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董彩凤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药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门诊接诊的80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小儿咳喘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儿治疗后的咳嗽、气喘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能迅速控制患儿的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现状

    目的: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的新研究现状.方法:本文主要从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内治、中药外敷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结论: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仍未达成统一共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作者:王思思;庞学丰;黄政治;廖家瑜;彭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用于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半夏泻心汤用于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胃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双盲随机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硫酸阿托品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等,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组方包括甘草、川莲、红枣、党参、黄芩、干姜、半夏等,随症加减.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脘痛、胀满、嗳气、纳差等)积分、肠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等)水平等变化、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胃脘痛、胀满、嗳气、纳差等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胀满、嗳气、纳差等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等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生长抑素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而胃动素、胃泌素等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与对照组73.33%(22/30)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1例、呕吐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恶心3例、呕吐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3.33%(4/30)与对照组26.67%(8/30)相比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显著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且还能促进其病情康复,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守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总结并归纳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时的具体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益胃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一个月,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水平改善情况、胃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注.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水平改善情况、胃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汤联合西药方在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并且复发率较低,胃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可以被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青;张晓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邵铭教授治疗肝硬化的活血化瘀法用药经验

    邵铭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血瘀既是肝硬化形成的原因,也是肝硬化病程中始终存在的病理因素,活血化瘀法应贯穿肝硬化治疗的始终.此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右胁肋下隐隐作痛,胀痛或刺痛,入夜尤甚,面色黧黑,身觉乏力.邵铭教授根据经验把化瘀类药物分为四类,分别为血中气药、活血轻药、活血重药、活血猛药.血中气药、轻药主要应用于肝硬化早期;活血重药、猛药适用于器械检查明确有肝硬化结节,肝脏表面凹凸不平的患者.临床应严格辨证论治,区分用药.

    作者:顾姣;邵铭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点刺放血配合中药、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性评估

    目的:探究点刺放血配合中药、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从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运用点刺放血配合中药、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15例,与运用中药、针灸治疗的15例进行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通过点刺放血辅以中药、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采用点刺放血配合中药、针灸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与采用.

    作者:李转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耳穴埋针联合脑电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揿针耳穴埋针联合脑电刺激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电刺激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揿针耳穴埋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睡眠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条目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睡时间、总分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睡眠障碍条目得分比治疗前降低(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条目得分都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总分及其余条目得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耳穴埋针联合脑电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降低失眠的严重程度.

    作者:林娟;柴维汉;陆红;王婷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7年2-10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胆囊结石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有无接受中药治疗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术后给予自制炎必清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比对照组的30.0% 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行胆囊结石手术后接受自制炎必清颗粒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脾胃虚弱之厌食症的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脾胃虚弱的厌食症患者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脾胃科接受治疗的厌食症患者选取73例展开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行西药治疗,观察组37例给予中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及治疗后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都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铁含量(415.2±55.2)mg/L、钙含量(79.3±3.3)mg/L、锌(8.27±1.84)mg/L、镁(40.6±3.9)mg/L,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脾胃虚弱的厌食症,能够提升患者食量,促进患者食欲恢复,提高患者的饮食水平,保证患者营养,改善微量元素含量,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作者:梅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张大伟教授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概要

    张大伟教授为中原庞氏妇科第七代学术传承人,其跟随庞氏妇科的代表人物庞清治先生侍诊学习多年,深得庞氏妇科思想之精髓.本文将从辨证、机理、治法、方药、预防等各个方面详细阐述并总结张大伟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以飨同道.

    作者:李月;张大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老年风湿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风湿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2例老年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而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1年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为62.1%,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0%、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率为1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风湿病患者临床效果佳,其临床有效率高,生活质量好,1年复发率也较低,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王康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辅助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针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口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对照组口服稳心颗粒.4周为一个疗程,且在治疗前期及治疗期间均不给予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S-T段压低数,T波改变数,S-T段低压幅度等.结果:实验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S-T段压低数,T波改变数,S-T段低压幅度变化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能够改善患者的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症状,是一种缓解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有效解决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宇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杨氏手法加自制外翻支具治疗内翻型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观察杨氏手法加自制外翻支具治疗内翻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杨氏手法加外翻支具)与对照组(常规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试验组40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口服桃红四物汤2周,试验组采用杨氏手法复位,夹板固定2周后,换外翻支具固定,一直到骨折愈合.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直到骨折愈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Baumann角、肘关节功能进行计分评定,并判断治疗效果.结果:运用杨氏手法加自制外翻支具治疗内翻型肱骨髁上骨折,在肘关节两组Baumann角和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上具有优势.结论:杨氏手法加自制外翻支具治疗内翻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谦;曹慎;杨韵琴;汤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治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以先天性心脏病收治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3 d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住院、术后卧床、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费用;记录并统计两组术后腹胀腹泻、肠鸣音恢复、排便及排气时间;采用DSO1-A舌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舌象、脉象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术后卧床及术后康复时间、住院费用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辨证治疗后3 d后腹胀缓解、肠鸣音消失、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润燥指数、厚薄指数、裂纹指数、胖瘦指数及腻腐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脉象功率谱能比PSR1、PSR3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脉象功率谱能比PSR2、PSR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效果理想,能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舌脉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雄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治疗阳痿的临床体会

    本文就笔者近年来治疗本病的点滴体会并结合病案加以论述,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阳痿提供思路.

    作者:孙宁宁;张松江;武鑫;苏少华;王冬慧;高剑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单纯刮痧、拔罐与刮痧联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单纯刮痧、拔罐和刮痧联合拔罐与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81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刮痧组、拔罐组、痧罐联合组,每组各27例,分别予刮痧、拔罐和痧罐联合治疗,三组均6 d治疗1次,共治疗30 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NPQ、VAS评分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痧罐联合组与另两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刮痧组、拔罐组、痧罐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9% 和100.0%,刮痧组与拔罐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痧罐联合组比其他两组疗效更好(P<0.01).结论:刮痧和拔罐均可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主症及生活质量,而且刮痧联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好.

    作者:徐志浩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偏头痛患者共60例,根据电脑机选随机化分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34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2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方法.分析两组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比对照组的73.08% 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对照组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运用养血清脑颗粒的效果要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升偏头痛治疗效果,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建议采纳.

    作者:江国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分期辨证法治疗96例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期辨证法应用在治疗96例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将本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共选择96例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以西药对症治疗为主,观察组则依据辨证分期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9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以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采用分期辨证法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改善症状和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彭观球;林惠昌;刘琼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临床6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等方面判断其疗效.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30例,临床显效1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30例,临床显效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SWAL-QOL方面,治疗前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结合康复训练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方面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夏昆鹏;逄静;张淼;李虹霖;高伟;栾凯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耳穴联合坎离砂外敷治疗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结合坎离砂外敷对改善脑梗塞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2015年1-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脑梗塞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艾司唑仑片口服联合耳穴、坎离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观察周期均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前下降,且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联合坎离砂外敷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江玲玲;邓翠鸣;李雅青;李秀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探讨消化性胃溃疡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通过对70例胃溃疡患者予以分组治疗并比较疗效,为后续中医治疗胃溃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到的7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纳入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8.57%),P<0.05;在患者治疗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清除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胃泌素(GAS)水平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消化性胃溃疡,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还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景云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