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硒化壳聚糖增强K562/ADM细胞对ST1571敏感性的作用研究

邓守恒;王贤和;李芳;曹风军;蔡晓军;陈萍

关键词:硒化壳聚糖, K562/ADM细胞, ST1571, 多药耐药
摘要:目的 研究硒化壳聚糖增强ST1571对多药耐药白血病K562/ADM细胞敏感性的作用,并探讨其逆转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硒化壳聚糖作用K562/ADM细胞,MTT法检测ST1571对K562/ADM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dr-1/P-gp表达的改变.结果 单独应用1μmol·L-1 ST1571作用124 h,对K562/ADM的增殖抑制率为(24.35±2.37)%,加入100 mg·L-1或200 mg·L-1硒化壳聚糖后,抑制率则上升为(62.79±4.89)和%(78.63±5.42)%,逆转倍数分别为2.51倍和3.43倍;ST1571与100 mg·L-1或200 mg·L-1硒化壳聚糖联用可使mdr-l mRNA水平分别下调(60.93±5.21)%和(82.61±6.74)%(P<0.01),使P-gp表达水平分别下调(58.35±5.38)%和(81.14±8.96)%(P<0.01).结论 硒化壳聚糖能够增强K562/ADM细胞对ST1571的敏感性,下调其mdr-1 mRNA和P-gp表达水平,从而起到逆转K562/ADM白血病细胞对ST1571的多药耐药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述路志正教授五爪龙应用经验

    五爪龙是路志正国医大师应用较多的一味中药,体现了他重脾胃、顾润燥的学术思想,该文从五爪龙的名实辨析、性味辨析、临床应用经验三个方面作了阐述,结合案例总结了路老应用此药的经验.

    作者:周计春;路洁;邢风举;颜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温切片破碎紫花地丁根组织提取RNA的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液氮研磨法和低温切片法破碎紫花地丁根组织来提取RNA的效果,以获得提取药用植物紫花地丁根RNA的佳方法.方法 用液氮研磨法和低温切片法破碎紫花地丁根组织,然后提取RNA.通过RNA浓度、纯度及完整性的检测,以及扩增GAPDH基因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液氮研磨法和低温切片法提取的RNA浓度分别为1.21,3.57μg/μ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见两条明显的条带.28S rRNA与18S rRNA条带亮度之比大于1.GAPDH基因的PCR扩增在约230 bp处有与预期长度一致的明亮条带.结论 低温切片法破碎植物根组织能达到液氮研磨法的效果,是提取RNA时,破碎植物根组织的一种成本低,效果好,快速简便的方法.

    作者:毛樱逾;罗波;罗茂;段素群;张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芩暴红止咳胶囊中紫丁香苷杜鹃素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 建立芩暴红止咳胶囊中紫丁香苷、黄芩苷、杜鹃素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lltima HP-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5nm,建立芩暴红止咳胶囊中紫丁香苷、黄芩苷、杜鹃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紫丁香苷在0.101 6~1.0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黄芩苷在0.019 15~0.019 1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杜鹃素在0.041 52~0.415 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紫丁香苷、黄芩苷、杜鹃素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32%,98.82%,98.65%,RSD分别为1.8%,1.9%,1.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一测多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张志勇;宋晓宁;茅向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蜂针所致瘙痒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瘙痒在蜂疗初期的止痒方法,从而提高患者对蜂疗的依从性.方法 纳入9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热水组(n=30例):热水外敷(洗)瘙痒部位.马齿苋组(n=30例):马齿苋煮水外敷(洗)瘙痒部位;芦荟汁组(n =30例):芦荟汁外涂瘙痒部位.疗程1周,瘙痒程度评定参考Sergio评分标准的方法进行.结果 在抓挠后瘙痒缓解、瘙痒发作频率、瘙痒对睡眠干扰改善方面,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瘙痒分布范围方面,三组间则无差异;整体疗效改善经秩和检验分析,马齿苋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组.结论 热水、马齿苋、芦荟汁均能有效改善蜂针后瘙痒.其中马齿苋疗效更优.

    作者:方芳;熊俊;阮波;李万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医文化类方剂名英译研究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切入,从交际生态和文化生态角度分析“小青龙汤”和“白虎汤”等文化类方剂名英译,提出翻译时在保证简洁性的同时不应忽视信息性的原则,用直译(音译)+方剂功效+注释的翻译公式来完整表述方剂名所蕴含的文化意象.

    作者:杨乐;周春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8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综合疗法.方法 治疗组:针刺以风池、华佗夹脊穴为主穴,并配以悬灸百会穴;对照组:西比灵胶囊5 mg,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疗法对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丁一;焦杨;吴常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黄连解毒汤源出《肘后备急方》考辨

    目的 考证中医名方黄连解毒汤的出处.方法 考查、比较《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及其所引的《崔氏方》《伤寒杂病论》等古籍中有关这类方剂的记载.结果与结论 被各种《中药方剂学》版本所载为出自《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的黄连解毒汤早的记载实为《肘后备急方》,建议将黄连解毒汤源出书重新修订为《肘后备急方》.

    作者:梅全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紫苏梗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紫苏梗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紫苏梗药材指纹图谱,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对不同产地和批次紫苏梗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确定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以甲醇和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紫苏梗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不同批次的紫苏梗药材在图谱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该结果可为紫苏梗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王凤云;韩亮;石忠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用菊花不同繁殖方法的产量比较及其构成因子研究

    目的 比较药用菊花不同繁殖方法对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对植株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的植物性状,以期为药用菊花栽培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药用菊花不同繁殖方法的产量和主要植物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取扦插繁殖的植株产量明显高于分株繁殖,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植株头状花序的数量是构成其产量的主要因素(r =0.933),其次为植株总分枝数(r=0.819).结论 药用菊花栽培过程中,采用扦插繁殖法,并通过适时打顶促进植株分枝的措施,能有效提高其产量.

