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阳虚证免疫相关基因CPG岛调控机制研究

曾跃琴;李炜弘;张天娥;谭雪菊;秦健;崔珈铭;史年刚

关键词:DNA甲基化, 肾阳虚证, BSP检测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FHIT、MAP2K6、WNT5B、CSNK1D、FRAT2基因CpG岛甲基化水平与肾阳虚证的相关性.方法 同质纳入符合前一自然基金肾阳虚评定标准[1]的典型肾阳虚患者和健康正常人各4例,采用结合重亚硫酸盐测序(BSP)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上述五种基因的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 WNT5B、FRAT2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高,且健康组高于阳虚组;FHIT、MAP2K6、CSNK1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低,其中,CSNK1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仍为健康组高于阳虚组,FHIT、MAP2K6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健康组略低于阳虚组.结论 受试血浆中FHIT、MAP2K6、WNT5B、CSNK1D、FRAT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是否患有肾阳虚证相关,可能在肾阳虚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作用,WNT5B、CSNK1D、FRAT2的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表现为对基因本身的负调控,FHIT、MAP2K6的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表现为对基因本身的正调控.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36例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阿德福韦酯和安络化纤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及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在和对症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阿德福韦酯10mg/d,长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络化纤丸6g/d,2次/天,口服,观察疗程为48周,每4周查肝功能,每12周测HBV-DNA定量,每24周检查肝纤维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改善,HBV-DNA载量下降,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

    作者:徐双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氨基甾体H51817对K562白血病细胞系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 观察氨基甾体H51817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系增殖和诱导其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细胞计数、MTT、集落培养的方法观察氨基甾体H51817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能力;用联苯胺染色、Wright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氨基甾体H51817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作用;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Ca2+])的变化.选取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和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浓度为10.mol/L的氨基甾体H51817可以明显的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P<0.01),并且可以诱导其向红系分化,同时使K562细胞内[Ca2+]降低(P<0.05).结论 氨基甾体H51817能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向红系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562细胞内[Ca2+]降低有关.

    作者:董俊;何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近五年菝葜科植物化学分离工作研究进展报告

    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外菝葜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慧莲;刘丽莎;邵峰;任刚;林涛;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芪草地黄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凯;李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常见抗菌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目的 探讨金银花、黄连、黄芩等10种常见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MRSA,采用水提法制备抗菌中草药无菌药液,通过打孔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MRSA的抑菌圈大小,通过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MRSA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10种常见中草药对耐MR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黄连的抑菌效果好,其次依次为金银花、大黄、黄芩、马齿苋、紫草、苦参、射干、黄柏、艾叶.结论 抗菌中草药对MRSA临床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望成为抗MRSA的候选药物.

    作者:尹长江;路国兵;赵长祺;王磊;杨坤宝;于海龙;宋鸿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石斛多糖含量的研究

    目的 建立石斛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佳测定条件;并对不同品种石斛中多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确定的DNS比色法的佳检测波长510nm,显色剂用量5.0 ml,沸水浴中保持5 min.吸光度与葡萄糖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75 9~0.177 1 mg/ml,r =0.999 3,加样回收率为97.88% ~ 101.28%.不同品种石斛中糖类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石斛药材质量控制.

    作者:韦练;郭力;陈佳江;许莉;石媛慧;郝普彦;罗方利;张廷模;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CD14表达及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变化探讨清热化湿类方药防治胃癌研究

    目的 观察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及CD14表达变化,探讨清热化湿类方防治人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SGC-7901细胞分为空白组、治疗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空白组予胎牛血清;治疗组分别予等比稀释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胃腺癌细胞SGC-7901(24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D14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SGC-79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期细胞减少、G1期细胞增多,且与药物浓度有剂量依赖性.治疗组可明显下调CD14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率(P<0.05),以中剂量更为明显.结论 清热化湿类方可能通过调控CD14表达,介导SGC-7901细胞S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防治胃癌的效应.

