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王曦;成琳;陈聪;王淼;赵春杰
目的 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沉香药材薄层鉴别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通过改进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更换薄层层析板以及优化薄层色谱检视方法.结果 采用改进后方法与药典方法获得的沉香薄层色谱在Rf=0.41、0.51、0.63、0.83、0.87和0.91处均有颜色相同的荧光斑点.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操作方便,可以有效地避免乙醚在超声过程中大量挥发,且改进后的检视方法可以减小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该方法可用于沉香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以及对沉香样品的品质等级进行初步判断.
作者:刘洋洋;杨云;陈怀琼;黄俊卿;张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医大师班秀文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月经病可诱发带下病,带下病亦可诱发月经病,或两者同时发病,常见月经病和带下病同时存在,故称之为经带并病.同时班老提出了治疗经带并病的思路,在病因病机、治法、分类论治方面均有独到经验,疗效显著.文章拟对其治疗经带并病的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和总结.
作者:刘玉筠;员晓云;戴铭;董岚;张璐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脂肪组织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众多的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广泛影响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参与炎性反应、引起以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为代表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较大的进展,其中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是诸多中医方药治疗相关疾病的机制之一.文章针对新的研究概况加以分析和总结.
作者:张红霞;赵娟;潘扬;尚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2010版《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水飞蓟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方法 逐项对比法进行对比.结果 鉴别、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方法、微生物限度、其他有机物、农药残留、水分、干燥失重、重金属残留和贮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水飞蓟《中国药典》质量标准低于《美国药典》质量标准,修订《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是必要的.
作者:刘金平;袁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紫苏梗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紫苏梗药材指纹图谱,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对不同产地和批次紫苏梗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确定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以甲醇和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紫苏梗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不同批次的紫苏梗药材在图谱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该结果可为紫苏梗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王凤云;韩亮;石忠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九种燕窝中唾液酸含量,探索燕窝中唾液酸的范围值.方法 利用燕窝中唾液酸与酸性茚三酮形成稳定的物质,在470 nm处有大吸收峰的特点进行测定.结果 唾液酸浓度在0~ 7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血燕、白燕、黄燕唾液酸百分含量分别为11.036 7%,6.810 0%,10.173 3%,但UV-Vis法测得值比HPLC法稍低.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良好,回收率满意,但操作步骤繁琐,燕窝中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王羚郦;吴国洪;邱子博;麦玮倩;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刺早期介入对缺血性脑中风预后效果.方法 通过采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北京康健循证医学知识库检索近十年相关文献.结果 针刺可以改善大脑局部缺血缺氧,增加脑血流量,缩小梗塞体积,有保护脑组织,促进脑神经功能及早恢复.针刺介入时机与缺血性脑中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越早介入针刺,缺血性脑中风预后效果越佳.
作者:刘泰;黄丽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回药生肌膏的制剂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兀沙吉、安咱鲁的的乙醇浸渍提取工艺,以黄蜡、赛的油为基质制备软膏,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软膏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考察项目稳定.结论 制剂符合软膏剂制备要求,临床可作进一步开发.
作者:杨丽娟;杨杏;何婷;高如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刘华一教授在临床诊疗脾胃病时,善用对药,疗效显著.如胡黄连与当归配伍,清除食积瘀阻,治疗患者不欲饮食;紫苏与蒲公英配伍,下气除满,清热解郁;木香与丹参配伍,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生白术与虎杖配伍,大剂量应用,利湿通便;九香虫与延胡索相须配伍,行气止痛;白及与煅瓦楞子配伍,护胃生肌,制酸止痛;诃子与石榴皮配伍,涩肠止泻;刀豆与荜拨配伍,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作者:杨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形态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及益气活血通络方干预研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坐骨神经形态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坐骨神经形态均发生改变.益气活血通络方药对二者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与坐骨神经形态改变具有相关性,益气活血通络中药通过对二者的改善作用从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吴泽民;张文风;赵书锋;于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筛选妇宁丸微波干燥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物料传输速度、物料厚度、干燥温度为指标,考察妇宁丸的水分含量、微生物限度、溶散时限.结果 妇宁丸微波干燥以物料传输速度0.4 m/min,物料厚度6 mm,干燥温度70℃为佳工艺条件.结论优选妇宁丸微波干燥工艺效果理想.
