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远;宋志毅;朱婷婷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以先天性心脏病收治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3 d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住院、术后卧床、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费用;记录并统计两组术后腹胀腹泻、肠鸣音恢复、排便及排气时间;采用DSO1-A舌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舌象、脉象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术后卧床及术后康复时间、住院费用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辨证治疗后3 d后腹胀缓解、肠鸣音消失、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润燥指数、厚薄指数、裂纹指数、胖瘦指数及腻腐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脉象功率谱能比PSR1、PSR3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脉象功率谱能比PSR2、PSR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效果理想,能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舌脉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雄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偏头痛患者共60例,根据电脑机选随机化分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34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2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方法.分析两组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比对照组的73.08% 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对照组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运用养血清脑颗粒的效果要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升偏头痛治疗效果,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建议采纳.
作者:江国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效果.方法:用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3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和综合护理服务(观察组).比较两组各神经传导速度、血糖水平以及各项得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腓总神经[(45.65±3.25)m/s]、正中神经[(57.52±2.36)m/s]、尺神经[(59.65±3.15)m/s]传导速度更快,各项血糖水平更低,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其他如足部反射得分等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服务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多种症状,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足部功能.
作者:周彩萍;江霞;丁银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耳穴结合坎离砂外敷对改善脑梗塞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2015年1-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脑梗塞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艾司唑仑片口服联合耳穴、坎离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观察周期均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前下降,且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联合坎离砂外敷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江玲玲;邓翠鸣;李雅青;李秀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单纯刮痧、拔罐和刮痧联合拔罐与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81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刮痧组、拔罐组、痧罐联合组,每组各27例,分别予刮痧、拔罐和痧罐联合治疗,三组均6 d治疗1次,共治疗30 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NPQ、VAS评分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痧罐联合组与另两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刮痧组、拔罐组、痧罐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9% 和100.0%,刮痧组与拔罐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痧罐联合组比其他两组疗效更好(P<0.01).结论:刮痧和拔罐均可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主症及生活质量,而且刮痧联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好.
作者:徐志浩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VAS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两者结合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明娟;李锐;宋京龙;吴力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半夏泻心汤用于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胃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双盲随机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硫酸阿托品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等,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组方包括甘草、川莲、红枣、党参、黄芩、干姜、半夏等,随症加减.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脘痛、胀满、嗳气、纳差等)积分、肠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等)水平等变化、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胃脘痛、胀满、嗳气、纳差等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胀满、嗳气、纳差等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等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生长抑素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而胃动素、胃泌素等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与对照组73.33%(22/30)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1例、呕吐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恶心3例、呕吐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3.33%(4/30)与对照组26.67%(8/30)相比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显著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且还能促进其病情康复,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守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凝血功能与术后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元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D-二聚体含量(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指标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反应蛋白(CRPC)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3 d的VAS评分、D-D、FIB、PL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HMGB1、PCT、TNF-α、CRP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术后凝血功能与机体炎症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朱新亮;苏雄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门诊接诊的80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小儿咳喘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儿治疗后的咳嗽、气喘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能迅速控制患儿的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董彩凤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对纳入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牵引和颈椎运动疗法治疗,观察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我门诊部2015年1月-2017年9月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治疗,患者取坐位后,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电针的频率设置为密波频率,刺激量以患者的耐受能力为主,时间为0.5 h;牵引方法为患者保持坐位,对患者身体进行牵引,重量为3~5 kg,时间为2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颈椎运动疗法,患者依据主治医生的指导,颈部尽量后伸,后伸程度以患者能达到的大范围为准,同时在后伸时,需保持体位,将颈部进行旋转、侧屈、伸展等,大程度的后伸位上保持1 s,后恢复到起始位,上述动作进行重复.用弹力带让颈椎做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六个方向的静力抗阻练习,12 s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10组,坚持4周.两组患者共治疗1个月.依据《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评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表进行.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 和91.67%,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SF-36评分较治疗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佳明显(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牵引联合颈椎运动疗法治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温寿浩 刊期: 2019年第05期
邵铭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血瘀既是肝硬化形成的原因,也是肝硬化病程中始终存在的病理因素,活血化瘀法应贯穿肝硬化治疗的始终.此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右胁肋下隐隐作痛,胀痛或刺痛,入夜尤甚,面色黧黑,身觉乏力.邵铭教授根据经验把化瘀类药物分为四类,分别为血中气药、活血轻药、活血重药、活血猛药.血中气药、轻药主要应用于肝硬化早期;活血重药、猛药适用于器械检查明确有肝硬化结节,肝脏表面凹凸不平的患者.临床应严格辨证论治,区分用药.
