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病综合征患儿甲状腺功能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及左甲状腺素片疗效分析

刘莎莎;郭庆寅;任献青;丁樱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 中医证型,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甲状腺功能(以下简称甲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及左甲状腺素片疗效.方法 根据患儿甲功及治疗方案分为四组.未服用甲状腺素片(B组)与服用甲状腺素片(A组)的患儿中进行1∶1配对分析.结果 肺脾气虚兼血瘀、脾肾阳虚兼血瘀分别与气阴两虚兼血瘀在T3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余证型在甲功方面无差异(P>0.05);配对显示,治疗1周,两组D-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余指标在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但CHO、TG这两项指标A1组较B组改善明显;服用左甲状腺素片患儿中,仅1例出现T4明显升高(77.1).结论 中医证型与甲功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加用左甲状腺素片无改善疗效作用;甲功低下的NS患儿加左甲状腺素片是安全的.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产11种药用红树植物叶红外光谱特性探讨研究

    目的 建立11种药用红树植物叶的红外鉴定方法,并探讨它们所含的化学组分.方法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分辨率为4 cm-1,扫描次数为32次,扫描时实时扣除H20和CO2的干扰,并用Omnic 8.0红外光谱处理软件进行图谱分析及图谱数据比对.结果 获得11种药用红树植物的红外指纹图谱,并推测11种药用红树植物叶中均含有萜类、甾醇类、鞣质、黄酮类、醌类、酯类等化学组分.结论 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该研究可为这11种红树植物的定性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银胜高;吴伟红;林秋;宁小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智酒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益智酒饮用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检测益智酒小鼠经口大耐受剂量(MTD),判断益智酒的毒性.结果 益智酒小鼠经口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0.0g/kg体质量,属无毒级;试验期间实验小鼠生长良好,活动正常,毛色光泽度好.解剖检查,各脏器未见异常,未显示明显毒性作用.结论 益智酒无毒性,可以安全饮用.

    作者:董文化;梅文莉;谌琪;梁定键;戴好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康复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常侵及四肢小关节,后期常可导致关节畸形,严重阻碍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难治性疾病.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近几年有关RA的治疗进展并展望RA未来的治疗方向.

    作者:黄艺;金荣疆;王素珍;寇洋洋;陈庆庆;杨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膳食疗现代疾病谱分析

    “膳”,本义为“饭食”或“煎和;烹调”[1],从字面解释“药膳”指“含药的饮食”.我们将其定义为:在中医药和饮食文化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食疗学、现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中药炮制学、现代烹饪学等学科原理,将中药和食物或食药按一定配伍规则合理配制,经饮食烹调技术加工烹制而成的具有一定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功效的特殊食品.

    作者:卜彦青;李晓晶;刘桂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鸡血藤糖浆中芒柄花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藤糖浆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方法.方法 Agilent Ep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3∶ 67);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8 nm.结果 芒柄花素在进样量为0.010 25 ~0.512 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0.24%.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鸡血藤糖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希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以益胃生津为法防治围绝经期疾病

