胞97.18%的CD117+ FcεRIα+分子表达;体外实验显示2μg/ml灵芝酸G可以诱导小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为72.0%,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为32.2%,并分泌IL-6和TNF-α.结论 灵芝酸G能诱导小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分泌细胞因子,同时抑制炎性反应.
作者:李仲娟;杨朝令;杨细凤;胡芳;汪宏良;喻昕;向环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阐明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炙甘草)的药效作用物质基础.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栀子苷(1),栀子酸(2),山栀苷甲酯(3),去乙酰车前草酸甲酯(4),芦丁(5),槲皮素(6),甘草苷(7),巴马汀(8),药根碱(9),小檗碱(10),甘草酸(11),甘草次酸(12),熊果酸(13),绿原酸(14).结论 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敏;胡庆华;李磊;朱继孝;朱玉野;任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中医疏肝理气润肠法治疗C-IB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探讨中医疏肝理气润肠法治疗C-IB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疏肝理气润肠中药治疗C-IBS(气机郁滞型)30例,同时与西药西沙必利治疗30例C-IBS疗效进行比较,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胃肠激素(vIP、SS)水平的影响.结果 ①中药治疗组能显著改善C-IBS的中医临床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对便秘、腹胀痛、烦躁易怒和善太息等临床症状的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相似(P>0.05).②中药治疗组血浆VIP、SS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③西药对照组血浆VIP、SS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采用中医疏肝理气润肠法治疗C-IBS,能显著改善C-IBS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浆VIP、SS水平.
作者:徐义勇;艾志福;朱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线粒体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具体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利用大鼠胚胎心脏组织来源的H9c2细胞建立H2O2损伤模型,分别给予100,75,50,25,1μmol/L的红景天苷预处理,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确定红景天苷的适保护浓度;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法,检测线粒体特异性荧光染料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etramethyrhodamine ester,TMRE),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的变化,证明红景天苷是否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移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开放而发挥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同时用Western-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初步探讨其具体信号转导机制.结果 与H2O2组比较,红景天苷各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TMRE荧光减弱程度均明显减低,以浓度50 μmol/L时作用明显(P<0.05);红景天苷(50 μmol/L)可显著上调Akt及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红景天苷能够通过线粒体保护途径对抗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且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其下游因子GSK-3β的磷酸化,从而抑制mPTP的开放实现的.
作者:尹敬;田炜;魏建强;崔书霞;喇孝瑾;徐菁蔓;王亚;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蟛蜞菊内酯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蟛蜞菊内酯高、低剂量预处理组.动物术前分别腹腔内注射蟛蜞菊内酯10,20 mg·Kg-1,1次/d,连续3d,再进行肝缺血1h,再灌注4h,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及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不同剂量蟛蜞菊内酯处理组血清ATL、AST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肝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组织中SOD及GSH-Px活性含量则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较模型组也明显减轻.结论 蟛蜞菊内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许静;陈杰;孙萍萍;袁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酸脂清胶囊不同提取物对实验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IL-1β和TNF-α的影响,研究酸脂清胶囊抗炎作用机制及对痛风性关节炎软骨破坏的作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酸脂清胶囊不同提取物(水提法,醇提法)大鼠灌胃7天后,尿酸钠关节腔注射造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后9h和12h随机抽取8只大鼠测量踝关节直径;下腔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结果 水提组、醇提组和秋水仙碱组致炎因子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水提组降低为明显.结论 酸脂清胶囊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的水平,达到抗炎、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尤以水提组为优.
作者:朱金凤;吴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Ⅲ期的患者共60例(80眼).将其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60眼),在常规降糖、降压、降脂的方法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20例(20眼),采用常规的降糖降压降脂的方法.结果 治疗组的视力提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视野灰度值(M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稳定,值得椎广.
作者:闫锡秋;苑明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干部人群预防保健中实施的疗效,寻求老年人佳养老护理措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以适应21世纪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方法 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干部人群从情志、饮食、运动养生、用药、中医特色护理技能5个方面进行护理,在干预前后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中心Kate Lorig等人创建的《自我效能测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老年人在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前后自我效能总分及6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人预防保健中的应用疗效确切,且具有简、便、廉等优点,能较好地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
作者:李忠琼;王红艳;刘月;张先庚;刘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将人参皂苷Rh2对白血病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作以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对人参皂苷Rh2对白血病的抗肿瘤作用机理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人参皂苷Rh2是人参中抗肿瘤的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等作用,而且具有毒副作用小,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结论 随着人参皂苷Rh2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的不断阐明,为白血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夏婷;许吕宏;方建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百部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KKZONOBEL Kromasil 100-5 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体积分数)磷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8 ml · min-1;柱温25℃.结果 建立了百部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10批百部配方颗粒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地对百部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作者:孙冬梅;董玉娟;江洁仪;李素梅;胥爱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从中医院校中医药信息学开课情况、教材情况以及中医药信息学理论研究情况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信息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同时对中医药信息学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作者:杜晓峰;秦微;刘军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