    作者:徐雷;刘常丽;陈科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川芎嗪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收缩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收缩反应性的影响,并探讨血管平滑肌中iNOS、p65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lps注射组、川芎嗪干预组、注射lps后川芎嗪治疗组.lps注射后6h,应用体外血管条张力测定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中p65及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后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产生的张力显著降低;川芎嗪治疗后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显著升高.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表达iNOS及p65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川芎嗪治疗后可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管平滑肌中iNOS及p65蛋白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可增强内毒素血症大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性,这与川芎嗪降低血管平滑肌中iNOS及p65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徐进文;李润美;李小英;许筱凰;周乐全;许洁安;刘海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0版《中国药典》与《美国药典》之水飞蓟的质量标准比较

    目的 对2010版《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水飞蓟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方法 逐项对比法进行对比.结果 鉴别、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方法、微生物限度、其他有机物、农药残留、水分、干燥失重、重金属残留和贮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水飞蓟《中国药典》质量标准低于《美国药典》质量标准,修订《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是必要的.

    作者:刘金平;袁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四物汤补血调经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文章主要对中医经典补益方剂四物汤补血调经的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概述.简要介绍了四物汤补血调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免疫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内分泌学五个方面详细评述其补血调经作用分子机理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富徐燕;陈梦;赵丕文;李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徐福松教授男科临证的脾胃观

    从男科疾病与脾胃相关的历史源流,病因病理,男科相关内脏与脾胃的关系,分证型论治,经验方,以及相关案例等多个方面来总结徐福松教授男科临证的脾胃观.

    作者:唐志安;景涛;孙志兴;王庆;章茂森;金保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麻黄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药效学剂量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麻黄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水煎液药效学剂量相关性,为超微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内径作为发汗强度指标,观察麻黄汤超微饮片与常规饮片对小鼠发汗量的影响;以气管段酚红排泌法观察麻黄汤对小鼠祛痰作用;以浓氨水引咳法检测麻黄汤对小鼠止咳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汤超微饮片止咳作用低起效剂量为0.78 g·kg-1,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1/4,祛痰作用低起效量为1.56g/kg,相当于临床等效量1/2,发汗作用低起效量为1.56 g·kg-1,相当于临床等效量1/2.结论 麻黄汤超微饮片与常规饮片药效学低起效剂量为传统饮片起效剂量的1/2 ~1/4倍.

    作者:林祝山;刘宇聪;林晓春;黄添友;佟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芒果苷苷元研究进展

    整理总结近15年来对芒果苷苷元的研究,分别从全化学合成、半化学合成、化学结构修饰及其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对研究芒果苷苷元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芒果苷苷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胡文姬;李学坚;刘布鸣;黄艳;邓家刚;卢忠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植物寄生类彝药单方及复方临床应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植物寄生类彝药单方及复方临床的应用.方法 借鉴中医药临床应用理论,采用文献数据整理与挖掘的方法,对彝医药现存医籍《彝药志》《聂苏诺期》《彝族医药》等十余部文献中记载的20种常用植物寄生类彝药进行单方及复方临床应用的探讨及分类总结.结果 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单方使用剂量一般在10~30 g左右,主要应用在内科、外科和妇科三方面.结论 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主治病症包括风湿、不孕症、虚劳、外伤、腰痛等,复方缺乏配伍、用量及用药禁忌的原则.

    作者:李林森;焦慧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留存肾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留存肾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组.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六味组造模成功1周后每天用六味地黄汤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以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观察留存肾大体标本变化、用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其改变.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大体标本中,模型组留存肾体积减少、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表面呈均匀弥漫大量细颗粒;HE染色中,模型组大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大部分肾小球明显缩小、纤维化,肾小囊狭窄,肾间质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Masson染色中,模型组大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大部分肾小球内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肾间质内有大量胶原纤维;六味组与模型组比:大体标本中,左肾体积稍大、重量略增,质地稍软;HE染色中,仅少部分被膜纤维增厚,少部分肾小球轻度缩小,肾小管萎缩;肾间质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轻度水肿;Masson染色中,被膜纤维组织增厚减轻,肾小球内、肾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减少.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减轻5/6肾切除大鼠留存肾组织纤维化程度.

    作者:陈丽;张熙;周忠志;何泽云;唐群;徐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20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400例手足口病例分成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197例采用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03例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手足口1号方,然后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在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口腔溃疡好转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分层分析后两组间有口腔溃疡者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无口腔溃疡患者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特别对口腔有溃疡的手足口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成宝;杨朝晖;陈建杰;王新丽;张志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古方“黑地黄丸”辨析

    近年来文献报道“黑地黄丸”在药物组成、配伍等方面均存在争议.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出处、组成、配伍、主治病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还其原貌,裨益临床.

    作者:张丽;张法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虎眼万年青皂苷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虎眼万年青提取物虎眼万年青皂苷(OSW-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利用MTT细胞毒性实验检测OSW-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人永生化肝细胞Chang-liver增殖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实验进行验证;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在蛋白水平检测OSW-1作用下,人肝癌细胞HepG2中常见的凋亡指标Bax、c-Myc、Bcl-2变化情况.结果 MTT与透射电镜实验证实OSW-1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诱导凋亡,但对正常肝细胞Chang-liver毒性较小,c-Myc、Bcl-2可随OSW-1作用剂量增加而表达下降,Bax随OSW-1作用剂量增加而表达升高.结论 OSW-1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抑制c-Myc、Bcl-2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可能开发为新型毒副作用较小的肝癌药物.

    作者:刘超;刘双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