    女性由于生殖机能减退而逐步出现的围绝经期症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围绝经期妇女生殖机能的衰退,多责之于肾而从肾论治,但笔者认为围绝经期疾病的发生始于阳明脉衰,关乎胃之津气不足.防治围绝经期疾病可从培补阳明入手,以益胃生津为法,使冲脉有所资助,先天得以充养,从而延缓女性生殖机能的衰退,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段恒;周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肝降脂方药对实验性大鼠酒精性脂肪肝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活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肝降脂方药对酒精性脂肪肝病(A FLD)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活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5只,中、西药组各30只.连续12周予高脂饲喂基础上联合40%、45%、50%梯度酒精灌胃建立AFLD模型,第9周开始,第1次酒精灌胃30 min后,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中药浸膏、易善复混悬液各2 ml,至12周末.于实验第4周末、8周末分别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5只,眼眶静脉取血后脱颈处死,余大鼠均于第12周末静脉采血后处死,动态观察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肝脏指数,光镜下肝组织损伤程度,测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含量及大鼠肝组织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的活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水平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各组间比较显示模型组各生化指标均高于中西药物组(P均<0.05),肝组织中MDA及XO活性在模型组表达活跃(P<0.05),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活力在模型组高,HE染色光镜下可观察到各组大鼠肝组织呈不同程度脂肪变性,模型组脂肪变性较其他组明显,病变以中央静脉周围明显,汇管区有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出现点状坏死,部分肝小叶结构改变,肝细胞索紊乱.PDGF-BB活力高低与肝组织病理变化趋势呈正向相关.结论 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酒精灌胃的方法可成功诱导SD大鼠AFLD模型,益肝降脂方可明显降低AFLD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活力,减轻肝组织脂肪交和炎症程度,尽早实施药物预防处理,对于防止肝损伤进行加重,减缓或逆转其向肝纤维化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彩霞;赵远红;贾英杰;李正;李小江;顾宏韬;徐雨;韩素恒;左晓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九种燕窝中唾液酸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目的 测定九种燕窝中唾液酸含量,探索燕窝中唾液酸的范围值.方法 利用燕窝中唾液酸与酸性茚三酮形成稳定的物质,在470 nm处有大吸收峰的特点进行测定.结果 唾液酸浓度在0~ 7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血燕、白燕、黄燕唾液酸百分含量分别为11.036 7%,6.810 0%,10.173 3%,但UV-Vis法测得值比HPLC法稍低.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良好,回收率满意,但操作步骤繁琐,燕窝中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王羚郦;吴国洪;邱子博;麦玮倩;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灸联合养血清脑颗粒用于颈性眩晕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养血清脑颗粒用于颈性眩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养血清脑颗粒以针灸于中药相结合,养脑定眩,活血通络,可明显改善脑部供血,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星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白藜芦醇对卵清蛋白致豚鼠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白藜芦醇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以地塞米松为对照药物,观察各组药物对豚鼠模型症状的影响,并测定豚鼠鼻粘膜组胺(HA)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水平,并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 白藜芦醇对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各种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动物的鼻腔分泌物量、喷嚏次数、抓鼻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并能显著降低豚鼠鼻粘膜HA含量、降低血清IL-4及升高血清INF-y水平(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马慧敏;王倩倩;尹雅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虎眼万年青皂苷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虎眼万年青提取物虎眼万年青皂苷(OSW-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利用MTT细胞毒性实验检测OSW-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人永生化肝细胞Chang-liver增殖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实验进行验证;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在蛋白水平检测OSW-1作用下,人肝癌细胞HepG2中常见的凋亡指标Bax、c-Myc、Bcl-2变化情况.结果 MTT与透射电镜实验证实OSW-1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诱导凋亡,但对正常肝细胞Chang-liver毒性较小,c-Myc、Bcl-2可随OSW-1作用剂量增加而表达下降,Bax随OSW-1作用剂量增加而表达升高.结论 OSW-1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抑制c-Myc、Bcl-2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可能开发为新型毒副作用较小的肝癌药物.

    作者:刘超;刘双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解表宣肺法在脾胃系病证中的运用

    脾胃系病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单纯使用脾胃病证药物疗效往往欠佳,而在常规辨证论治基础上适当加入解表宣肺药物可提高疗效.文章通过对脾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以及五行生克中的母子理论来阐释解表宣肺法在脾胃系病证中的运用,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此法的科学性,使开方心中有法可依,以期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代夏欢;张怡;解秀翠;朱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烫熨加贴敷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烫熨加贴敷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入选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每天烫熨、贴敷1次,1周后进行疗效比较、安全性观测.结果 在中医临床症状分级标准、关节疼痛的VAS评分及Lequene指数评分上,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比较P<0.05;治疗组出现3例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中药烫熨加贴敷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

    作者:袁长深;梅其杰;段戡;周礼祥;郭锦荣;文浩;甘炳务;李达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中药制剂加味柴芍六君颗粒,2次/d;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10 mg,3次/d,饭前30 min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和随访调查复发情况.结果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食欲减退,烧心,嗳气或呕吐)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其中以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或呕吐等症状改善明显(P<0.01),且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HP对其疗效可能无干扰作用.