作者:石新华;李原;梁惟俊;杨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按照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思路,根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热毒伤络”病机假说的科学性予以探讨.方法 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搜集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1软件完成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倒漏斗图分析等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合格研究,共计1 129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热解毒方药与其他疗法相比可改善临床症状(RR=1.23,95% CI[1.15,1.31]),改善中医证候表现(RR =1.31,95% CI[1.21,1.43]),改善心电图表现(RR=1.35,95% CI[1.22,1.50]),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可靠,不稳定性心绞痛“热毒伤络”的病机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其病机本质.
作者:鞠建庆;李运伦;李可建;张杉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医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运用名词化来提高中医英译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名词化可以简化中医四字结构、简化中医英语的句子结构,实现中医翻译的功能.在翻译中成药名、方剂名和中医临床症状的描述用语时,可以合理地使用名词化,而在翻译中医功效语时则应尽量少用名词化.
作者:罗海燕;邓海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从得气的相关因素进行探析,重点介绍治神在针刺得气中的重要性,且治神贯穿针灸治疗疾病的进针、行针、出针及针后调治等过程.并从疾病模式角度分析影响得气的病情、社会、环境、气候时间等因素,探讨得气的本质及与疾病的关系,分析得气治疗疾病的机制是引邪气出,引谷气入.寄以此引出针灸临床需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
作者:郭太品;梁繁荣;任玉兰;杨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植物寄生类彝药单方及复方临床的应用.方法 借鉴中医药临床应用理论,采用文献数据整理与挖掘的方法,对彝医药现存医籍《彝药志》《聂苏诺期》《彝族医药》等十余部文献中记载的20种常用植物寄生类彝药进行单方及复方临床应用的探讨及分类总结.结果 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单方使用剂量一般在10~30 g左右,主要应用在内科、外科和妇科三方面.结论 植物寄生类彝药多内服,主治病症包括风湿、不孕症、虚劳、外伤、腰痛等,复方缺乏配伍、用量及用药禁忌的原则.
作者:李林森;焦慧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风邪是引发肺系病的始发和首要病因,而肺为“娇脏”,在五脏六腑中位置高,所以,风邪犯肺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风邪独特的致病特点,使其成为引发感冒、风咳、哮病、喘证、肺胀的重要因素.明确风邪在多种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更有利于临床遣方用药.
作者:李雯雯;朱雪;郭梦倩;马鹏飞;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藤糖浆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方法.方法 Agilent Ep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3∶ 67);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8 nm.结果 芒柄花素在进样量为0.010 25 ~0.512 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0.24%.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鸡血藤糖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希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甲状腺功能(以下简称甲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及左甲状腺素片疗效.方法 根据患儿甲功及治疗方案分为四组.未服用甲状腺素片(B组)与服用甲状腺素片(A组)的患儿中进行1∶1配对分析.结果 肺脾气虚兼血瘀、脾肾阳虚兼血瘀分别与气阴两虚兼血瘀在T3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余证型在甲功方面无差异(P>0.05);配对显示,治疗1周,两组D-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余指标在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但CHO、TG这两项指标A1组较B组改善明显;服用左甲状腺素片患儿中,仅1例出现T4明显升高(77.1).结论 中医证型与甲功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加用左甲状腺素片无改善疗效作用;甲功低下的NS患儿加左甲状腺素片是安全的.
作者:刘莎莎;郭庆寅;任献青;丁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外燥对两种品系小鼠气道分泌功能与免疫功能影响的意义.方法 SPF级BabL/C小鼠和昆明种小鼠各64只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各16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第12天行气道组织病理观察、气管肺灌洗液中黏多糖(RM)、IgG与分泌型IgA(SIgA)含量检测.结果 与两种品系之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与凉燥组第6、第12天气道出现炎性病理改变,伴RM、IgG、SIgA持续减少(P<0.05)检测.结论 再次证实外燥伤肺、灼津之时,可引起两种品系小鼠气道炎性病理改变和减弱气道分泌功能与降低气道抗体水平;提出RM、IgG与SIgA可作为研究外燥伤肺、耗津病机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倪圣;丁建中;张六通;李祥华;黄江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在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上,试验组予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连续7d.分别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能够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增加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十分有效的方剂之一.
作者:朱兰妃;韩平;黄秀锦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