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叶平;李慧;刘泽银
杨骏教授擅长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和部分疑难杂病的针灸治疗.其针灸临床非常有特色,文章从重视调神、重用灸法、善用微针系统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其临床经验.
作者:袁爱红;杨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动素这一微观实验室指标相关性,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研究,采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5例.按照有关纳入标准,选择适合条件的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其余病例均归入非脾胃湿热证组.对纳入研究对象的慢性胃炎病人抽血查胃动素,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判断各项因素的实际意义以及在四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的胃动素均值明显低于肝胃不和证组、其他组,但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动素值与非脾胃湿热证相比有显著差异.
作者:高清华;万莹;吕文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苗药黑骨藤配伍金铁锁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对黑骨藤配伍金铁锁的水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进行镇痛和抗炎作用实验研究.结果 黑骨藤配伍金铁锁水提取物能提高小鼠痛阈值,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也具抑制作用;两药配伍的70%乙醇提取物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具显著抑制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在相同剂量下,黑骨藤配伍金铁锁70%乙醇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显著优于水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王文春;李江;童宏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其病机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文章从中医病名、病机等理论角度进行了探讨,说明肺肾气虚、鼻失温养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病机之一,阐明了摄涕止鼽颗粒运用益气温阳、摄涕止鼽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宝;彭顺林;黄玉婷;涂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含量的影响,为茯苓饮片的规范化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茯苓多糖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87nm.结果 白茯苓的多糖含量比茯苓皮高,经过蒸制后,白茯苓和茯苓皮所含的多糖含量均明显降低,尤其是高压蒸影响更大.结论 茯苓多糖对热压不稳定,茯苓切制前不宜蒸制.研究结果可为茯苓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习平;张琴;周逸群;胡和婧;石继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及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的含量变化,以探讨炮制原理.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及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的含量.结果 五味子、酒五味子、醋五味子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60%、1.28%、0.92%;总三萜含量分别为1.56%、1.42%、1.59%;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89%、1.49%、1.27%;五味子果肉及种仁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08、1.47、0.48和1.65、1.86、1.34.结论 炮制对五味子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均有影响;五味子种仁中3种成分含量均高于果肉.
作者:徐月;高慧;贾天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肺热津伤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干预效应,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择肺热津伤型2型糖尿病患者77例,治疗原则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祛湿降脂,采用电针、体针联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3个月前后患者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肥胖指标的变化和疗效.结果 肺热津伤型2型糖尿病患者针灸治疗后FPG、FINS、Homa-IR、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回降(P<0.01),Homa-β、ISI、HDL明显回升(P<0.01).年龄、肥胖度、病程等均影响疗效,年龄越小疗效越好,随着年龄的增加疗效减弱;肥胖度越小疗效越好,肥胖度越大疗效稍差;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在发病因素与疗效的关系中,性发育期引起者疗效好,总有效率达96.00%;生育因素引起者疗效稍差,总有效率达82.76%.结论 针灸对T2DM患者糖,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具有良性调整作用,针灸治疗患者年龄、肥胖度、病程长短、病因诱因等均可影响疗效.
作者:刘美君;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医理论对衰老机理有较多阐述.衰老的原因和机制虽然复杂,但肾虚衰老说是其核心,同时与阴阳虚衰、脏腑亏虚、精气神耗损等有关.注重调养肾、脾等腑脏功能,采取综合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能有效的延缓衰老进程.
作者:宋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毛竹笋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的机制.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脂)组及毛竹笋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组小鼠用75%医用酒精勾兑成的25%、35%、45%三个浓度梯度,以每个浓度梯度灌胃5d,共15 d复制肝损伤模型;同时,不同给药组灌胃相应的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则灌胃等量双蒸水.观察毛竹笋醇提取物对模型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肝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毛竹笋醇提取物均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而仅有毛竹笋醇提取物中、低剂量组能降低血清AST.毛竹笋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均能升高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SOD且能降低血清MDA.病理组织切片显示,不同浓度的毛竹笋醇提取物均能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 毛竹笋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相关.