    作者:何慧;王伟;彭卓嵛;卢杰夫;黄勇华;李桂贤;陈国忠;梁雪;黄雪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析朝医小儿太阴人哮喘本质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病.初发年龄以1~6岁多见.大多数病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在正确的治疗和调护下,随年龄的增长,大都可以治愈.但如长时间的反复发作,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甚至造成肺脾肾虚,喘息持续,难以缓解,或反复发作,甚至终身不愈.本病发作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及气候多变时易于发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喘促气急,喉间痰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故病位主脏在肺.《东医寿世保元》[1]曰:“太阴人喜性广张而乐情促急,喜性广张则气注肝而肝益盛,乐情促急则气激肺而肺益削,太阴之脏局,所以成形於肝大肺小也.”,四象人中太阴人肺的功能弱,且太阴人在人群中占50%,所以本文选择太阴人哮喘为论述对象,具体如下.

    作者:韩雪华;郑明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燥对两种品系小鼠气道分泌功能与免疫功能影响的评价

    目的 评价外燥对两种品系小鼠气道分泌功能与免疫功能影响的意义.方法 SPF级BabL/C小鼠和昆明种小鼠各64只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各16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第12天行气道组织病理观察、气管肺灌洗液中黏多糖(RM)、IgG与分泌型IgA(SIgA)含量检测.结果 与两种品系之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与凉燥组第6、第12天气道出现炎性病理改变,伴RM、IgG、SIgA持续减少(P<0.05)检测.结论 再次证实外燥伤肺、灼津之时,可引起两种品系小鼠气道炎性病理改变和减弱气道分泌功能与降低气道抗体水平;提出RM、IgG与SIgA可作为研究外燥伤肺、耗津病机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倪圣;丁建中;张六通;李祥华;黄江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系统评价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热毒伤络”病机假说探讨

    目的 系统评价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按照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思路,根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热毒伤络”病机假说的科学性予以探讨.方法 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搜集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1软件完成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倒漏斗图分析等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合格研究,共计1 129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热解毒方药与其他疗法相比可改善临床症状(RR=1.23,95% CI[1.15,1.31]),改善中医证候表现(RR =1.31,95% CI[1.21,1.43]),改善心电图表现(RR=1.35,95% CI[1.22,1.50]),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可靠,不稳定性心绞痛“热毒伤络”的病机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其病机本质.

    作者:鞠建庆;李运伦;李可建;张杉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古方“黑地黄丸”辨析

    近年来文献报道“黑地黄丸”在药物组成、配伍等方面均存在争议.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出处、组成、配伍、主治病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还其原貌,裨益临床.

    作者:张丽;张法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玉米须水煎液对1型、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玉米须水煎液对四氧嘧啶所诱导的1型和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体重和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NEFA)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次注射四氧嘧啶(150 mg·kg-1)和高脂饲料(10%蛋黄,10%猪油,1%胆固醇,0.2%胆盐,78.8%基料)结合低剂量单次注射四氧嘧啶(90 mg·kg-1)两种方法造模,建立1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玉米须水提取物18 g·kg-1(相当于生药材重量)的剂量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糖耐量及血液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玉米须水煎液降低了1型、2型糖尿病小鼠GLU、TC、TG、NEFA和MDA水平,升高了1型和2型糖尿病小鼠SOD水平.结论 玉米须水煎液能缓解1型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症状,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并可调节其血脂异常.

    作者:宋烨;王明彦;宋成武;周蕾;张兴珍;余尚工;方念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卫生宝鉴》中罗天益的“脾胃观”探讨

    元代医家罗天益,精研《内经》《伤寒杂病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其代表作《卫生宝鉴》,其对脾胃病辨治继承了其师李杲的脾胃学说,并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脾胃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辨治脾胃病突出整体观念、提出脾胃病须分饮伤食伤、劳倦虚损当有寒热之辨论,以及治疗脾胃病重在甘辛温补、慎用苦寒、反对滥用下法等处方遣药特点.

    作者:李付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