    作者:张保静;黄会云;张涛;陈远能;黄适;郑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芩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芩提取物黄芩素(Baicalein)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 利用MTT细胞毒性实验检测黄芩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器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实验在蛋白水平检测黄芩素作用下,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中MMP-9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MTT实验证实黄芩素可以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证明黄芩素课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迁移,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实验发现黄芩素可抑制MMP-9蛋白表达.结论 黄芩素可能通过抑制MMP-9蛋白表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高美花;林贞花;续云洁;吕慧馨;刘双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滇黄精多糖提取的工艺组合及其优化

    目的 考察滇黄精多糖的制备工艺,建立中药多糖制备工艺共性技术.方法 考察黄精多糖提取、醇沉、脱蛋白与脱色工艺.结果 构建了包括多糖提取、醇沉、脱蛋白与脱色四个步骤完整的工艺组合.结论 该技术不仅对药材黄精的资源利用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建立植物多糖的共性关键技术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作者:郭未艳;孙秋燕;徐晓红;何国瑞;赵志敏;杨得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灌肠液灌肠,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柴芩灌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作者:李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为组分配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每次0.5 ml/只,每周2次,共12周.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第8周末开始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大鼠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按10 ml·kg-1容积,每日0.648 g·kg-1,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2周末,处死动物,获取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eahime-PCR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大鼠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Alb)含量升高,A/G比值明显改善(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分配伍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下瘀血汤组分配伍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具有保护肝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mRNA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陈少丽;陈德兴;都广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宁心红杞胶囊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归属分析

    目的 分析宁心红杞胶囊活性部位的特征峰在复方全方及单味药材中的归属.方法 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相同实验条件下提取的复方、具抗颗粒细胞凋亡活性的有效部位及其组方各单味药材的HPLC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宁心红杞胶囊复方、各有效部位及各单味药材有较好的相关性,复方中含有梓醇、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化合物;复方活性部位色谱峰在各单味药材中都有分布,样品16色谱峰主要来源于熟地、枸杞子、山楂;样品17色谱峰主要来源于熟地、枸杞子、山楂;样品38、39、40色谱峰较多,成分复杂,主要来源于山楂和红花两味药材.结论 复方各部位的指纹图谱为阐明各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汝文文;韦敏;吕晔;勇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味桂芍四妙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加味桂芍四妙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加味桂芍四妙汤配合中药熏蒸外洗;对照组40例口服酮康唑胶囊,外用制霉菌阴道栓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桂芍四妙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作者:任桂华;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藠头中腺苷和鸟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藠头中腺苷和鸟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 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鸟苷在0.0748 8~0.748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腺苷在0.07616~0.76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r=0.999 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藠头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刘红;陈燕芹;李玉华;陈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余甘子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余甘子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的方法对广东余甘子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并通过化学和波谱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余甘子枝叶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没食子酸甲脂(1)、槲皮素(2)、槲皮素-3-O-鼠李糖(3)、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4)、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 (5)、3,4,3’-三甲基鞣花酸(6)、羽扇豆醇(7)、30-羟基羽扇豆醇(8)、白桦醇(9)、没食子酸(10).结论 其中化合物5、6、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玉洁;梁锐君;赵琴;洪爱华;王一飞;岑颖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术抑制IEC-6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AM)对大鼠小肠隐窝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M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M对IEC-6细胞p2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AM(432 μg ·m1-1)和AM(2160 μg· ml-1)剂量在作用于IEC-6细胞48h后即对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p2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白术可通过上调周期抑制蛋白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IEC-6细胞的增殖.

    作者:郑芳;曾星;张娴;黄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的保护机制.方法 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实验结束后,取患者尿、血标本进行生物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明显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C r)下降有及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当归芍药散防治DN的作用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晓冰;谢忠礼;赵云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产地淫羊藿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用H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含量,对不同产地淫羊藿进行品质评价.方法 采用Dikma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乙腈(A)-水(B)梯度洗脱(0~ 35 min,15 %A~27 %A;35~55 min,27%A~35 %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 cC.结果 4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良好.不同产地淫羊藿中4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产自甘肃的淫羊藿品质较好.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淫羊藿的品质评价方法.

    作者:雷永涛;梁妍;郝小燕;裘璐;胡朝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脉紫菀总黄酮含量测定

    目的 研究三脉紫菀全草70%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及总黄酮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用超声辅助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脉紫菀总黄酮含量.结果 三脉紫菀中总黄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3.37%,精密度实验RSD为1.16%;卢丁对照品在0.013 75 ~0.220 0 m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9.926 1C +0.013,相关系数R2=0.999 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为三脉紫菀药用价值的开发及扩大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何可群;李相兴;杨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民族药材土大黄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贵州民族药材土大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的活性成分(组份)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土大黄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大黄提取物的各溶剂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进而对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活性追踪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土大黄总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IC50为1.1 μg/ml;土大黄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0.22 μg/ml)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o=175.97 μg/ml).进一步从土大黄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后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和1个活性组分:其中化合物1鉴定为大黄酚(TDH-1),化合物2鉴定为土大黄苷(TDH-2);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结果表明,活性组分3(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C5o=1.15 μg/ml),其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结论 从土大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聂昌平;蒋文雯;王兴远;陈权利;陶祎;曾莉莎;杨小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