作者:谈伟锋;刘波;徐彭;李斌;张勇;谢珍;曹怡;周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价值的过程,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为了促进教学改革,客观评价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我们探讨评学方案的构建,采用多元性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结果大部分同学认同案例教学法,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引导自主学习;拓展思维,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医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者:孙丽霞;薛博瑜;汪悦;何晓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海南龙血竭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对照品鉴定了17个化合物,并选取其中三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4,4'-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4'-二羟基-2,6-二甲氧基二氢查耳酮、(2S)-7,3'-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浓度分别在10 ~50μg·ml-1(r=0.999 9)、24~120μg·ml-1(r=0.9995)、48 ~240μg· ml-1(r=0.999 8)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3%(RSD=0.02%)、97.46%(RSD=0.03%)、99.44%(RSD=1.12%)(n=5);成分含量分别为为2.2,1.0,2.2 mg/g.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海南龙血竭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佳媛;戴好富;王辉;彭世清;梅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头顶一颗珠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生药学研究,总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化学成分预试验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对头顶一颗珠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总灰分及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预试验,并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头顶一颗珠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殷丹;龚心;雷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全骨髓培养法培养MSC,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志的方法鉴定BMSC.取第三代BMSC为实验材料,设用0.5,1,2,4μg· ml-1的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处理细胞的为实验组,未加槲皮素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MSC增殖水平.用无血清无酚红培养基饥饿大鼠MSC 6h后,分别以终浓度0,0.5,1,2,4μg·ml-1的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干预细胞15min,Western blot检测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第3代BMSC呈现CD90、CD29阳性,CD45阴性特征.MTF结果显示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均能促进BMSC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促使ER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通过激活ERK磷酸化促进BMSC增殖.
作者:陈林攀;邓鸣涛;杜川;方宁;罗军;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泰痹颗粒Ⅱ号中虎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306nm.结果 检测浓度在2.4 ~ 19.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颗粒制备过程中的实时检测.
作者:向杨;龚志强;李常伟;梁天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与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鼻窦功能开放术前后均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鼻窦功能开放术,术后口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下降(P<0.05,P<0.01);且试验组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0.0% (P <0.05).结论 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治疗优于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西药治疗.
作者:卢嫏环;谢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无糖型扶芳参芪口服液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扶芳藤、人参进行TLC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的指标成分黄芪甲苷含量.结果 TLC鉴别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方法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在1.1~7.7μg范围内,其峰面积的自然对数(Y)与选样量(μg)的自然对数(X)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3786X+ 13.268(r=0.9958);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24%,RSD为0.79%(n=9).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可作为无糖型扶芳参芪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源焕;农毅清;陈洪涛;谭安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检测中药灰兜巴不同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种常见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法和试管稀释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为受试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参照有关标准对其抑菌性进行判断;并以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不同组分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灰兜巴四种提取物对三种细菌的低抑菌浓度均为62.5 μg/ml,灰兜巴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石油醚萃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低杀菌浓度均为250μg/ml.结论 证实灰兜巴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作者:孙彦敏;王妹;彭亮;李知敏;任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临床治疗多采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等中药.将中西医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西医的观点对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以建立更完善准确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红萍;周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菲牛蛭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①进行细胞毒性检测:采用MTT法检测菲牛蛭提取物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作用,计算致半数细胞毒性所需要浓度(CC50);②采用MTT法,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抗肿瘤活性强度的指标,分别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LoVo人结肠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TCA-8113人舌鳞癌细胞、MCG-803人胃癌细胞、NCI-H460人肺癌细胞等6种不同来源部位的常见人恶性肿瘤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 菲牛蛭提取物对正常细胞L-929的CC50值为165.159ATU/ml;对BEL-7402、LoVo、Hela、TCA-8113、MCG-803、NCI-H460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9105,7.5605,5.2885,10.331,1.7815,2.7825ATU/ml.结论 菲牛蛭提取物对6种以上肿瘤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正常细胞L-929毒性作用较弱.
作者:黄红坤;郑佳琳;王诺;黄小红;许惠英;王弋;任海涛;邝少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和法”是中医常用八法之一,在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然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其认识颇多争议,其中公认为和法代表方的小柴胡汤在《景岳全书》中不属“和阵”却被列入“散阵”.文章就此对成无己、张景岳两位医家对“和法”的不同认识,作一比较辨析,以期为明确“和法”概念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秦静静;陈丽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