作者:顾姣;邵铭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木丹颗粒联用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疗效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7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常规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单纯依帕司他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处SMCV、MNCV较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且实验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处SMCV、MNCV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可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治疗效果提升.
作者:田卫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味合督灸治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我院接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患者予以维生素C口服)与观察组(20例患者予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斑色及色斑面积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黄褐斑患者采取当归芍药散联合督灸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零玲;农振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对产褥期妇女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5年2月-2018年3月我院86例产褥期妇女分为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干预)、实验组(43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的泌乳情况、子宫底高度及泌乳始动时间.结果:实验组妇女泌乳情况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平均泌乳量(29.24±5.61)mL相比对照组(19.24±7.60)mL明显更多,P<0.05;实验组妇女产后24 h、48 h、72 h子宫底高度分别为(20.16±2.61)cm、(12.24±1.69)cm、(6.32±0.85)cm,相比对照组[(22.24±1.89)cm、(16.24±1.36)cm、(7.79±0.69)cm]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妇女泌乳始动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平均泌乳始动时间[(25.16±6.35)h]相比对照组[(42.13±8.89)h]明显更少,P<0.05.结论:对产褥期妇女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的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产后妇女泌乳情况.
作者:晋水红;曾嘉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70例胃溃疡患者予以分组治疗并比较疗效,为后续中医治疗胃溃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到的7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纳入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8.57%),P<0.05;在患者治疗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清除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胃泌素(GAS)水平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消化性胃溃疡,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还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景云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异功散加味联合磁热穴位敷贴治疗脾气虚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气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给予异功散加味、磁热穴位敷贴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1给予磁热穴位敷贴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2仅给予西药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较对照组1、对照组2患儿显著提高,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哮喘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神疲懒言、咽痒、纳呆、便溏和(或)排便乏力、咯痰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功散加味联合磁热穴位敷贴治疗脾气虚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利丽梅;谢玉贤;徐信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住于我科的8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面神经功能分级、临床疗效及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的结果.结果:治疗后面肌功能评分明显升高,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差延长,波幅下降,阳性率为67%;瞬目反射R1、R2、R2',波阳性率为100%;治疗后两组内各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突出,通过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可全面客观的评估面神经损害程度、病情和预后.
作者:马俊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养肺益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肺益肾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中医症状体征评分、P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自汗、易感冒、耳鸣、腰膝酸软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F、FEV1、FEV1/FVC、P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肺益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肺功能,促进症状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海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杨氏手法加自制外翻支具治疗内翻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杨氏手法加外翻支具)与对照组(常规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试验组40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口服桃红四物汤2周,试验组采用杨氏手法复位,夹板固定2周后,换外翻支具固定,一直到骨折愈合.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直到骨折愈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Baumann角、肘关节功能进行计分评定,并判断治疗效果.结果:运用杨氏手法加自制外翻支具治疗内翻型肱骨髁上骨折,在肘关节两组Baumann角和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上具有优势.结论:杨氏手法加自制外翻支具治疗内翻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谦;曹慎;杨韵琴;汤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得宝松注射液治疗角化过度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角化过度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得宝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约为9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宝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角化过度型湿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